證券欺詐民事責任法律性質之爭議在法學方法論上的檢討
本文選題:證券欺詐 + 契約責任; 參考:《河北法學》2004年10期
【摘要】:從類型分析法入手,全面闡述了證券欺詐的各種類型:證券發(fā)行、交易欺詐,證券收購欺詐,第三人證券欺詐,代理人欺詐,操縱市場,內幕交易,欺詐客戶,并深刻分析了上述證券欺詐應由合同法予以規(guī)制的必要性。其次,運用目的分析法,立足于證券法的立法目的,保護投資者的合法權益,證券欺詐導致了契約責任和侵權責任的產生,為維護投資者的合法權益,應賦予受損害的投資者選擇權,而非單一的侵權損害賠償請求權。
[Abstract]:Starting with the method of type analysis, this paper comprehensively expounds the various types of securities fraud: securities issuance, trading fraud, securities acquisition fraud, third party securities fraud, agent fraud, market manipulation, insider trading, fraud of clients, etc. It also analyzes the necessity of regulation of securities fraud by contract law. Secondly, the purpose analysis method is used to protect the legitimate rights and interests of investors based on the legislative purpose of the securities law. Securities fraud leads to the emergence of contractual liability and tort liability, in order to protect the legitimate rights and interests of investors. The injured investor should be given the right to choose rather than a single claim for tort damages.
【作者單位】: 廣東省佛山市中級人民法院
【分類號】:D912.28;D913
【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條
1 王利明;我國證券法中民事責任制度的完善[J];法學研究;2001年04期
【共引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稅兵;;非營利法人解釋[J];法學研究;2007年05期
2 張生;;清末民事習慣調查與《大清民律草案》的編纂[J];法學研究;2007年01期
3 李永鋒;李昊;;債權讓與中的優(yōu)先規(guī)則與債務人保護[J];法學研究;2007年01期
4 馬俊駒;;民法上支配權與請求權的不同邏輯構成——兼論人格權請求權之獨立性[J];法學研究;2007年03期
5 施建輝;;第三人代為清償研究——兼論預備債務抵銷抗辯[J];法學評論;2007年06期
6 張曉萍;;試論從習慣到法律的轉變——一個司法視角的審視[J];甘肅政法學院學報;2007年05期
7 韓長印;破產優(yōu)先權的公共政策基礎[J];中國法學;2002年03期
8 曹理;;評2005年《公司法》中的股東派生訴訟制度[J];天津市政法管理干部學院學報;2006年01期
9 陳南男;關于我國證券法修改的幾點思考——從證券民事責任展開[J];湖湘論壇;2004年01期
10 楊德敏;內幕交易民事責任制度探析[J];江西財經(jīng)大學學報;2005年02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10條
1 焦曉菲;;論經(jīng)營服務者的安全保障義務[A];第一屆全國安全科學理論研討會論文集[C];2007年
2 李明輝;;論虛假陳述民事責任的歸責原則[A];轉型經(jīng)濟下的會計與財務問題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集(下冊)[C];2003年
3 林國榮;;侵犯著作權的構成要件——侵犯著作權的法律問題研究之一[A];福建師大福清分校2003年會議論文匯編[C];2003年
4 于信州;曾江波;;保險標的、保險利益與保險契約之標的[A];第三屆中國律師論壇論文集(實務卷)[C];2003年
5 孫衛(wèi)星;;淺議合同履行中的附隨義務[A];中國民商法實務論壇論文集[C];2004年
6 張穎;葉金花;;論要式欠缺對合同效力的影響[A];中國民商法實務論壇論文集[C];2004年
7 姜叢華;朱寧;;預約研究[A];第四屆中國律師論壇百篇優(yōu)秀論文集[C];2004年
8 吳旭;黃嘉琳;;物權請求權不應適用訴訟時效[A];中國民商法實務論壇論文集[C];2005年
9 李丹;;“誰漏油,誰賠償”原則合理性分析[A];中國律師2005年海商法研討會論文集[C];2005年
10 沈榮華;;“賠償與補償基金”之理論基礎探悉[A];中國律師2005年海商法研討會論文集[C];2005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吳燕;南京國民政府時期四川基層司法審判的現(xiàn)代轉型[D];四川大學;2007年
2 劉靈芝;中國公民養(yǎng)老權論[D];吉林大學;2007年
3 劉宇;民刑關系要論[D];吉林大學;2007年
4 孫杰;建設工程契約信用制度與體系構建[D];東北財經(jīng)大學;2007年
