層狀硫系化合物薄膜與量子結(jié)構(gòu)的生長動力學與物性研究
本文選題:層狀硫系化合物 切入點:物理氣相沉積 出處:《電子科技大學》2016年博士論文
【摘要】:層狀硫系化合物(包括Bi_2Se_3,Bi_2Te_3,Sb_2Te_3,In_2Se_3等)是一類具有特殊晶體結(jié)構(gòu)和物理性質(zhì)的材料體系,在凝聚態(tài)物理、量子自旋、光電、熱電及能源等領域都有巨大的研究和應用價值。其中Bi_2Se_3除了是傳統(tǒng)的熱電轉(zhuǎn)換材料外,新近被發(fā)現(xiàn)為體能帶隙最寬(0.3eV)的強拓撲絕緣體,是有可能實現(xiàn)拓撲絕緣體室溫應用的基礎材料;而其低維量子結(jié)構(gòu),具有可預期的更為新穎的量子物理屬性和更高性能的熱電轉(zhuǎn)換能力,因此層狀硫系化合物及其量子結(jié)構(gòu)近年來得到了廣泛關注與研究。但層狀硫系化合物具有不同于常見共價半導體的混合型鍵合結(jié)構(gòu),其生長制備面臨諸多挑戰(zhàn),目前在該領域的深入研究報道有限。本論文針對制備層狀硫系化合物薄膜和量子結(jié)構(gòu)的基本科學問題開展討論,重點研究了層狀硫系化合物薄膜在硅襯底上的可控制備及其電學性能,層狀硫系化合物納米結(jié)構(gòu)和多層異質(zhì)結(jié)的制備工藝及生長動力學,以及層狀硫系化合物可控摻雜及量子結(jié)構(gòu)的電學和熱學性能。主要工作如下:1.利用自主搭建的物理氣相沉積(PVD)設備,系統(tǒng)研究了使用層狀硫系材料的化合物源在Si襯底上制取Bi_2Se_3、Sb_2Te_3和Bi_2Te_3薄膜的制備工藝和生長模式。通過研究層狀硫系化合物蒸發(fā)源溫度、襯底預處理條件及襯底生長溫度等對層狀硫系化合物薄膜結(jié)構(gòu)、形貌和成分的影響,得到制取高質(zhì)量c軸取向的Bi_2Se_3、Sb_2Te_3和Bi_2Te_3薄膜的物理氣相沉積工藝條件,為這類層狀硫系化合物材料與現(xiàn)今主流半導體Si之間外延研究及異質(zhì)結(jié)能帶研究提供制備工藝參考。2.研究了通過Ar離子濺射刻蝕的方法,對Bi_2Se_3薄膜進行層層刻蝕,利用XPS/UPS對薄膜和襯底中元素的核極譜進行探測和對比,首次通過價態(tài)和能帶特點推導得到Bi_2Se_3與H-Si異質(zhì)結(jié)之間的能帶結(jié)構(gòu)關系,為Bi_2Se_3與H-Si異質(zhì)結(jié)的載流子控制及光電探測方面提供重要物理參數(shù)。Ar離子槍層層刻蝕的薄膜樣品中,通過對Bi 5d、Se 2p及襯底中的Si 2p進行能譜分析,從薄膜和襯底之間銳利的元素分布,側(cè)面證實Bi_2Se_3和H-Si之間范德華外延特性。同時得到Bi_2Se_3和H-Si之間肖特基勢壘高度ΦB的值為0.31eV。3.研究了通過PVD設備在不同襯底上進行Bi_2Se_3層狀材料納米結(jié)構(gòu)制備工藝和生長機理。還研究了在PVD設備中,進行層狀硫系化合物薄膜的異質(zhì)結(jié)制備。在生長中注意到Sb_2Te_3是可以再作為底層材料繼續(xù)生長其他材料的,Bi_2Se_3和Bi_2Te_3則較難,都出現(xiàn)了一些底層薄膜分解,以及互擴散的現(xiàn)象,這些試驗結(jié)果進一步幫助我們更深入的了解各個材料的物理特性,為材料異質(zhì)結(jié)的制備提供重要參考。同時也發(fā)現(xiàn)即使是范德華外延,晶格更加匹配且結(jié)晶質(zhì)量較好的襯底對上層薄膜結(jié)構(gòu)和表面形貌還是有一定的影響。4.采取分子束外延(MBE)的方法,研究了在晶格和Bi_2Se_3嚴重失配的Si(111)襯底進行高質(zhì)量Bi_2Se_3薄膜的原位制備方法和薄膜生長過程的動力學特性。在含有不飽和鍵的Si(111)-7x7表面,需要通過合適的鈍化層對表面懸掛鍵進行飽和,以避免Se和Si的反應而導致薄膜缺陷增多或者形成多晶。研究了H和Bi鈍化Si(111)表面分別進行Bi_2Se_3薄膜制備的生長動力學過程,總結(jié)出薄膜范德華外延的生長模式。