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審計意見視角的上市公司退市風險預警研究
本文關鍵詞:基于審計意見視角的上市公司退市風險預警研究
【摘要】:隨著國際化的進程,我國市場經濟面臨日趨激烈的競爭,上市公司生存壓力加劇,持續(xù)經營能力減弱,越來越多的上市公司因財務或非財務問題逐漸由財務健康慢慢步入危機狀態(tài),最終導致企業(yè)面臨退市風險,被迫退出證券市場的舞臺。企業(yè)的退市是一個緩慢的過程,并且退市風險事先可以通過一些財務和非財務指標進行預測,但是也有一定的不準確性。本文介紹了契約理論、信息不對稱理論和博弈論三個理論基礎,闡述了我國上市公司退市風險的定義和上市公司退市風險預警制度及其功能,重點描述了審計意見、財務指標、退市風險三者之間的關系,認為財務指標是審計意見的依據,審計意見是財務指標的鑒證,同時審計意見和財務指標都能在一定程度上增加預測企業(yè)退市風險的信息含量。提出了不同的審計意見對上市公司退市風險有著不同的預警作用、并且隨著退市風險的臨近呈現審計意見的預警作用越強的兩個基本假設。闡述了相關樣本和預警指標的選取,設計財務指標作為控制變量,審計意見作為自變量,上市公司退市風險概率作為模型研究因變量,采用Logistic回歸分析實證研究法,分析能有效預警上市公司退市風險的指標體系,建立一套合理、有效的上市公司退市風險預警模型。通過研究得出:無法表示意見和否定意見與企業(yè)退市風險成明顯的正相關關系,標準無保留審計意見與審計意見之間在一定程度上成負相關,這與以往學者的研究結論一致,而無保留加強調事項段的審計意見和保留意見通常被認為與上市公司退市無明顯的關系,這一結論在本文得到了相反的論證。通過數據表明,無保留加強調事項段和保留意見與上市公司退市風險之間是正相關的,并且本文通過對審計意見的分類處理,對不同意見類型求出了其與退市企業(yè)之間的相關系數。本文從審計意見視角對我國上市公司進行退市風險進行預警機制的研究,以提高企業(yè)經營者及管理著對建立退市風險的意識,以及應該關注公司的退市關鍵指標,幫助企業(yè)外部投資者和監(jiān)管者準確識別出風險企業(yè),降低投資風險,優(yōu)化市場管理效率。
【關鍵詞】:審計意見 退市風險 預警模型 財務指標
【學位授予單位】:長沙理工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5
【分類號】:F239.4;F832.51
【目錄】:
- 摘要5-6
- ABSTRACT6-10
- 第一章 緒論10-18
- 1.1 研究背景與意義10-11
- 1.1.1 研究背景10
- 1.1.2 研究意義10-11
- 1.2 國內外研究現狀及述評11-15
- 1.2.1 研究現狀11-14
- 1.2.2 研究述評14-15
- 1.3 研究內容和方法15-16
- 1.3.1 研究內容15-16
- 1.3.2 研究方法16
- 1.4 本文創(chuàng)新點16-18
- 1.4.1 行業(yè)視角的創(chuàng)新17
- 1.4.2 指標選取的創(chuàng)新17-18
- 第二章 基礎理論與上市公司退市風險預警相關概述18-32
- 2.1 退市風險預警理論基礎18-24
- 2.1.1 契約理論18-20
- 2.1.2 信息不對稱理論20-22
- 2.1.3 博弈論22-24
- 2.2 退市風險預警相關概述24-26
- 2.2.1 上市公司退市風險的定義24-25
- 2.2.2 上市公司退市風險預警制度25
- 2.2.3 上市公司退市風險預警模型功能25-26
- 2.3 審計意見與上市公司退市風險的相關性分析26-32
- 2.3.1 審計意見類型26-29
- 2.3.2 審計意見與上市公司財務指標關系分析29
- 2.3.3 上市公司財務指標與退市風險關系分析29-30
- 2.3.4 審計意見與上市公司退市風險分析30-32
- 第三章 研究設計32-37
- 3.1 提出假設與理論分析32-33
- 3.1.1 提出相關假設32
- 3.1.2 相關理論分析32-33
- 3.2 樣本的選擇33-34
- 3.2.1 樣本選取原則33-34
- 3.2.2 樣本選取34
- 3.3 預警指標的選取34-37
- 第四章 LOGISTIC回歸模型下的上市公司退市風險預警研究37-51
- 4.1 LOGISTIC回歸模型37-39
- 4.1.1 模型介紹37-38
- 4.1.2 模型推導38-39
- 4.2 LOGISTIC回歸下的上市公司退市風險預警模型實證研究39-51
- 4.2.1 模型變量的篩選方法39-40
- 4.2.2 對H2-H5的檢驗40-44
- 4.2.3 對H1的檢驗44-46
- 4.2.4 對H6的檢驗46-51
- 第五章 研究結論與建議51-56
- 5.1 研究結論51-54
- 5.1.1 研究發(fā)現51-53
- 5.1.2 結論啟示53-54
- 5.2 研究的局限性與建議54-56
- 5.2.1 計量方法還待改進54
- 5.2.2 樣本選取還需創(chuàng)新54
- 5.2.3 評價指標還應多樣化54-56
- 參考文獻56-59
- 致謝59-60
- 附錄A (研究生期間發(fā)表的論文與參與的課題研究)60
