慶陽西峰區(qū)某大底盤雙塔框剪結構彈塑性分析
發(fā)布時間:2017-10-10 06:40
本文關鍵詞:慶陽西峰區(qū)某大底盤雙塔框剪結構彈塑性分析
更多相關文章: 高層建筑 靜力彈塑性分析 動力彈塑性分析 罕遇地震
【摘要】:隨著經(jīng)濟的發(fā)展,我國的城鎮(zhèn)化建設進入到高速推進階段,高層及超高層在各地廣泛興建,高層結構建筑物越來越多。雖然高層建筑解決了有限的空間利用問題,但高層建筑層數(shù)多,使用面積大,容納的人數(shù)較多,一旦遇到地震,特別是罕遇地震時,人們的生命財產(chǎn)安全將受到威脅,所以評估高層建筑的抗震性能,確保其在地震作用下的可靠性尤為重要。基于以上的考慮,本文對位于慶陽西峰區(qū)的某一大底盤雙塔框剪結構進行了多遇地震和罕遇地震下的抗震性能分析研究。本文首先從發(fā)展歷程、研究現(xiàn)狀、理論基礎和適用范圍四個方面分別概述了靜力彈塑性分析法和動力彈塑性分析法。在此基礎上闡述了理論的實現(xiàn)步驟和發(fā)展前景,比較了靜力彈塑性分析法和動力彈塑性分析法的優(yōu)缺點,介紹了一些經(jīng)典的假設和分析模型,并對一些當前遇到的問題進行了討論。其次對結構在多遇地震條件下,進行小震彈性分析和彈性時程補充分析,計算結構的受力和變形。最后在罕遇地震條件下,分別采用靜力彈塑性分析法和動力彈塑性分析法對樓層結構的受力及變形情況進行計算,并將得到的重要指標進行比較,評估破壞情況,為建筑結構提供合理科學的抗震設計。在罕遇地震下,結構能保護使用者的生命財產(chǎn)安全。通過研究分析,發(fā)現(xiàn)結構在多遇地震下結構樓層質量分布均勻,扭轉效應小;剛度分布合理,不存在薄弱層;結構構件基本無超限情況,處于彈性狀態(tài),結構沒有發(fā)生破損。在罕遇地震作用下,結構整體未發(fā)生倒塌,只是部分構件發(fā)生破壞,通過對靜力彈塑性分析法和動力彈塑性分析法比較,靜力彈塑性下底部結構破壞明顯,結構在動力彈塑性分析下,各層部位都出現(xiàn)損傷,就計算結果而言,靜力彈塑性分析法得到的結果偏大。而在塑性鉸分布情況來看,動力彈塑性分析所得的結果更接近真實情況。整體而言,結構滿足“小震不壞大震不倒”的設計理念。
【關鍵詞】:高層建筑 靜力彈塑性分析 動力彈塑性分析 罕遇地震
【學位授予單位】:蘭州交通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6
【分類號】:TU973.16
【目錄】:
- 摘要4-5
- Abstract5-9
- 1 緒論9-13
- 1.1 引言9-10
- 1.2 結構抗震分析方法的發(fā)展歷程10-11
- 1.3 彈塑性分析研究現(xiàn)狀11
- 1.3.1 靜力彈塑性分析研究現(xiàn)狀11
- 1.3.2 動力彈塑性分析研究現(xiàn)狀11
- 1.4 本文研究的主要內容11-13
- 2 彈塑性分析法13-30
- 2.1 靜力彈塑性分析法13-27
- 2.1.1 概述13-14
- 2.1.2 靜力彈塑性分析法的實施步驟14
- 2.1.3 結構構件單元介紹14-16
- 2.1.4 靜力彈塑性分析的基本原理16-21
- 2.1.5 靜力彈塑性分析法確定模擬地震作用下的目標位移21-27
- 2.2 動力彈塑性分析法27-29
- 2.2.1 動力彈塑性分析的基本原理28
- 2.2.2 彈塑性時程分析的地震波輸入選擇28-29
- 2.3 本章小結29-30
- 3 結構在多遇地震作用下的小震彈性研究30-57
- 3.1 工程簡介30-34
- 3.1.1 工程概況30
- 3.1.2 結構體系、平面布置及主要構件參數(shù)30-34
- 3.2 結構在多遇地震作用下的參數(shù)及抗震設防目標34-36
- 3.2.1 地震參數(shù)取值34
- 3.2.2 構件抗震等級34
- 3.2.3 基于性能的抗震設防目標34-36
- 3.3 結構振型分解反應譜法分析36-48
- 3.3.1 軟件原理及參數(shù)設置36-37
- 3.3.2 主要計算結果37-46
- 3.3.3 計算結果匯總及分析46-48
- 3.4 多遇地震作用下的彈性時程補充分析48-56
- 3.4.1 分析目的及參數(shù)選取48-50
- 3.4.2 地震波反應譜與規(guī)范譜對比50
- 3.4.3 彈性時程分析結果50-55
- 3.4.4 反應譜分析結果與時程分析結果的對比。55-56
- 3.5 本章小結56-57
- 4 結構在罕遇地震作用下的靜力彈塑性分析57-65
- 4.1 概述57
- 4.2 軟件原理及參數(shù)設置57-58
- 4.3 靜力彈塑性分析結果58-63
- 4.4 本章小結63-65
- 5 結構在罕遇地震下的動力彈塑性分析65-75
- 5.1 概述65
- 5.2 軟件原理及參數(shù)設置65
- 5.3 動力彈塑性分析結果65-72
- 5.4 靜力彈塑性分析與動力彈塑性分析對比72-73
- 5.5 本章小結73-75
- 6 結論與展望75-78
- 6.1 結論75
- 6.2 對結構的設計建議75-76
- 6.3 不足與展望76-78
- 致謝78-79
- 參考文獻79-82
- 攻讀學位期間的研究成果82
【參考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譚希平;;某高層雙塔連體結構設計[J];建筑結構;2014年22期
2 劉會欣;楊群星;;型鋼混凝土組合結構靜力彈塑性pushover分析[J];山西建筑;2014年30期
3 肖遙;張郁山;靳超宇;;高層建筑時程分析中地震動時程選擇和修改方法研究[J];震災防御技術;2014年03期
4 趙金龍;劉英利;杜秉旋;;Pushover分析在框架結構加固中的應用[J];世界地震工程;2013年04期
5 劉鑫;劉偉慶;王曙光;杜東升;;不同彈塑性分析軟件在超限高層建筑抗震性能分析中的聯(lián)合應用研究[J];建筑結構學報;2013年11期
6 萬衛(wèi);薄景山;李孝波;李平;;基于PKPM設計程序的高層結構震害預測方法[J];世界地震工程;2013年03期
7 侯煒;;基于增量動力分析的鋼筋混凝土核心筒抗震性能分析與評估[J];世界地震工程;2013年03期
8 李俊鋒;章勇;郁鈞s,
本文編號:1004887
本文鏈接:http://www.sikaile.net/guanlilunwen/chengjian/1004887.html
教材專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