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逆向供應鏈的電子廢棄物回收處理模式研究
本文關鍵詞:供應鏈、逆向供應鏈管理與企業(yè)集成,由筆耕文化傳播整理發(fā)布。
《中南林業(yè)科技大學》 2012年
基于逆向供應鏈的電子廢棄物回收處理模式研究
盧天勇
【摘要】:隨著電子信息技術產業(yè)的不斷發(fā)展,電子及電器產品的更新換代速度越來越快,電子工業(yè)產品的消耗量與日俱增。電子廢棄物對環(huán)境的污染問題和資源浪費問題已成為當今人類普遍關注的焦點,各國政府都在積極采取措施予以應對。 由于國內對該問題的研究起步較晚,相關法律法規(guī)不夠健全,導致電子廢棄物的回收處理模式混亂,缺乏正規(guī)的專業(yè)化的回收處理企業(yè),無害化處理成本過高。然而,電子廢棄物再利用產業(yè)化是建設資源節(jié)約型、環(huán)境友好型社會,發(fā)展循環(huán)經濟,實現可持續(xù)發(fā)展的最重要環(huán)節(jié)之一;诖,本文深入研究了國內外電子廢物回收處理相關文獻,同時研究了電子廢棄物回收處理模式的理論基礎:逆向供應鏈理論、博弈論以及循環(huán)經濟理論。然后對國內現有的電子廢棄物回收處理模式:個體商販回收處理模式、生產商回收處理模式、零售商回收處理模式、第三方回收處理模式以及生產商聯盟回收處理模式進行了對比分析,并指出其優(yōu)勢和劣勢。之后,作者通過市場調研的結果,從消費者視角及市場角度提出五項電子廢棄物的評價指標,運用層次分析法定量評價分析各種模式,由此擇優(yōu)提出建立第三方回收處理模式和生產商聯盟回收處理模式。 最后,本文運用Stackelberg博弈理論對兩種模式下參與主體間的利益進行博弈分析,并對各方的收益構成進行了比較分析。分析結果顯示,參與主體的收益和政府對其征稅比例有著密切的聯系,同時影響各方收益的因素還有回收價格、處理成本、以及整體的電子廢棄物回收量,而這些因素對收益的影響均和政府的激勵政策和非激勵政策相關。在此基礎上,本文總結了對建立電子廢棄物回收處理模式的四個啟示,一是加大政府經濟激勵,減少各方稅收;二是健全非經濟激勵制度,規(guī)范回收行為;三是加強政策扶持,推進產業(yè)市場化進度;四是加大宣傳力度,呼吁全民參與。并在此基礎上對所提出的兩種電子廢棄物回收處理模式進行了優(yōu)化設計。
【關鍵詞】:
【學位授予單位】:中南林業(yè)科技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2
【分類號】:F713.2;F224.32;F426.63
【目錄】:
下載全文 更多同類文獻
CAJ全文下載
(如何獲取全文? 歡迎:購買知網充值卡、在線充值、在線咨詢)
CAJViewer閱讀器支持CAJ、PDF文件格式
【參考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王紅梅;張金良;王先良;全占軍;林海鵬;車飛;;中國電子垃圾現狀及環(huán)境管理對策分析[J];環(huán)境科學與管理;2008年05期
2 王文賓;達慶利;;考慮消費者利益的逆向供應鏈利潤分配[J];東南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07年04期
3 伍云山;張正祥;;逆向供應鏈的激勵機制研究[J];工業(yè)工程;2006年01期
4 庹秀兵;趙小惠;張瑩;;基于PDM與CRM的逆向供應鏈產品回收管理[J];工業(yè)工程;2006年04期
5 王兆華;;電子廢棄物管理中的延伸生產者責任制度應用研究[J];工業(yè)技術經濟;2006年04期
6 張延鋒,劉益,李垣;戰(zhàn)略聯盟價值創(chuàng)造與分配分析[J];管理工程學報;2003年02期
7 姚衛(wèi)新;再制造條件下逆向物流回收模式的研究[J];管理科學;2004年01期
8 夏緒輝,劉飛,尹超,高全杰;供應鏈、逆向供應鏈管理與企業(yè)集成[J];計算機集成制造系統-CIMS;2003年08期
9 白韋;歐盟環(huán)境相關指令對中國家電企業(yè)的影響及應對措施[J];家電科技;2005年08期
10 張友良;;臺灣地區(qū)廢舊家電回收處理業(yè)考察情況[J];家電科技;2006年09期
中國重要報紙全文數據庫 前1條
1 詹俏俏;[N];中國信息報;2004年
