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刑事訴訟法背景下的附帶民事訴訟保全評析
本文關鍵詞:新刑事訴訟法背景下的附帶民事訴訟保全評析
更多相關文章: 附帶民事訴訟 民事訴訟 保全 特殊規(guī)則
【摘要】:2012年《刑事訴訟法》修改,完善了附帶民事訴訟的保全規(guī)則,對于強化被害人的權利保障,促進附帶民事訴訟的科學定位,以及提升協(xié)商性司法的正當性,具有重大進步。但是也應當看到,附帶民事訴訟保全功能的有效發(fā)揮,同時受到民事訴訟程序規(guī)則的完善程度,以及附帶民事訴訟自身特殊性的制約。在諸如保全擔保、財產保全與偵查措施之間的競合、保全中公檢法三機關的職責協(xié)調以及保全救濟等問題上,附帶民事訴訟保全仍然面臨著實施困境,未來不僅需要民事訴訟規(guī)則的進一步完善,更需要建立附帶民事訴訟保全的特殊規(guī)則加以應對。
【作者單位】: 湖南省"法治湖南與區(qū)域社會治理協(xié)同創(chuàng)新中心";湘潭大學法學院;
【分類號】:D925.2;D925.1
【正文快照】: 一新刑事訴訟法背景下附帶民事訴訟保全的內容(一)刑事訴訟法的修改要點《刑事訴訟法》第100條規(guī)定:“人民法院在必要的時候,可以采取保全措施,查封、扣押或者凍結被告人的財產。附帶民事訴訟原告人或者人民檢察院可以申請人民法院采取保全措施。人民法院采取保全措施,適用民
【相似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朱孝清;;免予起訴案件的附帶民事訴訟應由人民法院處理[J];現代法學;1985年03期
2 楊偉東;行政附帶民事訴訟探略[J];行政法學研究;1998年01期
3 劉玉彬,馬志軍;對死者身份不明案件附帶民事訴訟由誰代為提起為宜[J];道路交通管理;2001年10期
4 范;;關于審理刑事案件程序的具體規(guī)定[J];人民調解;1994年12期
5 胡先文,李青松;關于刑事附帶民事訴訟若干問題的探析[J];安徽農業(yè)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0年03期
6 王躍民;淺談刑事訴訟中的附帶民事訴訟[J];河南電大;1994年01期
7 張開恩;行政附帶民事訴訟芻議[J];河北法學;1998年02期
8 黃德志;刑事附帶民事訴訟中存在的問題與思考[J];律師世界;1998年10期
9 翁永新,陸健;附帶民事訴訟應能追加在逃共犯——保障被害人權益策略之一[J];檢察實踐;2003年06期
10 湯華中;軍事法院審理附帶民事訴訟若干問題探討[J];法學論壇;1990年02期
中國重要會議論文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陳建新;;關于附帶民事訴訟幾個程序問題的思考[A];當代法學論壇(二○一○年第2輯)[C];2010年
2 白加寧;;刑事附帶民事訴訟的賠償范圍之我見[A];中國民商法實務論壇論文集[C];2005年
3 劉錦玉;;刑事附帶民事訴訟問題探討[A];中國民商法實務論壇論文集[C];2001年
4 陳國堅;;探討國家對刑事被害人補償制度[A];中國犯罪學學會第十七屆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08年
5 王忠道;周茂軍;;淺議刑事被害人民事權利的完善[A];律師事業(yè)與和諧社會——第五屆中國律師論壇優(yōu)秀論文集[C];2005年
6 曹偉;;刑事附帶民事精神損害賠償問題探究[A];規(guī)劃·規(guī)范·規(guī)則——第六屆中國律師論壇優(yōu)秀論文集[C];2006年
7 岳平;趙丹楓;;我國刑事被害人補償制度現狀與構建[A];犯罪學論叢(第六卷)[C];2008年
8 許蘭亭;;在當前形勢下如何適用“先刑后民”原則[A];第四屆中國律師論壇百篇優(yōu)秀論文集[C];2004年
9 潘啟銳;;論刑事附帶民事訴訟的變更范圍應當包括精神賠償的問題[A];中國律師2000年大會論文精選(上卷)[C];2000年
10 馬濤;;刑事附帶民事訴訟的損害賠償問題探討[A];中國民商法實務論壇論文集[C];2001年
中國重要報紙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江蘇省蘇州市金閶區(qū)法院 姜玲邋付國華;應建立附帶民事訴訟舉證期限告知制度[N];檢察日報;2007年
2 記者 史萬森 通訊員 滑力加 李旭 曹靜;檢察機關可提起附帶民事訴訟[N];法制日報;2006年
3 高向武;附帶民事訴訟案精神損害索賠難[N];法制日報;2006年
4 林志標;完善檢察機關提起刑事附帶民事訴訟的四點建議[N];檢察日報;2007年
5 北京大成律師事務所 師安寧;附帶民事訴訟調解可讓擔保人發(fā)揮作用[N];人民法院報;2007年
6 遼寧省北票市人民檢察院 呂德虎;附帶民事訴訟范圍不能限于人身傷害案件[N];檢察日報;2008年
7 河南省確山縣人民法院 孫明放;附帶民事部分應如何處理[N];人民法院報;2011年
8 唐學軍邋倪其勝;附帶民事訴訟的時效應根據追訴時效確定[N];檢察日報;2007年
9 記者 祝宏蕾 通訊員 李巖;刑事附帶民事訴訟案件審理意見出臺[N];天津政法報;2006年
10 北京市人民檢察院 余雙彪;不宜參加全部庭審[N];檢察日報;2008年
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高向武;附帶民事訴訟研究[D];中國政法大學;2007年
2 徐艷陽;刑民交叉問題研究[D];中國政法大學;2009年
3 袁坦中;刑事扣押研究[D];西南政法大學;2006年
4 董秀婕;刑民交叉法律問題研究[D];吉林大學;2007年
5 申莉萍;我國犯罪被害人損害救濟法律問題研究[D];西南政法大學;2012年
6 侯雪;刑事?lián)p害賠償法律制度研究[D];吉林大學;2010年
7 祖鵬;刑事簡易程序研究[D];中國政法大學;2006年
8 劉蕾;刑事訴訟當事人程序選擇權研究[D];中國政法大學;2007年
9 楊鵬;修復式正義問題研究[D];中國政法大學;2011年
10 葛琳;刑事和解研究[D];中國政法大學;2007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潘文龍;附帶民事訴訟若干新問題研究[D];華東政法學院;2002年
2 聶桂連;刑事附帶民事訴訟制度的反思與完善[D];吉林大學;2011年
3 史毅芳;論附帶于刑事訴訟的民事訴訟[D];廈門大學;2001年
4 李勝雄;論我國處理刑民交叉案件模式的重構[D];廣東商學院;2011年
5 許艦;行政附帶民事訴訟法律制度研究[D];天津師范大學;2010年
6 常建軍;刑事附帶民事訴訟論[D];中國政法大學;2009年
7 黃悅嫻;刑事附帶民事訴訟精神損害賠償訴訟制度研究[D];南昌大學;2011年
8 蘭松;論現行刑事附帶民事訴訟制度[D];安徽大學;2006年
9 高泉和;論刑事被害人救濟制度及其完善[D];廈門大學;2008年
10 劉慎爭;當前人民檢察院提起附帶民事訴訟的困境與出路[D];華東政法學院;2006年
,本文編號:1290433
本文鏈接:http://www.sikaile.net/falvlunwen/susongfa/129043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