自然科學基金促進人才成長的對策與績效研究
本文關鍵詞:自然科學基金促進人才成長的對策與績效研究
更多相關文章: 中國自然科學基金 青年人才培養(yǎng) 管理對策 資助績效
【摘要】:國家自然科學基金是我國基礎研究領域最重要的資助渠道之一。通過參與"科學基金資助與管理績效國際評估"的綜合證據收集工作,從問卷調查分析中獲取了科學基金資助的兩類青年人才對科學基金資助績效的整體評價。問卷研究結果顯示自然科學基金對發(fā)現(xiàn)科學人才、培養(yǎng)人才的科學素養(yǎng)、科研能力等方面作用顯著,并對科學基金面對的管理壓力進行了探討,提出了進一步提高人才資助績效的管理對策。
【作者單位】: 東北大學科學技術與社會研究中心;科技部科技評估中心;
【關鍵詞】: 中國自然科學基金 青年人才培養(yǎng) 管理對策 資助績效
【基金】: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面上項目“公共研發(fā)計劃績效評價:理論方法與實證研究”(項目批準號:71273124),起止時間:2013年1月-2016年12月
【分類號】:G311
【正文快照】: 1引言在Nelson(1959)[1]開創(chuàng)了公共資助基礎研究的理論基礎之后,經濟學根據成為了政府資助基礎研究的邏輯起點,決定了公共研發(fā)資助基礎研究的必然性和必要性。據美國科學基金會(NSF)統(tǒng)計,過去25年來,美國經濟增長的50%歸功于以基礎研究為動力的研究和開發(fā),近年來美國企業(yè)申請
【參考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庫 前5條
1 吳建南;馬亮;白波;鄭永和;;科學基金管理績效評估:基于項目資助與組織管理的視角[J];科學學與科學技術管理;2010年07期
2 吳彤,李正風,曾國屏;基礎研究評價與國家目標[J];科學學研究;2002年04期
3 韓宇,龔旭;基礎研究中的國家目標及其相關政策[J];科學學研究;1997年02期
4 龔旭,趙學文,李曉軒,劉細文;關于國家自然科學基金績效評估的思考[J];科研管理;2004年04期
5 李正風;論基礎研究功能的變化[J];清華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1年04期
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庫 前1條
1 趙立雨;我國R&D投入績效評價與目標強度研究[D];西北大學;2010年
【共引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庫 前10條
1 賀長元;;原始發(fā)明的內涵,特點、主體與路徑[J];安慶科技;2011年03期
2 賀長元;;開發(fā)全民創(chuàng)意:知識產權戰(zhàn)略目標的定位[J];安慶師范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07年06期
3 高超;;美國高等教育研究資助中的同行評議[J];比較教育研究;2008年07期
4 王凱峰;;論國家創(chuàng)新系統(tǒng)中政府的作用[J];濱州學院學報;2010年02期
5 文庭孝;;科學研究活動的社會評價機制及其演變研究[J];重慶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7年05期
6 張友棠;黃潔莉;;中美國家自然科學基金財務管理比較研究[J];財會通訊(綜合版);2007年04期
7 白皓;董理達;侯光明;;某基金績效評價指標體系研究[J];電腦知識與技術;2010年28期
8 王波;提高高?茖W技術研究的創(chuàng)新能力[J];國土資源科技管理;2000年02期
9 楊萍;關于地方基礎性研究與經濟結合的思考[J];福建師范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1998年03期
10 牟瑞;王鷗;孟凡祥;馬世驍;;基于全過程管理的科技基金項目績效評價體系[J];遼寧石油化工大學學報;2007年03期
中國重要會議論文全文數(shù)據庫 前10條
1 陳雅蘭;李必強;韓龍士;;對原始性創(chuàng)新界定的一點思考[A];第九次哈爾濱“科技進步與當代世界發(fā)展”全國中青年學術討論會論文集[C];2003年
2 滕福星;扈先勤;;學術交流是創(chuàng)新型國家建設中一項重要工作[A];學術交流與學術生態(tài)建設——中國科協(xié)第二屆學術交流理論研討會論文集[C];2007年
3 王文平;劉云;陳奎;;美國國家科學基金會績效評估體系分析及啟示[A];第三屆(2008)中國管理學年會論文集[C];2008年
4 陳雅蘭;郭偉鋒;;原始性創(chuàng)新的風險分析與風險管理[A];首屆中國科技政策與管理學術研討會2005年論文集(下)[C];2005年
5 程志波;李正風;王彥雨;;科學治理視野下的中國科學共同體:問題與對策[A];第六屆中國科技政策與管理學術年會論文集[C];2010年
6 許為民;崔政;張立;;創(chuàng)新范式轉換的影響因素分析[A];第六屆中國科技政策與管理學術年會論文集[C];2010年
