靜鉆根植竹節(jié)樁樁端承載性能數(shù)值模擬研究
本文選題:靜鉆根植工法 + 竹節(jié)樁 ; 參考:《巖土力學》2015年S1期
【摘要】:靜鉆根植竹節(jié)樁是一種新型組合樁基,樁端處存在的水泥土擴大頭使其樁端承載性能優(yōu)于傳統(tǒng)樁基。通過模型試驗以及ABAQUS三維建模計算對靜鉆根植竹節(jié)樁的樁端承載性能進行研究時發(fā)現(xiàn),當樁端土體為砂土或黏性土時,預制竹節(jié)樁樁端處于水泥土擴大頭中間位置附近時樁端極限承載力最大;當樁端持力層為巖石層時,竹節(jié)樁樁端與巖石層之間水泥土層厚度越小,樁端承載性能越好。由于現(xiàn)階段靜鉆根植竹節(jié)樁主要用于東南沿海軟土地區(qū),實際工程中竹節(jié)樁樁端處于水泥土擴大頭中間位置附近時樁端承載性能最好;樁端水泥土的內(nèi)摩擦角、黏聚力以及彈性模量對靜鉆根植竹節(jié)樁樁端承載性能影響不大;增加水泥土擴大頭的直徑能夠提高靜鉆根植竹節(jié)樁的樁端承載力。
[Abstract]:The static drilling and planting bamboo section pile is a new type of composite pile foundation. The pile end bearing capacity is better than that of the traditional pile foundation due to the existence of cement soil expansion head at the end of the pile. Through the model test and Abaqus 3D modeling calculation, it is found that when the pile end soil is sand or clay soil, the pile end bearing capacity of the static drilling-rooted bamboo node pile is studied. When the pile end of precast bamboo section is near the middle of the expanded head of cement soil, the ultimate bearing capacity of the pile end is the largest; when the bearing layer at the end of the pile is a rock layer, the thickness of cement soil layer between the pile end and the rock layer is smaller, and the bearing capacity of the pile end is better. At present, the static drilling and planting bamboo section pile is mainly used in the soft soil area of southeast coastal area, the bearing capacity of the pile end is the best when the pile end is near the middle position of the expanded head of cement soil in the actual engineering, and the internal friction angle of the cement soil at the end of the pile is the best. The cohesive force and elastic modulus have little influence on the bearing capacity of the pile end of the static drilling and planting bamboo section pile, and increasing the diameter of the expanded head of cement soil can improve the bearing capacity of the pile end of the static drilling root planting bamboo section pile.
【作者單位】: 浙江大學濱海與城市巖土工程研究中心;浙江大學軟弱土與環(huán)境土工教育部重點實驗室;中淳高科樁業(yè)股份有限公司;
【基金】:國家自然科學基金(No.51278450,No.51378464)
【分類號】:TU473.1
【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條
1 黃鶴,張俐,楊曉強,郭全全;水泥土材料力學性能的試驗研究[J];太原理工大學學報;2000年06期
【共引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蔡來炳;周紅波;;預應力高強混凝土管樁缺陷類型的動力試驗分析[J];四川建筑科學研究;2006年02期
2 瞿俊;低應變法檢測橋梁嵌巖樁的評價[J];安徽職業(yè)技術學院學報;2004年04期
3 韓永昌;石永泉;方煜華;;樁基檢測加固處理措施[J];安徽職業(yè)技術學院學報;2008年02期
