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少年科學素質提升工作模式研究
發(fā)布時間:2017-03-22 11:08
本文關鍵詞:青少年科學素質提升工作模式研究,,由筆耕文化傳播整理發(fā)布。
【摘要】:青少年是人類社會的未來公民,將在未來一段時間內走入社會,成為經濟社會建設者中的主力軍!2003、2007、2009連續(xù)七年的天津市公民科學素質監(jiān)測評估”的調查結果中顯示,公眾對于大多數基本科學術語和基本科學觀點的正確認知來源于青少年時期的學習,證明了青少年的學習成長期正是最佳的科學素質養(yǎng)成期,是科學素質培訓的最佳介入階段。在這期間,強化青少年科普工作,突出對青少年的科學發(fā)展觀的培養(yǎng)和創(chuàng)新能力的形成,將為提高未來全體公眾的科學素質打下堅實基礎。 本文圍繞提升全體公眾科學素質這一根本目標,通過研究青少年科學素質內涵及構成要素,分析國內外青少年科學教育工作的主要途徑和發(fā)展趨勢,在開展公民科學素質調查、青少年科學素質試點調查評估、中小學?茖W教育資源現(xiàn)狀調查等工作的基礎上獲取第一手數據并進行邏輯分析,圍繞合理調動并分配公共資源開展青少年科學素質提升模式設計,以期能夠破解政府職能在青少年科學素質提升工作中的不足與缺失。青少年科學素質提升工作模式是對開展青少年科學教育工作的成果、經驗進 行及時總結、構建青少年科普體系的科學方法,其實踐意義在于其他科普主體可以對此進行學習、實驗、模擬,參照該模式,更好地開展青少年科學教育工作。內容包括圍繞提升青少年科學素質這一根本目標,實施兩項能力提升工程,以青少年科學素質示范學校創(chuàng)建工作為先導,以包括科普教育基地、社會科普活動站在內的校外科學教育資源的科學教育能力提升工作作為支撐,夯實青少年科學教育基礎;開展青少年科學素質評價體系、青少年科學教育教學水平評價體系兩項研究工作,為政府職能部門的青少年科學教育決策工作提供數據導向;豐富六種青少年科普活動形式,明確活動的內容和組織方式,為實際工作提供指導性意見。 本文對青少年科學素質提升工作的研究內容和研究方法,緊密結合工作現(xiàn)狀,試圖在機制層面對當前的青少年科學教育工作有較大的突破,建立起全新的青少年科學素質提升模式,而且保障措施中涉及的問題是我國各地區(qū)開展青少年科技教育工作所面臨的共性問題,因此,僅希望本研究成果在青少年科學教育的優(yōu)化改進方面能具有一定的借鑒參考意義。
【關鍵詞】:公民 青少年 科學素質 科學教育 模式研究
【學位授予單位】:天津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0
【分類號】:G322
【目錄】:
- 摘要3-4
- ABSTRACT4-8
- 第一章 導論8-13
- 1.1 問題的提出8-11
- 1.2 本文研究的基本思路和主要內容11-13
- 第二章 青少年科學素質理論分析13-21
- 2.1 國外理論界對“科學素質”的認識13-16
- 2.2 國內理論界對“科學素質”的認識16-18
- 2.3 青少年科學素質內涵18-21
- 第三章 青少年科學教育工作現(xiàn)狀分析21-41
- 3.1 國外科學教育趨勢分析21-25
- 3.2 國內科學教育途徑探索25-27
- 3.3 天津市青少年科學教育現(xiàn)狀27-38
- 3.4 科學教育工作目前存在的問題38-41
- 第四章 青少年科學教育工作模式設計41-48
- 4.1 指導思想與發(fā)展原則41-42
- 4.2 工作任務42
- 4.3 模式基本內容42-48
- 第五章 青少年科學素質提升工作的具體實施建議48-57
- 5.1 示范校建設的實施建議48-51
- 5.2 校外科普資源科學教育能力提升工作建議51-52
- 5.3 測評體系研究建議52-53
- 5.4 科普活動實施建議53-57
- 第六章 青少年科學素質提升工作保障措施57-61
- 6.1 切實加強領導57
- 6.2 確保長效投入57-58
- 6.3 完善獎勵機制58-59
- 6.4 加強科普工作隊伍建設59-60
- 6.5 加強宣傳60-61
- 參考文獻61-64
- 發(fā)表論文和參加科研情況說明64-65
- 致謝65
【引證文獻】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據庫 前1條
1 劉燕清;昆明市小學高年級學生科學素質狀況與相關影響因子研究[D];云南大學;2012年
本文關鍵詞:青少年科學素質提升工作模式研究,由筆耕文化傳播整理發(fā)布。
本文編號:261379
本文鏈接:http://www.sikaile.net/guanlilunwen/keyanlw/261379.html
教材專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