5 蔡先鳳;核損害民事責任研究[D];武漢大學;2004年
6 張炳生;知識產權出資制度研究[D];對外經(jīng)濟貿易大學;2007年
7 楊輝;海域使用論證的理論與實踐研究[D];中國海洋大學;2007年
8 周晨;環(huán)境損害賠償立法研究[D];中國海洋大學;2007年
9 謝全發(fā);漢代債法研究[D];西南政法大學;2007年
10 趙磊;公益信托法律制度研究[D];西南政法大學;2007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王瑞霞;后合同義務與責任研究[D];大連海事大學;2008年
2 任毅;違反強制締約義務之民事責任研究[D];大連海事大學;2008年
3 陳平;論非法人組織民事主體的制度構建[D];大連海事大學;2008年
4 周舜隆;違約責任與侵權責任的競合[D];上海交通大學;2007年
5 魯俊渝;資產證券化對投資人權益保護制度的研究[D];上海海事大學;2007年
6 張毅斌;關于FOB下托運人法律地位若干問題的研究[D];上海海事大學;2007年
7 盧國強;雇主責任的立法思考[D];山東大學;2007年
8 陳尊貴;有限責任公司股權對外轉讓問題研究[D];山東大學;2007年
9 寧欣;環(huán)境法律責任之違法性要件研究[D];大連海事大學;2008年
10 于德源;旅游合同中游客利益保護法律問題研究[D];大連海事大學;2008年
【二級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條
1 周友蘇,羅華蘭;論證券民事責任[J];中國法學;2000年04期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條
1 黃振中;美國證券法上的民事責任研究[D];對外經(jīng)濟貿易大學;2000年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姜瓊;美國反內部交易及證券欺詐的法律措施[J];外國經(jīng)濟與管理;1991年03期
2 史云;折元朝;;國外反證券市場內幕交易的法律措施[J];南方金融;1992年09期
3 張漢良,周作斌;證券欺詐罪初探[J];法學;1994年01期
4 何能高;略論證券欺詐犯罪的幾個法律問題[J];人民司法;1994年08期
5 何能高;略論證券欺詐犯罪的幾個法律問題[J];現(xiàn)代法學;1994年06期
6 杜愛華;關于懲治我國證券欺詐犯罪的法律思考[J];現(xiàn)代法學;1994年06期
7 何能高;略論證券欺詐犯罪的幾個法律問題[J];法律適用;1994年10期
8 杜愛華;關于懲治我國證券欺詐犯罪的法律思考[J];法律適用;1994年10期
9 葛獻培,黃穎;懲治證券欺詐犯罪行為的法律思考[J];現(xiàn)代法學;1995年04期
10 葛獻培,黃穎;證券交易中欺詐行為的法律思考[J];律師世界;1995年05期
相關重要報紙文章 前10條
1 記者 李明瑜;人有多大膽 地有多大產[N];財經(jīng)時報;2000年
2 記者 盧曉平;十年證券市場 法網(wǎng)罩住了誰[N];財經(jīng)時報;2000年
3 趙文華 任紅旗;透視證券欺詐[N];人民日報;2000年
4 薛瑩 閆國鵬 任紅旗;證券欺詐——不容忽視的金融犯罪[N];中國審計報;2001年
5 記者 尹濤;時刻準備打擊證券欺詐[N];中國證券報;2001年
6 ;積極營造維權的法制環(huán)境[N];中國證券報;2001年
7 趙旭東 中國政法大學;信息公開制度與投資者利益保護[N];法制日報;2001年
8 郭鋒;證券市場亟待建立民事賠償機制[N];光明日報;2001年
9 記者 陳郁;推行強制信息披露制度 嚴厲打擊證券欺詐行為[N];經(jīng)濟日報;2001年
10 郭潤偉;規(guī)范發(fā)展是證監(jiān)會的職責[N];山西日報;2001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5條
1 張明遠;證券投資損害訴訟救濟論[D];對外經(jīng)濟貿易大學;2000年
2 邢穎;禁止證券欺詐法律問題研究[D];中國政法大學;2001年
3 林文生;信息不對稱條件下機構投資者的行為與監(jiān)管研究[D];復旦大學;2004年
4 喬飛鴿;我國資本市場監(jiān)管問題研究[D];對外經(jīng)濟貿易大學;2004年
5 陳竹華;證券法域外管轄權的合理限度[D];中國政法大學;2006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李朝慶;證券欺詐民事責任研究[D];江西財經(jīng)大學;2002年
2 趙江;證券市場法律監(jiān)管若干問題研究[D];中國政法大學;2002年
3 紀榮濤;對我國證券欺詐行為及其監(jiān)管的研究[D];西南財經(jīng)大學;2003年
4 余藍;證券欺詐與私權救濟[D];華中師范大學;2003年
5 劉東平;證券欺詐的成因分析及其法律規(guī)制[D];西南政法大學;2003年
6 萬曉庚;證券欺詐民事責任論[D];西南政法大學;2003年
7 滕文浩;證券欺詐民事責任研究[D];四川大學;2003年
8 楊正輝;論證券欺詐的民事責任[D];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2003年
9 黃友;論網(wǎng)上證券交易法律監(jiān)管[D];湖南師范大學;2004年
10 楊曉東;證券欺詐行為的法律責任[D];吉林大學;2004年
,本文編號:1999543
本文鏈接:http://www.sikaile.net/falvlunwen/hetongqiyue/199954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