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水膠比偏高嶺土混凝土的強度和細觀結(jié)構(gòu)的分形特征
本文選題:低水膠比 + 偏高嶺土混凝土; 參考:《煤炭學報》2015年08期
【摘要】:為探明低水膠比偏高嶺土混凝土的力學性能,以及定量表征摻入偏高嶺土后混凝土內(nèi)部細觀結(jié)構(gòu)的變化規(guī)律,測試了不同偏高嶺土摻量混凝土的抗壓、劈裂和彎折強度;利用掃描電鏡拍攝了混凝土水化產(chǎn)物微結(jié)構(gòu)的SEM圖像;運用分形理論計算分析了SEM圖像的分形維數(shù)及其變化規(guī)律;并研究探討了分形維數(shù)和強度的關(guān)系。研究表明:偏高嶺土可以有效提高和改善混凝土的力學性能和細觀結(jié)構(gòu);分形方法能夠定量分析偏高嶺土混凝土內(nèi)部細觀結(jié)構(gòu)的變化特征,分形維數(shù)隨著偏高嶺土摻量的增加呈現(xiàn)降低趨勢;抗壓強度和分形維數(shù)存在良好的指數(shù)負相關(guān)性,抗壓強度隨分形維數(shù)的增大而減小。
[Abstract]:In order to find out the mechanical properties of metakaolin concrete with low water-binder ratio, and to quantitatively characterize the variation law of internal meso structure of concrete mixed with metakaolin, the compressive strength, splitting strength and bending strength of concrete with different content of metakaolin were tested. The SEM images of the microstructure of concrete hydration products were photographed by SEM, the fractal dimension of SEM images was calculated and analyzed by fractal theory, and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fractal dimension and strength was studied. The results show that metakaolin can effectively improve the mechanical properties and microstructure of concrete, and fractal method can quantitatively analyze the variation characteristics of meso-structure in metakaolin concrete. The fractal dimension decreases with the increase of the content of metakaolin, the compressive strength and fractal dimension have a good exponential negative correlation, and the compressive strength decreases with the increase of fractal dimension.
【作者單位】: 中國礦業(yè)大學(北京)煤炭資源與安全開采國家重點實驗室;中國礦業(yè)大學深部巖土力學與地下工程國家重點實驗室;中國礦業(yè)大學(北京)力學與建筑工程學院;江蘇常州市武進建筑設計院有限公司;
【基金】:國家自然科學基金資助項目(51374211) 博士學科點專項科研基金資助項目(20110023110015) 北京市教委共建項目
【分類號】:TU528
【參考文獻】
相關(guān)期刊論文 前10條
1 白志民,肖儀武;低溫煅燒高嶺土火山灰活性對水泥石結(jié)構(gòu)的影響[J];硅酸鹽學報;2003年07期
2 李永鑫,陳益民,賀行洋,韋江雄,張文生,張洪滔,郭隨華;粉煤灰-水泥漿體的孔體積分形維數(shù)及其與孔結(jié)構(gòu)和強度的關(guān)系[J];硅酸鹽學報;2003年08期
