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生成物鄰接權模式保護研究
發(fā)布時間:2021-07-05 08:57
人工智能(AI)作為一項新技術,對人類現(xiàn)有的倫理、法律、政策造成了沖擊,引發(fā)了學者對人工智能在法律領域內(nèi)的討論。技術的不斷更新,使人工智能可以基于深度學習、大數(shù)據(jù)和算法的支持下產(chǎn)生新的生成物。人工智能生成物本身存在著和人類作品在外在表達上難以區(qū)分,人工智能生成物的著作權保護也向傳統(tǒng)著作權作品認定理論發(fā)起了強力的挑戰(zhàn),也引起了知識產(chǎn)權界學者的廣泛熱議。出于對新技術、新事物的回應,平衡公眾利益與私人利益,立足于我國現(xiàn)行的著作權法體系框架內(nèi),應該對人工智能生成物進行合理的規(guī)制,以便更好的利用人工智能生成物,也可減少侵權行為的發(fā)生。本文主要從六個部分論證對人工智能生成物鄰接權保護模式的構建:第一部分是對人工智能生成物概念的一個梳理。簡要介紹了與人工智能生成物有關的一些理論。作為一個新事物,人工智能所生成之物并無明確的定義,對“人工智能生成物”和“人工智能創(chuàng)作物”進行辨析,認為人工智能生成物一詞更為合理性并簡單介紹人工智能生成物的一些特點,為下文對人工智能生成物的研究提供理論基礎。第二部分是分析人工智能生成物的法律保護。作為未來發(fā)展的戰(zhàn)略性技術,人工智能生成物本身具有的經(jīng)濟、市場價值等,對其進行...
【文章來源】:廣西師范大學廣西壯族自治區(qū)
【文章頁數(shù)】:46 頁
【學位級別】:碩士
【文章目錄】:
摘要
Abstract
引言
(一)課題來源及研究意義
1.課題來源
2.研究意義
(二)研究現(xiàn)狀
1.國內(nèi)研究現(xiàn)狀
2.國外學者研究及立法
(三)研究思路與方法
1.研究思路
2.研究方法
(四)研究的創(chuàng)新與不足
一、人工智能生成物的概述
(一)人工智能生成物和人工智能創(chuàng)作物之辯
1.人工智能生成物的內(nèi)涵
2.人工智能創(chuàng)作物的內(nèi)涵
3.人工智能生成物與人工智能創(chuàng)作物的概念辨析
(二)人工智能生成物的特點
1.人工智能生成物低成本下的高產(chǎn)出
2.人工智能生成物涉及的領域眾多
3.人工智能生成物與人類創(chuàng)作的作品可區(qū)分性小
二、人工智能生成物的法律保護分析
(一)人工智能生成物法律保護的必要性
1.鼓勵人工智能技術的發(fā)展與利用
2.穩(wěn)定市場的必然要求
3.繁榮文化市場
(二)著作權法律體系保護人工智能生成物的合理性
1.符合著作權法激勵政策導向
2.人工智能生成物的類作品性
(三)人工智能生成物的法律保護模式分析
1.“社會公有領域說”
2.“孤兒作品說”
3.“單行立法說”
4.“法人作品說”
5.“鄰接權說”
三、狹義著作權保護人工智能生成物之障礙
(一)人工智能不能成為作者
1.國家的立法動向不明確
2.人工智能成為權利主體的制度困境
(二)人工智能生成物不是作品
1.人工智能生成物不是人的智力成果
2.人工智能生成物不是客觀感知的外在表達
3.人工智能生成物不具有獨創(chuàng)性
四、國外主要國家人工智能生成物的立法現(xiàn)狀
(一)版權法系國家
1.英國
2.美國
3.澳大利亞
(二)作者權法系國家
1.日本
2.歐盟
3.德國
(三)對我國人工智能生成物著作權法律體系保護的啟示
五、人工智能生成物鄰接權保護的理論證成
(一)符合鄰接權設置的目標和價值
1.契合鄰接權促進傳播的功能
2.貼合鄰接權保護投資人利益的目標
(二)減少單獨立法的成本
(三)體現(xiàn)知識產(chǎn)權法利益平衡原則
六、我國人工智能生成物鄰接權制度的設計
(一)增設人工智能生成物鄰接權
(二)人工智能生成物鄰接權的具體規(guī)則設計
