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日農業(yè)金融體系的比較及其啟示
本文選題:中國 + 日本 ; 參考:《江西社會科學》2010年08期
【摘要】:農業(yè)的弱質性決定了農業(yè)單純憑借自身的資本積累很難滿足其發(fā)展對資金的需求,而政府對農業(yè)的支持也是有限的,特別是隨著中國一系列的對農業(yè)"反哺"政策的出臺,這就把金融組織的作用推向了前臺?疾旌捅容^國外農業(yè)金融運作的成功經驗,對中國現存金融體制改革使其強化對農業(yè)的輸血功能是有幫助的。本文將中國和日本兩國的農業(yè)金融組織設置、農業(yè)政策性金融的運作及農業(yè)金融的風險防范機制進行比較,提出了深化中國農業(yè)金融體制改革的建議。
[Abstract]:The weakness of agriculture determines that it is very difficult for agriculture to meet the demand for capital by its own accumulation of capital, and the government's support for agriculture is also limited, especially with the introduction of a series of policies of "backfeeding" agriculture in China. This brings the role of financial organizations to the foreground. To investigate and compare the successful experience of foreign agricultural finance operation is helpful to the reform of China's existing financial system to strengthen the function of blood transfusion for agriculture. This paper compares the establishment of agricultural financial organizations, the operation of agricultural policy finance and the risk prevention mechanism of agricultural finance between China and Japan, and puts forward some suggestions for deepening the reform of China's agricultural financial system.
【作者單位】: 華東交通大學人文社科學院;
【基金】:江西省社科規(guī)劃項目“日本、韓國以及臺灣經驗對我國新農村建設的啟示”(項目編號:08ks003)的階段性成果
【分類號】:F832;F833.13
【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條
1 熊學萍,劉長青;日本農村合作金融運作模式及其對我國農村信用社改革的啟示[J];科學.經濟.社會;2004年04期
【共引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謝云,趙長勇;欠發(fā)達地區(qū)農村信用社發(fā)展的制度環(huán)境優(yōu)化[J];安徽農業(yè)科學;2005年08期
2 吳偉萍;國外農村合作金融模式與特點及對我國的啟示[J];成都教育學院學報;2005年05期
3 楊蓮娜;當前農村非正式金融的運行狀況及發(fā)展前景[J];財經科學;2005年04期
4 陳岷;論農村信用社立法若干制度的完善[J];財貿研究;2005年03期
5 胡士華;農村合作金融功能異化的制度分析[J];重慶社會科學;2005年02期
6 陳磊;曲文俏;;解讀日本的造村運動[J];當代亞太;2006年06期
7 馮果;深化我國農村合作金融制度改革的若干法律思考[J];法學雜志;2005年06期
8 蕭芍芳;;應對中國農村金融缺位的若干對策[J];廣東外語外貿大學學報;2007年01期
9 中國人民銀行鄭州培訓學院課題組;完善我國農村信用社經營管理體制問題研究[J];河南金融管理干部學院學報;2003年01期
