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大型地鐵地下車站結構動力接觸效應研究
本文關鍵詞:土-大型地鐵地下車站結構動力接觸效應研究
更多相關文章: 地鐵車站結構 土與結構相互作用 動力接觸 動土壓力
【摘要】:以蘇州地鐵一號線的星海站為工程背景,考慮土與地鐵車站結構非線性動力相互作用效應,分析了土與地下結構接觸面的動力分離與滑移效應、土與地下結構接觸面上動土壓力和動摩擦力的分布規(guī)律與反應幅值,以及動力接觸效應對地鐵車站結構動力反應的影響規(guī)律。研究結果表明:強地震發(fā)生時,在地鐵地下車站結構側墻頂端,出現(xiàn)了土與結構接觸分離現(xiàn)象,在車站結構頂?shù)装逄?土與結構產(chǎn)生了相對滑移現(xiàn)象;考慮動力接觸效應時,地下結構總體動力反應是變小的。給出了車站結構側墻上動土壓力分布規(guī)律及其動土壓力系數(shù),以及車站結構頂?shù)装迳系膭油翂毫Ψ植家?guī)律及其反應幅值。研究結果對進一步了解土與地下結構的動力接觸效應及其對地下結構動力反應的影響,具有一定的參考價值和指導意義。
【作者單位】: 南京工業(yè)大學巖土工程研究所;江蘇省土木工程防震技術研究中心;
【基金】: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51278246)資助
【分類號】:TU311.3;TU435
【正文快照】: 引言在強地震動發(fā)生時,土-大型地鐵地下結構動力相互作用是一個非常復雜的接觸強非線性問題,動力接觸面的接觸行為直接影響地鐵地下結構動力反應的規(guī)律及其程度。已有的有限元研究方法處理接觸問題時,通常在兩種接觸的介質之間建立接觸單元,通過接觸單元特殊的本構關系來模擬
【參考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6條
1 樓夢麟,王文劍,朱彤,馬恒春;土-結構體系振動臺模型試驗中土層邊界影響問題[J];地震工程與工程振動;2000年04期
2 金峰,邵偉,張立翔,徐艷杰;模擬軟弱夾層動力特性的薄層單元及其工程應用[J];工程力學;2002年02期
3 李守德,俞洪良;Goodman接觸面單元的修正與探討[J];巖石力學與工程學報;2004年15期
4 莊海洋;吳祥祖;陳國興;;考慮初始靜應力狀態(tài)的土-地下結構非線性靜、動力耦合作用研究[J];巖石力學與工程學報;2011年S1期
5 莊海洋;陳國興;梁艷仙;徐明;;土體動非線性黏彈性模型及其ABAQUS軟件的實現(xiàn)[J];巖土力學;2007年03期
6 莊海洋;陳國興;;對土體動力黏塑性記憶型嵌套面模型的改進[J];巖土力學;2009年01期
【共引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郭海柱;張慶賀;;土與結構接觸面模型的對比研究[J];地下空間與工程學報;2009年06期
2 劉晶波;劉祥慶;王宗綱;;離心機振動臺試驗疊環(huán)式模型箱邊界效應[J];北京工業(yè)大學學報;2008年09期
3 李顯寅;張繼春;肖定軍;蒲傳金;郭學彬;;最小抵抗線對層間充填土運動速度影響的實驗[J];爆破;2009年03期
4 王文劍,樓夢麟,馬恒春,朱彤;上部結構對樁基礎地震應力影響的模型試驗研究[J];地震工程與工程振動;2001年02期
5 凌賢長,王東升;液化場地樁-土-橋梁結構動力相互作用振動臺試驗研究進展[J];地震工程與工程振動;2002年04期
6 莊海洋;陳國興;;雙洞單軌地鐵區(qū)間隧道非線性地震反應分析[J];地震工程與工程振動;2006年02期
7 莊海洋;陳國興;左熹;;水平向地震下雙層島式地鐵車站結構的動力變形特征[J];地震工程與工程振動;2007年06期
8 莊海洋;陳國興;王修信;;軟土層厚度對地鐵車站結構地震反應的影響規(guī)律研究[J];地震工程與工程振動;2008年06期
9 劉雪珠;陳國興;莊海洋;;南京片狀細砂不排水循環(huán)三軸試驗的數(shù)值仿真[J];地震工程與工程振動;2009年03期
10 張亞旭;王修信;莊海洋;;接觸對樁-土-結構動力相互作用體系的影響[J];地震工程與工程振動;2009年06期
中國重要會議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莊海洋;左熹;陳國興;;軟弱地基上地鐵區(qū)間隧道周圍場地位移和加速度反應分析[A];第九屆全國巖土力學數(shù)值分析與解析方法討論會論文集[C];2007年
