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組織合作中知識獲取障礙與應對策略研究
本文關鍵詞:跨組織合作中知識獲取障礙與應對策略研究
更多相關文章: 知識獲取 跨組織合作 知識獲取障礙 應對策略
【摘要】:企業(yè)內部的知識已不足以應對當前市場變化的需要,如何獲取外部組織的知識實現增值和創(chuàng)新逐漸引起各界關注。文章基于不同跨組織合作的知識流動特征,從人、知識自身和環(huán)境維度探討在跨組織合作中知識獲取的障礙,主要包括知識隱藏行為的投機性、知識域的差異性和知識的粘滯性,并在跨組織合作的關系治理、組織調整、方法創(chuàng)新、文化融合4個方面提出具體應對策略。
【作者單位】: 吉林大學管理學院;
【關鍵詞】: 知識獲取 跨組織合作 知識獲取障礙 應對策略
【分類號】:G302
【正文快照】: 在當今動態(tài)變化的市場環(huán)境中,知識作為企業(yè)實現創(chuàng)新的關鍵資源要素,如何獲取該要素愈發(fā)成為企業(yè)關注的問題。知識獲取的途徑包括企業(yè)內部成員生產和外部組織吸收兩種,由于目前大多企業(yè)存在核心技術缺失、自主創(chuàng)新能力薄弱等制約瓶頸,致使僅從內部獲取知識已經不能滿足企業(yè)自身
【參考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據庫 前6條
1 羅珉;王雎;;組織間創(chuàng)新性合作:基于知識邊界的研究[J];中國工業(yè)經濟;2006年09期
2 樊治平;孫永洪;;知識共享研究綜述[J];管理學報;2006年03期
3 尹嬋娟;朱曉峰;黃霞;;近10年來我國知識獲取研究綜述[J];情報理論與實踐;2011年09期
4 胡健飛;夏亞云;;粘滯知識的成因分析及管理[J];情報雜志;2006年06期
5 潘宏亮;;知識獲取策略對新產品開發(fā)績效的影響研究——以吸收能力為調節(jié)變量[J];情報理論與實踐;2013年03期
6 于旭;張少杰;劉賽;;產學研合作中的知識管理研究[J];現代管理科學;2010年07期
【共引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薛玉;賈云萍;;知識共享影響因素的探究[J];北京服裝學院學報(自然科學版);2011年01期
2 白建磊;;基于知識共享的3C企業(yè)在線服務系統(tǒng)構建[J];山東工商學院學報;2012年01期
3 林鐘高;徐虹;吳玉蓮;;交易成本與內部控制治理邏輯——基于信任與不確定性的組織內合作視角[J];財經研究;2009年02期
4 陳世平;胡艷軍;王曉莊;;高校教師知識共享態(tài)度的相關研究[J];心理與行為研究;2011年04期
5 歐光軍;孫騫;;知識共同體:高技術企業(yè)集群創(chuàng)新集成新范式[J];科技和產業(yè);2012年06期
6 劉佑銘;汪克夷;周軍;;營銷渠道成員間知識共享體系構建及程度測量——以電信行業(yè)為例[J];東北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8年06期
7 羅珉;王雎;;組織間關系的拓展與演進:基于組織間知識互動的研究[J];中國工業(yè)經濟;2008年01期
8 楊玉秀;楊安寧;;合作創(chuàng)新中知識溢出的雙向效應[J];工業(yè)技術經濟;2008年08期
9 仲秋雁;宋娟;曲剛;;基于元分析的國際知識管理研究特征分析[J];管理學報;2009年01期
10 葉文;褚建勛;湯書昆;;學習型組織中的虛擬團隊知識共享模型研究[J];管理學報;2009年05期
中國重要會議論文全文數據庫 前1條
1 李夏楠;倪旭東;;基于團隊知識異質性結構的知識整合研究[A];第六屆(2011)中國管理學年會——組織行為與人力資源管理分會場論文集[C];2011年
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趙書松;動機視角的績效考核對員工知識共享影響研究[D];華中科技大學;2010年
2 文鵬;轉型背景下企業(yè)績效考核目的研究[D];華中科技大學;2010年
3 李貞;企業(yè)知識網絡能力對技術創(chuàng)新績效的影響研究[D];山東大學;2011年
4 邵昶;營銷渠道成員間知識共享對渠道績效的影響[D];復旦大學;2011年
5 劉臣;組織內部知識網絡的結構及知識共享博弈研究[D];哈爾濱工業(yè)大學;2010年
