勞動刑法:西方經(jīng)驗與中國建構
本文選題:勞動刑法 切入點:附屬刑法 出處:《環(huán)球法律評論》2009年02期 論文類型:期刊論文
【摘要】:把勞動刑法作為刑法學分支學科進行研究,乃是一個正在發(fā)生的事件。西方國家的勞動刑法之成長模式體現(xiàn)出附屬刑法優(yōu)先、傾斜保護勞動者,以及其建構過程中體現(xiàn)出的現(xiàn)代主義與后現(xiàn)代主義對話共進的特性。中國勞動刑法的建構應從中吸取有益經(jīng)驗,有必要突出以下三點:確立傾斜保護勞動者的刑法立場;以相對強制性規(guī)范引領刑法進步,確立新型的罪刑結構;把勞動刑法從刑法大一統(tǒng)模式中分離出來,采用以附屬刑法為主的立法模式。
[Abstract]:It is an ongoing event to study the labor criminal law as a branch of criminal law. The construction of China's labor criminal law should draw useful experience from it, it is necessary to highlight the following three points: to establish the position of criminal law in favor of protecting workers; To guide the progress of criminal law with relative mandatory norms, to establish a new structure of crime and punishment, to separate the labor criminal law from the unified mode of criminal law, and to adopt the legislative model of subordinate criminal law.
【作者單位】: 南京師范大學;江蘇大學法學院;
【分類號】:D914;D912.5
【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7條
1 馮彥君;勞動權的多重意蘊[J];當代法學;2004年02期
2 董保華;社會基準法與相對強制性規(guī)范──對第三法域的探索[J];法學;2001年04期
3 青鋒;附屬刑法規(guī)范的創(chuàng)制性立法問題[J];法學研究;1998年03期
4 郝守才;附屬刑法立法模式的比較與優(yōu)化[J];現(xiàn)代法學;1996年04期
5 姜濤;;論勞動刑法的建構及其法理[J];中國刑事法雜志;2007年05期
6 姜濤;;勞動刑法:概念模型與立論基礎[J];政治與法律;2008年10期
7 魯鵬;制度與發(fā)展關系論綱[J];中國社會科學;2002年03期
【共引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王天玉;金哲;;現(xiàn)代性:勞動法的功能和價值定位[J];北方論叢;2008年02期
2 謝聰敏;;勞動權保護的公益訴訟制度若干問題研究[J];北京工業(yè)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6年03期
3 王守坤;;轉型期我國二元企業(yè)制度系統(tǒng)的轉化趨向[J];財經(jīng)科學;2008年06期
4 羅麗華;嚴彬;;平等就業(yè)權簡論[J];長沙理工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7年01期
5 陳忠;“規(guī)則何以可能”的存在論反思[J];東南學術;2004年03期
6 鄒吉忠;;制度哲學研究與馬克思主義哲學體系創(chuàng)新[J];東南學術;2007年03期
7 吳情樹;陳開歡;;附屬刑法規(guī)范的理性分析與現(xiàn)實選擇[J];福建警察學院學報;2008年05期
8 姜濤;;我國刑事政策的實施機制研究[J];法商研究;2008年03期
9 張先昌;;實施刑事政策需要構筑三大機制[J];法學雜志;2009年04期
10 高銘暄;趙秉志;赫興旺;肖中華;;1996年刑法學研究的回顧與展望[J];法學家;1997年01期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徐金陸;轉型時期中國乒超運營的制度環(huán)境研究[D];北京體育大學;2008年
2 葉明;行業(yè)協(xié)會限制競爭行為的反壟斷法規(guī)制[D];西南政法大學;2008年