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據庫 前4條
1 潘會平;供應鏈下游成員合作與協調的經濟分析[D];華中科技大學;2004年
2 劉慶廣;甘肅省循環(huán)經濟發(fā)展模式研究[D];蘭州大學;2007年
3 王仲瑀;黑龍江省能源可持續(xù)發(fā)展研究[D];東北林業(yè)大學;2007年
4 何文勝;EPR制度下廢舊家電回收主體的利益博弈與激勵機制研究[D];西南交通大學;2009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據庫 前3條
1 鐘蕾;基于循環(huán)經濟下逆向物流成本與收益模型研究[D];東北林業(yè)大學;2005年
2 宋曉芳;規(guī)范化廢舊家電回收體系構建及其經濟性分析[D];西南交通大學;2008年
3 王茵;EPR制度下廢舊家電回收處理模式及回收渠道決策研究[D];西南交通大學;2008年
【共引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劉衛(wèi)華;趙潘;;基于Shapley值法的供應鏈聯盟企業(yè)利益分配問題研究[J];安徽農業(yè)科學;2007年26期
2 孫玉敏;楊懷珍;李壯闊;;基于MINLP方法的逆向物流網絡優(yōu)化設計模型[J];安徽農業(yè)科學;2007年31期
3 王媛;申云鵬;;逆向供應鏈研究與分析[J];安徽工業(yè)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7年02期
4 龐磊;朱亦丹;程露;劉磊;;淺談廢棄電路板的回收及資源化利用[J];安全;2008年09期
5 陸立娟;李大衛(wèi);;逆向物流中心動態(tài)選址問題的研究[J];鞍山科技大學學報;2007年02期
6 賈愛玲;王亞亞;;電子廢物處置的主體責任[J];遼寧科技大學學報;2011年03期
7 李定龍;楊瑞洪;;電子廢棄物回收利用探討[J];環(huán)境科學與管理;2005年05期
8 王紅梅;張金良;王先良;全占軍;林海鵬;車飛;;中國電子垃圾現狀及環(huán)境管理對策分析[J];環(huán)境科學與管理;2008年05期
9 張顯輝;單連第;;淺析中國的電子垃圾治理[J];環(huán)境科學與管理;2008年07期
10 馬明海;彭書傳;佘新松;徐圣友;程東華;;電子垃圾中鉛污染及對策研究[J];環(huán)境科學與管理;2009年06期
中國重要會議論文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魏杰;孫俊清;苑雪梅;;基于第三方的閉環(huán)供應鏈協調問題研究[A];第二十九屆中國控制會議論文集[C];2010年
2 魏杰;馬茜;張新軍;趙靜;;模糊環(huán)境下閉環(huán)供應鏈定價決策研究[A];中國自動化學會控制理論專業(yè)委員會C卷[C];2011年
3 李維偉;魏杰;夏軍劍;;不對稱信息下逆向供應鏈的協調研究[A];中國自動化學會控制理論專業(yè)委員會C卷[C];2011年
4 劉階群;;以科學發(fā)展觀為指導,推進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建設[A];科學發(fā)展觀與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全國社會科學院系統鄧小平理論研究中心第十一屆年會暨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06年
5 周根貴;曹振宇;;逆向物流網絡模型研究現狀與展望[A];中國運籌學會第八屆學術交流會論文集[C];2006年
6 宋志國;;電子廢棄物環(huán)境管理中存在的問題及對策[A];中國環(huán)境科學學會2006年學術年會優(yōu)秀論文集(下卷)[C];2006年
7 姚從容;陳魁;;生產者責任擴展與電子廢棄物循環(huán)利用[A];中國環(huán)境科學學會2006年學術年會優(yōu)秀論文集(下卷)[C];2006年
8 楊彥;李定龍;王紅梅;胡林凱;;電子廢棄物手工拆解人群體內重金屬水平及影響因素的分析[A];中國環(huán)境科學學會2009年學術年會論文集(第二卷)[C];2009年
9 樓紫陽;沈奕紅;李明;袁文祥;朱南文;;我國固體廢棄物環(huán)境稅征收的思考[A];2010中國環(huán)境科學學會學術年會論文集(第二卷)[C];2010年
