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的反貧困績效——基于不同貧困群體的考察
發(fā)布時間:2021-05-10 07:47
根據CFPS2016的微觀數據,應用二元選擇模型考察了教育對貧困的改善作用以及群體差異性。實證研究結果表明,農戶受教育水平的提高可以有效降低其陷入貧困的概率,且受教育水平的提高對較為健康農戶、撫養(yǎng)負擔較輕農戶、社會地位較高農戶以及經濟較為發(fā)達地區(qū)農戶降低陷入貧困概率的作用更為顯著。因此,要徹底解決貧困問題,在建立完善的教育保障體系的同時,也要構建和完善貧困地區(qū)的健康、養(yǎng)老保障體系和創(chuàng)建健康有序的經濟文化環(huán)境。
【文章來源】:重慶第二師范學院學報. 2020,33(06)
【文章頁數】:6 頁
【文章目錄】:
一、文獻綜述
二、理論分析與研究假說
三、數據來源、變量選擇及計量模型
(一)數據來源及處理
(二)變量選擇
1.貧困狀況。
2.教育背景。
3.家庭及地區(qū)背景。
(三)計量模型
四、實證結果及分析
(一)教育的反貧困總體績效
(二)教育的反貧困績效的群體異質性
1.不同健康特征群體的比較分析
2.不同社會地位群體的比較分析
3.不同家庭撫養(yǎng)負擔群體的比較分析
4.不同地區(qū)特征群體的比較分析
五、政策啟示
本文編號:3178987
【文章來源】:重慶第二師范學院學報. 2020,33(06)
【文章頁數】:6 頁
【文章目錄】:
一、文獻綜述
二、理論分析與研究假說
三、數據來源、變量選擇及計量模型
(一)數據來源及處理
(二)變量選擇
1.貧困狀況。
2.教育背景。
3.家庭及地區(qū)背景。
(三)計量模型
四、實證結果及分析
(一)教育的反貧困總體績效
(二)教育的反貧困績效的群體異質性
1.不同健康特征群體的比較分析
2.不同社會地位群體的比較分析
3.不同家庭撫養(yǎng)負擔群體的比較分析
4.不同地區(qū)特征群體的比較分析
五、政策啟示
本文編號:3178987
本文鏈接:http://www.sikaile.net/guanlilunwen/jixiaoguanli/3178987.html
最近更新
教材專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