【相似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劉安勇;農信社如何加強信貸風險預警[J];中國農村小康科技;2004年10期
2 ;歐盟將加強食品風險預警管理[J];食品與發(fā)酵工業(yè);2005年04期
3 陳軍;關于信貸風險預警的研究[J];上海金融;2000年11期
4 黃立軍;企業(yè)知識管理的風險預警研究[J];企業(yè)經濟;2002年06期
5 李松波;試論我國的貸款風險預警[J];黑龍江金融;2002年11期
6 劉超;對信用風險預警研究有關問題的探討——評《試論我國商業(yè)銀行信貸風險預警系統(tǒng)的建立》[J];金融論壇;2005年02期
7 王光杰;論創(chuàng)業(yè)風險預警[J];職業(yè)時空;2005年06期
8 耿小慶;;市場風險預警戰(zhàn)略系統(tǒng)分析[J];經濟論壇;2006年18期
9 吳忠;徐波;;上海世博會風險預警研究[J];國際商務研究;2007年01期
10 童杰成;;論上市公司風險預警及診斷體系的建立[J];事業(yè)財會;2008年02期
中國重要會議論文全文數據庫 前3條
1 白勇;;區(qū)(縣)級腐敗風險預警防控體系建設的思考[A];中國犯罪學年會論文集(2011年度)[C];2011年
2 郭周克;謝德瑜;楊建軍;王天保;閆曉慧;張生溫;李新潮;秦劍;;煤礦企業(yè)風險預警預控系統(tǒng)的建設與應用[A];2009煤炭企業(yè)管理現代化創(chuàng)新成果集[C];2010年
3 陳浩;劉穎杰;王麗娟;呂明輝;;氣象風險預警服務效益評估方法初探[A];創(chuàng)新驅動發(fā)展 提高氣象災害防御能力——S3第三屆氣象服務發(fā)展論壇——公眾、專業(yè)氣象預報服務技術與應用[C];2013年
中國重要報紙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記者 金頌 通訊員 劉南中;湖北點線面結合推進風險預警防控工作[N];中國紀檢監(jiān)察報;2010年
2 張京云 陳婧;市政府辦腐敗風險預警防控工作“四到位”[N];撫州日報;2010年
3 通訊員 李傲;氣象風險預警服務體系初步形成[N];中國氣象報;2012年
4 本報記者 張?zhí)m蘭;大數據與輿情共舞:趨勢預測 風險預警[N];中國信息化周報;2014年
5 周冠毅;要注重“1104工程”風險預警作用的發(fā)揮[N];中國城鄉(xiāng)金融報;2006年
6 農總行授信執(zhí)行部;走在風險的前面[N];中國城鄉(xiāng)金融報;2009年
7 本報記者 杜芳群;腐敗風險預警防控工作動員電視電話會召開[N];撫州日報;2010年
8 張琳;保險業(yè)應關注“政務類風險預警信息”[N];中國保險報;2010年
9 龍江玄;黑龍江加強廉政風險預警和權力監(jiān)督體系建設[N];中國紀檢監(jiān)察報;2008年
10 黃紅梅;我市組織開展縣(區(qū))腐敗風險預警防控工作經驗交流活動[N];撫州日報;2010年
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據庫 前7條
1 喬劍鋒;基于控制理論的大型工程安全風險預警控制模型及仿真研究[D];北京郵電大學;2015年
2 戴云徽;出入境檢驗檢疫符合性條件的篩選、檢驗策劃及風險預警研究[D];南京理工大學;2009年
3 董慧群;代建制項目風險預警管理研究[D];遼寧工程技術大學;2010年
4 馮顯富;基于混沌理論的石油煉化企業(yè)風險預警預控技術研究[D];中國地質大學(北京);2010年
5 劉年平;煤礦安全生產風險預警研究[D];重慶大學;2012年
6 趙愛武;SAP環(huán)境下石化企業(yè)供應商風險預警研究[D];武漢理工大學;2012年
7 滕煥欽;財產保險公司風險預警研究[D];山東大學;2011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鄧澤軍;基于GA算法的組合模型在銀行流動性風險預警中的應用研究[D];蘭州大學;2015年
2 楊威;鐵路安全風險預警管理系統(tǒng)的研究與分析[D];云南大學;2015年
3 李雪;創(chuàng)業(yè)板上市公司退市風險預警研究[D];東北農業(yè)大學;2015年
4 楊倩;我國上市公司退市風險預警研究[D];東北大學;2014年
5 郁曉霞;政府監(jiān)管視角的安全生產風險預警預控系統(tǒng)研究[D];中國地質大學(北京);2016年
6 廖思博;基于BIM的地下工程穿越既有結構安全風險預警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學;2016年
7 賀永正;我國互聯網理財產品的風險預警與管控機制研究[D];中國礦業(yè)大學;2016年
8 陳曉暉;阿里小貸信用風險預警研究[D];湖南大學;2016年
9 王鶴龍;灰色預測在空管運行安全風險預警中的應用研究[D];中國民航大學;2016年
10 由麗紅;財產保險承保方案風險預警模式研究[D];沈陽航空航天大學;2016年
,本文編號:768054
本文鏈接:http://www.sikaile.net/guanlilunwen/huobilw/76805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