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化的新進展與貨幣政策國際協(xié)調
[Abstract]:Since 1990s, the new progress of globalization in trade, capital flow and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has made the contradiction between the synchronization of real economy and monetary policy more prominent. In this context, this paper argues that international coordination of monetary policy has become an indispensable means to solve major global problems. It is a good choice to coordinate among the economies with large economic volume, to expand the scope of coordination gradually, and to deepen the content gradually, which is a good choice to give consideration to the validity and feasibility. International coordination is also the key to success in the current exit process of loose monetary policy. While emphasizing information communication and coordination, we should also take into account the specific differences, which is the basic principle of monetary policy withdrawal coordination.
【作者單位】: 中國人民銀行上?偛;
【分類號】:F113;F821.0
【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5條
1 韓貴新;肖強;;國際貨幣政策協(xié)調的成本收益分析[J];南京師大學報(社會科學版);2006年01期
2 尹繼志;;開放經濟條件下的貨幣政策國際協(xié)調[J];上海金融;2008年12期
3 虞偉榮,胡海鷗;國際貨幣政策協(xié)調低效的經濟學分析[J];世界經濟與政治論壇;2005年01期
4 格林·史蒂文斯;方曉;;金融體系發(fā)展及其對貨幣政策執(zhí)行的影響[J];中國金融;2009年08期
5 威廉·克萊恩;王宇;;貿易、金融與全球經濟衰退的同步性[J];中國金融;2009年11期
【共引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盛宏清;試析中央銀行的沖銷政策[J];安徽職業(yè)技術學院學報;2005年01期
2 張青龍;現行匯率政策弊端及改革分析[J];安徽農業(yè)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2年04期
3 宋欣淑,陳為濤;亞洲貨幣合作的背景及進程分析[J];商業(yè)研究;2002年24期
4 曹宏苓;論東亞貨幣合作[J];國際觀察;2002年04期
5 白當偉,陳漓高;東亞貨幣聯盟的可行性研究[J];國際經貿探索;2002年06期
6 王中昭;;CAFTA成員國貨幣政策協(xié)調的有效性探析[J];廣西金融研究;2006年11期
7 范祚軍,唐奇展;CAFTA框架下宏觀經濟政策協(xié)調的理論分析——CAFTA進程與宏觀經濟政策協(xié)調研究系列論文之一[J];廣西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4年06期
8 戚自科;貨幣政策傳導機制一般理論研究綜述[J];經濟經緯;2004年06期
9 余珊萍,鐘偉;論沖銷操作和外匯體制改革[J];經濟科學;1997年06期
10 張嶺松;購買力平價理論的局限性及其修正:非瓦爾拉斯均衡分析[J];經濟科學;1999年05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1條
1 謝洪燕;姜凌;;國際貨幣體系的系統(tǒng)相容與美元霸權[A];改革開放三十年來中美經貿關系的回顧與展望[C];2008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崔曉燕;東亞最適度通貨區(qū)的經濟可行性研究[D];華中科技大學;2007年
2 胡海林;人民幣均衡匯率的估算研究[D];天津財經大學;2008年
3 黎兵;新興大國崛起中的國際經濟協(xié)調[D];上海社會科學院;2009年
4 李海燕;經濟全球化下國際貨幣協(xié)調研究[D];四川大學;2007年
5 熊厚;歐盟貨幣政策協(xié)調研究[D];四川大學;2007年
6 和晉予;中美宏觀經濟政策協(xié)調研究[D];北京師范大學;2008年
7 徐t$;內外均衡沖突與中國資本流動性過剩問題研究[D];上海社會科學院;2008年
8 丁志杰;發(fā)展中國家金融開放效應與政策研究[D];遼寧大學;2001年
9 白當偉;金融發(fā)展中的國際貿易:理論與實證研究[D];復旦大學;2004年
10 方先麗;經濟全球化與金融風險防范研究[D];復旦大學;2003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曾寧;東亞貨幣合作及中國的作用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09年
2 聶晶;我國紡織企業(yè)匯率風險防范對策研究[D];新疆大學;2009年
3 李良岳;交通銀行岳陽分行發(fā)展面臨的挑戰(zhàn)及對策研究[D];中南大學;2009年
4 郭磊;從境內遠期業(yè)務特征的變化看人民幣匯率形成的市場機制[D];復旦大學;2008年
5 曹雄飛;基于馬克思經濟學的金融危機生成機制研究[D];武漢理工大學;2008年
6 白雪;有關東亞匯率政策協(xié)調問題的研究[D];上海外國語大學;2009年
7 張帆;人民幣匯率變動對中美農產品貿易的影響分析[D];湖南大學;2008年
8 孫素敏;人民幣升值對我國進出口貿易影響的分析[D];江蘇大學;2008年
9 韋瑋;基于TNT模型的中國產業(yè)結構調整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09年