7 吳建南;章磊;;課題制視角下科研項目依托單位對項目績效的影響——面向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面上項目的實證分析[A];第六屆中國科技政策與管理學術年會論文集[C];2010年
8 吳國林;;試論技術哲學研究綱領——兼評“張文”與“陳文”之爭[A];第八屆全國分析哲學研討會論文集(下)[C];2012年
9 高霞;官建成;;結構聲望視角下的基礎研究影響力評價:以Hirsch指數(shù)為例[A];2012年全國科學學理論與學科建設暨科學技術學兩委聯(lián)合年會論文集[C];2012年
10 王文平;劉云;陳奎;;美國國家科學基金會績效評估體系分析及啟示[A];第三屆(2008)中國管理學年會——信息管理分會場論文集[C];2008年
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庫 前10條
1 董媛媛;我國大型企業(yè)原始創(chuàng)新機制構建與能力評價研究[D];哈爾濱工程大學;2010年
2 楊睿;美國《物理評論》的創(chuàng)辦和發(fā)展[D];西北大學;2011年
3 曾婧婧;中國央地府際科技治理研究[D];華中科技大學;2011年
4 程卓蕾;高?冃Ч芾眢w系的研究與設計[D];中南大學;2011年
5 朱江;財政科技資金績效審計研究[D];財政部財政科學研究所;2011年
6 鄒琳;英國專利制度發(fā)展史研究[D];湘潭大學;2011年
7 蘇屹;我國大型工業(yè)企業(yè)原始創(chuàng)新模式研究[D];哈爾濱工程大學;2011年
8 姚銳;中國博士后制度發(fā)展[D];南京大學;2011年
9 邱秧瓊;基于知識體的資歷框架研究[D];浙江大學;2012年
10 夏松;我國基礎研究基地若干管理問題研究[D];華中科技大學;2004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庫 前10條
1 何曉君;我國科學資助機構績效管理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10年
2 許可;G市稅收執(zhí)法考核績效評估系統(tǒng)研究[D];華南理工大學;2010年
3 周子荻;基于DEA與SNA的區(qū)域R & D績效研究[D];華東理工大學;2011年
4 李新杰;基于DEA方法的省級自然科學基金效率實證研究[D];中原工學院;2011年
5 葉輝;土地管理項目績效評價指標體系構建研究[D];中國地質大學(北京);2011年
6 王梅;高校科研團隊發(fā)展路徑探究[D];合肥工業(yè)大學;2011年
7 趙鴻宇;高校知識產權收入探究[D];浙江大學;2011年
8 倪英健;基于巴斯德象限的研究型大學科研發(fā)展戰(zhàn)略研究[D];浙江大學;2011年
9 劉偉;中美基礎研究科技政策決策與執(zhí)行比較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11年
10 侯英杰;贛湘兩省農業(yè)大學科技投入與產出比較分析[D];江西農業(yè)大學;2011年
【二級參考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庫 前10條
1 鄭文范,隋永強;論我國R&D活動模式的轉變[J];東北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3年03期
2 閆冰;馮根福;;基于隨機前沿生產函數(shù)的中國工業(yè)R&D效率分析[J];當代經濟科學;2005年06期
3 李志宏;;R&D、R&D溢出、內生增長和內生收斂[J];當代經濟科學;2006年01期
4 張紅霞,馮恩民;R&D部門間溢出效應及中美日三國的比較分析[J];大連理工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5年02期
5 曲建升;張志強;;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地球科學面上項目15年資助情況分析[J];地球科學進展;2006年08期
6 李婧;譚清美;白俊紅;岳良運;;中國區(qū)域創(chuàng)新效率的隨機前沿模型分析[J];系統(tǒng)工程;2009年08期
7 朱有為;徐康寧;;中國高技術產業(yè)研發(fā)效率的實證研究[J];中國工業(yè)經濟;2006年11期
8 馮根福;劉軍虎;徐志霖;;中國工業(yè)部門研發(fā)效率及其影響因素實證分析[J];中國工業(yè)經濟;2006年11期
9 賈小峰;張愛國;胡寶民;;地方政府科技計劃績效評價的DEA分析——以河北省“十五”科技計劃為例[J];工業(yè)技術經濟;2009年02期
10 古利平;張宗益;康繼軍;;專利與R&D資源:中國創(chuàng)新的投入產出分析[J];管理工程學報;2006年01期
中國重要報紙全文數(shù)據庫 前1條
1 本版編輯 尹傳紅 丁繼武 徐雁龍 水濤;[N];地質勘查導報;2006年
【相似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庫 前10條
