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堂国产午夜亚洲专区-少妇人妻综合久久蜜臀-国产成人户外露出视频在线-国产91传媒一区二区三区

當前位置:主頁 > 管理論文 > 城建管理論文 >

凍結(jié)粉質(zhì)粘土與混凝土樁接觸面流變特性試驗研究

發(fā)布時間:2017-09-18 06:23

  本文關鍵詞:凍結(jié)粉質(zhì)粘土與混凝土樁接觸面流變特性試驗研究


  更多相關文章: 凍土 樁-土接觸面 剪切試驗 蠕變試驗


【摘要】:伴隨著基本建設的發(fā)展,樁基礎已廣泛應用于寒區(qū)工程建設中,因而在凍土區(qū)存在著大量的樁-凍土接觸面問題。樁-凍土接觸面特性是決定樁基礎安全性和長期穩(wěn)定性的關鍵。在樁-凍土接觸面的研究中,為了得到影響其特性的主要因素和基本規(guī)律,往往要進行凍土-結(jié)構(gòu)體接觸面的剪切變形試驗,然而,低溫條件下接觸面的相關試驗研究手段還相對較為缺乏。因此,設備的研制以及配套測試系統(tǒng)的開發(fā)成為了樁-凍土接觸面研究的重要前提。在綜合考察國內(nèi)外土-結(jié)構(gòu)接觸面試驗設備的基礎上,結(jié)合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多年凍土地基樁土界面形成機理的理論與試驗研究”(項目批準號:51268033),自主設計研發(fā)了一套大型凍土-結(jié)構(gòu)接觸面流變測試系統(tǒng),該系統(tǒng)能夠真實還原,準確模擬和再現(xiàn)凍土-樁接觸面上的物理力學特性和變形情況。此外,考慮到實際試驗的需要,將試驗中所用到的剪切盒設計為內(nèi)尺寸200×200×100mm的方形剪切盒。借助于該測試系統(tǒng),選取蘭州粉質(zhì)粘土、C35混凝土,控制土樣的含水量為20%,分別在不同溫度(15℃、-0.7℃、-2℃、-3.5℃),不同法向應力(50kPa、100kPa、150kPa、200kPa)下進行了接觸面剪切試驗和蠕變試驗。通過剪切試驗繪制不同溫度下的應力-應變關系曲線,得到不同溫度不同法向應力下的接觸面抗剪強度,經(jīng)接觸面強度參數(shù)計算,得到不同溫度下的接觸面摩擦角Φ和粘聚力c。通過分級加載蠕變試驗繪制不同溫度不同法向應力下的應力-應變關系曲線,根據(jù)“線性疊加原理”,采用“坐標平移法”對其進行轉(zhuǎn)化,得到不同溫度不同法向應力下的蠕變關系曲線。由接觸面剪切試驗結(jié)果可知,不同溫度不同法向應力下的剪切曲線形態(tài)相似;相同溫度和同一剪切位移條件下,接觸面的剪切力、抗剪強度都隨著法向應力的增大而增大;同一法向應力下,接觸面抗剪強度隨溫度的降低而增大;接觸面間的摩擦角Φ和粘聚力c均隨接觸面溫度的降低而增大,與摩擦角Φ相比,隨著溫度的改變,粘聚力c的增大更為明顯。由接觸面蠕變試驗結(jié)果可知,分級加載條件下接觸面剪切位移-時間關系曲線呈階梯狀發(fā)展;在剪應力水平較低的條件下,蠕變主要表現(xiàn)為衰減型蠕變,隨著剪應力的增大,接觸面上的蠕變曲線逐漸由衰減型蠕變轉(zhuǎn)變?yōu)榉撬p型蠕變;分級后每級應力作用時間與溫度、法向應力、剪應力水平有關,大多集中在300~700min范圍;對于衰減型蠕變而言,隨著剪應力水平的增大,非蠕變穩(wěn)定階段歷時變短,而穩(wěn)定蠕變階段時間卻隨之延長。
【關鍵詞】:凍土 樁-土接觸面 剪切試驗 蠕變試驗
【學位授予單位】:蘭州交通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6
【分類號】:TU473.1
【目錄】:
  • 摘要4-6
  • Abstract6-11
  • 1 緒論11-20
  • 1.1 選題的背景及研究意義11-12
  • 1.2 樁-土接觸面特性國內(nèi)外研究現(xiàn)狀12-17
  • 1.2.1 接觸面試驗技術(shù)和試驗設備開發(fā)研究現(xiàn)狀12-15
  • 1.2.2 接觸面力學特性研究現(xiàn)狀15-16
  • 1.2.3 接觸面數(shù)值模擬研究現(xiàn)狀16-17
  • 1.3 本文的主要研究內(nèi)容和技術(shù)路線17-20
  • 2 凍土流變理論分析20-35
  • 2.1 凍土流變的概述20-21
  • 2.1.1 凍土流變學的發(fā)展20
  • 2.1.2 凍土的蠕變過程20-21
  • 2.2 凍土流變理論21-34
  • 2.2.1 經(jīng)驗方程類凍土蠕變理論21-23
  • 2.2.2 流變模型類凍土蠕變理論23-32
  • 2.2.3 凍土應力松弛特性理論32-34
  • 2.3 凍土流變破壞的微觀變形分析34-35
  • 3 大型凍土-結(jié)構(gòu)接觸面流變測試系統(tǒng)的研制35-50
  • 3.1 概述35
  • 3.2 方案的設計與比選35-38
  • 3.2.1 方案一35-36
  • 3.2.2 方案二36-37
  • 3.2.3 方案三37-38
  • 3.2.4 方案四38
  • 3.2.5 方案的比選38
  • 3.3 大型凍土-結(jié)構(gòu)接觸面流變測試系統(tǒng)的結(jié)構(gòu)組成38-49
  • 3.3.1 加載系統(tǒng)40-41
  • 3.3.2 導向系統(tǒng)41-43
  • 3.3.3 剪切盒系統(tǒng)43-47
  • 3.3.4 溫度控制系統(tǒng)47-48
  • 3.3.5 數(shù)據(jù)采集和量測系統(tǒng)48-49
  • 3.3.6 安全防護裝置49
  • 3.4 本章小結(jié)49-50
  • 4 凍土蠕變試驗的準備工作及試驗過程50-66
  • 4.1 大型多功能直剪儀的相關標定和檢測50-54
  • 4.1.1 機電百分表的標定50
  • 4.1.2 系統(tǒng)摩擦系數(shù)的標定50-51
  • 4.1.3 大型多功能直剪儀的檢測51-54
  • 4.2 土樣的基本物理性質(zhì)54-58
  • 4.2.1 篩分試驗54-55
  • 4.2.2 擊實試驗55-56
  • 4.2.3 液、塑限試驗56-57
  • 4.2.4 三軸試驗57-58
  • 4.3 試樣的制備58-60
  • 4.3.1 混凝土的配制58-59
  • 4.3.2 土樣的制備59-60
  • 4.4 凍土的蠕變試驗方案和試驗過程60-64
  • 4.4.1 試驗加載方式60-61
  • 4.4.2 試驗加載大小與蠕變判穩(wěn)標準61
  • 4.4.3 試驗方案61-62
  • 4.4.4 試驗過程62-63
  • 4.4.5 試驗現(xiàn)象63-64
  • 4.5 本章小結(jié)64-66
  • 5 凍土-混凝土接觸面的試驗結(jié)果分析66-80
  • 5.1 剪應力-剪切位移關系曲線66-68
  • 5.2 接觸面強度參數(shù)的計算68-70
  • 5.3 法向應力和溫度對接觸面強度的影響70-71
  • 5.4 接觸面蠕變變形過程分析71-74
  • 5.5 接觸面蠕變曲線分析74-78
  • 5.6 本章小結(jié)78-80
  • 6 結(jié)論與展望80-82
  • 6.1 本文的主要工作及結(jié)論80-81
  • 6.2 展望81-82
  • 致謝82-83
  • 參考文獻83-88
  • 攻讀學位期間的研究成果88