10 雷麗;羅清威;樊占國;;關于電子垃圾的初步研究[A];2010中國環(huán)境科學學會學術年會論文集(第四卷)[C];2010年
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劉嘉瑩;第三方逆向物流系統構建及其運行優(yōu)化研究[D];遼寧工程技術大學;2010年
2 貢文偉;逆向供應鏈合作模式研究[D];江蘇大學;2010年
3 李年君;肖家河水電站CDM開發(fā)與創(chuàng)建國家碳交易所研究[D];武漢理工大學;2010年
4 許文嬌;廢棄環(huán)氧樹脂再生技術及應用研究[D];東華大學;2011年
5 楊陽;戰(zhàn)略聯盟演化中組織間學習對聯盟績效的影響研究[D];吉林大學;2011年
6 袁燁;基于生態(tài)理論的企業(yè)信息系統重構[D];吉林大學;2011年
7 遲本坤;低碳經濟視角下新能源CDM項目的國際合作問題研究[D];吉林大學;2011年
8 段向云;物流企業(yè)低碳化發(fā)展的影響機理與運營機制研究[D];天津財經大學;2011年
9 賀團英;汽車循環(huán)物流系統關鍵問題研究[D];長安大學;2010年
10 丁雪峰;考慮異質需求的再制造產品最優(yōu)定價策略研究[D];重慶大學;2010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劉兆豐;基于競合戰(zhàn)略的中國汽車行業(yè)供應鏈優(yōu)化模式探究[D];上海外國語大學;2010年
2 劉影;研發(fā)聯盟中企業(yè)間博弈關系研究[D];哈爾濱工程大學;2010年
3 陶逸;基于契約理論的網絡組織協調控制機制與模型研究[D];哈爾濱工程大學;2010年
4 趙立軍;城市正逆向物流整合配送的車輛需求問題研究[D];長沙理工大學;2010年
5 徐杰;基于再利用比例和隨機需求的閉環(huán)供應鏈研究[D];江西財經大學;2010年
6 張欣;天津市廢舊電器電子產品回收體系研究[D];天津理工大學;2010年
7 仝好林;EPR下第三方逆向物流商選擇與激勵機制設計[D];河南師范大學;2010年
8 延愛萍;完善我國城市垃圾管理的法律問題研究[D];西北民族大學;2010年
9 劉浩;逆向供應鏈協調及其績效評價研究[D];河北工程大學;2010年
10 張笑;基于合作的供應鏈利益分配機制研究[D];湖南工業(yè)大學;2010年
【二級參考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鄧南圣,吳峰;國外生態(tài)工業(yè)園研究概況[J];安全與環(huán)境學報;2001年04期
2 李興隆,何篤光,滕志坤;黑龍江省生態(tài)環(huán)境現狀及發(fā)展趨勢研究[J];北方環(huán)境;2003年01期
3 楊高英;雷兆武;劉茉;王繼斌;;電子廢棄物循環(huán)利用與自愿協議式管理[J];環(huán)境科學與管理;2006年08期
4 高夢昭,張文杰;物流成本探析——運輸成本與庫存成本的關系研究[J];北方交通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3年03期
5 黃海峰,徐明,陳超,孫濤,曹燕輝;德國發(fā)展循環(huán)經濟的經驗及其對我國的啟示[J];北京工業(yè)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5年02期
6 謝旭人;發(fā)展循環(huán)經濟 實現可持續(xù)發(fā)展[J];節(jié)能與環(huán)保;2003年03期
7 ;美國各州加快制定規(guī)范電子廢棄物的法律[J];節(jié)能與環(huán)保;2008年02期
8 劉喜鳳,羅宏,張征;21世紀的工業(yè)理念:生態(tài)工業(yè)[J];北京林業(yè)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3年01期
9 黃曉波;;差異化激勵理論與差異化激勵機制[J];北京工商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6年01期
10 王兆華;尹建華;;基于生產者責任延伸制度的我國電子廢棄物管理研究[J];北京理工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6年04期