6 陳曉暉;高校學生管理中的知識共享研究[D];大連理工大學;2011年
7 楊波;虛擬企業(yè)知識轉移的機制與效用研究[D];江西財經大學;2011年
8 夏文俊;網絡組織下企業(yè)知識租金的獲。洪_放式創(chuàng)新及知識治理研究[D];西南財經大學;2011年
9 包玲玲;雇傭關系對知識共享與助人行為影響機制研究[D];華中科技大學;2011年
10 雷靜;基于社會網絡的虛擬社區(qū)知識共享研究[D];東華大學;2012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孔令桂;山東協(xié)和職業(yè)學院教師績效考核體系優(yōu)化研究[D];西北大學;2010年
2 沈旭文;威客模式下虛擬社區(qū)知識共享影響因素研究[D];浙江大學;2011年
3 黃宜修;軟件公司知識分享系統(tǒng)的設計與實現[D];浙江大學;2011年
4 馬文甲;企業(yè)網絡能力與創(chuàng)新績效的關系研究[D];東北財經大學;2010年
5 方琦;團隊心理安全、知識共享與交互記憶系統(tǒng)的關系研究[D];浙江工商大學;2011年
6 厲敏;信息系統(tǒng)外包績效影響因素實證研究[D];西安電子科技大學;2011年
7 王兆存;信息時代的中小學教師個人知識管理研究[D];山東師范大學;2011年
8 李康;知識型企業(yè)員工知識共享影響因素研究[D];太原理工大學;2011年
9 梁寶學;知識型政府隱性知識的獲取與共享分析[D];沈陽師范大學;2011年
10 趙靜;運用知識管理促進教師專業(yè)發(fā)展的策略研究[D];沈陽師范大學;2011年
【二級參考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岳賢平;李廉水;;我國產學研合作研究述評[J];商業(yè)研究;2009年08期
2 陳娟,王文平;知識型企業(yè)生命體智能單元間知識共享策略與激勵措施研究[J];東南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04年06期
3 張成洪,嚴正,宋亮;協(xié)同商務環(huán)境下的知識共享框架[J];復旦學報(自然科學版);2003年05期
4 王雎;;跨組織資源與企業(yè)合作:基于關系的視角[J];中國工業(yè)經濟;2006年04期
5 羅珉;何長見;;組織間關系:界面規(guī)則與治理機制[J];中國工業(yè)經濟;2006年05期
6 魏成龍;張潔梅;;企業(yè)并購后知識整合傳導機理的實證研究[J];中國工業(yè)經濟;2009年05期
7 閆芬,陳國權;實施大規(guī)模定制中組織知識共享研究[J];管理工程學報;2002年03期
8 戰(zhàn)培志,廖文和;企業(yè)知識管理中的知識共享建模技術[J];華南理工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05年07期
9 張長濤,劉希宋;企業(yè)產品開發(fā)人員知識共享機理研究[J];管理科學;2003年02期
10 謝康,吳清津,肖靜華;企業(yè)知識分享 學習曲線與國家知識優(yōu)勢[J];管理科學學報;2002年02期
【相似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張建華;;企業(yè)知識管理的知識獲取策略[J];科技與管理;2006年03期
2 張瑛;武忠;;隱性知識獲取的最佳來源研究[J];情報雜志;2007年11期
3 林波;薛惠鋒;苗治平;;網絡組織知識獲取模型及其仿真分析[J];情報雜志;2009年11期
4 南旭光;;知識獲取性視角下隱性知識的轉化和流動[J];科學學與科學技術管理;2010年03期
5 李欽;;戰(zhàn)略聯(lián)盟中的知識獲取[J];特區(qū)經濟;2008年11期
6 陳效林;施建軍;張文紅;;國際聯(lián)盟中知識獲取:知識保護、吸收能力與議價權力[J];科學學與科學技術管理;2010年06期
7 劉敏;田增瑞;徐凱;;企業(yè)R&D能力在知識獲取和產品創(chuàng)新間的中介作用[J];研究與發(fā)展管理;2010年06期
8 江旭;李垣;;聯(lián)盟控制方式對伙伴知識獲取的影響研究:來自我國醫(yī)院間聯(lián)盟的證據[J];管理評論;2011年09期
