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堂国产午夜亚洲专区-少妇人妻综合久久蜜臀-国产成人户外露出视频在线-国产91传媒一区二区三区

當前位置:主頁 > 法律論文 > 國際法論文 >

國際航空運費到付法律問題研究

發(fā)布時間:2019-06-12 04:06
【摘要】:隨著貨運代理廣泛地參與國際航空貨運業(yè)務(wù),國際航空貨運合同糾紛出現(xiàn)了新的特點,貨運代理代替航空公司成為了糾紛當事人一方,而國際航空運費到付糾紛正是其中較為典型的一類糾紛。在國際航空運費到付業(yè)務(wù)中,收貨人常常會因故拖欠或者拒付運費,而貨運代理在向收貨人催討運費未果時則往往會選擇向托運人主張運費。為了妥善地解決這類糾紛,必須解決兩方面問題:一是貨運代理在國際航空運費到付業(yè)務(wù)中的法律地位問題,二是收貨人在國際航空貨運合同中的法律地位問題。 關(guān)于前一個問題,法院在審理這類糾紛時往往將貨運代理認定為托運人的代理人,從而將糾紛性質(zhì)認定為貨運代理合同糾紛,并認為運費到付是一項由第三人履行合同義務(wù)的約定,故當收貨人不支付運費時,,托運人仍負有支付運費的義務(wù)。然而,貨運代理在從事國際航空運費到付業(yè)務(wù)時,完全表現(xiàn)出了締約承運人的特征,且中國現(xiàn)行立法亦未禁止貨運代理經(jīng)營無機承運業(yè)務(wù),故其法律地位應(yīng)當是國際航空貨運合同的承運人,這類糾紛的性質(zhì)應(yīng)當是國際航空貨運合同糾紛。 關(guān)于后一個問題,目前理論和實踐的主流觀點認為國際航空貨運合同是一類向第三人履行的合同,而運費到付則是一項由第三人履行合同義務(wù)的約定,但這一觀點并未考慮到國際航空貨運領(lǐng)域的特別法律規(guī)定,也不能平衡各方當事人之間的權(quán)利和義務(wù),故不宜作為處理這類糾紛的理論基礎(chǔ)。而合同轉(zhuǎn)讓理論認為,國際航空貨運合同是一類加附托運人向收貨人轉(zhuǎn)讓部分權(quán)利和義務(wù)的要約的合同,收貨人簽收空運單或者收取貨物即表明其接受了支付到付運費的義務(wù),并已經(jīng)加入到國際航空貨運合同中成為了當事人一方。因此,作為國際航空貨運合同承運人,貨運代理原則上只能向收貨人主張運費,除非收貨人既未簽收空運單,也未收取貨物,或者存在另外的特別約定。
[Abstract]:With the extensive participation of freight forwarders in international air freight business, there are new characteristics in international air freight contract disputes. Freight forwarders have become one of the parties to the disputes instead of airlines, and the international air freight payment disputes are one of the more typical disputes. In the international air freight to pay business, the consignee will often default or refuse to pay the freight for any reason, while the freight forwarder will often choose to claim the freight from the shipper when the freight is unsuccessful from the consignee. In order to solve this kind of dispute properly, two problems must be solved: one is the legal status of freight forwarder in the international air freight payment business, the other is the legal status of the consignee in the international air freight contract. With regard to the previous issue, the court often regards the freight forwarder as the shipper's agent when hearing such disputes, thus regards the nature of the dispute as the freight forwarder contract dispute, and holds that the freight payment is an agreement that the third party will perform the contractual obligations, so when the consignee fails to pay the freight, the shipper still has the obligation to pay the freight. However, when the freight forwarder is engaged in the business of international air freight to pay, it completely shows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contracting carrier, and the current legislation of China does not prohibit the freight forwarder from engaging in inorganic shipping business, so its legal status should be the carrier of the international air freight contract, and the nature of this kind of dispute should be the dispute of the international air freight contract. With regard to the latter issue, the mainstream view of theory and practice at present holds that the international air freight contract is a kind of contract performed to the third party, while the freight payment is an agreement for the third party to perform the contractual obligations. However, this view does not take into account the special legal provisions in the field of international air freight transport, nor can it balance the rights and obligations between the parties, so it should not be used as a theoretical basis for dealing with such disputes. According to the contract assignment theory, the international air freight contract is a kind of contract with the shipper's offer to transfer part of the rights and obligations to the consignee. The consignee signs the air waybill or receives the goods, which indicates that he has accepted the obligation to pay the freight and has become a party to the international air freight contract. Therefore, as the carrier of an international air cargo contract, the freight forwarder can only claim freight from the consignee in principle, unless the consignee has neither signed the air waybill nor received the goods, or there is another special agreement.
【學(xué)位授予單位】:華東政法大學(xué)
【學(xué)位級別】:碩士
【學(xué)位授予年份】:2012
【分類號】:D993.4;D996

