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察機關(guān)量刑建議實務問題探討
本文選題:量刑建議 + 質(zhì)量要求 ; 參考:《人民檢察》2013年10期
【摘要】:量刑建議具有結(jié)論上的不確定性、提出量刑建議后對檢察機關(guān)和公訴人員帶來的風險性、對量刑辯論和量刑結(jié)果的導向性以及對案件法庭審理和法院最后量刑結(jié)果的監(jiān)督性等方面的特點,這些特點相互聯(lián)系并統(tǒng)一于監(jiān)督性上。量刑建議的質(zhì)量要求體現(xiàn)在形式上的規(guī)范性、結(jié)論上的一致性和價值上的正義性方面。量刑建議的具體操作步驟應為:根據(jù)案件事實和性質(zhì)選擇法定刑幅度;采用實證分析和邏輯推演相結(jié)合的方法確定建議量刑起點即量刑基準;結(jié)合犯罪數(shù)額、次數(shù)、后果等反映全案社會危害性程度的事實確定基準刑;提取法定量刑情節(jié)和酌定量刑情節(jié);在基準刑的基礎(chǔ)上由量刑情節(jié)對基準刑進行調(diào)節(jié)后得出刑罰量以最終確定建議刑量。
[Abstract]:Sentencing recommendations have uncertainty in conclusion, and the risks to procuratorial organs and public prosecution personnel brought about by sentencing recommendations, The characteristics of sentencing debate and sentencing results, as well as the supervision of court cases and the final sentencing results, are interrelated and unified in supervision. The quality of sentencing recommendation is embodied in formal standardization, consistency in conclusion and justice in value. The specific operational steps of sentencing recommendations should be: to select the legal range of punishment according to the facts and nature of the case; to adopt the method of combining empirical analysis and logical deduction to determine the starting point of sentencing, that is, the benchmark of sentencing; to combine the amount of crime, the number of times, The consequences reflect the degree of social harmfulness of the case to determine the facts of the benchmark penalty; extract the statutory circumstances of sentencing and discretionary circumstances of sentencing; on the basis of the standard punishment by sentencing circumstances to adjust the standard punishment to arrive at the amount of punishment to determine the recommended amount of punishment.
【作者單位】: 江西省豐城市人民檢察院;
【分類號】:D926.3
【參考文獻】
相關(guān)期刊論文 前2條
1 李和仁;王軍;宋英輝;李樂平;李鐘;張敬博;孟澍菲;;量刑納入庭審程序后檢察機關(guān)如何推行量刑建議制度[J];人民檢察;2009年17期
2 朱孝清;;論量刑建議[J];中國法學;2010年03期
【共引文獻】
相關(guān)期刊論文 前10條
1 劉菁;;法官量刑裁量權(quán)的合理規(guī)制——基于《人民法院量刑指導意見(試行)》的分析[J];北京政法職業(yè)學院學報;2011年01期
2 王道彬;;檢察權(quán)獨立行使之內(nèi)涵淺析[J];重慶科技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11年12期
3 唐光誠;;中國檢察制度面臨的矛盾與憲法價值回歸[J];東方法學;2010年01期
4 杜開林;;量刑納入法庭審理程序的實踐與思考[J];法律適用;2011年05期
5 郭哲;尹冠林;;論職務犯罪偵查過程中的思維模式[J];法學雜志;2011年11期
6 張鐵英;;論檢察權(quán)的配置[J];法學雜志;2012年01期
7 湯維建;;論民事檢察監(jiān)督制度的現(xiàn)代化改造[J];法學家;2006年04期
8 冀祥德;;附定罪條件逮捕制度論——兼評《人民檢察院審查逮捕質(zhì)量標準(試行)》第4條[J];法學家;2009年04期
9 湯維建;;挑戰(zhàn)與應對:民行檢察監(jiān)督制度的新發(fā)展[J];法學家;2010年03期
10 吳建雄;;檢察官客觀義務的錯案預防價值[J];法學評論;2011年01期
相關(guān)會議論文 前10條
1 尹晉華;;試析影響法律監(jiān)督的現(xiàn)實問題[A];首屆國家高級檢察官論壇論文集[C];2005年
2 金波;;論“誰來監(jiān)督檢察院”——一個概念不明晰的命題[A];首屆國家高級檢察官論壇論文集[C];2005年
3 孔璋;;一體與獨立之爭論及檢察一體制論證[A];第二屆國家高級檢察官論壇論文集[C];2006年
4 李培龍;;試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檢察制度的根基及其實踐[A];第三屆國家高級檢察官論壇論文集[C];2007年
5 王學成;;我國檢察權(quán)制約行政權(quán)的制度構(gòu)建[A];第三屆國家高級檢察官論壇論文集[C];2007年
6 陳久紅;張林;;公正與效率的自新進路——檢察內(nèi)部監(jiān)督機制探略[A];第四屆國家高級檢察官論壇論文集[C];2008年
7 錢云燦;;反思中的檢察雙重領(lǐng)導體制[A];第五屆國家高級檢察官論壇論文集[C];2009年
8 張朝霞;賈曉文;;檢察內(nèi)部職權(quán)配置基礎(chǔ)與路徑研究[A];第五屆國家高級檢察官論壇論文集[C];2009年
9 李明鍵;;檢察權(quán)構(gòu)成的優(yōu)化配置初探[A];第七屆國家高級檢察官論壇會議文章[C];2011年
10 李凱俊;李濤;;關(guān)于修改人民檢察院組織法第五條檢察職權(quán)的思考[A];第七屆國家高級檢察官論壇會議文章[C];2011年
相關(guān)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孫寶民;死刑檢察監(jiān)督制度研究[D];武漢大學;2011年
2 吳鋒;刑事立案監(jiān)督權(quán)研究[D];吉林大學;2011年
3 王U,
本文編號:1804627
本文鏈接:http://www.sikaile.net/falvlunwen/susongfa/180462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