輪胎顆;旌贤羷恿μ匦詤(shù)影響規(guī)律試驗研究
本文關鍵詞:輪胎顆;旌贤羷恿μ匦詤(shù)影響規(guī)律試驗研究
更多相關文章: 混合土 輪胎碎片 動強度 動彈性模量 等效阻尼比
【摘要】:廢舊輪胎碎片顆粒與砂土混合用作路基或擋墻填料、建筑物基礎隔震體系等具有質輕、土壓力小、減震隔振效果好、耐久性優(yōu)良、費用低廉的特點。通過室內數(shù)字化動三軸試驗,重點對比研究了廢舊輪胎顆粒含量及圍壓對混合土及純砂土動強度、動彈性模量和等效阻尼比等主要動力特性參數(shù)的影響規(guī)律。結果表明,在相同圍壓和動剪應力比條件下,混合土動強度相對純砂土略有降低(最大降低量約20 kPa,即約8%);所有配比混合土動彈性模量均小于純砂,且減小效果顯著,最大減小量約22 MPa(即約60%);混合土等效阻尼比先隨輪胎顆粒含量的增大而增加,之后又隨之減小,臨界含量值介于30%~40%之間,混合土等效阻尼比相對純砂土最大增加量約91%。結果證實,混合土剪切剛度有效降低,可以發(fā)揮減震隔振的優(yōu)勢。
【作者單位】: 湖北工業(yè)大學土木工程與建筑學院;武漢大學巖土與結構工程安全湖北省重點實驗室;中國地質大學工程學院;
【關鍵詞】: 混合土 輪胎碎片 動強度 動彈性模量 等效阻尼比
【基金】:長江科學院開放研究基金資助項目(No.CKWV2013222/KY)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No.51308197,No.51178166) 湖北省自然科學基金項目(No.2012FFB00606) 巖土與結構工程安全湖北省重點實驗室開放研究基金項目(No.HBKLCIV201208)
【分類號】:TU411.8
【正文快照】: 1前言隨著汽車工業(yè)的發(fā)展和汽車保有量的逐年增加,廢舊輪胎被稱為“世界黑色污染”。將廢舊輪胎碎片或顆粒摻拌瀝青、水泥、砂土、黏土等作為新型土工材料加以應用,已成為一種理想的廢舊輪胎回收利用方式,不僅可緩解環(huán)保壓力,拓展廢棄物處理途徑,而且可提供質優(yōu)價廉的土工材
【參考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3條
1 鄧安;馮金榮;;摻入輪胎橡膠顆粒對砂土剪切性狀的影響[J];解放軍理工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09年05期
2 尚守平;歲小溪;周志錦;劉方成;熊偉;;橡膠顆粒-砂混合物動剪切模量的試驗研究[J];巖土力學;2010年02期
3 王勇;王艷麗;;細粒含量對飽和砂土動彈性模量與阻尼比的影響研究[J];巖土力學;2011年09期
【共引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9條
1 李麗華;孫龍;肖衡林;陳輝;;廢舊輪胎條加固岸堤影響分析[J];工業(yè)建筑;2013年S1期
2 李麗華;陳輝;肖衡林;孫龍;劉毅;;廢舊輪胎顆粒水泥混合土土工特性研究[J];長江科學院院報;2013年10期
3 張成朋;楊貴;劉漢龍;孫逸飛;;玻璃球動彈性模量特性試驗和數(shù)值模擬研究[J];防災減災工程學報;2014年01期
4 王照宇;梅國雄;張振;;廢橡膠顆粒-水泥-粉煤灰混合輕質填料三軸試驗[J];南京工業(yè)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13年03期
5 施建波;王晴晴;王夢園;李玉榮;;砂與橡膠粒隔震墊層的地震響應研究[J];建筑結構;2014年06期
6 吳延輝;李玉榮;施建波;;砂與橡膠粒復合隔震裝置分析研究[J];四川建材;2013年01期
7 王靜;劉寒冰;吳春利;;凍融循環(huán)對不同塑性指數(shù)路基土彈性模量的影響研究[J];巖土力學;2012年12期