10 吳超;東亞貨幣合作的現實基礎及路徑分析[D];東北財經大學;2007年
【二級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5條
1 鐘偉,張明;國際貨幣的逆效合作理論述評[J];經濟學動態(tài);2001年04期
2 賈德奎;;開放經濟下國際貨幣政策的協(xié)調與競爭[J];金融教學與研究;2005年06期
3 韓貴新;肖強;;國際貨幣政策協(xié)調的成本收益分析[J];南京師大學報(社會科學版);2006年01期
4 黃梅波;七國集團貨幣合作效果反思[J];世界經濟;2002年06期
5 虞偉榮,胡海鷗;國際貨幣政策協(xié)調低效的經濟學分析[J];世界經濟與政治論壇;2005年01期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陳魯直;金融危機與全球化[J];世界經濟;1999年08期
2 威廉·格雷德,張定淮;全球資本主義的瘋狂邏輯[J];馬克思主義與現實;2001年01期
3 徐國柱;全球化進程中的國際資本市場[J];貴州財經學院學報;2001年05期
4 晏露蓉;SARS與金融危機[J];福建金融;2003年06期
5 雨林曉;世界化工企業(yè)需要天才的領導[J];國際化工信息;2001年04期
6 劉玲玲;論全球化影響下的國家經濟安全[J];貴陽師專學報(社會科學版);2001年04期
7 黃黎陽;全球化視角下的企業(yè)競爭新戰(zhàn)略[J];山西財經大學學報;2002年S1期
8 ;金融危機可能再度爆發(fā)[J];經濟視角;2000年12期
9 杜雪峰;抓住主線 積極調整經濟結構[J];理論探索;2001年03期
10 周從標;全球化:社會發(fā)展的必然產物[J];理論月刊;2001年09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10條
1 李小牧;;論金融危機的傳導性問題[A];透過互聯經濟體系創(chuàng)造財富——第12屆世界生產力大會北京階段會議文集[C];2001年
2 楊海燕;;金融危機與我國金融改革[A];中國航海學會內河船舶駕駛專業(yè)委員會學術年會論文集[C];2004年
3 賀杰;;國際協(xié)調對金融宏觀調控的重要性的分析[A];論中國式的社會主義現代化[C];2002年
4 陳全功;程蹊;;開放條件下我國貨幣政策的國際協(xié)調[A];第三屆中國金融論壇論文集[C];2004年
5 朱雪忠;唐春;;擬議中的全球專利制度研究[A];中國知識產權發(fā)展戰(zhàn)略論壇論文集[C];2005年
6 孫成仁;;全球化過程中的文化交流與地方文化識別[A];建筑與地域文化國際研討會暨中國建筑學會2001年學術年會論文集[C];2001年
7 姜懷宇;;金融危機前后珠江三角洲地區(qū)產業(yè)空間變動趨勢分析[A];全國經濟地理研究會第十三屆學術年會暨金融危機背景下的中國區(qū)域經濟發(fā)展研討會論文集[C];2009年
8 徐妍;;新疆外貿發(fā)展應對金融危機影響的思考[A];全國經濟地理研究會第十三屆學術年會暨金融危機背景下的中國區(qū)域經濟發(fā)展研討會論文集[C];2009年
9 金家禾;;臺灣都市土地使用分區(qū)管制之實施與課題[A];土地資源永續(xù)利用與土地使用管制——'98海峽兩岸土地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1998年
10 陸永昌;;“全球化”背景下翻譯進程的思考[A];中國首屆“海峽兩岸俄語教學與研究學術討論會”論文集[C];2005年
相關重要報紙文章 前10條
1 徐以升 霍侃;金融危機:一場全球化式清算[N];第一財經日報;2008年
2 ;全球化退潮背景下如何突圍[N];解放日報;2008年
3 記者 吳志遠 林建偉;全球化市場化趨勢沒發(fā)生根本性變化[N];湖北日報;2009年
4 復旦大學社會科學基礎部教授 肖巍;全球化風險必須有長遠應對[N];科學時報;2009年
5 本報記者 魏剛;移民障礙增加:全球化的倒退[N];北京科技報;2008年
6 本報記者 吳瑋;參與全球化模式亟待改變[N];中國工業(yè)報;2009年
7 本報記者 沈威風;小成本的全球化[N];經濟觀察報;2009年
8 記者 胡虎;全球化網絡帶來重大機遇[N];人民郵電;2010年
9 柏亮;中國要緊迫地擁抱全球化[N];第一財經日報;2009年
10 鄧力;全球化與全球統(tǒng)計[N];中國信息報;2009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安輝;現代金融危機生成的機理與國際傳導機制研究[D];東北財經大學;2003年
2 陳瑜;我國會計準則國際協(xié)調研究——歷程及對策[D];廈門大學;2004年
3 傅勇;非傳統(tǒng)安全研究與中國[D];復旦大學;2005年
4 于乃書;對金融危機若干問題的分析——兼論日本經濟危機的成因[D];吉林大學;2004年
5 李棟文;經濟全球化與稅收利益國際協(xié)調[D];廈門大學;2003年
6 楊鴻;雁行模式與東亞經濟合作[D];復旦大學;2005年
7 李小牧;九十年代金融危機的國際傳導研究[D];遼寧大學;2000年
8 趙士林;論中國媒體的危機報道[D];復旦大學;2005年
9 張娟;我國會計標準建設與國際協(xié)調問題研究[D];武漢大學;2005年
10 饒淑瑩;世紀之交的帝國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07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朱恩濤;金融危機的國際傳染機制研究[D];南京師范大學;2004年
2 徐璐;我國金融危機防范體系研究[D];蘇州大學;2004年
3 王學偉;全球性金融危機的成因及其對中國的啟示[D];河北大學;2005年
4 韓薇薇;論金融危機的生成與防范[D];對外經濟貿易大學;2003年
5 曲斌艷;房地產泡沫與金融危機研究[D];中國海洋大學;2005年
6 吳俊宏;上世紀末兩次金融危機的比較分析及給予我國的啟示[D];西南財經大學;2004年
7 程名望;環(huán)境與貿易關系問題研究[D];廣西大學;2004年
8 王銳;金融危機和人民幣匯率制度改革研究[D];哈爾濱工程大學;2005年
9 張麗;金融危機傳染機制及其對中國的啟示[D];中國農業(yè)大學;2005年
10 楊翔;金融危機與信息不對稱相關性研究[D];湖南大學;2002年
,本文編號:2315407
本文鏈接:http://www.sikaile.net/guanlilunwen/huobilw/231540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