【相似文獻】

相關(guān)期刊論文 前10條

1 劉冰,李楠;談海運貨物收貨人的提貨義務(wù)[J];世界海運;2004年03期

2 谷浩;論收貨人及其權(quán)利、義務(wù)和責(zé)任[J];中國海商法年刊;2001年00期

3 劉曉雯;關(guān)于貨物在目的港的交付與提取[J];山東對外經(jīng)貿(mào);2000年08期

4 董蕭;談海運貨物收貨人如何及時有效地保護自身權(quán)利[J];對外經(jīng)貿(mào)實務(wù);1997年01期

5 羅林;對一起航空運輸糾紛的分析與思考[J];法律適用;1997年07期

6 董紅海;運單上簽了字,就索賠無望了嗎 ?[J];律師世界;2001年01期

7 鄧建峰;關(guān)于“名義”的法律思考——兼評《“名義”的代價》一案[J];中國檢驗檢疫;2004年03期

8 李燕凌 ,郭鑄鋒;違法責(zé)任應(yīng)當由誰來承擔(dān)[J];中國檢驗檢疫;2004年06期

9 劉建平;淺談領(lǐng)貨憑證的性質(zhì)、作用及法律效力[J];法律適用;1998年12期

10 趙月林;對《運輸法草案》“運費”一章的評述[J];中國海商法年刊;2002年00期

相關(guān)會議論文 前10條

1 郭剛強;;試論合同法、鐵路法、鐵路規(guī)章規(guī)定的鐵路貨物運輸合同收貨人法律地位的沖突[A];浙江省鐵道學(xué)會2006年學(xué)術(shù)交流會論文集[C];2006年

2 汪杰;;無人提貨的法律缺陷及其補救[A];中國律師2004年海商法研討會暨中華全國律師協(xié)會海商海事專業(yè)委員會年會論文集[C];2004年

3 孔慶德;;論承運人向托運人和收貨人主張權(quán)利的訴訟時效——評最高法院的司法解釋[A];中國律師2000年大會論文精選(下卷)[C];2000年

4 祝默泉;;集裝箱運輸中若干法律問題的探討[A];中國律師2001海商研討會論文集[C];2001年

5 劉昌國;李業(yè)斌;;在航次租船合同下,出租人/承運人向提單持有人/收貨人索賠的訴訟時效如何認定之我見[A];中國律師2004年海商法研討會暨中華全國律師協(xié)會海商海事專業(yè)委員會年會論文集[C];2004年

6 周明達;;關(guān)于無單放貨案研討[A];中國律師2001海商研討會論文集[C];2001年

7 李道科;;淺析中國《海商法》第86條款的規(guī)定[A];第四屆長三角科技論壇航運分論壇暨2007年蘇浙閩滬航海學(xué)會學(xué)術(shù)研討會論文匯編[C];2007年

8 楊運福;任雁冰;;記名提單下承運人和記名收貨人的法律地位[A];第二屆廣東海事高級論壇論文集[C];2008年

9 石福新;;海運留置權(quán)實務(wù)探討[A];中國律師2002海商研討會論文集[C];2002年

10 楊運福;任雁冰;;記名提單下承運人是否須憑正本提單放貨[A];中國律師2004年海商法研討會暨中華全國律師協(xié)會海商海事專業(yè)委員會年會論文集[C];2004年

