輿論、傳統(tǒng)與司法—近代法律變革下的“施劍翹案”
發(fā)布時間:2017-10-16 01:05
本文關鍵詞:輿論、傳統(tǒng)與司法—近代法律變革下的“施劍翹案”
【摘要】:本文以民國司法史上著名的“施劍翹案”為研究對象!笆﹦βN案”發(fā)生于20世紀30年代,這一時期以新聞業(yè)為代表的媒體行業(yè)高速發(fā)展,轟動性新聞的出現(xiàn)成為常態(tài)。而施案在這樣的背景之下凸顯了出來,成為民國時期轟動一時的案件。本文梳理了“施劍翹案”的來龍去脈,理清了施劍翹復仇行為的動機、刺殺行動的經(jīng)過以及案件審理的過程。在還原案情的基礎之上,進一步挖掘了施案中的輿論因素,分析了其中主要三股力量,即大眾傳媒、政治人物和協(xié)會組織,明確了輿論中這三種力量各自的立場以及特點,總結出了輿論所發(fā)出的共同聲音:施劍翹其行情殊可原,應予特赦。輿論在施案中表現(xiàn)出強大的力量,一浪高過一浪的聲音對司法產生了步步緊逼的壓力作用,使得司法判決在最后關頭被國民政府以一紙?zhí)厣饬畹男问礁淖兞。因?本文得出了這樣一個結論:輿論之所以能夠聚集形成并對司法產生深刻影響,是在于施劍翹案中蘊含著與傳統(tǒng)文化暗合的因素。施劍翹的刺殺行為基于其為父復仇的決心,這種發(fā)于孝思的復仇行為與傳統(tǒng)文化推崇的孝道理念相契合,且與傳統(tǒng)法對孝子復仇的寬宥態(tài)度相呼應,同時又伴隨有濃厚的俠義色彩,因此,施劍翹的刺殺行為贏得了人們的同情和贊許,最終影響了案件的走向。結合“施劍翹案”所處的時代背景和上述關于施案中輿論與傳統(tǒng)因素的分析,“施劍翹案”體現(xiàn)了近代社會、法律變革的時代背景之下,中國司法所面對的兩個重大問題。首先是輿論與司法獨立的邊界問題。法律的近代化變革將司法獨立視為司法制度基本原則。司法獨立要求審判權專屬于法院,法官依法獨立行使審判權。而輿論要求監(jiān)督司法活動,但其特點又與司法相沖突。對于這一矛盾的平衡要求司法應該放棄抵觸態(tài)度,以積極的態(tài)度引導輿論,輿論則應該受到制度化的約束。其次是法律變革與傳統(tǒng)的沖突問題。法律移植是法律發(fā)展的重要途徑,對于被動開始近代化過程的中國來講尤為重要。但是,法律近代化的完成不能僅僅依靠形式層面的法律移植,要以本土化的視角來吸收移植成果,在理念和制度層面同時完成變革式發(fā)展。
【關鍵詞】:施劍翹案 輿論 傳統(tǒng) 司法
【學位授予單位】:蘇州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6
【分類號】:D929;D926
【目錄】:
- 中文摘要4-6
- Abstract6-9
- 導論9-13
- (一)問題的提出9
- (二)學術綜述9-11
- (三)研究路徑11-13
- 一、刺殺:施劍翹案的事實重述13-19
- (一)施劍翹刺殺孫傳芳的緣起與經(jīng)過13-15
- (二)施劍翹案的審理與特赦15-17
- (三)施劍翹案中的疑點17-19
- 二、輿論:逼迫司法退讓的力量19-24
- (一)大眾傳媒的立場19-21
- (二)重要政治人物的態(tài)度和行動21-22
- (三)民間協(xié)會組織的力量22-24
- 三、傳統(tǒng):司法真正的博弈對象24-28
- (一)孝道信仰24-25
- (二)私力復仇25-26
- (三)俠義崇拜26-28
- 四、邊界:近代法律變革中的司法問題28-35
- (一)輿論與司法獨立28-31
- 1、輿論與司法獨立的矛盾28-30
- 2、輿論與司法獨立的平衡30-31
- (二)傳統(tǒng)與變革31-35
- 1、近代法律變革與情禮法的沖突31-33
- 2、本土化:矛盾的調和33-35
- 結語35-37
- 參考文獻37-41
- 后記41-42
【相似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5條
1 沈嵐;沈e,
本文編號:1039731
本文鏈接:http://www.sikaile.net/falvlunwen/susongfa/103973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