銀行客戶金融隱私權的法律保護制度研究
本文關鍵詞:銀行客戶金融隱私權的法律保護制度研究,由筆耕文化傳播整理發(fā)布。
【摘要】:隱私權是民事主體基本權利不可或缺的重要組成部分。我國通過《侵權法》確認了隱私權作為一項基本的民事權利,這是我國立法在隱私權保護方面跨越式的進步。但其具體制度的相關規(guī)定還比較匾乏,與人們對隱私權保護的強烈要求相去甚遠,不能滿足當今社會發(fā)展的需要。特別是近年隨著信息技術的進步和網絡技術的發(fā)展,銀行侵犯客戶隱私權事件的頻發(fā),客戶對隱私權保護范圍和類型的要求不斷擴展,從而使傳統(tǒng)隱私權面臨著新的挑戰(zhàn)。 對于金融隱私權,我國并無明確統(tǒng)一概念和保護規(guī)范,究其原因或者缺乏對金融隱私權法律地位的重視,或者忽視對金融隱私權保護的價值與必要性的重視,導致金融隱私權保護內容的模糊和保護力度的不足。目前,,金融隱私權也只是學者們提出來的學術概念,對其保護僅停留在學術層面,尚未形成系統(tǒng)的理論體系,離具體的實際運用存在較大差距。 金融隱私權保護需求與系統(tǒng)理論研究的滯后已經阻礙了我國金融業(yè)的健康發(fā)展。本文旨在通過對銀行客戶金融隱私權的法律界定,論述金融隱私權作為一項法律權利存在的意義和作用,以求為我國建立金融隱私權保護制度提供借鑒。 本文除前言和結語外,共分為四章: 第一章是關于銀行客戶金融隱私權的界定。著重分析了銀行客戶和金融消費者、銀行消費者之間的關系與區(qū)別,并在此基礎上對銀行客戶金融隱私權的內涵和外延予以界定,同時分析了我國目前對金融隱私權保護不足的原因。 第二章是關于美歐金融隱私權法律保護制度的介紹、比較和評析。主要選擇歐洲和美國的金融隱私權立法制度作為代表。一方面詳細比較了歐美在立法模式和具體內容等方面的異同,另一方面探討了歐美的欠缺以及在實施過程中遭遇的質疑,從而為我國立法提供參考。 第三章是關于銀行客戶金融隱私權與相關公共制度中信息披露的博弈分析。著重介紹銀行客戶金融隱私權與征信制度、反洗錢制度、稅收制度的沖突,以及產生沖突的原因。通過相關制度的沖突分析,為銀行客戶金融隱私權保護制度的建立提供依據(jù)。 第四章是關于我國銀行客戶金融隱私權法律保護制度構建的探討和建議。一方面從宏觀上建議我國立法應在憲法和民法上確立隱私權的獨立地位;采取強調預防損害而非信息利用的立法宗旨;同時選擇特殊領域專門立法的模式;運用兼顧權利保護和信息流通制度安排等。另一方面從微觀安排上主要對金融隱私權保護的范圍和例外進行了探討并提出了可操作的建議。
【關鍵詞】:銀行客戶 金融隱私權 制度構建
【學位授予單位】:廣東商學院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2
【分類號】:D923;D922.28
【目錄】:
- 摘要4-5
- ABSTRACT5-7
- 目錄7-9
- 引言9-10
- 1 銀行客戶金融隱私權的界定10-25
- 1.1 銀行客戶的界定10-14
- 1.1.1 銀行客戶的界定10-11
- 1.1.2 銀行客戶與銀行消費者的關系11-12
- 1.1.3 銀行客戶與金融消費者的關系12-14
- 1.2 金融隱私權的界定14-17
- 1.2.1 金融隱私權的概念14-15
- 1.2.2 金融隱私權的權利形態(tài)15-16
- 1.2.3 金融隱私權的權利權能16-17
- 1.3 銀行客戶金融隱私權的內涵與外延17-20
- 1.3.1 銀行客戶金融隱私權的內涵17-18
- 1.3.2 銀行客戶金融隱私權的外延18-20
- 1.4 我國銀行客戶金融隱私權保護的現(xiàn)狀20-25
- 1.4.1 我國對銀行客戶金融隱私權保護的立法現(xiàn)狀20-21
- 1.4.2 我國銀行客戶金融隱私權保護存在的問題21-22
- 1.4.3 現(xiàn)階段我國金融隱私權保護不足的原因22-25