1.人工智能生成物鄰接權的主體
2.人工智能生成物鄰接權的客體
3.人工智能生成物鄰接權的內(nèi)容
4.人工智能生成物鄰接權的保護期限
5.人工智能生成物鄰接權的權利限制
結語
注釋
參考文獻
致謝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人工智能生成內(nèi)容保護模式選擇研究——兼論我國人工智能生成內(nèi)容的鄰接權保護[J]. 許輝猛. 西南民族大學學報(人文社科版). 2019(03)
[2]人工智能生成內(nèi)容的法律保護路徑初探[J]. 馮剛. 中國出版. 2019(01)
[3]人工智能生成內(nèi)容的可版權性與版權歸屬[J]. 叢立先. 中國出版. 2019(01)
[4]人工智能生成物的著作權歸屬制度設計[J]. 朱夢云. 山東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 2019(01)
[5]人工智能生成物的可版權性探析[J]. 劉仁平,齊立文. 天津法學. 2018(04)
[6]人工智能生成內(nèi)容著作權法保護的困境與出路[J]. 孫山. 知識產(chǎn)權. 2018(11)
[7]論人工智能創(chuàng)作物的鄰接權保護——理論證成與制度安排[J]. 許明月,譚玲. 比較法研究. 2018(06)
[8]純粹“人工智能創(chuàng)作”的知識產(chǎn)權法定位[J]. 宋紅松. 蘇州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 2018(06)
[9]論人工智能作品的權利主體——兼評人工智能的法律人格[J]. 尹衛(wèi)民. 科技與出版. 2018(10)
[10]人工智能創(chuàng)作物的著作權定性及制度安排[J]. 馬治國,劉楨. 科技與出版. 2018(10)
碩士論文
[1]人工智能生成內(nèi)容在著作權法之下的法律保護問題研究[D]. 黎橋.浙江大學 2018
[2]人工智能創(chuàng)作物的著作權保護研究[D]. 張偉辰.河北大學 2018
[3]人工智能創(chuàng)作物的著作權法保護研究[D]. 章倩玲.華中師范大學 2018
[4]人工智能生成內(nèi)容的著作權問題研究[D]. 胡楊.蘭州大學 2018
[5]人工智能創(chuàng)作物的著作權保護研究[D]. 張超君.山東大學 2018
[6]人工智能創(chuàng)作物的版權保護[D]. 王晶晶.廈門大學 2017
[7]人工智能成果的著作權保護研究[D]. 張思敏.西南政法大學 2017
本文編號:3265771
【文章來源】:廣西師范大學廣西壯族自治區(qū)
【文章頁數(shù)】:46 頁
【學位級別】:碩士
【文章目錄】:
摘要
Abstract
引言
(一)課題來源及研究意義
1.課題來源
2.研究意義
(二)研究現(xiàn)狀
1.國內(nèi)研究現(xiàn)狀
2.國外學者研究及立法
(三)研究思路與方法
1.研究思路
2.研究方法
(四)研究的創(chuàng)新與不足
一、人工智能生成物的概述
(一)人工智能生成物和人工智能創(chuàng)作物之辯
1.人工智能生成物的內(nèi)涵
2.人工智能創(chuàng)作物的內(nèi)涵
3.人工智能生成物與人工智能創(chuàng)作物的概念辨析
(二)人工智能生成物的特點
1.人工智能生成物低成本下的高產(chǎn)出
2.人工智能生成物涉及的領域眾多
3.人工智能生成物與人類創(chuàng)作的作品可區(qū)分性小
二、人工智能生成物的法律保護分析
(一)人工智能生成物法律保護的必要性
1.鼓勵人工智能技術的發(fā)展與利用
2.穩(wěn)定市場的必然要求
3.繁榮文化市場
(二)著作權法律體系保護人工智能生成物的合理性
1.符合著作權法激勵政策導向
2.人工智能生成物的類作品性
(三)人工智能生成物的法律保護模式分析
1.“社會公有領域說”
