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場數(shù)值波動分析中地震波輸入的一種簡化方法
本文關鍵詞: 波動輸入 地下結(jié)構(gòu) 黏彈性人工邊界 時域顯式有限元 出處:《振動與沖擊》2015年03期 論文類型:期刊論文
【摘要】:在顯式有限元方法結(jié)合黏彈性人工邊界的時域波動方法的基礎上,建立了地震波垂直輸入時的一種簡化輸入方法。將近場有限元模型沿高度方向進行分層,將地震動的入射運動轉(zhuǎn)化為作用于人工邊界底面及分層后每層側(cè)面上的均布力,以實現(xiàn)地震動的輸入。與以等效節(jié)點力的方式實現(xiàn)的地震動輸入相比,施加均布力的方式簡化了地震波輸入的前處理工作,且又能保證與等效節(jié)點力方式相同的精度。自由場數(shù)值算例表明:當該方法中的分層高度與波動有限元網(wǎng)格離散要求的最大尺寸相等時,該方法與等效節(jié)點力方法具有相同的精度;當局部區(qū)域按網(wǎng)格離散要求的最大尺寸進行分層而在其它區(qū)域放大分層高度時,局部區(qū)域上的近場波動響應仍可保證具有相當高的精度。另外,某隧道結(jié)構(gòu)地震響應算例的計算結(jié)果同樣說明了該方法的有效性。
[Abstract]:On the basis of explicit finite element method combined with time-domain wave method of viscoelastic artificial boundary, a simplified input method for vertical seismic wave input is established. The near-field finite element model is stratified along the height direction. The incident motion of the ground motion is transformed into the uniform force acting on the bottom of the artificial boundary and on the side of each layer after stratification, so as to realize the input of the ground motion. The method of applying uniform force simplifies the pre-processing of seismic wave input. The numerical example of free field shows that the layered height of the method is equal to the maximum size required by the wave finite element mesh discretization. This method has the same accuracy as the equivalent nodal force method, when the local area is stratified according to the maximum size required by grid discretization and the stratification height is magnified in other regions, The near field wave response in the local region can still be guaranteed to have a high accuracy. In addition, the numerical results of the seismic response of a tunnel structure also demonstrate the effectiveness of the method.
【作者單位】: 北京工業(yè)大學城市與工程安全減災教育部重點實驗室;
【基金】: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51008170) 973計劃項目(2011CB013600) 北京市科技新星計劃項目(2011017)
【分類號】:TU435
【參考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條
1 劉晶波;王振宇;杜修力;杜義欣;;波動問題中的三維時域粘彈性人工邊界[J];工程力學;2005年06期
【共引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谷音;劉晶波;;三維結(jié)構(gòu)—地基動力系統(tǒng)高效算法精度問題研究[J];四川建筑科學研究;2007年05期
2 解振濤;吳體;高永昭;張俊發(fā);;采用有限元模擬自由場地震響應的探討[J];四川建筑科學研究;2009年05期
3 王贊芝;胡如成;張鵬;吳輝琴;鄧宇;葉雁冰;黃世斌;陳勁飆;;多跨連續(xù)梁彎曲自由振動的波動解法[J];四川建筑科學研究;2010年02期
4 陳慶;項宗方;;地下結(jié)構(gòu)抗震研究現(xiàn)狀綜述[J];四川建筑科學研究;2011年06期
