銹蝕鋼框架地震損傷模型研究
[Abstract]:In order to reasonably describe the seismic failure form of corroded steel frame and the influence of different degree of corrosion on the seismic behavior of steel frame, the seismic damage model of corroded steel structure was established on the basis of the seismic damage model of steel structure proposed by ou Jinping et al. In order to determine the seismic damage model parameters of corroded steel structures, the calculation methods of the characteristic points of the bilinear restoring force model for corroded beams and columns are presented, and the other parameters in the damage model are obtained by elastic-plastic time-history analysis. By using the weighted coefficient method, the multi-scale effect of the damage migration from rusty members to the whole structure is considered reasonably, and the whole seismic damage model of the corroded steel frame is established. According to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damage model, the range of damage exponents corresponding to different damage levels of structures is defined. Finally, the elastoplastic time history analysis of five steel frame structures with different corrosion rates is carried out.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damage model can reflect the degradation law of steel frame structures with corrosion degree to some extent.
【作者單位】: 西安建筑科技大學土木工程學院;
【基金】:國家自然科學基金(51108376,50978218) 國家科技支撐計劃(2013BAJ08B03) 高等學校博士學科點專項科研基金(20106120110003) 陜西省科研項目(2012K12-03-01,2011KTCQ03-05)
【分類號】:TU391;TU352.11
【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4條
1 江近仁,孫景江;磚結構的地震破壞模型[J];地震工程與工程振動;1987年01期
2 歐進萍,牛荻濤,王光遠;多層非線性抗震鋼結構的模糊動力可靠性分析與設計[J];地震工程與工程振動;1990年04期
3 牛荻濤,任利杰;改進的鋼筋混凝土結構雙參數(shù)地震破壞模型[J];地震工程與工程振動;1996年04期
4 鄭山鎖;侯丕吉;張宏仁;王斌;于飛;國賢發(fā);;SRHSHPC框架結構地震損傷試驗研究[J];工程力學;2012年07期
【共引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周利劍,孫建剛,張云峰;立式儲罐抗震設計新方法[J];四川建筑科學研究;2005年03期
2 趙杰林;;混凝土結構地震損傷的研究現(xiàn)狀及發(fā)展趨向[J];四川建筑科學研究;2007年06期
3 李永梅,孫國富;砌體房屋的爆破地震破壞機理和模型[J];北京工業(yè)大學學報;2001年01期
4 張國彬,龔云平,于海祥,武建華;基于兩次POA的整體損傷模型[J];重慶建筑;2005年08期
5 滕振超;孫建剛;唐立強;;跨越管道基于性能的抗震設計分析[J];東北林業(yè)大學學報;2007年12期
6 歐進萍,牛荻濤,杜修力;設計用隨機地震動的模型及其參數(shù)確定[J];地震工程與工程振動;1991年03期
7 王光遠,歐進萍;結構模糊隨機振動的理論與應用[J];地震工程與工程振動;1992年03期
8 歐進萍,何政,吳斌,邱法維;鋼筋混凝土結構基于地震損傷性能的設計[J];地震工程與工程振動;1999年01期
9 何政,歐進萍;鋼筋混凝土結構基于改進能力譜法的地震損傷性能設計[J];地震工程與工程振動;2000年02期
10 歐進萍,何政,龍旭,吳斌,鄒向陽;振戎中學食堂樓耗能減震分析與設計(Ⅱ)──能力譜法與地震損傷性能控制設計[J];地震工程與工程振動;2001年01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7條
1 黃艷;闞明輝;王自法;;中低層框架結構地震損傷指數(shù)[A];全國結構振動與動力學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11年
2 ;結構可靠性研究的十年[A];工程結構可靠性——中國土木工程學會橋梁及結構工程學會結構可靠度委員會全國第三屆學術交流會議論文集[C];1992年
3 歐進萍;牛荻濤;王光遠;;抗震鋼筋混凝土結構的彈塑性隨機動力分析與概率設計[A];工程結構可靠性——中國土木工程學會橋梁及結構工程學會結構可靠度委員會全國第三屆學術交流會議論文集[C];1992年
4 葉志明;樓思展;陳玲俐;;建筑物震害風險評估研究新進展[A];防震減災工程研究與進展——全國首屆防震減災工程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04年
5 滕軍;涂胡兵;李祚華;和雪峰;;基于汶川地震震害分析的強震作用下結構累積損傷研究[A];防振減災工程理論與實踐新進展(紀念汶川地震一周年)——第四屆全國防震減災工程學術研討會會議論文集[C];2009年
