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動態(tài)特征與專利訴訟:基于智能手機產業(yè)的研究
發(fā)布時間:2021-10-15 15:20
近年來專利訴訟呈現(xiàn)快速增長的態(tài)勢,從傳統(tǒng)的保護手段演變?yōu)樾屡d的競爭工具。應對這一態(tài)勢的重要手段是專利預警,已有研究主要針對技術領域展開預警分析,還缺乏對單個專利信息的深入挖掘,但現(xiàn)實中的專利訴訟必須明確到單個專利,有必要針對單個專利開展研究。專利動態(tài)特征在其生命周期呈現(xiàn)動態(tài)演變,蘊含著與專利訴訟相關的信息,研究并揭示與訴訟相關的關鍵動態(tài)特征,有助于針對特定專利的預警分析。選取智能手機產業(yè)為研究對象,該產業(yè)涉及電子通信、新材料和先進制造等領域,能反映主流技術的發(fā)展特征。分析專利申請?zhí)峤缓蠼洑v專利審批、專利維持、專利失效的生命周期,提取在這一過程中呈現(xiàn)特征值變化的專利動態(tài)特征;建立涉及訴訟專利和未涉及訴訟專利的對照組,定量分析兩組專利在動態(tài)特征上的差異;構建專利動態(tài)特征與專利訴訟的回歸模型,以揭示與專利訴訟密切相關的關鍵動態(tài)特征。研究結果表明,審批時間、被引次數(shù)、轉讓次數(shù)與專利訴訟發(fā)生概率有顯著正向關系,在1%的置信水平上顯著,是與專利訴訟密切相關的關鍵動態(tài)特征;同族專利數(shù)的回歸系數(shù)雖然為正值,但未通過顯著性檢驗,在統(tǒng)計上不具有顯著性。這意味著,審批時間、被引次數(shù)、轉讓次數(shù)等動態(tài)特征值高的...
【文章來源】:管理科學. 2020,33(04)北大核心CSSCI
【文章頁數(shù)】:9 頁
【文章目錄】:
引言
1 相關研究評述
2 研究設計
2.1 研究思路
2.2 研究假設
2.3 模型選擇
3 實證檢驗和分析
3.1 研究樣本
3.2 數(shù)據(jù)來源和處理
3.3 多重共線性檢驗
3.4 Logistic回歸分析
4 結論
4.1 理論貢獻
4.2 管理啟示
4.3 研究局限和展望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面向專利預警的專利申請關鍵特征研究[J]. 張米爾,國偉,曲寧. 科研管理. 2018(01)
[2]基于法定保護期的專利維持時間影響因素研究[J]. 肖冰. 科學學研究. 2017(11)
[3]基于奇異值分解的專利術語層次關系解析研究[J]. 吳志祥,王昊,王雪穎,祁磊,蘇新寧. 情報學報. 2017(05)
[4]策略性專利訴訟模式:基于非專利實施體多次訴訟的研究[J]. 毛昊,尹志鋒,張錦. 中國工業(yè)經濟. 2017(02)
[5]不同技術發(fā)展階段的專利價值影響因素分析[J]. 張克群,李姍姍,郝娟. 科學學與科學技術管理. 2017(03)
[6]主權專利基金:模式、效應及完善路徑[J]. 孟奇勛,張一凡,范思遠. 科學學研究. 2016(11)
[7]面向本體學習的中文專利術語抽取研究[J]. 王昊,王密平,蘇新寧. 情報學報. 2016 (06)
[8]通訊行業(yè)專利訴訟傾向研究[J]. 袁曉東,謝偉峰. 科研管理. 2016(05)
[9]中國高校專利利用的影響因素研究[J]. 袁曉東,張軍榮,楊健安. 科研管理. 2014(04)
[10]我國電力企業(yè)專利風險與預警機制研究[J]. 劉怡,趙縱洋,張馳. 中國發(fā)明與專利. 2014(01)
本文編號:3438193
【文章來源】:管理科學. 2020,33(04)北大核心CSSCI
【文章頁數(shù)】:9 頁
【文章目錄】:
引言
1 相關研究評述
2 研究設計
2.1 研究思路
2.2 研究假設
2.3 模型選擇
3 實證檢驗和分析
3.1 研究樣本
3.2 數(shù)據(jù)來源和處理
3.3 多重共線性檢驗
3.4 Logistic回歸分析
4 結論
4.1 理論貢獻
4.2 管理啟示
4.3 研究局限和展望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面向專利預警的專利申請關鍵特征研究[J]. 張米爾,國偉,曲寧. 科研管理. 2018(01)
[2]基于法定保護期的專利維持時間影響因素研究[J]. 肖冰. 科學學研究. 2017(11)
[3]基于奇異值分解的專利術語層次關系解析研究[J]. 吳志祥,王昊,王雪穎,祁磊,蘇新寧. 情報學報. 2017(05)
[4]策略性專利訴訟模式:基于非專利實施體多次訴訟的研究[J]. 毛昊,尹志鋒,張錦. 中國工業(yè)經濟. 2017(02)
[5]不同技術發(fā)展階段的專利價值影響因素分析[J]. 張克群,李姍姍,郝娟. 科學學與科學技術管理. 2017(03)
[6]主權專利基金:模式、效應及完善路徑[J]. 孟奇勛,張一凡,范思遠. 科學學研究. 2016(11)
[7]面向本體學習的中文專利術語抽取研究[J]. 王昊,王密平,蘇新寧. 情報學報. 2016 (06)
[8]通訊行業(yè)專利訴訟傾向研究[J]. 袁曉東,謝偉峰. 科研管理. 2016(05)
[9]中國高校專利利用的影響因素研究[J]. 袁曉東,張軍榮,楊健安. 科研管理. 2014(04)
[10]我國電力企業(yè)專利風險與預警機制研究[J]. 劉怡,趙縱洋,張馳. 中國發(fā)明與專利. 2014(01)
本文編號:3438193
本文鏈接:http://www.sikaile.net/guanlilunwen/keyanlw/3438193.html
教材專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