5 ;A 1D time-domain method for in-plane wave motions in a layered half-space[J];Acta Mechanica Sinica;2007年06期
6 許年春;石維力;石東虹;;地震作用下邊坡動力系數(shù)有限元分析[J];地下空間與工程學報;2008年06期
7 李建波;陳健云;李靜;林利民;;軟土淺埋地鐵車站地震響應的多因素影響分析[J];地下空間與工程學報;2009年02期
8 柳錦春;還毅;李建權;;人工邊界及地震動輸入在有限元軟件中的實現(xiàn)[J];地下空間與工程學報;2011年S2期
9 陳震;徐遠杰;;粘彈性人工邊界ABAQUS二次開發(fā)及應用[J];地下空間與工程學報;2012年03期
10 陳向紅;張鴻儒;;暗挖海底隧道地震動水壓力響應分析[J];北京交通大學學報;2012年01期
【二級參考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6條
1 劉晶波,王振宇,張克峰,裴欲曉;考慮土-結(jié)構(gòu)相互作用大型動力機器基礎三維有限元分析[J];工程力學;2002年03期
2 劉晶波;王振宇;杜修力;杜義欣;;波動問題中的三維時域粘彈性人工邊界[J];工程力學;2005年06期
3 廖振鵬,黃孔亮,楊柏坡,袁一凡;暫態(tài)波透射邊界[J];中國科學(A輯 數(shù)學 物理學 天文學 技術科學);1984年06期
4 廖振鵬;法向透射邊界條件[J];中國科學E輯:技術科學;1996年02期
5 廖振鵬;近場波動的數(shù)值模擬[J];力學進展;1997年02期
6 杜修力;趙密;王進廷;;近場波動模擬的人工應力邊界條件[J];力學學報;2006年01期
【相似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鄧曉紅;申愛國;;土-結(jié)構(gòu)相互作用中側(cè)向人工邊界的影響[J];四川建筑;2006年02期
2 徐浩;;粘彈性人工邊界的有限元分析[J];山西建筑;2011年09期
3 劉晶波;王振宇;杜修力;杜義欣;;波動問題中的三維時域粘彈性人工邊界[J];工程力學;2005年06期
4 邱流潮;金峰;;地震分析中人工邊界處理與地震動輸入方法研究[J];巖土力學;2006年09期
5 方志;;土-結(jié)構(gòu)相互作用體系人工邊界的動力反應與分析[J];力學季刊;2009年03期
6 張波;李術才;楊學英;孫國富;葛顏慧;;三維黏彈性介質(zhì)人工邊界研究[J];巖土力學;2009年11期
7 桂仲柏;吳曉飛;桂仲花;董明明;;人工邊界動力反應分析研究[J];21世紀建筑材料;2010年03期
8 吳藝;;一維問題的等效遠置動力人工邊界條件[J];巖土力學;2011年11期
9 陳震;徐遠杰;;基于波動理論的粘彈性人工邊界內(nèi)源波動有限元分析[J];武漢大學學報(工學版);2011年06期
10 柳錦春;還毅;李建權;;人工邊界及地震動輸入在有限元軟件中的實現(xiàn)[J];地下空間與工程學報;2011年S2期
中國重要會議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3條
1 張毅;陳少林;;基礎阻抗函數(shù)的時域求解方法[A];防振減災工程理論與實踐新進展(紀念汶川地震一周年)——第四屆全國防震減災工程學術研討會會議論文集[C];2009年
2 楊婷;宋力;朱炳寅;;考慮土與結(jié)構(gòu)相互作用時結(jié)構(gòu)地震響應分析[A];建筑結(jié)構(gòu)(2009·增刊)——第二屆全國建筑結(jié)構(gòu)技術交流會論文集[C];2009年
3 陳少林;唐敢;劉啟方;丁海平;;三維土-結(jié)動力相互作用的一種時域直接分析方法[A];防振減災工程理論與實踐新進展(紀念汶川地震一周年)——第四屆全國防震減災工程學術研討會會議論文集[C];2009年
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3條
1 趙密;近場波動有限元模擬的應力型時域人工邊界條件及其應用[D];北京工業(yè)大學;2009年
2 謝志南;波動數(shù)值模擬人工邊界的穩(wěn)定問題[D];中國地震局工程力學研究所;2011年
3 張波;考慮地基與結(jié)構(gòu)相互作用的上承式鋼管混凝土拱橋地震響應研究[D];山東大學;2009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7條
1 張延;多源散射粘彈性人工邊界研究[D];北京交通大學;2008年
2 劉清華;飽和多孔介質(zhì)三維時域粘彈性人工邊界與動力反應分析的顯式有限元法[D];北京交通大學;2009年
3 肖文海;大型河谷場地地震動特征研究[D];中國地震局工程力學研究所;2009年
4 張毅;一種時域三維土—結(jié)構(gòu)相互作用分析方法[D];南京航空航天大學;2009年
5 齊曉原;層狀半空間中三維凹陷地形地震響應分析[D];天津大學;2012年
6 蔣格;一種三維基礎—土—基礎動力相互作用的高效分析方法[D];南京航空航天大學;2014年
7 李永強;基于雙相介質(zhì)理論之一維土層非線性反應分析[D];中國地震局工程力學研究所;2008年
,本文編號:1512644
本文鏈接:http://www.sikaile.net/guanlilunwen/chengjian/151264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