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民在計劃生育問題上的心理障礙及對策
本文選題:計劃生育政策 + 心理障礙。 參考:《人口研究》1997年01期
【摘要】:正農村計劃生育工作,有人稱其為“天下第一難”的工作。農村計劃生育工作為什么這樣難,筆者經過一段抓農村計劃生育工作的實踐,深深體會到:農民在計劃生育問題上存在著巨大的心理障礙,是造成這項工作難度大的重要原因。農民的這種心理障礙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 傳宗接代心理。由于封建宗族思想在農民頭腦中根深蒂固,他們思想深處始終認為:只有生男孩才能傳宗接代,續(xù)“香火”;而女孩遲早要嫁人,成為別人家的人。沒有男孩,女孩再多仍然是“孤老”,是“斷了香火”。有的農戶因為沒有生男孩,會受到婆母、妯娌和鄰居的欺侮和奚落,存在著巨大的心理壓力。這種生子傳宗接代心理,重男輕女意識,是農村計劃生育工作的最大阻力,農
[Abstract]:Is rural family planning work, some people call it "the most difficult in the world" work.Why rural family planning work is so difficult, the author, through a period of practice of rural family planning work, deeply realized that there are huge psychological obstacles in the problem of family planning for farmers, which is an important reason for the difficulty of this work.This kind of psychological obstacle of farmer is mainly manifested in the following aspects: 1.Because the feudal clan thought is deeply rooted in the peasant's mind, they always think that only a boy can carry on the family, and the girl will marry and become someone else's family sooner or later.No boy, no matter how many girls are still "lonely old", is "broken incense."Some farmers will be bullied and ridiculed by their mother-in-law sister-in-law and neighbors because they do not have a boy and there is great psychological pressure.This mentality of giving birth to children and giving preference to boys is the biggest resistance to family planning in rural areas.
【作者單位】: 湖北咸寧市委宣傳部
【分類號】:C923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魯西凱士·M·馬魯,魏佐;計劃生育在印度和中國的演變——就兩國的執(zhí)行情況與規(guī)劃的比較談幾點看法[J];人口與經濟;1980年03期
2 黃杰;朱元璋歷史地位的再評價[J];廣西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1980年03期
3 王興亞;李自成農民軍轄區(qū)土地占有關系的變化及其對清朝初年土地政策的影響[J];中州學刊;1980年01期
4 王淑敏;加強計劃生育的立法工作[J];政法論壇;1980年01期
5 李桂海;論農民的平均主義思想[J];江淮論壇;1980年03期
6 林富德 ,周清;把計劃生育工作的重點轉移到一對夫婦生一個孩子上來——什邡縣計劃生育情況調查報告[J];人口研究;1980年01期
7 夏超雄;;和林格爾漢墓壁畫莊園圖和屬吏圖探討[J];北京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1980年02期
8 ;農民業(yè)余藝術調演在京舉行[J];中國民族;1980年07期
9 錢劍夫;;田uo考[J];學術月刊;1980年11期
10 沈元瀚;;對陳平同志《單一小農經濟結構是我國二千年來動亂貧窮、閉關自守的病根》一文的意見[J];學習與探索;1980年04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10條
