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刑法規(guī)范性評價的角度論“著手”
[Abstract]:The beginning of the crime refers to the starting point of the criminal act, which is the key to distinguish between the criminal preparatory act and the criminal carrying out act. Because of the vital importance of undertaking, many views have been formed in domestic and foreign criminal theory circles about how to understand and specifically identify crime.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main points of view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the normative evaluation of criminal law, and then puts forward its own point of view.
【作者單位】: 中國人民大學法學院;
【分類號】:D924.3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劉炯;;犯罪預備行為類型化研究[J];中國刑事法雜志;2011年10期
2 鄭培兵;試論犯罪預備行為[J];政法論壇;1985年02期
3 王斌;;犯罪預備行為可罰性界限的司法適用標準探討[J];臨沂師范學院學報;2010年01期
4 錢毅;;犯罪預備行為是具備完整的犯罪構成的行為[J];法學研究;1987年04期
5 馬克昌;;預備犯比較研究[J];中央檢察官管理學院學報;1993年01期
6 許健;;論預備行為的實行性轉化[J];合肥工業(yè)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0年06期
7 ;罪與非罪就在一步之遙[J];中國保安;2006年16期
8 馮弋艨;論犯罪實行的臨界點[J];蘭州學刊;1997年06期
9 王志祥,郭健;論犯罪預備行為的處罰范圍[J];政治與法律;2005年02期
10 阮方民;正確區(qū)分強奸罪的預備與未遂界限[J];法學;1991年04期
相關重要報紙文章 前6條
1 王志祥;犯罪預備行為可罰性的思考[N];法制日報;2005年
2 江蘇省鹽城市亭湖區(qū)人民法院 邱曉虎 羅真;參與共謀但未直接實行犯罪的行為定性[N];人民法院報;2011年
3 董露 袁明;借電話逃離的行為如何定性?[N];江蘇法制報;2006年
4 張紅 劉翠穎;虛增空車重量多拉貨物應如何定性[N];江蘇法制報;2013年
5 劉梅湘;在街上閑逛并東瞅西看就該拘捕嗎?[N];檢察日報;2005年
6 李同輝 汪蕾;低價賣車再偷回:詐騙?盜竊?[N];檢察日報;2005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條
1 許海霞;預備犯研究[D];武漢大學;2013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8條
1 李保明;關于犯罪預備行為處罰范圍的研究[D];蘭州大學;2011年
2 石春嬋;犯罪預備行為的可罰范圍[D];吉林大學;2007年
3 李健;論預備犯的可罰性范圍[D];西南政法大學;2012年
4 徐海艷;論著手[D];南京師范大學;2014年
5 劉婭婷;預備犯本質研究[D];西南財經大學;2011年
6 袁公林;預備犯刑事責任論[D];湘潭大學;2006年
7 石瑋瑋;共同正犯未完成形態(tài)研究[D];鄭州大學;2007年
8 李洪磊;論大洋洲刑法中的未遂犯[D];中國政法大學;2009年
,本文編號:2451194
本文鏈接:http://www.sikaile.net/falvlunwen/xingfalunwen/245119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