2 宰金珉;;NJUT在土木工程防震減災領域的研究進展[A];第三屆全國防震減災工程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07年
3 劉月濤;姜忻良;徐炳偉;;天津站交通樞紐工程振動臺模型試驗[A];第九屆全國現(xiàn)代結構工程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09年
4 馬文雄;徐炳偉;姜忻良;;天津站交通樞紐工程振動臺模型試驗相似比設計[A];第九屆全國現(xiàn)代結構工程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09年
5 向衍;;混凝土壩壩體與壩基互饋研究[A];水工滲流研究與應用進展——第五屆全國水利工程滲流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06年
6 王東坡;;地震作用下支盤樁-土-結構體系動力響應分析[A];第十屆全國巖石力學與工程學術大會論文集[C];2008年
7 張茂會;王觀琪;潘家軍;陸偉;范偉;;Goodman接觸面單元切向剛度系數(shù)確定方法的研究[A];和諧地球上的水工巖石力學——第三屆全國水工巖石力學學術會議論文集[C];2010年
8 張文杰;周創(chuàng)兵;陳益峰;榮冠;;錦屏一級電站左岸深部裂縫對拱肩槽開挖邊坡穩(wěn)定性影響研究[A];和諧地球上的水工巖石力學——第三屆全國水工巖石力學學術會議論文集[C];2010年
9 徐長節(jié);牟儒;馬曉華;;低彈模混凝土防滲墻應力變形數(shù)值分析[A];第2屆全國工程安全與防護學術會議論文集(下冊)[C];2010年
10 李信橋;戚承志;李國華;;淺埋地下結構受豎向地震作用的數(shù)值模擬[A];第2屆全國工程安全與防護學術會議論文集(下冊)[C];2010年
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何偉;地下結構地震響應及其與地表建筑的影響研究[D];大連理工大學;2011年
2 韓超;強震作用下圓形隧道響應及設計方法研究[D];浙江大學;2011年
3 李金柱;軟黏土地基大應變流變固結特性研究[D];浙江大學;2011年
4 雷紅軍;高土石壩粘性土大剪切變形條件下滲透特性研究[D];清華大學;2010年
5 李岳;土—偏心結構相互作用地震反應參數(shù)分析與試驗研究[D];天津大學;2011年
6 王建煒;列車-隧道動力耦合系統(tǒng)數(shù)值模擬方法及應用[D];上海交通大學;2012年
7 李穎;高樁碼頭抗震性能計算分析[D];大連理工大學;2011年
8 付兵先;高速列車作用下水泥改良粉土路基的動力特性研究[D];中國鐵道科學研究院;2011年
9 向衍;高壩壩體與復雜壩基互饋的力學行為及其分析理論[D];河海大學;2004年
10 李宗利;巖體水力劈裂機理研究及其在地下洞室圍巖穩(wěn)定分析中應用[D];河海大學;2005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黃道順;強夯法加固濕陷性黃土地基的應用研究[D];西安工業(yè)大學;2011年
2 周密;盤式錨桿破壞機理及其應用技術的研究[D];北方工業(yè)大學;2011年
3 董景剛;土與結構接觸面力學特性研究[D];大連理工大學;2011年
4 劉社豪;節(jié)理巖體等效本構關系研究及工程應用[D];大連理工大學;2011年
5 余海見;豎向荷載作用下人工挖孔樁護壁與樁身相互作用及其承載力貢獻研究[D];長安大學;2011年
6 孫柬;復雜條件下一種高填土邊坡的治理方法[D];華南理工大學;2011年
7 陸兆成;帶斜撐h形抗滑樁結構的研究與分析[D];華南理工大學;2011年
8 李青;基坑開挖預留土作用及其實例分析[D];華南理工大學;2011年
9 張益鋒;微型樁抗滑組合結構受力分析[D];西南交通大學;2011年
10 呂立寧;地鐵地下結構地震響應數(shù)值計算研究[D];西南交通大學;2011年
【二級參考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廖振鵬,楊柏坡,袁一凡;暫態(tài)彈性波分析中人工邊界的研究[J];地震工程與工程振動;1982年01期
2 陳國興,謝君斐,張克緒;土的動模量和阻尼比的經(jīng)驗估計[J];地震工程與工程振動;1995年01期