10 成春林;農村信用社困境與改革研究——兼論農村金融服務體系的構想[J];河南金融管理干部學院學報;2004年01期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宋宏謀;中國農村金融發(fā)展問題研究[D];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2002年
2 張孝成;農業(yè)政策性金融理論及實證研究[D];西南農業(yè)大學;2002年
3 周小斌;中國農業(yè)信貸市場的運行機制與績效[D];中國農業(yè)大學;2003年
4 趙凱;中國農業(yè)經濟合作組織發(fā)展研究[D];西北農林科技大學;2003年
5 劉加華;中國農村合作金融改革與建設研究[D];西南財經大學;2004年
6 安翔;我國農村金融發(fā)展與農村經濟增長問題研究[D];浙江大學;2004年
7 張樂柱;農村合作金融制度研究[D];山東農業(yè)大學;2004年
8 王靜;涉農經濟組織融資信用與金融支持研究[D];西北農林科技大學;2004年
9 董曉林;我國農村經濟發(fā)展中的金融支持研究[D];南京農業(yè)大學;2005年
10 溫濤;中國農村金融風險生成機制與控制模式研究[D];西南農業(yè)大學;2005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徐智斌;中國農村合作金融發(fā)展問題與對策[D];西北大學;2001年
2 袁洪斌;農村合作金融產權制度改革問題及對策研究[D];西南農業(yè)大學;2002年
3 張秀娟;中國農村新型合作經濟組織問題研究[D];山東農業(yè)大學;2002年
4 崔新民;我國農村信用社體制改革與發(fā)展研究[D];鄭州大學;2002年
5 董金泉;鄭州市農村信用社客戶經理制研究[D];西安理工大學;2002年
6 王鑫;加入WTO后農村信用社的應對策略研究[D];山東農業(yè)大學;2003年
7 黎昌貴;我國農村金融風險的防范和化解研究[D];湖南農業(yè)大學;2003年
8 王明新;農業(yè)信息化與農業(yè)經濟增長方式研究[D];福建農林大學;2003年
9 張榮峰;新疆農業(yè)投資研究[D];新疆農業(yè)大學;2003年
10 戶艷輝;我國農村金融問題研究[D];哈爾濱理工大學;2003年
【二級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2條
1 高偉;我國發(fā)展農村合作經濟組織的必要性和模式選擇[J];南方經濟;2002年08期
2 梁潤秀,鄭喜喜;農村信用合作社的改革與發(fā)展問題探討[J];內蒙古農業(yè)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3年04期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祝麗娟;金卡;;證券的界定——借鑒日本《金融商品交易法》[J];青年科學;2010年01期
2 ;顧問[J];商務旅行;2010年01期
3 農健;佬細;西瓜;張霞;子恩;Daniel Ye;SLee;YUAN;卡阿;;NEW YEAR秘宴[J];商務旅行;2010年01期
4 廖建軍;;iPhone的亞洲冒險[J];IT時代周刊;2010年01期
5 ;我國對韓國雙酚A作反傾銷復審裁定[J];中國石油和化工;2010年01期
6 吳曉求;;吳曉求:中國應構建與大國經濟相匹配的金融體系[J];資本市場;2010年01期
7 趙倩倩;張波;;職業(yè)教育在日本[J];合作經濟與科技;2010年03期
8 林曉光;;東亞新秩序未來可期[J];中國經濟周刊;2010年01期
9 李谷成;馮中朝;范麗霞;;小農戶真的更加具有效率嗎?來自湖北省的經驗證據[J];經濟學(季刊);2010年01期
10 ;《中國森林能源》一書出版發(fā)行[J];防護林科技;2010年01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10條
1 成榮敏;;二氧化鈦光催化劑的研究進展[A];中國化學會第27屆學術年會第12分會場摘要集[C];2010年
2 曹勇;;精細化學品綠色合成中的納米Au催化:機遇和挑戰(zhàn)[A];中國化學會第27屆學術年會第11分會場摘要集[C];2010年
3 周靜;姜標;;Cortistatin的合成研究[A];中國化學會第27屆學術年會第06分會場摘要集[C];2010年
