試論提存公證事務存在的問題及其完善
本文選題:提存公證事務 + 合同法 ; 參考:《法制與社會》2012年22期
【摘要】:提存作為一項法律制度在合同法和擔保法等法律中均有專門規(guī)定,而公證機構是目前法律有明確規(guī)定的提存機構,公證提存的職能作用也不斷在有關文獻資料中體現(xiàn),但此項業(yè)務的開展卻零零落落,這當中有相關法律法規(guī)或規(guī)范性文件不完善的原因,但行業(yè)的主觀消極因素不容忽視,公證處應在立足自身業(yè)務探討的基礎上,揚長避短,結合提存公證的相關法律法規(guī),完善措施,扎實開展好提存公證事務。
[Abstract]:Depository, as a legal system, has special provisions in law of contract law and guaranty law, while notarization agency is a depository institution with clear provisions in current law, and the function of notarization deposit is constantly reflected in relevant documents and materials. However, the development of this business has fallen, among which there are some reasons for the imperfect laws and regulations or normative documents, but the subjective and negative factors of the industry should not be ignored. The notary office should take advantage of its advantages and avoid its weaknesses on the basis of its own business discussion. Combined with the relevant laws and regulations, perfect measures to do a good job of filing notarization affairs.
【作者單位】: 廣東省惠州市惠州公證處;
【分類號】:D926.6
【共引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王斌;;公證執(zhí)業(yè)的風險與控制[J];安徽商貿職業(yè)技術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10年04期
2 趙燕娟;;淺議合同公證中的法律效力[J];北方文學(下半月);2010年01期
3 方臻;;解讀我國公證機構角色定位之惑[J];長沙鐵道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10年04期
4 劉疆;;公證救濟程序的重新建構[J];中國司法;2006年04期
5 李華璽;;解讀《公證法》中的公證刑事責任規(guī)定——兼與日本刑法中的公證刑事責任規(guī)定相比較[J];中國司法;2006年04期
6 葉歡江;;論公證證明標準[J];中國司法;2006年08期
7 湯慶發(fā);;論公證權的監(jiān)督制約[J];中國司法;2008年04期
8 吳勇;;論公證效力爭議救濟制度之完善——以公證在非刑事訴訟中的證明效力為視角[J];中國司法;2008年07期
9 中國公證協(xié)會理論研究委員會課題組;黃群;周志揚;蔡煜;陳勇;謝松增;;過錯是公證賠償責任的核心要件——公證賠償責任的構成要件研究(上)[J];中國司法;2009年01期
10 中國公證協(xié)會理論研究委員會課題組;黃群;周志揚;蔡煜;陳勇;謝松增;;損失與過錯的因果關系是公證賠償責任的前提——公證賠償責任的構成要件研究(下)[J];中國司法;2009年02期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李莎;國際電子商務中公證應用探析[D];中國政法大學;2010年
2 肖麗;《刑法》第229條犯罪主體研究[D];南昌大學;2010年
3 胡光林;論公證調解制度的完善[D];安徽大學;2010年
4 李法東;侵犯信息網絡傳播權的證據(jù)保全研究[D];山東大學;2010年
5 杜振東;繼承公證若干法律問題研究[D];山東大學;2010年
6 崔軍;論錯誤公證書的法律救濟[D];吉林大學;2011年
7 吳奕晗;論公證賠償制度[D];中國政法大學;2011年
8 尤振宇;公證員職務行為的刑事法律責任研究[D];華東政法大學;2011年
9 陸志剛;中國公證制度中程序問題與責任問題研究[D];復旦大學;2010年
10 呂鳴;論我國公證賠償責任制度中的過錯認定規(guī)則[D];復旦大學;2010年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朱立林;;淺析提存[J];法制與社會;2009年35期
2 李鵑;;略論商品房預售之定金[J];山西警官高等專科學校學報;2007年02期
3 周偉;市場經濟呼喚規(guī)則統(tǒng)一——就新《合同法》起草訪梁慧星先生[J];中外企業(yè)家;1996年03期