3 陳厚義;中國區(qū)域經(jīng)濟發(fā)展的“資源陷阱”及對策研究[D];武漢理工大學;2009年
4 高獻忠;虛擬社區(qū)秩序的生成機制研究[D];哈爾濱工業(yè)大學;2008年
5 譚世明;制度變遷視角下集體林權制度改革與現(xiàn)代林業(yè)發(fā)展研究[D];華中農(nóng)業(yè)大學;2009年
6 遲旭;區(qū)域經(jīng)濟視域下吉林省職業(yè)教育制度設計研究[D];東北師范大學;2009年
7 吳允鋒;經(jīng)濟犯罪規(guī)范解釋的基本原理[D];華東政法大學;2008年
8 李凌云;勞動權保障的國際標準及其發(fā)展趨勢[D];華東政法大學;2008年
9 沈新坤;鄉(xiāng)村社會秩序整合中的制度性規(guī)范與非制度性規(guī)范[D];華中師范大學;2008年
10 李麗華;轉型時期群體文化和諧研究[D];華中師范大學;2008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田繼紅;從公司社會責任視角完善勞動權的保障[D];四川省社會科學院;2009年
2 孫佳音;虛擬社區(qū)規(guī)則的自組織生成研究[D];哈爾濱工業(yè)大學;2008年
3 劉興愛;論平等就業(yè)權的法律保護[D];湖南大學;2009年
4 徐康莉;婦女平等就業(yè)權的法律保護[D];湖南大學;2009年
5 張金鳳;論用拾得的信用卡在ATM機上取款的性質[D];蘭州大學;2009年
6 呂慧;勞動權的刑法保護[D];遼寧大學;2009年
7 何穆;勞動就業(yè)權法律保護[D];長春理工大學;2009年
8 溫志鋒;我國規(guī)制就業(yè)歧視法律制度研究[D];南昌大學;2008年
9 姜城;殘疾人就業(yè)權研究[D];長春理工大學;2008年
10 鄧躍衛(wèi);論洗錢罪[D];黑龍江大學;2007年
【二級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呂世倫;馬金芳;;社會法的幾個基本理論問題研究[J];北方法學;2007年06期
2 郭紅霞;新時期中國社會秩序建構重點之考量[J];長白學刊;2004年01期
3 馮彥君;勞動權的多重意蘊[J];當代法學;2004年02期
4 關今華;人身關系對民法調整對象的定位和價值——兼論未來中國民法典應當堅持“以人為本”的立法宗旨[J];東南學術;2005年01期
5 鄭尚元;社會法的存在與社會法理論探索[J];法律科學.西北政法學院學報;2003年03期
6 倪洪濤;劉麗;;走出福利法治國的困境[J];法律科學.西北政法學院學報;2006年04期
7 侯健;實質法治、形式法治與中國的選擇[J];湖南社會科學;2004年02期
8 郝銀鐘,席作立;憲政視角下的比例原則[J];法商研究;2004年06期
9 董保華;社會基準法與相對強制性規(guī)范──對第三法域的探索[J];法學;2001年04期
10 李曉明;行政刑法的立論基礎[J];法學;2005年02期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郭軍;國有企業(yè)改革應重視勞動關系的調整和完善[J];中州學刊;1997年06期
2 錢葉芳;;保護不足與保護過度——試論《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合同法》傾斜保護的“度”[J];法商研究;2007年03期
3 范重光;論勞動關系的特征[J];西安教育學院學報;1999年03期
4 秦春花;建立與現(xiàn)代企業(yè)制度相適應的新型勞動關系[J];荊州師范學院學報;1995年03期
5 金巖;“三方格局”與中國國情[J];科學.經(jīng)濟.社會;1996年04期
6 俞維強;社會主義市場經(jīng)濟條件下的勞動關系[J];武漢冶金管理干部學院學報;1994年05期
7 李長盛;試論工會在調節(jié)勞動關系中的地位、作用及主要手段[J];蘭州學刊;1995年06期
8 金雁;現(xiàn)代企業(yè)制度中的勞動關系及其調適[J];南京社會科學;1995年05期
9 雷紅;轉型期的中國勞動關系:特點及意義[J];中南民族學院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1997年02期
10 董保華;;試析勞動關系的多重性[J];工會理論研究(上海工會管理干部學院學報);1998年04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10條
1 王健;;企業(yè)要發(fā)揮勞動關系主體的作用[A];江蘇省勞動學會換屆暨學術交流大會論文集[C];2002年