4 朱曉姝,王東坡;復合載體夯擴樁在大荷載工業(yè)建筑中的應用[J];安徽建筑工業(yè)學院學報(自然科學版);2005年01期
5 姚興貴,譚奇;合肥某公寓樓預埋載荷箱法單樁承載力試驗分析[J];安徽建筑;2005年04期
6 吳強;;鉆孔灌注樁的設計與應用[J];安徽建筑;2008年03期
7 郭楊;;用自平衡法深層平板載荷試驗檢測大直徑樁的端阻力特征值[J];安徽建筑;2008年03期
8 張文清;衛(wèi)功武;;水泥粉噴樁施工質(zhì)量控制措施[J];安徽水利水電職業(yè)技術學院學報;2005年04期
9 周林;;PHC樁在水利工程軟土地基處理中的應用[J];安徽水利水電職業(yè)技術學院學報;2006年04期
10 王玉華;馬酉祥;;樁基礎的探討[J];包鋼科技;2008年03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10條
1 章彪;;無損檢測在抗滑樁樁身質(zhì)量完整性檢測中的應用分析[A];湖北省三峽庫區(qū)地質(zhì)災害防治工程論文集[C];2005年
2 劉明貴;彭俊偉;;進化支持向量機在基樁低應變完整性檢測中的應用[A];2007'湖北·武漢NDT學術年會論文集[C];2007年
3 張?zhí)m春;張愛中;;水泥土攪拌樁在火力發(fā)電廠地基處理中的應用[A];山東建筑學會建筑結(jié)構(gòu)專業(yè)委員會、山東土木工程學會工程設計及電算專業(yè)委員會2006年學術交流會論文集[C];2006年
4 胡二中;彭振斌;黎超群;;應用反射波法進行樁底探巖[A];勘探地球物理2007年學術交流會論文集[C];2007年
5 郭春香;;對某公司新車間靜壓樁質(zhì)量的分析與評價[A];中國地質(zhì)學會、中國煤炭學會、中國煤田地質(zhì)專業(yè)委員會2005年會論文集[C];2005年
6 樓國長;;高應變實測曲線擬合技術分析樁端巖土阻力特征[A];第二屆浙江省建設工程質(zhì)量檢測技術研討會論文集[C];2005年
7 樓國長;李錦川;楊紅輝;;高應變動測曲線反映樁端阻力大小的特征分析[A];第二屆浙江省建設工程質(zhì)量檢測技術研討會論文集[C];2005年
8 熊亮;阮仁偉;;軟土地基中擠土樁的質(zhì)量控制與測試技術探討[A];第二屆浙江省建設工程質(zhì)量檢測技術研討會論文集[C];2005年
9 羅汀;張盼盼;劉月妙;姚仰平;;超固結(jié)非飽和土UH模型的有限元實現(xiàn)[A];第5屆廢物地下處置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14年
10 張禮仁;張友良;譚飛;劉登學;;隧道不同級別圍巖監(jiān)測與數(shù)值模擬分析[A];第十三屆海峽兩岸隧道與地下工程學術及技術研討會論文集[C];2014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王天亮;凍融條件下水泥及石灰路基改良土的動靜力特性研究[D];北京交通大學;2011年
2 郭忠賢;夯實水泥土樁復合地基特性研究[D];北京工業(yè)大學;2010年
3 于鋒;甲烷水合物及其沉積物的力學特性研究[D];大連理工大學;2011年
4 付兵先;高速列車作用下水泥改良粉土路基的動力特性研究[D];中國鐵道科學研究院;2011年
5 王文軍;納米礦粉水泥土固化機理及損傷特性研究[D];浙江大學;2004年
6 劉麗萍;復合地基靜動力特性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學;2005年
7 邢心魁;反射波法樁基動測技術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學;2005年
8 張樹彬;土體中腐殖酸對水泥固化軟土效果的影響[D];吉林大學;2007年
9 崔紅梅;面向測試系統(tǒng)的虛擬儀器設計與應用研究[D];內(nèi)蒙古農(nóng)業(yè)大學;2007年
10 閆韶兵;工程地質(zhì)評價空間模擬方法研究與應用[D];中國海洋大學;2007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苗佳麗;海水環(huán)境對水泥加固粉煤灰強度影響[D];中國海洋大學;2010年
2 李小菊;水泥攪拌土植入工形樁圍護墻在粉砂土層基坑中的應用[D];浙江大學;2011年
3 曹慧;鉆孔灌注樁樁端后壓漿技術作用機理研究[D];昆明理工大學;2010年
4 何小亮;大(同)—西(安)客運專線水泥改良黃土填料試驗及路基振陷研究[D];西北大學;2011年
5 彭光堂;水泥改良砂質(zhì)粉土低溫直剪試驗研究[D];北京交通大學;2011年
6 賈尚華;石灰水泥復合土固化機理及力學性能的試驗研究[D];內(nèi)蒙古農(nóng)業(yè)大學;2011年
7 車東日;水泥混上海軟弱黏性土性狀試驗研究[D];上海交通大學;2012年
8 王延昭;混凝土離析對灌注樁豎向承載性狀影響的數(shù)值分析與試驗研究[D];天津大學;2012年
9 程寶輝;基樁豎向承載能力的自平衡試樁法理論研究[D];武漢理工大學;2003年
10 李亞坡;正壓沖固平臺地基加固及承載機理研究[D];天津大學;2004年
【二級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3條