實現(xiàn)具有大范圍單層Bi_2Se_3臺階面的單晶樣品制備,為需要用到大臺面平整表面相關研究提供重要材料基礎。5.利用MBE的方法,在云母襯底上制取高質(zhì)量純c軸取向的Bi_2Se_3薄膜,薄膜具有較高的結(jié)晶性和表面平整度。并在此基礎上進一步試驗了通過非平衡摻雜的方式在透明云母襯底上對Bi_2Se_3薄膜進行原位Sb摻雜,系統(tǒng)研究了不同Sb摻雜量的Bi_2Se_3薄膜在材料結(jié)構(gòu)、表面形貌、電學輸運、光學等方面的性質(zhì),觀察到Bi_2Se_3薄膜中Sb摻雜量對材料載流子濃度和遷移率的影響關系。6.通過MBE實現(xiàn)在云母襯底上Bi_2Se_3/In_2Se_3超晶格的可控制備。利用反射式高能電子衍射對生長過程的原位監(jiān)控以及后期高分辨率X射線衍射來對云母上制備的超晶格晶格進行分析表征,以及通過面內(nèi)面外分析,觀察到Bi_2Se_3和In_2Se_3在各自(00L)和(015)晶面都有一致的對稱性和方向性,呈現(xiàn)出嚴格的面內(nèi)及面外對應匹配關系。還研究了超晶格在透明絕緣云母襯底表面的生長動力學及超晶格的熱電特性。并且最先研究了不同配置M QLs-Bi_2Se_3/N QLs-In_2Se_3超晶格與純的Bi_2Se_3在熱導上的差別,發(fā)現(xiàn)可以利用超晶格界面對聲子的散射,有效降低材料的熱導率,為層狀硫系化合物材料在熱電領域的應用提供了重要依據(jù)。
[Abstract]:......
【學位授予單位】:電子科技大學
【學位級別】:博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6
【分類號】:TB383.2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吳國光;;聚酯及其薄膜研發(fā)應用新進展[J];信息記錄材料;2011年06期
2 賴高惠;薄膜與涂層[J];材料保護;2001年08期
3 李竹影;章銘亮;羅珊;;摻鎳氧化鎢鉬薄膜的阻抗特性[J];海軍工程大學學報;2009年02期
4 李立;權建洲;陶波;;膜電極薄膜層合同步補償控制方法研究[J];組合機床與自動化加工技術;2012年03期
5 崔鳳輝,M.A.Chesters;鉀薄膜中俄歇電子的非彈性平均自由程[J];分析試驗室;1991年01期
6 李玉慶;耐熱高聚物熱解石墨薄膜的研制[J];碳素;1990年02期
7 Т.Н.ШУШНОВА,王建榮;帶薄膜層的合纖絲織物連接強力的預測[J];國外紡織技術;1999年02期
8 姜莉;劉奎仁;簡小琴;王恩德;;光催化抗菌薄膜的制備與性能研究[J];分析儀器;2007年03期
9 張偉;吳耀根;段富華;廖凱明;;功能化薄膜發(fā)展戰(zhàn)略[J];塑料制造;2013年06期
10 周紅;余森江;張永炬;蔡萍根;;楔形鐵薄膜的制備及內(nèi)應力釋放模式研究[J];稀有金屬材料與工程;2012年S2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10條
1 張俊平;張理;陳萍;;菁染料薄膜溶劑效應的研究[A];中國感光學會第六次全國感光(影像)科學大會暨第五屆青年學術交流會論文摘要集[C];2001年
2 申玉雙;伊贊荃;王紅;;溶膠-水熱法制備納米氧化鎂薄膜的研究[A];第十三屆全國電子顯微學會議論文集[C];2004年
3 龍素群;輝永慶;鐘志京;;TiO_2薄膜的制備及甲醛的光催化降解[A];中國工程物理研究院科技年報(2005)[C];2005年
4 楊杰;時新紅;趙麗濱;;Al-Mylar層合薄膜力學性能試驗測試[A];北京力學會第17屆學術年會論文集[C];2011年
5 黃文裕;;用快原子轟擊質(zhì)譜法研究Si_3N_4-GaAs薄膜的深度分布[A];中國電子學會生產(chǎn)技術學會理化分析四屆年會論文集下冊[C];1991年
6 張東波;魏悅廣;;薄膜/基體的熱失配致界面層裂研究[A];損傷、斷裂與微納米力學進展:損傷、斷裂與微納米力學研討會論文集[C];2009年