- 2 銀行客戶金融隱私權保護的域外考察與借鑒25-32
- 2.1 銀行客戶金融隱私權保護的域外考察與借鑒25-32
- 2.1.1 美國銀行客戶金融隱私權制度的法律保護25-26
- 2.1.2 歐盟銀行客戶金融隱私權制度的法律保護26-27
- 2.1.3 歐美銀行客戶金融隱私權保護制度的異同——以《金融服務現(xiàn)代化法案》和《指令》為典型進行評析27-32
- 3 銀行客戶金融隱私權與相關公共制度中信息披露的博弈32-44
- 3.1 銀行客戶金融隱私權保護的理論32-34
- 3.1.1 銀行客戶金融隱私權保護理論的起始:默示的契約義務32
- 3.1.2 銀行客戶金融隱私權保護理論的延伸:代理關系32-33
- 3.1.3 銀行客戶金融隱私權保護理論的突破:信義關系下的信義義務33-34
- 3.1.4 銀行客戶金融隱私權保護理論的挑戰(zhàn):侵權理論34
- 3.2 銀行征信制度與客戶金融隱私權的沖突34-38
- 3.2.1 銀行征信制度與客戶金融隱私權34-35
- 3.2.2 銀行征信制度與客戶金融隱私權的沖突35-38
- 3.3 反洗錢制度與銀行客戶金融隱私權的沖突38-40
- 3.3.1 反洗錢制度與銀行客戶金融隱私權38
- 3.3.2 反洗錢制度與銀行客戶金融隱私權的沖突38-40
- 3.4 稅收制度與銀行客戶金融隱私權的沖突40-41
- 3.4.1 稅收征收與金融隱私權的沖突40
- 3.4.2 稅收檢查與銀行客戶金融隱私權的沖突40-41
- 3.5 銀行客戶金融隱私權與相關公共制度中信息披露沖突的根源41-44
- 3.5.1 私權與公權的對弈41
- 3.5.2 公共利益與個人利益的對弈41-42
- 3.5.3 社會秩序與個人自由的沖突42-44
- 4 我國銀行客戶金融隱私權保護制度之構想44-49
- 4.1 完善我國銀行客戶金融隱私權保護之相關制度構建44-45
- 4.1.1 平衡金融隱私權與信息披露之間的關系44
- 4.1.2 建立完善的個人征信信息制度44-45
- 4.2 完善我國銀行客戶金融隱私權保護之立法構建45-49
- 4.2.1 宏觀上完善我國金融隱私權的法律體系45-46
- 4.2.2 微觀上完善我國金融隱私權的保護的具體內容46-49
- 結語49-50
- 參考文獻50-52
- 一、著作類50
- 二、論文類50-51
- 三、法律法規(guī)51-52
- 致謝52
【相似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尹昊;;論公眾人物的隱私權[J];群文天地;2011年10期
2 吳鳳琴;;歐美金融隱私權法律保護制度比較探析[J];特區(qū)經濟;2011年06期
3 楊哲;;論我國網絡隱私權法律保護制度的完善[J];圖書館學研究;2007年07期
4 郁志晨;;從媒體侵權看我國隱私權保護[J];法制與社會;2008年21期
5 王鳳民;;隱私權民法保護的制度設計[J];學術交流;2006年02期
6 馮廣森;應當盡快填補對隱私權保護的法律“空白”[J];學習論壇;2001年01期
7 姜全紅;論電子商務中的隱私權保護問題[J];北京航空航天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3年02期
8 許亞絨;;關于新聞自由和隱私權的沖突的思考[J];新聞知識;2007年06期
9 王澤鑒;;人格權的具體化及其保護范圍·隱私權篇(上)[J];比較法研究;2008年06期
10 范琳琳;;新媒體時代明星隱私權的保護[J];青年記者;2010年24期
中國重要會議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雷欣欣;;論人肉搜索中隱私權的保護[A];當代法學論壇(二○一○年第1輯)[C];2010年
2 倪永寧;;試論檔案利用中的隱私權保護[A];回顧與展望:2010年全國檔案工作者年會論文集(上)[C];2010年