6 溫凌燕;婁宇;聶建國;;基于能量的地震下樓層損傷程度的評估方法[A];建筑結構高峰論壇——復雜建筑結構彈塑性分析技術研討會論文集[C];2012年
7 華宏雷;;考慮累計損傷的鋼框架桿系層間模型[A];首屆全國既有結構加固改造設計與施工技術交流會論文集[C];2007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盧成;基于實際震害的鋼筋混凝土框架填充墻結構的抗震性能研究[D];昆明理工大學;2008年
2 王靜;鋼筋混凝土結構的數(shù)據(jù)庫設計與應用[D];昆明理工大學;2009年
3 譚亞偉;鋼桿件軸向荷載作用下低周塑性雙重破壞機制的試驗研究[D];武漢理工大學;2008年
4 吳奕琴;基于Pushover分析的橋梁結構抗震評估方法的研究與應用[D];中南林業(yè)科技大學;2010年
5 陳俊霖;考慮填充墻作用的RC框架結構非線性地震損傷分析[D];西華大學;2011年
6 歐盛;磚砌體房屋震害預測方法研究[D];中國地震局工程力學研究所;2011年
7 黃尚;高速鐵路橋梁基于性能的抗震設計方法研究[D];中南大學;2011年
8 徐慶華;混凝土框架結構基于性能的抗震設計理論與方法[D];中南大學;2011年
9 孟祥強;設置少量抗震墻的RC框架結構彈性層間位移角限值研究[D];華南理工大學;2011年
10 隋海燕;圓鋼管高強混凝土柱低周疲勞性能試驗與理論研究[D];東北石油大學;2011年
【二級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李斌,李云云,薛剛,孫蒼柏;鋼骨高強混凝土柱軸壓力系數(shù)限值的研究[J];包頭鋼鐵學院學報;2004年02期
2 支運芳;邱陽;陳子靜;;型鋼高強混凝土柱合理含鋼量試驗[J];重慶工學院學報(自然科學版);2008年05期
3 蔣東紅,王連廣,劉之洋;高強鋼骨混凝土框架柱的抗震性能[J];東北大學學報;2002年01期
4 江近仁,陸欽年;多自由度滯變結構隨機地震反應分析的均值反應譜方法[J];地震工程與工程振動;1984年04期
5 江近仁,洪峰;多層磚房的地震可靠性分析[J];地震工程與工程振動;1985年04期
6 江近仁,孫景江;磚結構的地震破壞模型[J];地震工程與工程振動;1987年01期
7 歐進萍,牛荻濤,王光遠;多層非線性抗震鋼結構的模糊動力可靠性分析與設計[J];地震工程與工程振動;1990年04期
8 歐進萍,牛荻濤,杜修力;設計用隨機地震動的模型及其參數(shù)確定[J];地震工程與工程振動;1991年03期
9 歐進萍,何政,吳斌,邱法維;鋼筋混凝土結構基于地震損傷性能的設計[J];地震工程與工程振動;1999年01期
10 張國軍,呂西林;高強混凝土框架柱的地震損傷模型[J];地震工程與工程振動;2005年02期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6條
1 于海祥;鋼筋混凝土結構地震損傷模型研究[D];重慶大學;2004年
2 張志偉;SRC柱變形性能及恢復力特性試驗研究[D];華僑大學;2007年
3 宋文博;型鋼高強高性能混凝土框架柱抗剪承載力試驗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學;2008年
4 彭春華;型鋼高強高性能混凝土柱軸壓比限值試驗研究與理論分析[D];西安建筑科技大學;2008年
5 于飛;型鋼高強高性能混凝土框架梁地震損傷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學;2010年
6 張宏仁;型鋼高強高性能混凝土框架結構地震損傷分析[D];西安建筑科技大學;2010年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李忠獻;陳宇;李寧;;基于材料損傷的鋼筋混凝土構件損傷模型[J];工程力學;2014年06期
2 胡英國;盧文波;陳明;嚴鵬;周創(chuàng)兵;;巖石爆破損傷模型的比選與改進[J];巖土力學;2012年11期
3 何明,符曉陵,徐道遠;混凝土的損傷模型[J];福州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1994年04期
4 張國彬,龔云平,于海祥,武建華;基于兩次POA的整體損傷模型[J];重慶建筑;2005年08期
5 郭進;王君杰;黃勇;;Park-Ang損傷模型在彎矩-轉角層面的三維拓展[J];世界地震工程;2013年04期
6 齊娜;賀子奇;;混凝土受彎截面卸載損傷模型的應用研究[J];山西建筑;2008年29期
7 雷孝章;何思明;唐學文;;雙標量描述下土的彈性非線性損傷模型[J];四川大學學報(工程科學版);2007年02期
8 徐龍河;楊冬玲;李忠獻;;基于應變和比能雙控的鋼結構損傷模型[J];振動與沖擊;2011年07期
9 何開勝,沈珠江;結構性粘土的彈粘塑損傷模型[J];水利水運工程學報;2002年04期
10 安冬梅,,譚邦本;混凝土的各向同性損傷模型[J];湖南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1994年02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3條
1 胡英國;盧文波;陳明;嚴鵬;周創(chuàng)兵;;巖石爆破損傷模型的比選與改進[A];第3屆全國工程安全與防護學術會議論文集[C];2012年
2 王東升;司炳君;艾慶華;孫治國;;改進的Park-Ang地震損傷模型及其比較[A];第二屆全國防震減災工程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05年
3 王政;樓建鋒;梁龍河;張鳳國;;基于空隙演化分析的混凝土拉伸損傷模型[A];第七屆全國工程結構安全防護學術會議論文集[C];2009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4條
1 張沛;基于GTN損傷模型的鋼節(jié)點斷裂預測研究[D];北京交通大學;2014年
2 劉文濤;考慮混合強化準則的GTN損傷模型[D];北京交通大學;2014年
3 侯丕吉;型鋼高強高性能混凝土框架柱地震損傷模型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學;2009年
4 史麗軍;考慮損傷恢復的鹽巖流變損傷模型[D];河北工業(yè)大學;2014年
本文編號:2155398
本文鏈接:http://www.sikaile.net/guanlilunwen/chengjian/215539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