3 陳益蘭,趙亞妮,李靜,曹德光;偏高嶺土替代硅灰配制高性能混凝土[J];硅酸鹽學報;2004年04期
4 龍廣成,謝友均,王培銘,蔣正武;活性粉末混凝土的性能與微細觀結(jié)構(gòu)[J];硅酸鹽學報;2005年04期
5 郭偉;秦鴻根;陳惠蘇;孫偉;;分形理論及其在混凝土材料研究中的應用[J];硅酸鹽學報;2010年07期
6 劉紅彬;陳健;賈玉丹;鞠楊;葉光莉;;活性粉末混凝土的制備技術(shù)與力學性能研究[J];工業(yè)建筑;2008年06期
7 呂天啟,趙國藩,林志伸,岳清瑞;高溫后靜置混凝土的微觀分析[J];建筑材料學報;2003年02期
8 彭軍芝;桂苗苗;傅翠梨;李錦堂;;煅燒制度對高嶺土的結(jié)構(gòu)特征及膠凝活性的影響[J];建筑材料學報;2011年04期
9 謝和平,鞠楊;混凝土微細觀損傷斷裂的分形行為[J];煤炭學報;1997年06期
10 鞠楊;劉紅彬;田開培;劉金慧;王里;葛志順;;RPC高溫爆裂的微細觀孔隙結(jié)構(gòu)與蒸汽壓變化機制的研究[J];中國科學:技術(shù)科學;2013年02期
【共引文獻】
相關(guān)期刊論文 前10條
1 李春玲;陳兵;陳龍珠;;早齡期混凝土高溫性能試驗研究[J];四川建筑科學研究;2008年04期
2 姜福香;于奎峰;趙鐵軍;魯統(tǒng)春;;高溫后混凝土耐久性能試驗研究[J];四川建筑科學研究;2010年02期
3 張雪穎;阮懷寧;賈彩虹;;巖石損傷力學理論研究進展[J];四川建筑科學研究;2010年02期
4 賈彩虹;王媛;張雪穎;;深基坑工程流固耦合模型的發(fā)展進程與動向[J];四川建筑科學研究;2010年06期
5 舒志樂;劉保縣;梁寧慧;李月;王道良;;基于數(shù)字圖像處理的土石體粗料分形特性研究[J];地下空間與工程學報;2012年03期
6 陳煜;劉云飛;譚惠民;;NEPE推進劑的細觀力學性能研究[J];火炸藥學報;2008年01期
7 孟江燕;王云英;張建明;;分形下材料裂紋的臨界表面能[J];表面技術(shù);2012年03期
8 賈曉強;方向;寧強;潘俊;肖介山;;巖石斷面三維分形維數(shù)的灰度測算新方法[J];爆破;2012年02期
9 徐鵬;程遠方;張曉春;李蕾;賈江鴻;劉曉蘭;;水泥試樣爆炸壓裂實驗及裂紋分形評價[J];爆炸與沖擊;2011年02期
10 肖云華;陳劍平;張鵬;張麗;;隧道超欠挖斷面輪廓分形特征[J];吉林大學學報(地球科學版);2010年01期
相關(guān)會議論文 前10條
1 鞏城城;馬鳳山;張亞民;王善飛;劉自成;;基于巖體結(jié)構(gòu)面統(tǒng)計與分維數(shù)的巖體質(zhì)量評價及其在礦山工程中的應用[A];中國科學院地質(zhì)與地球物理研究所第11屆(2011年度)學術(shù)年會論文集(中)[C];2012年
2 張新偉;趙學觀;焦維鵬;邵志剛;高連興;;玉米種子內(nèi)部機械裂紋擴展模擬及動力學分析[A];中國農(nóng)業(yè)工程學會2011年學術(shù)年會論文集[C];2011年
3 張澤江;;高溫后摻玻璃纖維對HPC剩余抗壓強度試驗[A];2010中國消防協(xié)會科學技術(shù)年會論文集[C];2010年
4 王明;李庶林;;聲發(fā)射技術(shù)在結(jié)構(gòu)安全監(jiān)測中的研究與應用概述[A];第六屆全國工程結(jié)構(gòu)安全防護學術(shù)會議論文集[C];2007年
5 許勇;張季超;李伍平;;飽和軟土微結(jié)構(gòu)分形特征的試驗研究[A];第九屆全國巖土力學數(shù)值分析與解析方法討論會論文集[C];2007年
6 李智敏;茍先太;金煒東;劉婭;;微地震信號的分形特征[A];第十三屆全國信號處理學術(shù)年會(CCSP-2007)論文集[C];2007年
7 王立久;王兆忠;;淺述分形在混凝土中的應用[A];高性能混凝土的研究與應用——第五屆全國高性能混凝土學術(shù)交流會論文[C];2004年
8 張建波;李永鑫;張文生;文俊強;;多摻合料混凝土孔結(jié)構(gòu)與氯離子傳輸性[A];中國硅酸鹽學會水泥分會首屆學術(shù)年會論文集[C];2009年
9 馬振珠;岳漢威;李運北;劉葉棟;張立君;李寧;包亦望;;復雜環(huán)境作用后混凝土接觸損傷的評價[A];2009'中國商品混凝土可持續(xù)發(fā)展論壇暨第六屆全國商品混凝土技術(shù)與管理交流大會論文集[C];2009年
