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謂安全保障義務是指在某些特定的法律關系中,一方當事人對另一方當事人的人身、財產(chǎn)之安全負有關照和采取積極措施加以保護的義務。一直以來,違反安全保障義務的案件作為不作為侵權的一種,沒有得到很好的重視與研究。但近幾年來,隨著經(jīng)濟的迅速發(fā)展,人們維權意識的逐步提高,安全保障義務案件時有訴諸法院,法官們苦于沒有統(tǒng)一的法律可循,導致判案結果不一,影響到了司法的統(tǒng)一性。2004年5月1日起施行的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審理人身損害賠償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第六條首次對安全保障義務作出了規(guī)定,為此類案件的審理提供了判案依據(jù)。然而,司法解釋的有關規(guī)定只是問題的開始,還有很多問題需要進一步深入系統(tǒng)地研究。鑒于此,本文運用比較分析與實證分析的方法,通過梳理現(xiàn)有研究成果,并在此基礎上對安全保障義務的溯源、法理基礎、性質、分類、違反安全保障義務的侵權責任的歸責原則和構成要件闡述了自己的見解,以期對我國安全保障義務制度的完善和對違反安全保障義務的侵權審判標準的建立有所裨益,并希望能對我國《民法典》的制定有一定的借鑒意義。 本文除前言外,共分四部分,共計三萬余字。 前言部分主要闡明了本文的選題目的,研究安全保障義務的理論和實踐意義。對違反安全保障義務侵權案件的深入研究是我國現(xiàn)行立法和司法實踐的迫切需要。 第一部分,安全保障義務的溯源。文章指出我國的安全保障義務是以大陸法系侵權法中的一般安全注意義務和英美法系過失侵權中的注意義務為基礎而產(chǎn)生。因此,在對大陸法系侵權法中的一般安全注意義務和英美法系過失侵權中的注意義務進行深入考察的基礎上,,分析了我國司法解釋規(guī)定的安全保障義務與國外相關制度的區(qū)別,進一步明確了我國安全保障義務的概念,并提出應當擴大我國安全保障義務的適用范圍,并確立安全保障義務的一般性條款。 第二部分,安全保障義務的理論分析。制度的設計需要理論的支撐。文章首先對安全保障義務的法理基礎進行探討,提出安全保障義務的四大法理基礎:危險制造者理論、危險控制理論、節(jié)約社會總成本理論和合理信賴理論,并對其他學者的一些觀點進行批駁;然后從比較法的角度,分
【學位授予單位】:西南政法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06
【分類號】:D923
文章目錄
內(nèi)容摘要
Abstract
前言
第一部分 安全保障義務的溯源
一、大陸法系的一般安全注意義務
(一) 德國法的一般安全注意義務
(二) 法國法的保安債務
(三) 日本法的安全關照義務
二、英美法系過失侵權中的注意義務
三、我國安全保障義務的界定
第二部分 安全保障義務的理論分析
一、安全保障義務的法理依據(jù)
(一) 危險制造者理論
(二) 危險控制理論
(三) 節(jié)約社會總成本理論
(四) 合理信賴理論
二、安全保障義務的法律性質
(一) 比較法上的考察
(二) 我國的情況
(三) 筆者的觀點
三、安全保障義務的分類
(一) 按危險的來源分
(二) 按危險發(fā)生的時間順序分
第三部分 違反安全保障義務的侵權責任
一、違反安全保障義務的侵權責任的歸責原則
(一) 違反安全保障義務的侵權責任應主要適用過錯責任原則
(二) 采用“過錯推定”的方法認定過錯
二、違反安全保障義務的侵權責任的構成要件
(一) 行為人負有安全保障義務
(二) 行為人未適當履行安全保障義務
(三) 對安全保障義務的相對人造成了損害
(四) 違反安全保障義務的行為與損害之間具有因果關系
三、違反安全保障義務的侵權責任形態(tài)
(一) 義務人因違反安全保障義務而直接致使他人遭受人身損害
(二) 義務人因未盡安全保障義務而使被保護人遭受第三人侵害
第四部分 完善我國安全保障義務立法的建議
參考書目
【相似文獻】
相關刊論文 前10條
1 ;閱讀[J];數(shù)據(jù);2011年07期
2 付大學;;行政主體代表受害人進行索賠研究——以行政主體“責令承擔賠償責任”的改進為視角[J];廣東社會科學;2011年04期
3 感動;;把弊端變成優(yōu)勢[J];政府法制;2011年20期
4 孫瑞正;;刑事和解制度及其在我國的構建[J];赤峰學院學報(科學教育版);2011年06期
5 石破;;“賠錢保命”起爭議[J];南風窗;2011年15期
6 孫貴忠;李瑩;;黑手下的美麗精靈[J];人民公安;2011年11期
7 孫英杰;梁世超;;一起“小”案件引發(fā)“大”思考[J];中國刑事警察;2010年05期
8 子衿;;“80后”的怕與愛[J];現(xiàn)代婦女;2011年08期
9 ;非同尋常的“求情”[J];中國電視(紀錄);2009年03期
10 ;南昌市公安局推出案件回訪評警機制——刑事案件受理當天回訪受害人[J];求實;2011年06期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張紅;司法賠償研究[D];中國政法大學;2006年
2 王玉玨;刑法中的財產(chǎn)性質及財產(chǎn)控制關系研究[D];華東政法大學;2008年
3 龍小松;沖突與融合——金代文化的變遷[D];浙江大學;2008年
4 施文潑;合同違約責任制度的經(jīng)濟分析[D];廈門大學;2008年
5 趙英蘭;清代東北人口與群體社會研究[D];吉林大學;2006年
6 喬光輝;明代“剪燈”系列小說研究[D];南京師范大學;2000年
7 修磊;20世紀90年代女性詩歌研究[D];吉林大學;2009年
8 張效霞;臟腑功能辨析[D];山東中醫(yī)藥大學;2006年
9 任春雷;現(xiàn)代性視域中的風險概念與發(fā)展觀的哲學反思[D];吉林大學;2009年
10 張云;元代吐蕃地方行政體制研究[D];南京大學;1993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陳亞玲;違反安全保障義務的侵權責任研究[D];西南政法大學;2006年
2 王俊一;PCMM理論在出版社中的應用研究[D];哈爾濱工程大學;2004年
3 蔣偉華;論夫妻性權利[D];華僑大學;2008年
4 李宏偉;論責任保險第三人的直接請求權[D];華東政法大學;2008年
5 陳志杰;“治愈或存活機會喪失”損害賠償問題研究[D];華僑大學;2008年
6 劉嘉欣;人類困境的救贖[D];華南師范大學;2007年
7 嚴宏偉;出版社ERP系統(tǒng)實施的研究報告——中央黨校出版社網(wǎng)絡信息化管理[D];對外經(jīng)濟貿(mào)易大學;2002年
8 王秋玲;如何構建出版社的核心競爭力[D];對外經(jīng)濟貿(mào)易大學;2003年
9 顏良偉;無共同過錯的數(shù)人侵權問題研究[D];華僑大學;2008年
10 于煥嶺;論過失相抵原則在機動車交通事故損害賠償中的適用[D];鄭州大學;2006年
本文編號:
1931732
本文鏈接:http://www.sikaile.net/falvlunwen/minfalunwen/193173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