8 胡志平;劉卓華;張志權;許婧偉;嚴小寶;;橡膠粉對重塑黃土動力特性影響的試驗[J];長安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13年04期
9 許婧偉;胡志平;馬勝龍;嚴小寶;劉卓華;;重晶石粉和橡膠粉對重塑黃土抗剪強度的影響[J];西安科技大學學報;2013年05期
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2條
1 李長雨;凍融循環(huán)下橡膠顆粒改良粉煤灰土力學效應試驗研究[D];吉林大學;2012年
2 邱成春;H-V 加筋路堤動力特性的試驗及顆粒流分析[D];上海大學;2013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4條
1 趙亮;凍融作用下自愈合特性對風積土動力學性質的影響和分析[D];遼寧工程技術大學;2012年
2 陳輝;廢舊輪胎碎片混合土土工特性研究[D];湖北工業(yè)大學;2013年
3 石海麗;拓寬路基差異沉降及土工格柵處治機理的研究[D];哈爾濱工業(yè)大學;2012年
4 吳延輝;砂與橡膠粒復合隔震墊層分析研究[D];安徽理工大學;2013年
【二級參考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9條
1 李剛,陳正漢,王權民;廈門市海積粉細砂動力特性試驗研究[J];四川建筑科學研究;2002年02期
2 袁曉銘,孫銳,孫靜,孟上九,石兆吉;常規(guī)土類動剪切模量比和阻尼比試驗研究[J];地震工程與工程振動;2000年04期
3 尚守平;盧華喜;任慧;李剛;;動荷載作用下土阻尼比的試驗對比研究[J];地震工程與工程振動;2006年02期
4 王艷麗;饒錫保;潘家軍;王勇;;細粒含量對飽和砂土動孔壓演化特性的影響[J];土木建筑與環(huán)境工程;2011年03期
5 周健;楊永香;賈敏才;吳峰;;細粒含量對飽和砂土液化特性的影響[J];水利學報;2009年10期
6 王建華,要明倫;循環(huán)應變下飽和砂(粉)土衰化動力特性研究[J];水利學報;1997年07期
7 陳國興,劉雪珠;南京及鄰近地區(qū)新近沉積土的動剪切模量和阻尼比的試驗研究[J];巖石力學與工程學報;2004年08期
8 尚守平;盧華喜;任慧;李剛;;粉質粘土動剪切模量的試驗對比研究[J];巖土工程學報;2006年03期
9 朱建群;孔令偉;鐘方杰;;粉粒含量對砂土強度特性的影響[J];巖土工程學報;2007年11期
【相似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王艷麗;胡勇;;飽和砂土動力特性的動三軸試驗研究[J];地下空間與工程學報;2010年02期
2 吳懷忠;王汝恒;劉漢峰;郭文;初文榮;;圍壓和固結應力比對砂卵石土動力特性的影響[J];四川建筑科學研究;2006年05期
3 陳義民;潘殿琦;;凍土動力學性的研究現(xiàn)狀及研究方向[J];長春工程學院學報(自然科學版);2007年04期
4 楊利國;駱亞生;李焱;王志杰;;初始應力條件對壓實黃土動強度影響的研究[J];巖土力學;2010年01期
5 高志華;石堅;張淑娟;羅麗娟;;高含冰量凍土動強度和殘余應變的試驗研究[J];冰川凍土;2009年06期
6 宋日英;陳宇;黃志全;;黃土邊坡土動強度研究與發(fā)展現(xiàn)狀[J];山西建筑;2009年03期
7 陳能遠;駱亞生;董雷;;摻土粉煤灰的動強度及孔壓發(fā)展規(guī)律[J];水文地質工程地質;2011年01期
8 栗潤德;張鴻儒;白曉紅;梁仁旺;閆鳳翔;;不同含水量下原狀黃土動強度和震陷的試驗研究[J];工程地質學報;2007年05期
9 孫建飛;;土動力學的現(xiàn)狀及研究進展[J];西部探礦工程;2008年09期
10 李寧,陳文玲,張平;動荷作用下非貫通裂隙介質的強度性質[J];自然科學進展;2000年11期
