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動司法與規(guī)則治理
【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2條
1 喬治·P.弗萊徹;周折;;正確的與合理的[J];北大法律評論;2007年01期
2 陳光中;肖沛權;;關于司法權威問題之探討[J];政法論壇;2011年01期
【共引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馮露;吳亞楠;;略論人數(shù)不確定代表人訴訟的可行性[J];阿壩師范高等專科學校學報;2007年01期
2 王亞明;;1949年以來中國大陸的糾紛解決機制[J];阿壩師范高等?茖W校學報;2008年04期
3 許發(fā)民;徐光華;;罪刑法定視野下的禁止類推之解讀[J];安徽大學法律評論;2008年01期
4 周娉;可持續(xù)發(fā)展觀下的環(huán)境法理念[J];安徽電氣工程職業(yè)技術學院學報;2005年02期
5 閆超;;公共政策執(zhí)行偏差問題的執(zhí)行主體因素研究[J];安徽廣播電視大學學報;2011年01期
6 李曉光,孫瑞;關于建立我國行政訴訟簡易程序的思考[J];安徽農業(yè)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5年03期
7 郭志遠;;對我國行政訴訟調解制度的反思與構建[J];安徽農業(yè)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6年02期
8 郭志遠;;“以人為本”與我國民事訴訟程序的完善[J];安徽農業(yè)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8年01期
9 孫泳;;刑事精神損害賠償制度的價值及建構[J];安徽農業(yè)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1年01期
10 向俊杰;;農民的進城務工經歷與其對村委會滿意度的關系[J];安徽農業(yè)科學;2009年25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10條
1 王青原;;中國傳統(tǒng)“做人”概念與和諧社會[A];傳統(tǒng)倫理與現(xiàn)代社會——第15次中韓倫理學國際討論會論文匯編(二)[C];2007年
2 王青原;;中國人日常語匯中的“做人”概念[A];第16回韓中倫理學國際學術大會論文集[C];2008年
3 田凱;;非協(xié)調約束與組織運作——中國慈善組織與政府關系的理論框架[A];服務型政府與和諧社會[C];2005年
4 孔志國;;制度規(guī)避[A];2005中國制度經濟學年會精選論文(第二部分)[C];2005年
5 許建明;劉偉平;;制度性腐敗的政治學[A];2010年(第十屆)中國制度經濟學年會論文集[C];2010年
6 陳會廣;吳沅箐;;農村土地承包經營糾紛調解、仲裁與訴訟比較研究——基于金壇的案例[A];2010年(第十屆)中國制度經濟學年會論文集[C];2010年
7 劉明輝;;開發(fā)《社會主義法治理念教程》精品教材的途徑[A];探索的腳步——“十一五”北京高等教育教材建設論文集[C];2010年
8 燕繼榮;;政治文明、憲政與公共管理[A];北京論壇(2004)文明的和諧與共同繁榮:“多元文明與公共政策”政治分論壇論文或摘要集[C];2004年
9 董正華;;韋伯、桑巴特、托尼資本主義精神動因思想比較——兼評格林菲爾德的新著《資本主義精神:民族主義與經濟增長》[A];北京論壇(2006)文明的和諧與共同繁榮——對人類文明方式的思考:“文明的演進:近現(xiàn)代東方與西方的歷史經驗”歷史分論壇論文或摘要集(下)[C];2006年
10 甘培忠;吳元元;;轉型中國語境下的企業(yè)社會責任內涵探究[A];北京論壇(2007)文明的和諧與共同繁榮——人類文明的多元發(fā)展模式:“全球化趨勢中跨國發(fā)展戰(zhàn)略與企業(yè)社會責任”法學分論壇論文或摘要集(上)[C];2007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呂利;律簡身份法考論[D];華東政法大學;2010年
2 尹偉琴;民國祭田法律制度研究[D];華東政法大學;2010年
3 張海斌;轉型社會中的鄉(xiāng)村自治與法治[D];華東政法大學;2010年
4 徐維余;外資并購安全審查法律比較研究[D];華東政法大學;2010年
5 袁日新;經營者集中救濟研究[D];遼寧大學;2010年
6 劉宇;從臣民到公民[D];南開大學;2010年
7 鄺小軍;科技工作者社會分層研究[D];南開大學;2010年
8 蔣潤婷;行政法視閾下的行政參與權研究[D];南開大學;2010年
9 何東;論自覺誤讀[D];中央美術學院;2010年
10 陳豐;信訪制度成本研究[D];華東理工大學;2011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卞曉偉;新時期我國農村糾紛的多元化解決機制研究[D];華中農業(yè)大學;2010年
2 劉小芳;我國研究生教育制度變遷中的制度低效問題研究[D];華中農業(yè)大學;2010年
3 徐曉影;論行政訴訟簡易程序[D];長春理工大學;2010年
4 黃明宇;廣西北部灣經濟區(qū)社會資本培育中的政府行為分析[D];廣西師范學院;2010年