7 張化福;劉漢法;祁康成;;p-SiTFT柵絕緣層用SiN薄膜的制備與研究[A];第六屆中國功能材料及其應用學術會議論文集(1)[C];2007年
8 張素英;范濱;程實平;凌潔華;周詩瑤;王葛亞;施天生;鮑顯琴;;用(XRD)和(TEM)研究碲化物薄膜附著牢固度與其顯微結(jié)構(gòu)的關系[A];'99十一。ㄊ校┕鈱W學術會議論文集[C];1999年
9 郝俊杰;李龍土;徐廷獻;;基片種類及梯度燒成對PZT薄膜表面形貌的影響[A];中國硅酸鹽學會2003年學術年會論文摘要集[C];2003年
10 吳傳貴;劉興釗;張萬里;李言榮;;非制冷紅外探測器用BST薄膜的制備與性能研究[A];第五屆中國功能材料及其應用學術會議論文集Ⅲ[C];2004年
相關重要報紙文章 前2條
1 ;非PVC醫(yī)用輸液袋共擠薄膜的生產(chǎn)[N];中國包裝報;2005年
2 山東 李永強;蜆華C138TA微波爐的信號薄膜排線故障處理[N];電子報;2009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盧雙贊;氧化亞鐵薄膜及其吸附的酞菁氧鈦分子的STM研究[D];中國科學院研究生院(武漢物理與數(shù)學研究所);2015年
2 蘇玲;堿木質(zhì)素-PVA基交聯(lián)薄膜的制備與性能研究[D];東北林業(yè)大學;2015年
3 黃立靜;金屬復合雙層/多層透明導電薄膜的制備及其光電性能研究[D];江蘇大學;2015年
4 張潤蘭;多鐵性YMnO_3、YFeO_3的結(jié)構(gòu)及磁電性能研究[D];西北工業(yè)大學;2015年
5 單麟婷;基于溶膠凝膠法制備SnO_2薄膜光電特性研究[D];東北大學;2014年
6 洪敦華;雙鈣鈦礦LaBaCo_2O_(5+δ)薄膜的制備及其氧敏性質(zhì)研究[D];電子科技大學;2014年
7 武全萍;納米α-Fe_2O_3薄膜可控制備與光解水制氫研究[D];天津大學;2015年
8 云宇;Bi_6Fe_(2-x)Co_xTi_3O_(18)外延單晶薄膜的生長和分析表征[D];中國科學技術大學;2016年
9 李妍;二維微納結(jié)構(gòu)的轉(zhuǎn)移及初步應用[D];東北大學;2015年
10 許志勇;M型鋇鐵氧體薄膜顯微結(jié)構(gòu)與性能的關系研究[D];電子科技大學;2016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劉文龍;Bi_(1-x)RE_xFe_(1-y)TM_yO_3/NiFe_2O_4(RE=Sm,Sr;TM=Cr,Mn)薄膜的制備及多鐵性研究[D];陜西科技大學;2015年
2 吳曉平;基于層層自組裝法制備CNT薄膜及其壓阻傳感性能研究[D];青島理工大學;2015年
3 史志天;化學氣相沉積法制備二硫化鉬薄膜及電學性能表征[D];北京有色金屬研究總院;2015年
4 溫占偉;基于CuPc的有機二極管與場效應管薄膜封裝技術研究[D];蘭州大學;2015年
5 鄧福嶺;ZnSnN_2薄膜的制備與物理性能的研究[D];河北工業(yè)大學;2015年
6 莊廣清;單分散TiO_2納米粒子的制備及結(jié)構(gòu)色薄膜的靜電自組裝構(gòu)建[D];浙江理工大學;2016年
7 馮麗莎;非晶ZnTiSnO薄膜的制備及薄膜晶體管性能研究[D];浙江大學;2016年
8 李花;磁控濺射GrNx薄膜缺陷形成原因研究[D];北京印刷學院;2015年
9 隋慧婷;B位摻雜Na_(0.5)Bi_(0.5)TiO_3-基薄膜的制備與性能研究[D];濟南大學;2015年
10 丁雪峰;燒結(jié)NdFeB表面磁控濺射陶瓷類薄膜防護性能的研究[D];中北大學;2016年
,本文編號:1719874
本文鏈接:http://www.sikaile.net/guanlilunwen/gongchengguanli/171987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