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徐振川;基于可持續(xù)發(fā)展的地域能源戰(zhàn)略研究[D];天津大學;2003年
2 高海霞;消費者的感知風險及減少風險行為研究[D];浙江大學;2003年
3 韓冬炎;中國石油價格形成機理及調控機制的研究[D];哈爾濱工程大學;2004年
4 潘會平;供應鏈下游成員合作與協調的經濟分析[D];華中科技大學;2004年
5 代穎;再制造物流網絡優(yōu)化設計問題研究[D];西南交通大學;2006年
6 王海勤;中國石油城市可持續(xù)發(fā)展模式研究[D];哈爾濱工程大學;2006年
7 李凌峰;我國石油供應安全危機預警管理研究[D];西南石油大學;2006年
8 謝文捷;世界能源安全研究[D];中共中央黨校;2006年
9 楊偉民;基于煤炭資源的區(qū)域經濟可持續(xù)發(fā)展研究[D];遼寧工程技術大學;2006年
10 魏潔;生產者責任延伸制下的企業(yè)回收逆向物流研究[D];西南交通大學;2006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李慶山;天津市廢舊電器回收再生利用項目經濟評價[D];天津大學;2004年
2 劉琪;技術創(chuàng)新生態(tài)化與社會可持續(xù)發(fā)展[D];武漢科技大學;2004年
3 盧慶華;能源經濟可持續(xù)發(fā)展研究[D];山東大學;2005年
4 鐘蕾;基于循環(huán)經濟下逆向物流成本與收益模型研究[D];東北林業(yè)大學;2005年
5 張志文;企業(yè)逆向物流渠道及其管理研究[D];武漢理工大學;2005年
6 羅樂娟;基于可持續(xù)發(fā)展的廢舊家電逆向物流系統構建研究[D];南昌大學;2005年
7 顧麗;基于和諧社會建設的生態(tài)化技術創(chuàng)新研究[D];湖南大學;2005年
8 蘭暉;廢舊家電逆向物流體系研究[D];武漢理工大學;2006年
9 胡筱沽;家電產品逆向物流模式研究[D];對外經濟貿易大學;2006年
10 周莉萍;廢舊家電回收處理系統及其工藝過程的研究[D];合肥工業(yè)大學;2006年
【相似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員巧云;劉斌;;逆向供應鏈 反其道而行IT路[J];信息系統工程;2007年02期
2 楊春季;;基于逆向供應鏈的營銷價值分析[J];中國市場;2007年19期
3 吳偉波;魏金;;逆向供應鏈的價值實現形式分析[J];現代商業(yè);2009年12期
4 黃穎穎;周根貴;曹柬;;逆向供應鏈產品回收激勵模型研究[J];經濟論壇;2008年22期
5 王曉明;;淺析逆向物流與逆向供應鏈的關系[J];生產力研究;2010年08期
6 SEAN MONAHAN;PATRICK VAN DEN BOSSCHE;CHARLES HARTHAN;邵青梨;;逆向供應鏈[J];石油石化物資采購;2009年11期
7 Z.K Jing;Stevels A;哲倫;;EPR——電子廢物回收新體系[J];資源與人居環(huán)境;2010年05期
8 王軍;綠色物流與可持續(xù)發(fā)展[J];大連大學學報;2004年05期
9 董素芹;;零售商參與逆向供應鏈實施的激勵機制研究[J];內江科技;2009年04期
10 楊建峰;;電子廢棄物的危害與回收處理[J];產業(yè)與科技論壇;2010年02期
中國重要會議論文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王紅梅;于云江;劉茜;;我國電子廢棄物回收處理系統及相關法律法規(guī)建設分析[A];2010中國環(huán)境科學學會學術年會論文集(第四卷)[C];2010年
2 許志端;羅娜;;電子廢棄物第三方回收模式的可持續(xù)潛能分析[A];信息化、工業(yè)化融合與服務創(chuàng)新——第十三屆計算機模擬與信息技術學術會議論文集[C];2011年
3 宋志國;;我國電子廢棄物管理立法的困境與出路[A];生態(tài)安全與環(huán)境風險防范法治建設——2011年全國環(huán)境資源法學研討會(年會)論文集(第二冊)[C];2011年
4 姚衛(wèi)新;宋珊珊;;逆向供應鏈中角色行為分析的層次模型[A];第八屆中國管理科學學術年會論文集[C];2006年