中國重要會議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孫晉;白曉紅;曾國紅;;加筋土動彈性模量的動三軸試驗研究[A];第一屆中國水利水電巖土力學與工程學術討論會論文集(下冊)[C];2006年
2 謝尚平;李前國;方根顯;;PS測井在工程場地評價中的應用[A];現(xiàn)代水利水電工程抗震防災研究與進展[C];2009年
3 王林;;高應變率對巖石動力學特性影響的研究[A];第二屆全國青年巖石力學與工程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1993年
4 黃元清;石懷理;;爆區(qū)非均質巖體動力特性的測試研究[A];地下工程經(jīng)驗交流會論文選集[C];1982年
5 郭文;王汝恒;賈彬;;砂卵石土液化特性的試驗研究[A];土木建筑教育改革理論與實踐[C];2008年
6 周楚良;李新元;;聲波技術在巖石力學特性及工程巖體穩(wěn)定研究中的應用[A];第一屆華東巖土工程學術大會論文集[C];1990年
7 葉曉明;吳德倫;;應變率相關本構理論在聲測中的應用[A];重慶巖石力學與工程學會第一屆學術討論會論文集[C];1992年
8 秦莞臻;王開林;;基于粘彈性模型的土層動、靜力參數(shù)關系研究[A];第15屆全國結構工程學術會議論文集(第Ⅱ冊)[C];2006年
9 王虎栓;;關于修正的均方根加速度性質的討論[A];中國地震學會第四次學術大會論文摘要集[C];1992年
10 段偉鋒;陳長河;賈海波;殷修攀;;楊房溝水電站旦波崩坡積體穩(wěn)定性及處理方案研究[A];中國水力發(fā)電工程學會第四屆地質及勘探專業(yè)委員會第二次學術交流會論文集[C];2010年
中國重要報紙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條
1 本報記者 王少華邋通訊員 梁俊霞;中鋁澠池礦復土造田富鄉(xiāng)親[N];中國企業(yè)報;2008年
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5條
1 盧正;交通荷載作用下公路結構動力響應及路基動強度設計方法研究[D];中國科學院研究生院(武漢巖土力學研究所);2009年
2 姬美秀;壓電陶瓷彎曲元剪切波速測試及飽和海洋軟土動力特性研究[D];浙江大學;2005年
3 金丹;主應力方向旋轉變化條件下飽和砂土的動力特性試驗研究[D];大連理工大學;2009年
4 張柯;地鐵行車荷載作用下黃土地層的振動響應和沉降[D];西安建筑科技大學;2011年
5 谷川;基于變圍壓應力路徑的飽和軟粘土動力特性試驗研究[D];浙江大學;2012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周慶;川西山區(qū)崩坡積混合土非飽和強度特性試驗研究[D];西南交通大學;2012年
2 王紹鵬;土體動彈性模量與動剪切模量關系對比研究[D];大連理工大學;2009年
3 陳偉;原狀膨脹土非飽和強度特征與動力性能試驗研究[D];中國科學院研究生院(武漢巖土力學研究所);2007年
4 張衛(wèi)平;縱向增強體復合土體動力特性及其參數(shù)的試驗分析[D];太原理工大學;2007年
5 李曉輝;黃土的動變形特性及土層的地震動反應分析研究[D];長安大學;2007年
6 徐富強;滑坡轉化成泥石流的流態(tài)化機理研究[D];西南交通大學;2003年
7 丁浩;地震波作用下飽和砂土動力特性試驗研究[D];浙江大學;2010年
8 汪清靜;不等向固結條件下砂土動力特性及強度歸一化表征[D];浙江大學;2012年
9 郭紅星;沈陽地鐵二號線砂土動力特性試驗研究[D];東北大學;2009年
10 趙宇;不同動應力路徑下粉土動力特性試驗研究[D];浙江大學;2007年
,本文編號:835698
本文鏈接:http://www.sikaile.net/guanlilunwen/chengjian/83569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