相關(guān)重要報紙文章 前10條

1 記者 張偉湘;收貨公司賴賬發(fā)貨公司賠錢[N];民營經(jīng)濟報;2005年

2 顧金泉 李美榮;南通局成功鑒定短重進口銅精礦[N];中國國門時報;2005年

3 上海海事法院 汪洋邋朱杰;被告缺席情況下,原告緣何當庭敗訴?[N];國際商報;2007年

4 木合塔爾;進口廢物國內(nèi)收貨人需登記[N];新疆日報(漢);2007年

5 楊春虹 符傳濤;國內(nèi)收貨人將實施登記管理[N];海南日報;2007年

6 江西財經(jīng)大學(xué)國際經(jīng)貿(mào)學(xué)院 王善論 編譯;公路運單中增加另一個收貨人構(gòu)成拒付理由[N];國際商報;2003年

7 葛盈盈邋宋軍;進口廢物原料收貨人須按要求實施登記[N];中國國門時報;2007年

8 上海海事法院辦公室 汪洋;提單未正常流轉(zhuǎn) 運費“到付”不約束收貨人[N];國際商報;2007年

9 葛盈盈邋宋軍;國檢總局對進口廢物原料國內(nèi)收貨人實施登記申請[N];寧波日報;2007年

10 本報記者  苗 青;多頭快遞收費不明 快遞公司有點亂[N];金華日報;2006年

相關(guān)博士學(xué)位論文 前10條

1 孫光;海運貨物留置權(quán)法律制度研究[D];大連海事大學(xué);2011年

2 許俊強;目的港受領(lǐng)遲延法律問題研究[D];大連海事大學(xué);2011年

3 姚瑩;國際海上貨物運輸中的權(quán)利轉(zhuǎn)讓制度研究[D];吉林大學(xué);2008年

4 韋經(jīng)建;尋找流失的契約自由[D];吉林大學(xué);2007年

5 蔣躍川;海上貨物運輸中貨方訴權(quán)研究[D];大連海事大學(xué);2011年

6 向力;國際海上貨物運輸公約外部關(guān)系研究[D];武漢大學(xué);2010年

7 王X 苓;從《鹿特丹規(guī)則》之新立法評析臺灣《海商法》未來修法之方向[D];大連海事大學(xué);2011年

8 孟雨;無船承運人法律問題研究[D];中國政法大學(xué);2009年

9 余妙宏;海上貨物運輸合同中托運人法律制度研究[D];大連海事大學(xué);2010年

10 鄭曉哲;合同相對性原則在海上貨物運輸合同法律關(guān)系中的突破[D];大連海事大學(xué);2011年

相關(guān)碩士學(xué)位論文 前10條

1 周騰;國際航空運費到付法律問題研究[D];華東政法大學(xué);2012年

2 張悅;海上運輸貨物收貨人法律地位研究[D];大連海事大學(xué);2003年

3 張麗敏;國際海上貨物運輸合同下的訴權(quán)問題研究[D];大連海事大學(xué);2004年

4 金榮株;海上貨物運輸提單持有人相關(guān)法律問題的研究[D];上海海事大學(xué);2005年

5 曾欣;海運保函的法律效力研究[D];天津財經(jīng)大學(xué);2009年

6 張朝暉;國際海上貨物運輸合同收貨人相關(guān)法律問題研究[D];大連海事大學(xué);2005年

7 安東麟;海運保函中的若干法律問題[D];上海海事大學(xué);2005年

8 夏亮;海上貨物運輸合同第三方當事人地位研究[D];上海海事大學(xué);2007年

9 孫曉宏;目的港無人提貨問題研究[D];大連海事大學(xué);2006年

10 馬圣駿;海上貨物運輸合同當事人的法律地位研究[D];中國海洋大學(xué);2007年



本文編號:2497716

資料下載
論文發(fā)表

本文鏈接:http://www.sikaile.net/falvlunwen/guojifa/2497716.html


Copyright(c)文論論文網(wǎng)All Rights Reserved | 網(wǎng)站地圖 |

版權(quán)申明:資料由用戶7be6e***提供,本站僅收錄摘要或目錄,作者需要刪除請E-mail郵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