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堂国产午夜亚洲专区-少妇人妻综合久久蜜臀-国产成人户外露出视频在线-国产91传媒一区二区三区

當前位置:主頁 > 法律論文 > 民法論文 >

中國民法典與社會本位

發(fā)布時間:2022-12-18 06:14
  基于人的局限性、物盡其用以及社會共同體關系,我國民法典確立了社會本位理念。為克服權利本位導致的權利異化的現(xiàn)象,民法典確立了適應現(xiàn)代社會發(fā)展的社會本位理念。權利的本質是利益而非意志。利益不限于經(jīng)濟利益也包括精神利益等價值,并構成了權利的目的與前提。社會是私權主體以外的必須關注到的主體。對于利益的發(fā)現(xiàn)、衡量和判斷,就構成了利益法學派的主要任務。利益法學有助于克服概念法學固有的僵化和封閉,是適應社會本位要求的民法方法論。認識社會本位的意義并厘清在民法典中的表現(xiàn),有助于保護正當私權,從而防范社會本位在立法和司法上的濫用。 

【文章頁數(shù)】:12 頁

【文章目錄】:
一、什么是民法上的社會本位
    (一)何謂權利本位
        1.我國法理學界所稱的“權利本位”
        2.民法上的權利本位
    (二)我國民法典上的本位——社會本位的法哲學基礎
        1.民法社會本位之法哲學基礎
二、我國民法典上的社會本位
    (一)承認個人之局限性
    (二)物盡其用
        1.物權種類的增加與物權內容的變化與物盡其用的關系
        2. 所有權的社會化與物盡其用
    (三)共同體關系
三、社會本位與權利觀和民法方法論
    (一)權利意志論與概念法學
    (二)權利利益說與利益法學
四、結語:防范社會本位理念的濫用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權利本位文化反思與我國民法典編纂[J]. 李建華.  法學家. 2016(01)
[2]權利本位論新解——以中西比較為視角[J]. 黃文藝.  法律科學(西北政法大學學報). 2014(05)
[3]論支配權概念——以德國民法學為背景[J]. 金可可.  中國法學. 2006(02)
[4]論溫德沙伊德的請求權概念[J]. 金可可.  比較法研究. 2005(03)
[5]權利本位論——兼與封日賢同志商榷[J]. 鄭成良.  中國法學. 1991(01)
[6]“權利本位”之語義和意義分析——兼論社會主義法是新型的權利本位法[J]. 張文顯.  中國法學. 1990(04)



本文編號:3721512

資料下載
論文發(fā)表

本文鏈接:http://www.sikaile.net/falvlunwen/minfalunwen/3721512.html


Copyright(c)文論論文網(wǎng)All Rights Reserved | 網(wǎng)站地圖 |

版權申明:資料由用戶1d56d***提供,本站僅收錄摘要或目錄,作者需要刪除請E-mail郵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