1 ;“自然科學基金星”命名儀式在北京舉行[J];中國科學基金;2002年01期
2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關于表彰國家自然科學基金管理工作先進單位和個人的決定[J];中國科學基金;2002年02期
3 王雁偉,劉迎華,高燕麗;自然科學基金項目申報介紹[J];北京郵電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2年01期
4 ;我校2003年度獲得多項國家、北京兩大自然科學基金項目[J];首都師范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02年04期
5 余浩,趙敏祥;地方自然科學基金戰(zhàn)略目標定位研究[J];浙江工業(yè)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3年02期
6 劉喜珍;關于國家自然科學基金會議管理信息系統(tǒng)開發(fā)的認識與構建[J];中國科學基金;2004年02期
7 朱蔚彤;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與中國民用航空總局設立聯(lián)合研究基金[J];中國科學基金;2004年04期
8 ;我校2項目獲河北省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批準立項[J];華北電力大學學報;2005年03期
9 馮鴻雁,肖廣嶺,蘇俊斌;省級自然科學基金的目標定位與績效評估——以河北省自然科學基金為案例[J];科學管理研究;2005年04期
10 張小強;;把握“資源科委”精神實質 發(fā)揮自然科學基金作用[J];科技潮;2005年12期
中國重要會議論文全文數(shù)據庫 前2條
1 梁碧超;劉彬;;提高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申報質量的探討[A];廣西高等教育改革與發(fā)展——《廣西高教研究》創(chuàng)刊十周年(1985-1995)論文選集[C];1996年
2 徐巖英;;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資助科研項目介紹[A];中華口腔醫(yī)學會第六屆全國口腔黏膜病學術會議論文集[C];2004年
中國重要報紙全文數(shù)據庫 前10條
1 向暢;自然科學基金條例將建立“誠信記錄管理體系”[N];光明日報;2007年
2 記者 劉廉君;河北自然科學基金實現(xiàn)良性互動[N];科技日報;2007年
3 記者 郇靖海邋通訊員 張厚群 張薇;徐州爭取到19個省自然科學基金項目[N];徐州日報;2007年
4 記者 魏東;山東省自然科學基金“四兩撥千斤”[N];科技日報;2008年
5 記者 許曉嵐;自治區(qū)自然科學基金第七屆委員會成立[N];內蒙古日報(漢);2009年
6 記者 關媛媛 實習生 吳佳麗;2145萬元自然科學基金項目申報評審即將展開[N];重慶日報;2009年
7 曲維東 王英;改進自然科學基金資助項目評審程序[N];人民政協(xié)報;2009年
8 記者 胡宇芬 實習生 袁于評;自然科學基金項目進展順利[N];湖南日報;2009年
9 本報記者晏燕;自然科學基金助青年學者掘第一桶金[N];科技日報;2002年
10 記者 劉歡;自然科學基金增至5000萬元[N];北京日報;2010年
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庫 前1條
1 莫琦;國家自然科學基金促進區(qū)域創(chuàng)新體系建設研究[D];哈爾濱工程大學;2007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庫 前8條
1 寧平;省級自然科學基金項目評價體系研究[D];合肥工業(yè)大學;2007年
2 唐皓;自然科學基金項目評價系統(tǒng)研究與實現(xiàn)[D];山東師范大學;2010年
3 龔芳;基于證據推理的省級自然科學基金項目后評價方法研究[D];合肥工業(yè)大學;2008年
4 林浩偉;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后評價研究[D];合肥工業(yè)大學;2008年
5 陳龍;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組織形象構建與傳播策略研究[D];湖南大學;2011年
6 劉璐;基于自然科學基金申請者動態(tài)信譽管理平臺的研究[D];合肥工業(yè)大學;2009年
7 李新杰;基于DEA方法的省級自然科學基金效率實證研究[D];中原工學院;2011年
8 郭瑞;基于灰色關聯(lián)分析的省級自然科學基金項目評價研究[D];合肥工業(yè)大學;2008年
,本文編號:837022
本文鏈接:http://www.sikaile.net/guanlilunwen/keyanlw/83702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