4 酈英;;版權合同與合同法[J];中國專利與商標;1996年02期
5 王一凱;結束鼎立 合三為一——市場經濟呼喚下的《統(tǒng)一合同法》[J];經濟師;1999年05期
6 胡朝陽;淺議合同法對保險業(yè)務活動的規(guī)制與保障[J];上海保險;1999年10期
7 李建中;認真學習貫徹《合同法》開創(chuàng)合同監(jiān)管新局面[J];工商行政管理;1999年07期
8 ;法制大觀[J];人民政壇;1999年06期
9 蔡暉;合同補缺制度的適用[J];人民司法;2000年01期
10 李黎;試論合同法中的誠實信用原則[J];河南省政法管理干部學院學報;2000年04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10條
1 顧長浩;馬貝藝;孫賢程;;建設工程承包款的優(yōu)先受償權——對《合同法》第286條立法原義的思考[A];2000年政府法制研究[C];2000年
2 張志國;;試論合同法的實施對于國際貨運代理業(yè)的影響[A];中國律師2002海商研討會論文集[C];2002年
3 張麥昌;;建設工程價款優(yōu)先受償權及其實現(xiàn)——兼談《合同法》第286條的理解與適用[A];中國民商法實務論壇論文集[C];2005年
4 吳清旺;;論我國不安抗辯權與預期違約制度[A];中國民商法實務論壇論文集[C];2001年
5 侯國躍;;關于合同概念與《合同法》適用對象的思考[A];第三屆中國律師論壇論文集(實務卷)[C];2003年
6 張彤;;歐洲合同法的最新發(fā)展現(xiàn)狀與前景展望[A];中國歐洲學會歐洲法律研究會2008年年會論文集[C];2008年
7 黃洪俊;黃立虎;;析合同法建立不安抗辯權制度的法律效益[A];首屆貴州法學論壇文集[C];2000年
8 宋作江;;合同法規(guī)定工程價款優(yōu)先受償在實踐中遇到的新問題和對策[A];中國民商法實務論壇論文集[C];2001年
9 楊家學;崇維潔;;建設工程實務中優(yōu)先受償權法律問題研究[A];切實解決建設領域拖欠工程款問題專題研討會論文集[C];2004年
10 韓仲亭;;無效保證合同的保證人責任[A];中國民商法實務論壇論文集[C];2005年
相關重要報紙文章 前10條
1 魏景武;不能以合同法第五十四條規(guī)定來理解擔保法第四十九條規(guī)定[N];人民法院報;2003年
2 太原市勞教所 甄國海;淺析合同法中“三金”對實際工作的指導意義[N];山西科技報;2008年
3 嚴寶康;應對危機靠什么[N];解放日報;2009年
4 潘亞偉 劉超;構建和諧勞動關系之我見[N];江蘇經濟報;2008年
5 王洪玉;熱點事件引出的思考[N];中國勞動保障報;2008年
6 邱隆芬;本案應如何適用合同法[N];人民法院報;2002年
7 本報記者 蔡萌;解讀《勞動合同法實施條例》[N];保定日報;2008年
8 杜壽興;規(guī)避用工風險 重在勞資配合[N];廣東建設報;2008年
9 ;以企業(yè)視角解讀《勞動合同法》[N];中國現(xiàn)代企業(yè)報;2008年
10 記者 王芳;企業(yè)認為合同養(yǎng)懶漢 員工不要保費要薪金[N];甘肅法制報;2008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董靈;論合同法上的誠信機制[D];對外經濟貿易大學;2004年
2 林新生;合同的形式研究[D];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2006年
3 孫秋楓;合同法的經濟學分析[D];吉林大學;2008年
4 龍云麗;保證人權利研究[D];中國政法大學;2009年
5 姚飛;中國保險消費者保護法律制度研究[D];中國政法大學;2006年
6 蔣志明;兩岸民事違約責任之比較研究[D];西南政法大學;2007年
7 劉貴祥;論債權保護在公司法制中的優(yōu)先性[D];對外經濟貿易大學;2006年
8 滕肇楠;塞繆爾·威利斯頓理論體系的構建[D];吉林大學;2008年
9 楊志利;違約損害賠償?shù)慕洕治鯷D];遼寧大學;2008年
10 張彤;歐洲私法趨同背景下的歐洲民法法典化研究[D];中國政法大學;2007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王磊;合同法上第三人之法律地位研究[D];西南政法大學;2005年
2 陳高陽;合同法中的合并條款規(guī)則研究[D];廈門大學;2009年
3 鄭磊斌;融資租賃合同制度研究——以合同法融資租賃章為基礎[D];中國政法大學;2003年
4 劉小林;法律文本翻譯中的動態(tài)對等[D];上海海事大學;2004年
5 鄧川;民用航空旅客運輸合同研究[D];西南政法大學;2006年
6 尹士忠;格式條款效力的立法限制[D];吉林大學;2007年
7 徐闊;合同法誠信原則的經濟學分析[D];吉林大學;2008年
8 李士峰;違約損害賠償中的可預見規(guī)則研究[D];中國政法大學;2008年
9 劉思梅;格式合同條款法律規(guī)制的研究[D];中國政法大學;2007年
10 李葉欣;論預期違約制度[D];中國政法大學;2008年
,本文編號:1799031
本文鏈接:http://www.sikaile.net/falvlunwen/hetongqiyue/179903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