10 張建波;李永鑫;張文生;文俊強;;不同摻合料混凝土孔結(jié)構(gòu)與氯離子傳輸性[A];中國混凝土進展2010[C];2010年
相關(guān)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王桂芳;鋁柱撐蒙脫石的制備、結(jié)構(gòu)及其吸附性能研究[D];山東科技大學;2010年
2 文俊強;石灰石粉作混凝土摻合料的性能研究及機理分析[D];中國建筑材料科學研究總院;2010年
3 陳奇;基于分形理論的汽車變速箱齒輪接觸強度研究[D];合肥工業(yè)大學;2010年
4 于群;電力系統(tǒng)大停電的自組織臨界特性研究[D];中國電力科學研究院;2010年
5 宋兵;樁側(cè)摩阻力特性的研究[D];華南理工大學;2010年
6 陶高梁;巖土多孔介質(zhì)孔隙結(jié)構(gòu)的分形研究及其應用[D];武漢理工大學;2010年
7 劉超;采動煤巖瓦斯動力災害致災機理及微震預警方法研究[D];大連理工大學;2011年
8 于富玲;聚合氯化鐵—腐殖酸(PFC-HA)絮體空間形貌的各向異性研究[D];北京林業(yè)大學;2011年
9 崔燕;微米級固體顆粒的分形及其與界面間粘附力的關(guān)系研究[D];中南大學;2011年
10 王志國;深部開采上覆巖層中采動裂隙網(wǎng)絡演化規(guī)律研究[D];中國礦業(yè)大學(北京);2011年
相關(guān)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黃長輝;金屬材料斷口三維形貌檢測與表征分析[D];南昌航空大學;2010年
2 黃曉戰(zhàn);纖維礦渣微粉混凝土高溫損傷機理與力學性能研究[D];鄭州大學;2010年
3 朱凱;低膨脹堇青石材料的制備與性能研究[D];鄭州大學;2010年
4 羅寅;艦船沖擊環(huán)境分形特性研究[D];哈爾濱工程大學;2010年
5 徐建來;軟巖巷道支護穩(wěn)定性及數(shù)值動態(tài)模擬研究[D];遼寧工程技術(shù)大學;2009年
6 張建波;混凝土孔隙分形特征表征氯離子滲透性能研究[D];中國建筑材料科學研究總院;2010年
7 李哲;火災后混凝土結(jié)構(gòu)的檢測技術(shù)研究[D];浙江大學;2011年
8 杜俊;云南某露天礦山散體物料力學性能及工程應用研究[D];昆明理工大學;2010年
9 趙靜;油頁巖熱解滲透及內(nèi)部結(jié)構(gòu)變化相關(guān)規(guī)律實驗研究[D];太原理工大學;2011年
10 王妍;摻聚丙烯纖維高強混凝土高溫后紅外與超聲無損檢測研究[D];太原理工大學;2011年
【二級參考文獻】
相關(guān)期刊論文 前10條
1 丁保華,李文超,王福明;分形圖像分析與分形維數(shù)計算程序的設計[J];北京科技大學學報;1999年03期
2 唐明,巴恒靜;超細粉煤灰分形特征與活性的研究[J];材料科學與工藝;2002年01期
3 喻樂華;歐輝;段慶普;;摻珍珠巖水泥石孔分形維數(shù)及其與孔結(jié)構(gòu)、強度的關(guān)系[J];材料科學與工程學報;2007年02期
4 王鐵成,楊建江;混凝土結(jié)構(gòu)裂縫狀態(tài)及其擴展的分形幾何解析[J];大連理工大學學報;1997年S1期
5 王珩,錢春香,李敏,孫偉;高強混凝土濕擴散與火災爆裂關(guān)系研究[J];東南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03年04期
6 錢春香;游有鯤;李敏;;高溫作用對高強混凝土滲透性能的影響[J];東南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06年02期
7 諸華軍;姚曉;華蘇東;王道正;;煅燒制度對偏高嶺土膠凝活性的影響[J];非金屬礦;2007年03期
8 李維濤,孫洪泉,邢君;混凝土中的分形效應初探[J];水利與建筑工程學報;2004年01期
9 龍騰銳,方芳,郭勁松,成一知;水處理多孔填料的分形特性和分數(shù)維[J];中國給水排水;1999年12期
10 周煥海,唐明述,吳學權(quán),許仲梓;堿—礦渣水泥漿體的孔結(jié)構(gòu)和強度[J];硅酸鹽通報;1994年03期
相關(guān)碩士學位論文 前1條
1 尹紅宇;混凝土孔結(jié)構(gòu)的分形特征研究[D];廣西大學;2006年
【相似文獻】
相關(guān)期刊論文 前10條