【相似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8條

1 裘熙定;王志浩;李y=;;車輪——地面[砂]接觸面間的法向應力分布及輪胎選擇的初步探討[J];吉林工業(yè)大學學報;1980年01期

2 李廣平,陶振宇;法向應力作用下單裂隙滲流規(guī)律的研究[J];武漢水利電力大學學報;1993年02期

3 許江;譚皓月;王雷;陸麗豐;吳慧;;不同法向應力下含瓦斯煤剪切破壞細觀演化過程研究[J];巖石力學與工程學報;2012年06期

4 梁鵬;曹衛(wèi)平;陸清元;;常/變法向應力下松砂-混凝土接觸面剪切力學性狀試驗研究[J];建筑結(jié)構(gòu);2014年08期

5 劉希亮,羅靜;高應力下接觸面抗剪特性影響因素分析[J];山東大學學報(工學版);2003年04期

6 黃志全;張艷霞;楊永香;李宣;王真;;細粒層厚度與法向應力對砂土強度影響的試驗研究[J];華北水利水電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14年02期

7 鄭剛;程雪松;;考慮弧長和法向應力修正的基坑抗隆起穩(wěn)定計算方法[J];巖土工程學報;2012年05期

8 ;[J];;年期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條

1 劉俊俊;凍結(jié)粉質(zhì)粘土與混凝土樁接觸面流變特性試驗研究[D];蘭州交通大學;2016年

,

本文編號:873904

資料下載
論文發(fā)表

本文鏈接:http://www.sikaile.net/guanlilunwen/chengjian/873904.html


Copyright(c)文論論文網(wǎng)All Rights Reserved | 網(wǎng)站地圖 |

版權(quán)申明:資料由用戶44a40***提供,本站僅收錄摘要或目錄,作者需要刪除請E-mail郵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