2 陳詩達;;導論:和諧勞動關系是現(xiàn)代社會和諧的基礎[A];浙江省勞動和社會保障學會勞動關系問題研討會暨2006浙江就業(yè)報告[C];2006年
3 陳詩達;;收入分配制度對勞動關系的影響[A];浙江省勞動和社會保障學會勞動關系問題研討會暨2006浙江就業(yè)報告[C];2006年
4 陳詩達;;收入分配制度對勞動關系的影響[A];浙江省勞動和社會保障學會勞動關系問題研討會暨2006浙江就業(yè)報告[C];2006年
5 陳詩達;;社會保險制度改革中的勞動關系現(xiàn)狀[A];浙江省勞動和社會保障學會勞動關系問題研討會暨2006浙江就業(yè)報告[C];2006年
6 程英紅;;市場經(jīng)濟需要培養(yǎng)高素質的勞動者[A];社會主義與市場經(jīng)濟——全國社會主義與市場經(jīng)濟學術交流大會論文集[C];1999年
7 趙林中;;淺議和諧社會與和諧勞動關系[A];提升核心競爭力——浙江省經(jīng)營管理研究會2004年年會論文匯集[C];2005年
8 姚彬;黃良軍;;完善勞動合同立法 建立穩(wěn)定和諧的勞動關系[A];律師事業(yè)與和諧社會——第五屆中國律師論壇優(yōu)秀論文集[C];2005年
9 陳詩達;;勞資博弈走向和諧是勞動關系發(fā)展的必然趨勢[A];浙江省勞動和社會保障學會勞動關系問題研討會暨2006浙江就業(yè)報告[C];2006年
10 陳詩達;;改革收入分配制度,促進勞動關系穩(wěn)定的政策建議[A];浙江省勞動和社會保障學會勞動關系問題研討會暨2006浙江就業(yè)報告[C];2006年
相關重要報紙文章 前10條
1 呂志雄;構建和諧的勞動關系[N];河南日報;2006年
2 記者 陳海發(fā)邋冀天福 通訊員 盧國偉;南陽法院積極為勞動者維權[N];人民法院報;2007年
3 ;勞動者集體維權行動的刑法規(guī)制研究[N];中國社會科學院院報;2008年
4 蔡志強 牛春成 馬紅梅;此類勞動關系如何認定[N];人民法院報;2004年
5 嚴朝霞;為建立和諧勞動關系發(fā)揮作用[N];巢湖日報;2006年
6 西林召;要權利也要盡義務[N];中國勞動保障報;2007年
7 山西省工業(yè)設備安裝公司 邵秀琴;和諧勞動關系是企業(yè)和諧的基石[N];山西政協(xié)報;2008年
8 本報記者 劉靜;憑考勤表也可認定勞動關系[N];北京人才市場報;2005年
9 本報記者 白天亮;沒有合同 我的勞動關系咋確定[N];人民日報;2005年
10 林海旭;對規(guī)范勞動者隨意跳槽行為的幾點建議[N];汕頭日報;2005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高新會;論轉軌時期我國勞動關系的制度變遷[D];暨南大學;2006年
2 龔基云;轉型期中國勞動關系研究[D];南京師范大學;2004年
3 郭東杰;共同治理模式下的勞動關系研究[D];浙江大學;2004年
4 黃明儒;行政犯比較研究[D];武漢大學;2002年
5 蔡毅芬;勞動爭議仲裁制度之研究[D];中國政法大學;2006年
6 錢智勇;對教育的經(jīng)濟學分析[D];吉林大學;2006年
7 甕怡潔;刑事賠償制度研究[D];中國政法大學;2006年
8 李嶸;論中國少數(shù)民族勞動者素質技能和社會地位的提高[D];中央民族大學;2006年
9 孫志偉;論公有制企業(yè)的性質、權利體系、目的及其實現(xiàn)形式[D];中央民族大學;2006年
10 龐麗霞;經(jīng)濟全球化中的中國政府職責[D];中央民族大學;2006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韓麗;認定勞動關系的法定標準[D];四川大學;2004年
2 賴中茂;緊急狀態(tài)法立法模式研究[D];中國政法大學;2004年
3 張磊;勞動法中的勞動者角色定位[D];吉林大學;2006年
4 潘峰;勞動者隱私權保護問題研究[D];廈門大學;2006年
5 魯晨生;特別刑法立法問題研究[D];山東大學;2007年
6 劉文軍;論勞動關系的衡量[D];華南師范大學;2003年
7 張潤澤;推行集體談判和集體合同制度若干問題研究[D];首都經(jīng)濟貿(mào)易大學;2003年
8 張國華;勞動關系法律適用研究[D];浙江大學;2002年
9 陳琴;現(xiàn)階段我國勞動關系研究[D];華中師范大學;2000年
10 徐立新;論事實勞動關系當事人的權益保護[D];鄭州大學;2004年
,本文編號:1609672
本文鏈接:http://www.sikaile.net/falvlunwen/laodongfa/160967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