1 郭文瑛;吳國林;文梓蕓;殷素紅;;偏高嶺土活性評價方法的研究[J];武漢理工大學學報;2006年03期
2 王智宇;;偏高嶺土的制備及其在混凝土中的應用[J];建材技術(shù)與應用;2006年05期
3 孫小巍;李文學;孫偉;;淺析偏高嶺土在水泥混凝土中的應用[J];科技信息;2010年09期
4 鄧崗;胡江;;偏高嶺土在水泥混凝土中的應用研究現(xiàn)狀[J];建材發(fā)展導向;2010年04期
5 徐洪國;水中和;章瑞;陳偉;曾俊杰;;偏高嶺土對水泥石熱膨脹性能的影響[J];硅酸鹽通報;2011年02期
6 楊鳳玲;嵇銀行;李玉壽;閻曉波;;偏高嶺土對混凝土性能影響研究[J];混凝土與水泥制品;2011年05期
7 欒進華;汪洋;王偉;楊洪永;;偏高嶺土活性快速測試方法研究[J];礦業(yè)工程;2011年04期
8 孫長軍;馬軍濤;水中和;李遠;;偏高嶺土基改性劑在海工混凝土中的應用研究[J];混凝土與水泥制品;2013年03期
9 儲誠富;李小春;鄧永鋒;唐俊瑋;;偏高嶺土對水泥改性海相軟土力學性能的影響[J];巖土工程學報;2013年S1期
10 趙山泉;微波處理對偏高嶺土的作用[J];國外建材科技;1996年01期
相關(guān)會議論文 前10條
1 周宏偉;;偏高嶺土的研究現(xiàn)狀及展望[A];土木建筑學術(shù)文庫(第8卷)[C];2007年
2 江濤;;高活性偏高嶺土在混凝土中的應用[A];建設工程混凝土應用新技術(shù)[C];2009年
3 雷小文;何曉鳴;;偏高嶺土混凝土性能試驗分析及應用[A];湖北省公路學會二○○九年學術(shù)年會論文集[C];2010年
4 盧迪芬;陳森鳳;盧希龍;高敏;;高活性偏高嶺土微粉的制備與復合效應的研究[A];中國硅酸鹽學會2003年學術(shù)年會論文摘要集[C];2003年
5 盧迪芬;陳森鳳;盧希龍;高敏;;高活性偏高嶺土微粉的制備及復合效應的研究[A];中國硅酸鹽學會2003年學術(shù)年會水泥基材料論文集(下冊)[C];2003年
6 馮乃謙;牛全林;王湘才;劉國棟;;偏高嶺土超細粉混凝土的特性[A];高性能混凝土的研究與應用——第五屆全國高性能混凝土學術(shù)交流會論文[C];2004年
7 陳益蘭;趙亞妮;雷春燕;;復摻偏高嶺土配制高性能混凝土的試驗研究[A];HPC2002第四屆全國高性能混凝土學術(shù)研討會論文集[C];2002年
8 王棟民;扈士凱;熊衛(wèi)峰;左彥峰;羅小紅;高巖;付毅;;偏高嶺土作為高性能混凝土摻合料的試驗研究[A];高強與高性能混凝土及其應用——第六屆全國高強與高性能混凝土學術(shù)交流會論文集[C];2007年
9 汪智勇;葉家元;張文生;;偏高嶺土和硅灰對水泥體系水化影響[A];中國硅酸鹽學會水泥分會首屆學術(shù)年會論文集[C];2009年
10 汪智勇;王敏;嵇琳;陳旭峰;;偏高嶺土做混凝土摻合料的研究現(xiàn)狀[A];第十屆全國水泥和混凝土化學及應用技術(shù)會議論文摘要集[C];2007年
相關(guān)博士學位論文 前1條
1 耿海寧;偏高嶺土改性海工混凝土的若干問題研究[D];武漢理工大學;2014年
相關(guān)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董軍;偏高嶺土團聚顆粒的高效分散研究[D];武漢理工大學;2012年
2 曾俊杰;偏高嶺土改性高強混凝土的制備與性能[D];武漢理工大學;2010年
3 張俊;堿—礦渣—偏高嶺土復合膠凝材料性能研究[D];重慶大學;2010年
4 邢楠;偏高嶺土對水泥及混凝土性能的影響[D];北京建筑工程學院;2012年
5 喻巍;偏高嶺土對水泥石的水化產(chǎn)物影響機理研究[D];武漢理工大學;2013年
6 晏宇;偏高嶺土對水泥石固結(jié)氯離子性能的影響[D];重慶大學;2010年
7 徐永紅;偏高嶺土在煤礦噴射混凝土中的應用研究[D];河南理工大學;2009年
8 席書娜;偏高嶺土在高性能混凝土中的應用研究[D];河南理工大學;2009年
9 付志恒;偏高嶺土對混凝土體積穩(wěn)定性及顯微結(jié)構(gòu)的影響[D];武漢理工大學;2011年
10 張龍;偏高嶺土基礦物漿料對混凝土性能的影響[D];武漢理工大學;2014年
,本文編號:2074454
本文鏈接:http://www.sikaile.net/guanlilunwen/chengjian/207445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