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害人保護研究
發(fā)布時間:2023-04-19 19:08
刑事犯罪行為的發(fā)生,對被害人而言往往是最為嚴重的侵權,因此刑事審判過程中既要主張被告人正當權利的保護,嚴格遵守罪刑法定原則,同時又要注重被害人的刑事保護,注重刑法報應主義的實現(xiàn),使被告人與被害人的利益得以均衡。被害人保護根本上是要做到被害人及其家屬心理上對判決公正性得到認同,同時經(jīng)濟上能夠獲適度的賠償,使被害人不因加害行為陷入貧困。本文從被害人在刑事案件中的實體法參與、程序參與及事后補救角度出發(fā)研究被害人的刑事保護問題。在刑法理論中被害人被邊緣化,僅僅作為嫌疑人犯罪成立的要件來考量,雖有被害人教義學對這一問題進行了反思,但最終卻落腳在犯罪人的可保護性上,演變?yōu)橥ㄟ^被害人過錯等違法阻卻事由為犯罪嫌疑人出罪,對被害人的保護并無幫助。在量刑環(huán)節(jié)量刑輕緩化的信號傳遞到基層法院,容易造成量刑出現(xiàn)與社會公眾對刑罰的預期不相符的過分輕緩化趨勢,使被害人心理上不愿接受。而在程序法上,刑事附帶民事訴訟僅在故意殺人或故意傷害類案件中出現(xiàn),加之精神損害賠償尚未得到認可,賠償有限;被害人諒解是解決這一矛盾的有益補充,但仍舊存在漫天要價影響和解的達成或犯罪嫌疑人承諾后反悔的問題。在社會法層面,我國有刑事被害人司...
【文章頁數(shù)】:31 頁
【學位級別】:碩士
【文章目錄】:
摘要
abstract
一、概述
(一)被害人保護概述
(二)國外研究現(xiàn)狀
(三)國內(nèi)研究現(xiàn)狀
(四)研究方法
二、刑法中被害人保護的缺失
(一)刑法理論中被害人地位的邊緣化
(二)被害人責任加重被害人保護的負擔
(三)量刑過分輕緩化對被害人心理產(chǎn)生不良影響
三、程序法上被害人保護的缺失
(一)我國刑事訴訟中侵權責任的處理模式及困境
(二)實踐中刑事附帶民事訴訟的不足
(三)被害人諒解的現(xiàn)實困境
(四)執(zhí)行難制約賠償?shù)膶崿F(xiàn)
四、社會法層面被害人保護的不足
(一)我國的救助模式
(二)刑事被害人司法救助的范圍與流程尚待統(tǒng)一
五、建議
(一)重視被害人保護并完善相關法律體系
(二)重視恢復性司法理念,完善被害人諒解制度
(三)解決賠付不足問題
(四)完善被害人救助制度
(五)推動行刑社會化的發(fā)展并建立被害人聽證制度
結(jié)語
參考文獻
后記
本文編號:3794043
【文章頁數(shù)】:31 頁
【學位級別】:碩士
【文章目錄】:
摘要
abstract
一、概述
(一)被害人保護概述
(二)國外研究現(xiàn)狀
(三)國內(nèi)研究現(xiàn)狀
(四)研究方法
二、刑法中被害人保護的缺失
(一)刑法理論中被害人地位的邊緣化
(二)被害人責任加重被害人保護的負擔
(三)量刑過分輕緩化對被害人心理產(chǎn)生不良影響
三、程序法上被害人保護的缺失
(一)我國刑事訴訟中侵權責任的處理模式及困境
(二)實踐中刑事附帶民事訴訟的不足
(三)被害人諒解的現(xiàn)實困境
(四)執(zhí)行難制約賠償?shù)膶崿F(xiàn)
四、社會法層面被害人保護的不足
(一)我國的救助模式
(二)刑事被害人司法救助的范圍與流程尚待統(tǒng)一
五、建議
(一)重視被害人保護并完善相關法律體系
(二)重視恢復性司法理念,完善被害人諒解制度
(三)解決賠付不足問題
(四)完善被害人救助制度
(五)推動行刑社會化的發(fā)展并建立被害人聽證制度
結(jié)語
參考文獻
后記
本文編號:3794043
本文鏈接:http://www.sikaile.net/falvlunwen/susongfa/379404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