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ISG第39條第1款在德國的適用與解釋
本文選題:CISG + 德國CISG裁判; 參考:《蘇州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1年05期
【摘要】:CISG是合同的國際統(tǒng)一法,也需要在締約各國統(tǒng)一適用。本文盤點和歸納迄今為止德國法院運用和解釋CISG第39條第1款的司法實踐,在此基礎上提出德國的司法實踐對CISG的統(tǒng)一適用和《中華人民共和國合同法》第157條和第158條所帶來的啟示。
[Abstract]:CISG is the international uniform law of contract and needs to be applied uniformly in contracting countries. This paper takes stock of and summarizes the judicial practice of applying and interpreting article 39, paragraph 1, of CISG in German courts so far, On this basis, the author puts forward the unified application of German judicial practice to CISG and the enlightenment brought by articles 157 and 158 of contract Law of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作者單位】: 蘇州大學法學院;司法部外事司;
【分類號】:D997.1;D951.6;DD913
【共引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莫萬友;;CISG中損害賠償制度評析[J];安慶師范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08年10期
2 姜澤鋒;彭康;;CISG和我國《合同法》中“合理期限”的比較研究[J];法制與經濟(中旬);2012年04期
3 杜濤;;論我國撤銷對《聯(lián)合國國際貨物銷售合同公約》第1條第1款第2項之保留的必要性[J];國際經濟法學刊;2008年01期
4 陳立虎;朱萍;;試析《聯(lián)合國國際貨物銷售合同公約》的實際履行制度[J];國際經濟法學刊;2008年01期
5 莫萬友;;損害賠償中的利息問題探析——以CISG、UPICC和PECL為視角[J];國際經濟法學刊;2008年01期
6 張博;;論根本違約制度及其對我國合同立法的啟示[J];河南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0年04期
7 徐檢波;;論《聯(lián)合國國際貨物銷售合同公約》與我國《合同法》中的預期違約[J];湖州師范學院學報;2011年04期
8 焦富民;陸一;;合同履行障礙制度的路徑選擇[J];江海學刊;2009年03期
9 鄧紅梅;;論《聯(lián)合國國際貨物銷售合同公約》中的“通知”[J];經濟視角(下);2009年12期
10 丘婷;;價格,要約的有效要件?——解讀CISG第14條和第55條[J];黑龍江省政法管理干部學院學報;2008年05期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4條
1 劉瑛;《聯(lián)合國國際貨物銷售合同公約》解釋問題研究[D];復旦大學;2007年
2 馬佳昌;國際商事合同違約損害賠償之法律適用[D];中國政法大學;2008年
3 向力;國際海上貨物運輸公約外部關系研究[D];武漢大學;2010年
4 郭載宇;國際貨物買賣中所有權功能的弱化[D];武漢大學;2012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徐銳;國際貨物買賣合同中的口頭證據研究[D];吉林大學;2011年
2 馬曉東;論國際貨物買賣合同國際法律淵源的體系化[D];吉林大學;2011年
3 姚一男;《聯(lián)合國國際貨物銷售合同公約》中減損義務研究[D];大連海事大學;2011年
4 齊曉霞;《聯(lián)合國國際貨物銷售合同公約》關于要約構成條件的研究[D];暨南大學;2011年
5 姚林君;《聯(lián)合國國際貨物買賣合同公約》宣告合同無效制度研究[D];復旦大學;2011年
6 劉建霞;比較法視野下的我國預期違約制度[D];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2011年
7 李熏良;論聯(lián)合國國際貨物銷售合同公約的根本違約制度[D];華僑大學;2011年
8 黃燕萍;《聯(lián)合國國際貨物銷售合同公約》中風險轉移問題研究[D];南昌大學;2011年
9 陸一;論合同履行障礙制度中債務人的治愈權[D];揚州大學;2008年
10 陳磊;電子訂約實體規(guī)則研究[D];蘇州大學;2008年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賴秋蓉;盧勝乾;;對合同法中合理期限的理解與適用[J];天府新論;2007年S1期
2 李曦;;小議我國合同法中的不安抗辯權[J];科技信息;2011年12期
3 杜宏光;;論不安抗辯權中履約擔保規(guī)定的不合理性[J];法制與社會;2007年06期