1 蔣麗芳;李培全;王應太;李聰敏;陳予梅;李榮麗;張建國;孫同梅;;芫花萜膜終止妊娠婦女的染色體畸變研究[A];’96全國優(yōu)生科學大會大會學術講演與大會論文摘要匯編[C];1996年
2 李宏光;;把文化關懷送到千村萬戶[A];長江流域經濟文化初探[C];1997年
3 應稚;;建立農民退休養(yǎng)老制度的思考[A];老年學論文集(二)[C];1998年
4 陳立人;陳作允;;溫州模式的農村城市化研究以中國第一座農民城龍港鎮(zhèn)為例[A];地理學的理論與實踐——紀念中國地理學會成立九十周年學術會議文集[C];1999年
5 王玉平;;淺談西藏封建農奴制[A];民族學研究第八輯[C];1986年
6 ;職教成教架金橋 農民奔上小康路——山陰縣山陰城鎮(zhèn)前射躲村實施科教興村紀實[A];科教興村實踐與探索——山西省農村教育改革百校評析[C];1997年
7 雷躍庭;;服務經濟建設 培養(yǎng)新型農民[A];科教興村實踐與探索——山西省農村教育改革百校評析[C];1997年
8 ;技校架起科技橋 農民走上致富路[A];科教興村實踐與探索——山西省農村教育改革百校評析[C];1997年
9 馬坤耀;張文斌;劉東吉;;辦活鄉(xiāng)鎮(zhèn)農技校 為農民架起致富橋——夏縣水頭鎮(zhèn)農民技術學?平谈幻竦膱蟾鎇A];科教興村實踐與探索——山西省農村教育改革百校評析[C];1997年
10 張伯漢;;賦予農民長期而有保障的土地使用權[A];陜西省經濟學學會會員代表會議暨第十九次年會論文集[C];1999年
相關重要報紙文章 前10條
1 省五普辦;謹防“五普”中漏報瞞報現象發(fā)生[N];安徽日報;2000年
2 馬桂云;計劃生育工作中的宣傳教育[N];兵團日報(漢);2000年
3 士平;如何防止非意愿妊娠[N];中國婦女報;2000年
4 本報記者 周作亮 張健峰;直面ED 撩開男人無奈的面紗[N];中國婦女報;2000年
5 國家計生委科研所人類生殖健康醫(yī)療中心主任 陳振文;男性生殖健康與計劃生育[N];中國婦女報;2000年
6 王毅;巫山人口宣傳氛圍濃[N];重慶日報;2000年
7 ;明確定位 精干隊伍 創(chuàng)辦高水平的計劃生育科研基地[N];中國企業(yè)報;2000年
8 記者 宋綺霞;計劃生育生殖保健啟動三大工程[N];中國人口報;2000年
9 記者 席小平 宋綺霞;全面推進優(yōu)質服務[N];中國人口報;2000年
10 紀曉華;毛澤東最早提出計生思想在何時[N];中國人口報;2000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張曙;不對稱的社會實驗——論“文革”中的知青上山下鄉(xiāng)運動[D];中共中央黨校;2001年
2 范存會;我國采用Bt抗蟲棉的經濟和健康影響[D];中國農業(yè)科學院;2002年
3 操建華;旅游業(yè)對中國農村和農民的影響的研究[D];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2002年
4 周批改;中國農村階級層分化與稅費制度改革[D];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2002年
5 尹小平;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毛澤東農民改造的思想研究[D];湖南師范大學;2002年
6 張小蘭;經濟轉型期農民收入問題研究[D];四川大學;2003年
7 劉金海;集體產權變遷中的國家、集體與農民[D];華中師范大學;2003年
8 邢古城;新的歷史條件下的工農聯盟問題研究[D];中共中央黨校;2004年
9 樊麗淑;中國經濟轉型期地區(qū)間農民收入差異研究[D];浙江大學;2004年
10 李毳;城市化過程中農民進城就業(yè)問題研究[D];中國農業(yè)大學;2004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翟業(yè)軍;趙樹理論[D];揚州大學;2001年
2 張向東;轉型期的農民政治參與[D];河南大學;2001年
3 湯穎梅;中國農民擇業(yè)態(tài)度傾向轉變與農村社會經濟發(fā)展的研究[D];東北農業(yè)大學;2001年
4 李曦;電刺激鎮(zhèn)痛技術及其在計生手術中的應用研究[D];第一軍醫(yī)大學;2002年
5 戰(zhàn)淑華;橫看成嶺側成峰[D];曲阜師范大學;2002年
6 張安福;唐代家庭支出研究[D];曲阜師范大學;2002年
7 穆曉;轉型期基層政府與農民關系問題研究[D];西北大學;2002年
8 胡雪海;建國以來農民物質利益問題探析[D];東北師范大學;2002年
9 李永志;農民權益保障問題的法律思考[D];華中師范大學;2002年
10 史紅心;新世紀農民思想政治工作面臨的挑戰(zhàn)·機遇·對策[D];首都師范大學;2002年
,本文編號:1747997
本文鏈接:http://www.sikaile.net/falvlunwen/hyflw/174799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