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基礎研究基地若干管理問題研究
發(fā)布時間:2020-08-07 20:07
【摘要】:新世紀國際競爭日趨激烈,科技實力特別是原始性創(chuàng)新能力已成為國家科技和經(jīng)濟競爭的焦點之一,許多國家都將建設一流的科技基礎設施作為國家科技戰(zhàn)略的基本任務。隨著我國經(jīng)濟建設和社會發(fā)展的不斷深入,知識經(jīng)濟迅猛發(fā)展與知識成果儲備不足、全面融入世界競爭與自主創(chuàng)新能力不足等矛盾日趨凸現(xiàn),基礎研究已成為國家戰(zhàn)略性資源的重要組成部分,是保障和提高國家利益的關鍵性投資,是保障社會公共安全、提高社會應對突發(fā)事件的能力、促進社會健康發(fā)展的需要,對于我國經(jīng)濟、社會和科技持續(xù)發(fā)展具有深遠意義。 基礎研究基地是我國基礎研究、戰(zhàn)略技術儲備和重要公益研究的核心力量,是進行知識創(chuàng)新和創(chuàng)造性人才培養(yǎng)的重要載體,是帶動國民經(jīng)濟增長的技術源泉和重要動力,也是各國參與國際科技競爭的物質基礎和技術支撐,還是我國積極參與國際競爭、搶占戰(zhàn)略制高點的有效組織形式。深入研究影響基礎研究基地的核心要素,探索新的運行管理模式,建立科學可行的評估模型和方法,不僅能對政府制定政策和戰(zhàn)略提供依據(jù),而且可以促進相關理論研究的進一步深入和發(fā)展。本學位論文研究的核心問題是基礎研究基地的運行管理模式、評估指標體系及評價模型與方法,是一篇面向基礎研究基地的應用基礎研究論文。 本論文采用理論分析與實證分析、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相結合的方法,以經(jīng)濟學和管理學的研究為基礎,對比分析了國內外基礎研究基地的發(fā)展情況,深入研究了基礎研究基地的管理模式和運行機制,建立基礎研究基地評估指標體系,并對基礎研究基地的常見評價方法展開研究,分析其各自優(yōu)缺點,提出了我國基礎研究基地的評價模型,并進行實例驗證,進而提出我國基礎研究基地的發(fā)展對策,最后還結合武漢光電國家實驗室建設實踐進行了實證分析。 論文首先介紹了基礎研究基地的定義及類型,分析了基礎研究基地在國家科技發(fā)展戰(zhàn)略中的地位和作用,討論基礎研究基地與中長期科技發(fā)展規(guī)劃、國家創(chuàng)新體系及國家科技基礎條件平臺建設的相互關系。 其二是國內外基礎研究基地的比較研究。首先從類型、體制、機制等入手,研究了美國、德國的基礎研究基地,總結歸納出主要發(fā)達國家基礎研究基地的共性特點;然后對我國基礎研究基地的現(xiàn)狀進行了論述,最后得出了國內外基礎研究基地 WP=4 比較分析結論。 其三是研究基礎研究基地的管理模式和運行機制。首先對國內外基礎研究基地管理模式方面進行比較研究,總結了美國國家實驗室和我國基礎研究基地在管理體制和運行管理方面的特點;在分析的基礎上,結合我國基礎研究基地建設運行管理中的問題與需求,從宏觀和微觀兩個層次提出我國基礎研究基地管理模式。從運行機制的角度,提出了“人+物+權”的運行機制模型,深入分析了我國基礎研究基地在“人”“物”“權”等方面的相關制度。 其四是研究基礎研究基地的評估指標體系。首先從基礎研究基地評估的特殊性入手,提出了建立基礎研究基地評估指標體系的原則,然后對目前國內外比較常見的幾種評估指標體系進行了分析,在此基礎上結合基礎研究基地自身的特點,提出了我國基礎研究基地的評估指標體系,并對基礎研究基地的綜合評價方法展開研究,提出了基礎研究基地的綜合評價模型,并通過實例給出了評價過程。 其五是我國基礎研究基地發(fā)展的對策研究。首先比較了可供借鑒的國外基礎研究基地的典型發(fā)展模式,然后針對我國基礎研究基地的發(fā)展現(xiàn)狀和問題,提出了推進我國基礎研究基地發(fā)展的指導思想、總體思路和對策建議。 最后是實證研究。首先從立項、定位、管理體制、運行機制等方面論述了國家實驗室建設計劃,并具體以武漢光電國家實驗室為典型代表進行了實證研究。
【學位授予單位】:華中科技大學
【學位級別】:博士
【學位授予年份】:2004
【分類號】:G322
【圖文】:
表 7-1 光電國家實驗室(籌)的學科結構一級學科 二級學科光學工程 光學工程、光電子信息工程電子科學與技術 物理電子學*、微電子與固體電子計算機科學與技術計算機系統(tǒng)與結構*、計算機軟件與理論、計算機應用技術信息與通訊工程 信號與信息處理、通信與信息系統(tǒng)生物醫(yī)學工程 生物醫(yī)學工程機械工程 機械電子工程從學科聯(lián)系上可以將光電國家實驗室(籌)的學科結構表述為“一條主線、個分枝”,詳見圖 7-2 所示。
【學位授予單位】:華中科技大學
【學位級別】:博士
【學位授予年份】:2004
【分類號】:G322
【圖文】:
表 7-1 光電國家實驗室(籌)的學科結構一級學科 二級學科光學工程 光學工程、光電子信息工程電子科學與技術 物理電子學*、微電子與固體電子計算機科學與技術計算機系統(tǒng)與結構*、計算機軟件與理論、計算機應用技術信息與通訊工程 信號與信息處理、通信與信息系統(tǒng)生物醫(yī)學工程 生物醫(yī)學工程機械工程 機械電子工程從學科聯(lián)系上可以將光電國家實驗室(籌)的學科結構表述為“一條主線、個分枝”,詳見圖 7-2 所示。
【引證文獻】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2條
1 池穎;我國高校科研創(chuàng)新團隊建設研究[D];吉林大學;2009年
2 曹鎮(zhèn)東;基于開放式實驗室途徑的我國科技管理運行機制研究[D];中國科學技術大學;2013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6條
1 姚詠花;國家實驗室管理體制研究[D];華中科技大學;2009年
2 劉皓;國家實驗室運行機制研究[D];華中科技大學;2011年
3 王s
本文編號:2784462
本文鏈接:http://www.sikaile.net/guanlilunwen/keyanlw/2784462.html
最近更新
教材專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