2.“孤兒作品說”
3.“單行立法說”
4.“法人作品說”
5.“鄰接權說”
三、狹義著作權保護人工智能生成物之障礙
(一)人工智能不能成為作者
1.國家的立法動向不明確
2.人工智能成為權利主體的制度困境
(二)人工智能生成物不是作品
1.人工智能生成物不是人的智力成果
2.人工智能生成物不是客觀感知的外在表達
3.人工智能生成物不具有獨創(chuàng)性
四、國外主要國家人工智能生成物的立法現(xiàn)狀
(一)版權法系國家
1.英國
2.美國
3.澳大利亞
(二)作者權法系國家
1.日本
2.歐盟
3.德國
(三)對我國人工智能生成物著作權法律體系保護的啟示
五、人工智能生成物鄰接權保護的理論證成
(一)符合鄰接權設置的目標和價值
1.契合鄰接權促進傳播的功能
2.貼合鄰接權保護投資人利益的目標
(二)減少單獨立法的成本
(三)體現(xiàn)知識產(chǎn)權法利益平衡原則
六、我國人工智能生成物鄰接權制度的設計
(一)增設人工智能生成物鄰接權
(二)人工智能生成物鄰接權的具體規(guī)則設計
1.人工智能生成物鄰接權的主體
2.人工智能生成物鄰接權的客體
3.人工智能生成物鄰接權的內(nèi)容
4.人工智能生成物鄰接權的保護期限
5.人工智能生成物鄰接權的權利限制
結語
注釋
參考文獻
致謝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人工智能生成內(nèi)容保護模式選擇研究——兼論我國人工智能生成內(nèi)容的鄰接權保護[J]. 許輝猛. 西南民族大學學報(人文社科版). 2019(03)
[2]人工智能生成內(nèi)容的法律保護路徑初探[J]. 馮剛. 中國出版. 2019(01)
[3]人工智能生成內(nèi)容的可版權性與版權歸屬[J]. 叢立先. 中國出版. 2019(01)
[4]人工智能生成物的著作權歸屬制度設計[J]. 朱夢云. 山東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 2019(01)
[5]人工智能生成物的可版權性探析[J]. 劉仁平,齊立文. 天津法學. 2018(04)
[6]人工智能生成內(nèi)容著作權法保護的困境與出路[J]. 孫山. 知識產(chǎn)權. 2018(11)
[7]論人工智能創(chuàng)作物的鄰接權保護——理論證成與制度安排[J]. 許明月,譚玲. 比較法研究. 2018(06)
[8]純粹“人工智能創(chuàng)作”的知識產(chǎn)權法定位[J]. 宋紅松. 蘇州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 2018(06)
[9]論人工智能作品的權利主體——兼評人工智能的法律人格[J]. 尹衛(wèi)民. 科技與出版. 2018(10)
[10]人工智能創(chuàng)作物的著作權定性及制度安排[J]. 馬治國,劉楨. 科技與出版. 2018(10)
碩士論文
[1]人工智能生成內(nèi)容在著作權法之下的法律保護問題研究[D]. 黎橋.浙江大學 2018
[2]人工智能創(chuàng)作物的著作權保護研究[D]. 張偉辰.河北大學 2018
[3]人工智能創(chuàng)作物的著作權法保護研究[D]. 章倩玲.華中師范大學 2018
[4]人工智能生成內(nèi)容的著作權問題研究[D]. 胡楊.蘭州大學 2018
[5]人工智能創(chuàng)作物的著作權保護研究[D]. 張超君.山東大學 2018
[6]人工智能創(chuàng)作物的版權保護[D]. 王晶晶.廈門大學 2017
[7]人工智能成果的著作權保護研究[D]. 張思敏.西南政法大學 2017
本文編號:3265771
本文鏈接:http://www.sikaile.net/falvlunwen/minfalunwen/326577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