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國際河流后開發(fā)國家的權利與義務
【參考文獻】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條
1 何艷梅;國際水資源公平和合理利用的法律理論與實踐[D];華東政法學院;2006年
【共引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施偉濱;從國際法看“臺獨公投”的荒謬性[J];安徽師范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04年02期
2 廖建凱;高虹;陳彬;;試論國際環(huán)境民間組織在國際法中的法律地位[J];環(huán)境科學與管理;2006年01期
3 李濤,張瑩;從伊拉克戰(zhàn)爭看國際法上的預防性自衛(wèi)[J];北京航空航天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4年01期
4 李濱;趙海峰;;論外層空間活動爭端的解決機制[J];北京航空航天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6年03期
5 劉健;經濟全球化與國際法基本原則的發(fā)展[J];北京科技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2年01期
6 宋智萃;試論區(qū)域一體化法律制度對國家主權的影響[J];長春工業(yè)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3年04期
7 袁磊,顏延,蔣群英;論反傾銷法的歷史局限性[J];財經研究;2003年03期
8 顏延;中國會計國際化的路徑選擇——無形資產準則國際差異的制度背景與解決方案[J];財經研究;2004年12期
9 張雯歡;吳彥;;節(jié)水型社會建設理論及實踐初探[J];太原城市職業(yè)技術學院學報;2006年06期
10 王蓉;;環(huán)境法視角下我國煤礦資源的可持續(xù)發(fā)展[J];當代經理人(中旬刊);2005年06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6條
1 袁睿;;跨界海洋環(huán)境損害的國家責任[A];中國環(huán)境科學學會2006年學術年會優(yōu)秀論文集(下卷)[C];2006年
2 邸永召;;論我國環(huán)境保護的公眾參與機制[A];2007中國環(huán)境科學學會學術年會優(yōu)秀論文集(下卷)[C];2007年
3 高寧;;國際法與構建和諧世界[A];2006年中國青年國際法學者暨博士生論壇論文集(國際公法卷)[C];2006年
4 王立武;;國內法在WTO爭端解決機制中的地位[A];2006年中國青年國際法學者暨博士生論壇論文集(國際經濟法卷)[C];2006年
5 常麗霞;葉進;;向生態(tài)文明轉型的政府環(huán)境管理職能芻議[A];“構建和諧社會與深化行政管理體制改革”研討會暨中國行政管理學會2007年年會論文集[C];2007年
6 侯中軍;;不平等條約研究的若干理論問題之一——條約概念與近代中國的實踐[A];中國社會科學院近代史研究所青年學術論壇2006年卷[C];2006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肖冰;《SPS協(xié)定》研究[D];廈門大學;2003年
2 張玉奪;新干涉主義研究——以美國為中心[D];吉林大學;2004年
3 朱建庚;海洋環(huán)境保護中的風險預防原則研究[D];中國政法大學;2005年
4 黃建中;國際法庭管轄權研究[D];中國政法大學;2005年
5 管麗萍;新軍事變革對當代國際政治的影響[D];中共中央黨校;2005年
6 陳志英;主權的現(xiàn)代性危機[D];武漢大學;2005年
7 張勇;論構建中國產業(yè)安全法律制度[D];對外經濟貿易大學;2006年
8 苗京平;刑事司法國際合作原理[D];中國政法大學;2006年
9 陳百賢;論船舶污染損害賠償[D];中國政法大學;2006年
10 陳竹華;證券法域外管轄權的合理限度[D];中國政法大學;2006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龐玉良;從科索沃戰(zhàn)爭看國際法上的人道主義干涉問題[D];外交學院;2001年
2 張愛球;訴訟功能論[D];南京師范大學;2001年
3 王謹;從歐盟、美國的實踐談WTO協(xié)議在中國的適用[D];中國政法大學;2002年
4 禹湘;試析島嶼在海洋劃界中的效力[D];中國政法大學;2002年
5 姜俊安;論我國海外投資法制的完善[D];湖南大學;2003年
6 王云飛;國家主權理論及面臨的現(xiàn)實挑戰(zhàn)[D];華中師范大學;2003年
7 陳立軍;WTO/GATT專家組程序之評價及發(fā)展[D];湖南師范大學;2002年
8 林德核;論國際刑法的適用[D];中國政法大學;2003年
9 賀鑒;區(qū)域性人權保護研究[D];湘潭大學;2003年
10 王勇;論條約在我國國內的適用[D];華東政法學院;2003年
【二級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6條
1 姚似錦,李旭東;《預防危險活動的越境損害》條款草案之意義探析[J];當代法學;2003年01期
2 韓再生;王皓;;跨邊界含水層研究[J];地學前緣;2006年01期
3 祝磊;全球化視野中的國家主權[J];甘肅政法學院學報;2001年03期
4 胡德勝;;水人權:人權法上的水權[J];河北法學;2006年05期
5 劉恒;耿雷華;鐘華平;顧穎;;關于加快我國國際河流水資源開發(fā)利用的思考[J];人民長江;2006年07期
6 陳麗暉,曾尊固,何大明;國際河流流域開發(fā)中的利益沖突及其關系協(xié)調——以瀾滄江-湄公河為例[J];世界地理研究;2003年01期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條
1 何艷梅;國際水資源公平和合理利用的法律理論與實踐[D];華東政法學院;2006年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王藝;;蓋巴斯科夫—拉基瑪洛大壩案對國際環(huán)境法發(fā)展的影響及啟示[J];水利發(fā)展研究;2008年04期
2 楊恕;沈曉晨;;解決國際河流水資源分配問題的國際法基礎[J];蘭州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9年04期
3 叢彥國;;我省國際河流水事爭端的國際法分析[J];水利天地;2006年04期
4 ;[J];;年期
5 ;[J];;年期
6 ;[J];;年期
7 ;[J];;年期
8 ;[J];;年期
9 ;[J];;年期
10 ;[J];;年期
,本文編號:2572380
本文鏈接:http://www.sikaile.net/falvlunwen/guojifa/257238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