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激勵的需要維度研究
發(fā)布時間:2020-11-16 00:34
科技人員自身需要研究是一個跨學科、應用性的研究領域;是對科技人員進行激勵,調動其工作積極性的基礎環(huán)節(jié)。從學科領域來看,科技人員自身需要研究主要涉及科技哲學、管理學、心理學、社會學和系統(tǒng)科學。從研究內容來看,科技人員自身需要研究主要涉及到科技人員物質需求與精神需要兩大方面。本文以科技人員自身需求作為研究對象,以管理學的“內容性激勵理論”為主線,并結合心理學、社會學和系統(tǒng)科學的方法對其展開研究與分析。全文結構可分為以下四大部分: 第一,序言。該部分主要闡明科技人員自身需要研究的背景、目的、意義、研究方法以及本文的創(chuàng)新點。 第二,“內容性激勵理論”及其剖析。該部分在對“內容性激勵理論”的國內外研究現(xiàn)狀進行闡述和剖析的基礎上,對以往的“內容性激勵理論”進行了梳理,總結出了新的人類需要:生存需要、生理和愛情需要、安全需要、交往與尊重需要、自我實現(xiàn)需要。 第三,科技工作者需要探析。該部分在需要理論分析的基礎之上,結合科技工作者自身特點和工作特征對科技工作者的需要做出了分析。主要可以分為五部分:1.科技工作者的生存需要。2.科技工作者的安全需要。3.科技工作者的交往需要。4.科技工作者的尊重需要。5.科技工作者的自我實現(xiàn)的需要。 第四,對我國科研激勵體制的啟示。該部分是在對科技工作者的需要進行分析的基礎上,結合我國實際,分別從與科技工作者需要緊密相關的經(jīng)濟、政治和文化三個維度出發(fā),分析并提出了對科技工作者展開有效激勵的舉措。在經(jīng)濟方面,建議我國加大科研投入力度,提高科研經(jīng)費使用效率;建立起完善的科技研發(fā)融資體系和符合科技發(fā)展規(guī)律的科研薪酬體系。在政治方面則建議我國要加大知識產(chǎn)權保護力度;建立符合科技主題成長規(guī)律的科技獎勵機制;積極推動非贏利科研組織發(fā)展和建立完善的科研成果轉化機制。在文化方面,主要圍繞科技工作者緊密相關的社會文化和組織文化展開論述,指出了其中存在的缺陷,并提出了相關建議。
【學位單位】:太原科技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年份】:2010
【中圖分類】:G316
【部分圖文】:
次上升的原則,但這個過程是復雜的,表現(xiàn)了一種挫折—較高層次的需要得不到滿足的話,他可能會重新回到已經(jīng) 內容性激勵理論國內研究狀況內研究狀況來看,內容性激勵理論主要包括冬青的“C 型類需求模型的新解”。1 冬青的“C 型需要層次論” 型激勵理論”是我國行為科學研究者冬青吸收馬斯洛的需,總結我國激勵經(jīng)驗提出的一種探索性的激勵理論。其基組織對職工的關心,盡量滿足職工的五種基本需要(馬斯是通過教育、啟發(fā)引導職工的思想和行為,加速最高層次職工積極性充分發(fā)揮的較佳模型(如圖 2-2)。
【引證文獻】
本文編號:2885400
【學位單位】:太原科技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年份】:2010
【中圖分類】:G316
【部分圖文】:
次上升的原則,但這個過程是復雜的,表現(xiàn)了一種挫折—較高層次的需要得不到滿足的話,他可能會重新回到已經(jīng) 內容性激勵理論國內研究狀況內研究狀況來看,內容性激勵理論主要包括冬青的“C 型類需求模型的新解”。1 冬青的“C 型需要層次論” 型激勵理論”是我國行為科學研究者冬青吸收馬斯洛的需,總結我國激勵經(jīng)驗提出的一種探索性的激勵理論。其基組織對職工的關心,盡量滿足職工的五種基本需要(馬斯是通過教育、啟發(fā)引導職工的思想和行為,加速最高層次職工積極性充分發(fā)揮的較佳模型(如圖 2-2)。
【引證文獻】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條
1 李妍;非經(jīng)濟性薪酬對我國民辦高校發(fā)展的影響[D];鄭州大學;2011年
本文編號:2885400
本文鏈接:http://www.sikaile.net/guanlilunwen/keyanlw/288540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