9 楊燕;高山行;;聯(lián)盟穩(wěn)定性、伙伴知識保護與中心企業(yè)的知識獲取[J];科研管理;2012年08期
10 韋于莉;知識獲取研究[J];情報雜志;2004年04期
中國重要會議論文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蔣小應;陶繼忠;歐陽寧;;零件組工藝知識獲取系統(tǒng)[A];中國工程物理研究院科技年報(2001)[C];2001年
2 朱宏輝;陳定方;;知識獲取與知識進化模型[A];2007年中國智能自動化會議論文集[C];2007年
3 張德政;劉潔卉;;基于圖分析的領域知識獲取技術[A];著力提高高等教育質量,努力增強高校創(chuàng)新與服務能力——北京市高等教育學會2007年學術年會論文集(上冊)[C];2008年
4 丁利華;俞金壽;;基于模糊集理論的知識獲取[A];全國青年管理科學與系統(tǒng)科學論文集(第2卷)[C];1993年
5 張杰;張素貞;蔣慰孫;;工業(yè)過程的專家知識獲取[A];1994中國控制與決策學術年會論文集[C];1994年
6 陳學光;徐雙慶;;高新技術企業(yè)知識獲取的海外嵌入權變關系研究模型[A];浙商崛起與危機應對[C];2010年
7 趙衛(wèi)東;李旗號;;知識獲取的粗分析方法[A];第十七屆全國數據庫學術會議論文集(技術報告篇)[C];2000年
8 王科俊;戰(zhàn)興群;金鴻章;李國斌;;故障診斷神經網絡專家系統(tǒng)中知識獲取的實現[A];1995年中國智能自動化學術會議暨智能自動化專業(yè)委員會成立大會論文集(下冊)[C];1995年
9 溫后珍;曾杰;徐小力;;分明矩陣在旋轉機械故障診斷知識獲取中的應用[A];設備監(jiān)測與診斷技術及其應用——第十二屆全國設備監(jiān)測與診斷學術會議論文集[C];2005年
10 尹太舉;張昌民;羅喻潔;程釗;尹艷樹;;虛擬地質露頭:一種全新的地質知識獲取及應用技術[A];中國礦物巖石地球化學學會第14屆學術年會論文摘要專輯[C];2013年
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據庫 前8條
1 劉錦英;基于知識獲取視角的創(chuàng)新決定因素研究[D];華中科技大學;2007年
2 周圣強;企業(yè)創(chuàng)新過程的知識獲取研究[D];暨南大學;2014年
3 王立生;社會資本、吸收能力對知識獲取和創(chuàng)新績效的影響研究[D];浙江大學;2007年
4 生佳根;基于本體的知識獲取、管理和應用方法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學;2012年
5 王朝霞;專利知識獲取及其支持概念創(chuàng)新設計的方法研究[D];浙江大學;2009年
6 姚瑞;基于資源的創(chuàng)新網絡與知識獲取關系研究[D];吉林大學;2011年
7 曾慶田;數學概念的知識獲取與分析方法研究[D];中國科學院研究生院(計算技術研究所);2005年
8 江旭;醫(yī)院間聯(lián)盟中的知識獲取與伙伴機會主義[D];西安交通大學;2008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辛全萍;基于導師制的研究生隱性知識獲取策略研究[D];吉林大學;2009年
2 周肖彬;醫(yī)學本體和醫(yī)學知識獲取的研究[D];中國科學院研究生院(計算技術研究所);2003年
3 張元發(fā);基于本體的船舶領域知識獲取研究[D];大連海事大學;2010年
4 范宇中;智能信息系統(tǒng)中的知識獲取研究[D];武漢大學;2004年
5 何海源;人工智能中知識獲取機制的哲學思考[D];山西大學;2012年
6 郝天永;基于本體的宗教知識獲取[D];蘭州理工大學;2005年
7 劉瀟;知識管理案例知識獲取系統(tǒng)建模[D];鄭州大學;2013年
8 張豪;虛擬實踐社區(qū)新成員知識獲取機制研究[D];江西財經大學;2014年
9 王鵬;基于非正式網絡視角的社會資本對企業(yè)知識獲取影響研究[D];天津商業(yè)大學;2012年
10 趙林;基于人工智能的知識鏈模型及知識獲取與表示研究[D];東華大學;2006年
,本文編號:566524
本文鏈接:http://www.sikaile.net/guanlilunwen/keyanlw/56652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