3 曹海榮;;論讀者隱私權的保護[A];全國高校社科信息資料研究會第六次會員代表大會暨第13次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10年
4 盧利新;;論新型農村合作醫(yī)療制體檢中受檢方的隱私權[A];浙江省第十九屆農村衛(wèi)生改革與發(fā)展學術會議大會論文集[C];2011年
5 魏方;;物聯(lián)網時代隱私權的法律保護[A];兩化融合與物聯(lián)網發(fā)展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10年
6 周紅蔚;閔雅蓮;;關于病人隱私權調查結果的分析與思索[A];全國中醫(yī)、中西醫(yī)護理學術交流暨專題講座會議論文匯編[C];2008年
7 孫銳;趙戰(zhàn)生;馮登國;;隱私權保護與信息監(jiān)控的法律問題簡析[A];第十八次全國計算機安全學術交流會論文集[C];2003年
8 劉永;;隱私權是什么?[A];第四屆全國公法學博士生論壇論文集[C];2009年
9 黃詩南;;淺論圖書館讀者隱私權及其保護[A];福建省圖書館學會2009年學術年會論文集[C];2009年
10 黃曉紅;;論公共文明建設——以知情權和隱私權的倫理沖突及應對為例[A];“迎奧運、講文明、樹新風”——公共文明論壇文集[C];2007年
中國重要報紙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李春艷;淺議刑案審理的隱私權保護[N];江蘇法制報;2009年
2 馮健鵬;對我國信息時代隱私權保護的思考[N];法制日報;2001年
3 韓兆平;隱私權保護制度立法建議[N];江蘇經濟報;2008年
4 特約評論員 萬磊;奧地利“獸父”后的“隱私權暴政”[N];21世紀經濟報道;2008年
5 蒯玉梅 王剛;完善我國隱私權的法律保護[N];江蘇法制報;2006年
6 于春暉;加強公民網絡隱私權保護[N];人民日報;2007年
7 李穎;公司知情權與員工隱私權孰重孰輕[N];經濟參考報;2010年
8 馬榮偉;征信須重隱私權保護[N];國際金融報;2003年
9 周芬棉;公民隱私權保護何時能有專門法[N];法制日報;2007年
10 本報記者 葛洪才;立法保護公民隱私權宜早不宜遲[N];中國改革報;2007年
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9條
1 向燕;搜查與隱私權保護[D];中國政法大學;2009年
2 陳炳良;濫發(fā)商業(yè)電子郵件法律研究[D];華東政法學院;2007年
3 朱仁華;美國鮑爾斯案的歷史探析[D];復旦大學;2008年
4 聶生奎;個人信息保護法律問題研究[D];中國政法大學;2009年
5 張春霞;限制與保護:刑事訴訟中的隱私權[D];四川大學;2005年
6 梁孝玲;中韓外國人直接投資法比較研究[D];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2002年
7 張莉;論隱私權的法律保護[D];中國政法大學;2006年
8 夏倩芳;公共利益與廣播電視規(guī)制[D];武漢大學;2004年
9 徐亮;論隱私權[D];武漢大學;2005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屈靈鳳;網絡環(huán)境下的隱私權保護[D];西南政法大學;2010年
2 張燕;論網絡空間隱私權的法律保護[D];蘇州大學;2010年
3 封t
本文編號:326172
本文鏈接:http://www.sikaile.net/falvlunwen/jinrfa/32617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