4 ;通過乳化劑來改善調制乳的保存穩(wěn)定性[A];第十四屆中國國際食品添加劑和配料展覽會學術論文集[C];2010年
5 ;最新研磨與烘干技術[A];2009國際粉體技術與應用論壇論文集[C];2009年
6 Fumio Saito;;日本研磨技術的最新進展以及其在工程中的應用[A];2009國際粉體技術與應用論壇論文集[C];2009年
7 李冷;朱國平;;論資源再生利用[A];2009國際粉體技術與應用論壇論文集[C];2009年
8 冷傳慧;;農產品貿易中價值標準設定與量化的探討——以日本水產品進口為例[A];2009’中國漁業(yè)經濟專家論壇論文摘要集[C];2009年
9 ;與糖共舞 健康人生—「芭爾~汶糖」零能量介紹[A];2009年國家級繼續(xù)醫(yī)學教育項目臨床營養(yǎng)新進展培訓班論文集[C];2009年
10 李成佐;潘天春;趙麗華;楊坪;尹福強;;洋蔥新品種“昌激07-9”的激光誘變選育[A];中國遺傳學會第十屆全國激光生物學學術會議論文摘要集[C];2009年
相關重要報紙文章 前10條
1 記者 徐盤鋼;電子商務為農業(yè)發(fā)展帶來新契機[N];農民日報;2010年
2 記者 葉卡斯 劉俊;本土蔬菜 半數洋種[N];廣州日報;2010年
3 本報記者 龐文淵;寶雞有個蝎子王[N];寶雞日報;2010年
4 本報記者 郭起豪 曾居仁;大山深處的情懷[N];中國氣象報;2010年
5 本報記者 于春美;謹防外資掐住中國種業(yè)“脖子”[N];新農村商報;2010年
6 記者 趙天冬;資本市場推進農業(yè)產業(yè)化對洽會在廈門召開[N];農民日報;2010年
7 記者 李永生;2009年中國農業(yè)十大新聞揭曉[N];農民日報;2010年
8 中國農業(yè)大學 胡躍高;中外大豆產業(yè)的較量[N];科技日報;2010年
9 黃偉偉;吉祥谷將力建全國領先農牧企業(yè)[N];中國食品質量報;2010年
10 通訊員 左科華 馮征;農業(yè)銀行信貸管理系統群成功上線[N];中國城鄉(xiāng)金融報;2010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雷鳴;日本節(jié)能與新能源發(fā)展戰(zhàn)略研究[D];吉林大學;2009年
2 段文博;資源約束下的日本產業(yè)結構演進研究[D];吉林大學;2009年
3 劉渝;基于生態(tài)安全與農業(yè)安全目標下的農業(yè)水資源利用與管理研究[D];華中農業(yè)大學;2009年
4 祝濱濱;東北亞區(qū)域經濟演變的過程、格局與機理研究[D];東北師范大學;2009年
5 陳光武;東亞區(qū)域經濟一體化研究[D];吉林大學;2009年
6 孫宏飛;知識產權與新時期中國國家經濟安全問題研究[D];吉林大學;2009年
7 汪時珍;以工促農論[D];福建師范大學;2009年
8 鄭偉;水稻白葉枯病菌遺傳多樣性分析[D];華中農業(yè)大學;2008年
9 王宏杰;中國農業(yè)科技自主創(chuàng)新管理體制研究[D];華中農業(yè)大學;2008年
10 胡雯;轉型期中國農業(yè)灌溉系統可持續(xù)治理研究[D];西南財經大學;2008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張鑫冰;中日環(huán)境影響評價制度比較研究[D];江西理工大學;2010年
2 趙蕾;中國—新西蘭農產品貿易研究[D];吉林大學;2009年
3 楊浩;日本“流動性陷阱”的實證分析及貨幣政策有效性研究[D];中國政法大學;2009年
4 王爽;中日循環(huán)經濟合作分析[D];吉林大學;2009年
5 劉思羽;花是櫻花“人”是武士[D];中國傳媒大學;2009年
6 陳思彤;日本老年大學探析[D];東北師范大學;2009年
7 趙月超;日本第二次占領青島時期的官辦祭祀研究[D];中國海洋大學;2009年
8 陳葉紅;戰(zhàn)后日本中小學家政教育課程發(fā)展及其啟示[D];西南大學;2009年
9 張蕾;21世紀中日高中數學新課程的比較研究[D];曲阜師范大學;2009年
10 俞祖成;日本福利NPO在養(yǎng)老福利供給中的參與研究[D];西南政法大學;2009年
,本文編號:1852175
本文鏈接:http://www.sikaile.net/guanlilunwen/huobilw/185217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