5 于華;李希昆;;對制定電子廢棄物回收法的思考[A];水污染防治立法和循環(huán)經濟立法研究——2005年全國環(huán)境資源法學研討會論文集(第三冊)[C];2005年
6 韓惠敏;;我國電子廢棄物處理現狀與對策[A];河北省土壤污染防治技術研討會論文集[C];2010年
7 李維偉;魏杰;夏軍劍;;不對稱信息下逆向供應鏈的協調研究[A];中國自動化學會控制理論專業(yè)委員會C卷[C];2011年
8 丁靖;劉喜波;;基于博弈理論的供應鏈-逆向供應鏈定價策略分析[A];數學·力學·物理學·高新技術交叉研究進展——2010(13)卷[C];2010年
9 王玉燕;申亮;;逆向供應鏈的協調方法分析[A];2009中國控制與決策會議論文集(2)[C];2009年
10 夏世德;王杰紅;謝剛;任興平;李榮興;張皓東;張遠弟;;電子廢棄物處理與處置技術研究[A];2010年全國冶金物理化學學術會議專輯(下冊)[C];2010年
中國重要報紙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蔡方;[N];中國環(huán)境報;2004年
2 本報記者 蔡方;[N];中國環(huán)境報;2004年
3 致公黨合肥市委會;[N];人民政協報;2008年
4 記者 左丹 通訊員 羅萍;[N];湖南日報;2010年
5 王瑩;[N];人民日報;2005年
6 申新;[N];中國質量報;2006年
7 劉建;[N];法制日報;2007年
8 本報記者 龍巨瀾;[N];工人日報;2009年
9 記者 宋鵬霞;[N];解放日報;2007年
10 趙晗羽;[N];科技日報;2007年
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貢文偉;逆向供應鏈合作模式研究[D];江蘇大學;2010年
2 茍清龍;逆向供應鏈中的若干聯合庫存策略及其優(yōu)化[D];中國科學技術大學;2007年
3 常香云;企業(yè)逆向物流回收處理若干關鍵問題研究[D];同濟大學;2007年
4 王喜;基于GIS的上海市電子廢棄物回收網絡體系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07年
5 王玉燕;基于博弈視角的閉環(huán)供應鏈定價與利益協調激勵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學;2008年
6 付小勇;廢舊電子產品回收處理中的博弈模型研究[D];大連理工大學;2012年
7 王繼榮;廢舊家電回收再利用系統若干關鍵問題研究[D];中國海洋大學;2009年
8 李巍;廢舊電器電子產品再利用產業(yè)化理論、模型及政策研究[D];湖南大學;2010年
9 包曉英;基于產品再制造的逆供應鏈模型:定價、契約與協調[D];西南交通大學;2009年
10 石麗紅;城市醫(yī)療廢棄物回收處理模式及其網絡研究[D];大連海事大學;2011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盧天勇;基于逆向供應鏈的電子廢棄物回收處理模式研究[D];中南林業(yè)科技大學;2012年
2 劉浩;逆向供應鏈協調及其績效評價研究[D];河北工程大學;2010年
3 陳閱;有關廢舊電器電子產品回收的逆向供應鏈研究[D];南京大學;2012年
4 梁晨靈;逆向供應鏈的綜合績效評價體系研究[D];太原理工大學;2011年
5 徐菁鴻;基于第三方和零售商回購的逆向供應鏈決策及仿真應用[D];東北大學;2008年
6 吳旭;基于博弈論的逆向供應鏈回收研究[D];上海交通大學;2011年
7 周小雙;第三方回收模式下的逆向供應鏈協調研究[D];武漢理工大學;2012年
8 李昂;基于逆向供應鏈的第三方回收系統中回收品定價策略研究[D];東北大學;2009年
9 徐坤龍;基于博弈分析的電子產品逆向供應鏈渠道利益協調研究[D];杭州電子科技大學;2009年
10 張利杰;我國電子廢棄物回收處理的立法完善[D];西北農林科技大學;2011年
本文關鍵詞:供應鏈、逆向供應鏈管理與企業(yè)集成,,由筆耕文化傳播整理發(fā)布。
本文編號:57257
本文鏈接:http://www.sikaile.net/guanlilunwen/gongyinglianguanli/5725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