4 任中秀;;民法中合理性術語法律適用探析——以合同法規(guī)定為中心[J];山西高等學校社會科學學報;2011年06期
5 胡敦烈;;不安抗辯權的適用條件及效力[J];科技信息(學術版);2006年12期
6 李英;淺析《合同法》中的不安抗辯權制度[J];中州學刊;2005年05期
7 潘威偉;試論合同確認書[J];經濟與社會發(fā)展;2005年09期
8 熊英;;默示預期違約與不安抗辯權制度之比較及債法實踐對策之選擇[J];企業(yè)家天地下半月刊(理論版);2007年10期
9 張揚;;《聯(lián)合國國際貨物銷售合同公約》與我國《合同法》對于實際履行制度適用限制的比較研究[J];知識經濟;2011年16期
10 孟玉璽;;CISG中的異議期限制度與我國相關立法的比較分析[J];大眾商務;2010年14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10條
1 顧長浩;馬貝藝;孫賢程;;建設工程承包款的優(yōu)先受償權——對《合同法》第286條立法原義的思考[A];2000年政府法制研究[C];2000年
2 張志國;;試論合同法的實施對于國際貨運代理業(yè)的影響[A];中國律師2002海商研討會論文集[C];2002年
3 張麥昌;;建設工程價款優(yōu)先受償權及其實現——兼談《合同法》第286條的理解與適用[A];中國民商法實務論壇論文集[C];2005年
4 吳清旺;;論我國不安抗辯權與預期違約制度[A];中國民商法實務論壇論文集[C];2001年
5 侯國躍;;關于合同概念與《合同法》適用對象的思考[A];第三屆中國律師論壇論文集(實務卷)[C];2003年
6 王小咪;;淺議《合同法》第286條的立法缺陷及《解釋》彌補之不足[A];切實解決建設領域拖欠工程款問題專題研討會論文集[C];2004年
7 王小咪;;淺議《合同法》第286條的立法缺陷及《解釋》彌補之不足[A];中國民商法實務論壇論文集[C];2004年
8 周紅民;李杰;;建筑商的金牌條款優(yōu)先受償權 試論建筑商依據《合同法》第286條催收工程款的法律問題[A];切實解決建設領域拖欠工程款問題專題研討會論文集[C];2004年
9 張彤;;歐洲合同法的最新發(fā)展現狀與前景展望[A];中國歐洲學會歐洲法律研究會2008年年會論文集[C];2008年
10 李旺榮;;試論建設工程承包人的優(yōu)先受償權——解讀《合同法》第二百八十六條[A];中國民商法實務論壇論文集[C];2001年
相關重要報紙文章 前10條
1 太原市勞教所 甄國海;淺析合同法中“三金”對實際工作的指導意義[N];山西科技報;2008年
2 嚴寶康;應對危機靠什么[N];解放日報;2009年
3 潘亞偉 劉超;構建和諧勞動關系之我見[N];江蘇經濟報;2008年
4 王洪玉;熱點事件引出的思考[N];中國勞動保障報;2008年
5 邱隆芬;本案應如何適用合同法[N];人民法院報;2002年
6 本報記者 蔡萌;解讀《勞動合同法實施條例》[N];保定日報;2008年
7 杜壽興;規(guī)避用工風險 重在勞資配合[N];廣東建設報;2008年
8 ;以企業(yè)視角解讀《勞動合同法》[N];中國現代企業(yè)報;2008年
9 記者 王芳;企業(yè)認為合同養(yǎng)懶漢 員工不要保費要薪金[N];甘肅法制報;2008年
10 本報記者 何勇;《勞動合同法》身陷圍城[N];中國經營報;2010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林新生;合同的形式研究[D];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2006年
2 董靈;論合同法上的誠信機制[D];對外經濟貿易大學;2004年
3 孫秋楓;合同法的經濟學分析[D];吉林大學;2008年
4 姚飛;中國保險消費者保護法律制度研究[D];中國政法大學;2006年
5 蔣志明;兩岸民事違約責任之比較研究[D];西南政法大學;2007年
6 滕肇楠;塞繆爾·威利斯頓理論體系的構建[D];吉林大學;2008年
7 楊志利;違約損害賠償的經濟分析[D];遼寧大學;2008年
8 張彤;歐洲私法趨同背景下的歐洲民法法典化研究[D];中國政法大學;2007年
9 施文潑;合同違約責任制度的經濟分析[D];廈門大學;2008年
10 席志國;契約自由視角下的損害賠償責任[D];中國政法大學;2006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施達權;論不安抗辯權[D];內蒙古大學;2009年
2 王磊;合同法上第三人之法律地位研究[D];西南政法大學;2005年
3 陳高陽;合同法中的合并條款規(guī)則研究[D];廈門大學;2009年
4 鄭磊斌;融資租賃合同制度研究——以合同法融資租賃章為基礎[D];中國政法大學;2003年
5 劉小林;法律文本翻譯中的動態(tài)對等[D];上海海事大學;2004年
6 鄧川;民用航空旅客運輸合同研究[D];西南政法大學;2006年
7 尹士忠;格式條款效力的立法限制[D];吉林大學;2007年
8 徐闊;合同法誠信原則的經濟學分析[D];吉林大學;2008年
9 李士峰;違約損害賠償中的可預見規(guī)則研究[D];中國政法大學;2008年
10 劉思梅;格式合同條款法律規(guī)制的研究[D];中國政法大學;2007年
,本文編號:1924764
本文鏈接:http://www.sikaile.net/falvlunwen/guojifa/192476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