1 高亞成,鄭建青;水泥土的室內(nèi)試驗研究[J];河海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1999年05期
2 許宏發(fā),吳華杰,郭少平,廖鐵平;樁土接觸面單元參數(shù)分析[J];探礦工程(巖土鉆掘工程);2002年05期
3 黃鶴,張俐,楊曉強,郭全全;水泥土材料力學性能的試驗研究[J];太原理工大學學報;2000年06期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王名川;郭世博;;超長大直徑鉆孔灌注樁豎向承載性能分析[J];工程與建設;2014年02期
2 王元清;徐慷;王德勤;石永久;羅憶;;隱式單索夾持式玻璃幕墻承載性能的試驗[J];清華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09年09期
3 王元清;張恒秋;石永久;;T型組合受彎玻璃板的承載性能[J];建筑科學與工程學報;2006年03期
4 朱曉峰;劉航;李晨光;劉崇焱;左勇志;施剛;;面內(nèi)受彎玻璃肋的承載性能及加固方法研究[J];建筑技術開發(fā);2009年06期
5 薛九天;王偉;楊敏;;海水沖刷效應對海上風機樁基承載性能的影響分析[J];建筑科學;2012年S1期
6 丁紅巖;胡彩清;張浦陽;朱東劍;;樁-筒組合基礎在單層黏土中水平承載性能分析[J];海洋工程;2014年02期
7 潘瑞鴻;周勁;;同場地下不同樁型的選擇與承載性能對比分析[J];建筑技術開發(fā);2007年06期
8 王元清;張恒秋;石永久;;面內(nèi)受彎玻璃板承載性能的有限元分析[J];建筑結(jié)構(gòu);2008年02期
9 莫紅霞;;均布荷載作用下點支承玻璃板的承載性能研究[J];山西建筑;2006年10期
10 胡豐;龔維明;殷永高;童小東;單建;;剛性根式基礎水平承載性能分析[J];力學與實踐;2010年05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8條
1 趙敏行;石永久;王元清;;多點支承玻璃板的承載性能分析[A];第五屆全國現(xiàn)代結(jié)構(gòu)工程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05年
2 楊威;王元清;石永久;李少甫;;沉頭式點支承玻璃板承載性能的試驗研究[A];鋼結(jié)構(gòu)工程研究(三)——中國鋼結(jié)構(gòu)協(xié)會結(jié)構(gòu)穩(wěn)定與疲勞分會2000年學術交流會論文集[C];2000年
3 孟令強;李運生;王元清;石永久;;鋼蓋梁承載性能分析理論綜述[A];慶祝劉錫良教授八十華誕暨第八屆全國現(xiàn)代結(jié)構(gòu)工程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08年
4 李素冿;周健;殷建冿;徐天平;;j基承載性能時空效應分析新理論[A];第八屆海峽兩岸隧道與地下工程學術與技術研討會論文集[C];2009年
5 馬贏;石永久;王元清;羅憶;徐悅;;點式支承玻璃建筑中玻璃板的承載性能研究綜述[A];鋼結(jié)構(gòu)工程研究(四)——中國鋼結(jié)構(gòu)協(xié)會結(jié)構(gòu)穩(wěn)定與疲勞分會2002年學術交流會論文集[C];2002年
6 劉殿選;傅建中;;閩南風化花崗巖(土)體地基承載性能的研究[A];第二屆全國工程地質(zhì)力學青年學術討論會論文集[C];1992年
7 李素華;楊位光;;預制樁豎向承載性能計算研究[A];巖土力學研究與工程實踐[C];1998年
8 梁洪振;趙志福;;復合凍土結(jié)構(gòu)的承載性能研究及其應用分析[A];礦山建設工程新進展——2006全國礦山建設學術會議文集(上冊)[C];2006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2條
1 程曄;超長大直徑鉆孔灌注樁承載性能研究[D];東南大學;2005年
2 邱斌;中性鹽霧環(huán)境下銹蝕H型鋼表面特征及偏壓承載性能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學;2014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賀杰;Y形樁水平承載性能試驗研究[D];河海大學;2007年
2 施松華;高強度預應力混凝土管樁承載性能的分析研究[D];河海大學;2007年
3 涂濤;預應力混凝土管樁承載性能的研究[D];長安大學;2009年
4 李從昀;混凝土灌注樁水平承載性能研究[D];中國地質(zhì)大學(北京);2006年
5 鄺立智;巖溶區(qū)靜壓管樁豎向承載性能研究[D];廣東工業(yè)大學;2008年
6 肖鵬;軟土地基樁基礎水平承載性能研究[D];廣州大學;2013年
7 張偉;新型螺桿灌注樁承載性能的研究[D];中南大學;2008年
8 霍少磊;智能化旋擴樁承載性能試驗研究[D];中國地質(zhì)大學;2010年
9 唐娜;海洋環(huán)境下獨立樁的水平承載性能研究[D];中國石油大學;2008年
10 陳似華;大直徑鉆孔灌注樁載荷試驗與承載性能分析[D];中南大學;2009年
,本文編號:2066317
本文鏈接:http://www.sikaile.net/guanlilunwen/chengjian/206631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