3 金星,孔戈,丁海平;水平成層場地地震反應非線性分析[J];地震工程與工程振動;2004年03期
4 劉立平;李英民;韓軍;;樁-土動力相互作用分析模型的對比分析[J];地震工程與工程振動;2009年02期
5 白冰,周健;軟土地層隧道抗震穩(wěn)定分析[J];佛山科學技術學院學報(自然科學版);2001年01期
6 谷音;劉晶波;;非線性結構-地基動力相互作用問題的高效算法[J];福州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09年01期
7 劉晶波,李彬;三維黏彈性靜-動力統(tǒng)一人工邊界[J];中國科學E輯:工程科學 材料科學;2005年09期
8 樓夢麟,王東靜,宋浩;計算復雜地基動力柔度系數(shù)的分段遞推方法[J];計算力學學報;1998年04期
9 邵煒,金峰,王光綸;用于接觸面模擬的非線性薄層單元[J];清華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1999年02期
10 陳慧遠;摩擦接觸單元及其分析方法[J];水利學報;1985年04期
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條
1 莊海洋;土—地下結構非線性動力相互作用及其大型振動臺試驗研究[D];南京工業(yè)大學;2006年
【相似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徐光明;陳愛忠;曾友金;顧行文;蔡正銀;;超重力場中界面土壓力的測量[J];巖土力學;2007年12期
2 王培清;何強;黃毅;;用土壓力增量比分析加筋對橋臺土壓力的影響[J];土工基礎;2011年03期
3 錢建固,程鴻鑫;考慮極限土壓力下的土與擋墻共同作用分析[J];上海地質;1999年01期
4 錢浩;魯子愛;許英;;大直徑圓筒土壓力平面分布的計算方法研究[J];科學技術與工程;2013年29期
5 涂建平;羅清雨;;基于平面應變的極限土壓力模型[J];路基工程;2007年01期
6 王立峰;;土釘墻面層土壓力的計算分析[J];巖土力學;2010年05期
7 劉祚秋;鐘志輝;林世延;;格形鋼板樁結構填料土壓力及剪切破壞面研究[J];中北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10年04期
8 趙金虎;;基床式大直徑圓筒土壓力數(shù)值分析[J];價值工程;2011年26期
9 王雷;聶聞;陳冬梅;;不同粒徑和埋厚的煤粉對土壓力計的影響[J];中國地質災害與防治學報;2012年03期
10 黃健平;;用優(yōu)化法計算庫侖土壓力[J];路基工程;2006年04期
中國重要會議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6條
1 殷德順;王保田;張文惠;;主動區(qū)不同位置土壓力位移曲線之間的關系[A];慶祝中國力學學會成立50周年暨中國力學學會學術大會’2007論文摘要集(下)[C];2007年
2 白冰;李遇春;;減荷條件下上埋式圓形結構物周邊土壓力分析[A];第六屆全國結構工程學術會議論文集(第三卷)[C];1997年
3 朱彥鵬;王秀麗;于勁;王立紅;米海珍;;懸臂式支護樁全過程內(nèi)力及土壓力的試驗研究與分析[A];第八屆全國結構工程學術會議論文集(第Ⅰ卷)[C];1999年
4 余文龍;;關于“非飽和土抗剪強度及土壓力統(tǒng)一解”的討論[A];中國科學院地質與地球物理研究所第11屆(2011年度)學術年會論文集(中)[C];2012年
5 劉開明;余靜;;不同材料間接觸而特性的實驗研究[A];中國土木工程學會第四屆土力學及基礎工程學術會議論文選集[C];1983年
6 楊光華;曾進群;李思平;杜秀忠;李德吉;;基坑支護土釘力的簡化計算法[A];中國土木工程學會第九屆土力學及巖土工程學術會議論文集(下冊)[C];2003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條
1 張冬青;基坑排樁支護水平位移反演結構內(nèi)力和土壓力的方法研究[D];西南交通大學;2014年
,本文編號:1149957
本文鏈接:http://www.sikaile.net/guanlilunwen/chengjian/114995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