5 王凱;由人格化到體制化[D];華東政法大學;2010年
6 毛佳怡;我國城市社區(qū)居家養(yǎng)老的制度化研究[D];華東政法大學;2010年
7 陳慧娜;司法的“地方化”與“中央化”[D];華東政法大學;2010年
8 郭春陽;司法能動抑或司法克制——“洛克納案”之辯[D];華東政法大學;2010年
9 賀磊;自由心證的法理與制度初探[D];華東政法大學;2010年
10 吳玄;馬基雅維利與威尼斯城市共和國憲政[D];華東政法大學;2010年
【二級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3條
1 毛曉秋;;法律的馴順與政治的審慎——解讀霍布斯《一位哲學家與英格蘭普通法學者的對話》[J];北大法律評論;2005年02期
2 淳于聞;;法律的“概念”澄明——評H.L.A.哈特《法律的概念》[J];河北法學;2006年10期
3 保羅·H·羅賓遜;馬卡斯·德克·達博;劉仁文;王yN;;美國模范刑法典導論[J];時代法學;2006年02期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梁平;陳聰;;轉型期能動司法的實踐進路[J];法制與社會;2011年19期
2 張新宇;李海寧;;法官在民事審判過程中的能動性[J];中國市場;2011年35期
3 許國鵬;;能動司法:必要性、問題與路徑選擇[J];理論探索;2011年04期
4 謝小弓;;淺論市場規(guī)制法視野下的司法能動[J];中山大學研究生學刊(社會科學版);2011年01期
5 郭曉晶;;能動司法初探[J];法制與經濟(中旬刊);2011年07期
6 丁萬志;;司法能動的軟法之治[J];行政與法;2011年09期
7 欒爽;平旭;;抗戰(zhàn)時期中共抗日民主政權司法制度建設及啟示[J];毛澤東鄧小平理論研究;2011年05期
8 董淳鍔;;面對“歷史遺留問題”的法律寬容——以“法人股個人持有”現(xiàn)象及其訴訟糾紛為分析樣本[J];法學家;2011年04期
9 楊麗麗;;能動司法的實現(xiàn)條件——一個中美比較的視角[J];四川警察學院學報;2011年03期
10 李慧;;我國法治建設中判例制度的價值解析[J];科技與法律;2011年04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9條
1 何海波;;晨光初現(xiàn)的正當程序原則[A];中國法學會行政法學研究會2008年年會論文集(上冊)[C];2008年
2 馮希;;行政法律規(guī)范沖突中司法權的限度與運行——從能動司法哲學觀出發(fā)[A];全國法院系統(tǒng)第二十二屆學術討論會論文集[C];2011年
3 董昆;;淺析制約審判獨立的非理性社會輿論——從“胡斌飆車案”切入[A];全國法院系統(tǒng)第二十二屆學術討論會論文集[C];2011年
4 王慶豐;謝銳勤;;互動與博弈:民事調解與能動司法——以城鄉(xiāng)二元社會為背景[A];全國法院系統(tǒng)第二十二屆學術討論會論文集[C];2011年
5 董淳鍔;;面對“歷史遺留問題”的法律寬容——以“法人股個人持有”現(xiàn)象及其訴訟糾紛為分析樣本[A];2011年(第九屆)“中國法經濟學論壇”論文集[C];2011年
6 ;全國律協(xié)憲法與人權委員會、行政法專業(yè)委員會2010年年會暨“律師參與化解社會矛盾的理論與實踐”研討會議程[A];中華全國律師協(xié)會憲法與人權委員會、行政法專業(yè)委員會2010年年會暨“律師參與化解社會矛盾的理論與實踐”研討會論文集[C];2010年
7 莊漢;葉茂;;以司法改革促進社會管理創(chuàng)新——從董必武對于法與社會關系的論述談起[A];董必武法學思想研究文集(第十輯)[C];2010年
8 孟春陽;;環(huán)境法庭的正當性分析——以能動司法為視角[A];生態(tài)安全與環(huán)境風險防范法治建設——2011年全國環(huán)境資源法學研討會(年會)論文集(第三冊)[C];2011年
9 李亞凝;;“嵌入性”不足與本土化司法模式之建構[A];2011年(第九屆)“中國法經濟學論壇”論文集[C];2011年
相關重要報紙文章 前10條
1 南開大學法學院講師 法學博士 王彬;司法能動主義溯源及現(xiàn)實意義[N];人民法院報;2009年
2 上海市一中院 凌捷;司法能動主義的改革方向[N];法制日報;2010年
3 中國社會科學院法學所研究員、博士生導師 信春鷹;中國是否需要司法能動主義[N];人民法院報;2002年
4 河北省深澤縣人民法院 王軍鋒;審判實踐中的司法能動主義走向[N];人民法院報;2009年
5 西南政法大學 郝振江;司法能動主義與我國非訟事件程序法的制定[N];人民法院報;2010年
6 最高人民法院 郝銀鐘;解析法律統(tǒng)一適用的價值追求與機制保障[N];人民法院報;2008年
7 西南政法大學法學院教授 高一飛;司法的時代性和民主性[N];人民法院報;2008年
8 楊力;認真對待最高法院[N];法制日報;2007年
9 四川大學法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 左衛(wèi)民;法治社會中的法院功能[N];人民法院報;2002年
10 劉嵐;社會公眾是最終受益者[N];人民法院報;2008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李輝;論司法能動主義[D];山東大學;2010年
2 韓德明;司法的現(xiàn)代性及其超越[D];南京師范大學;2007年
3 楊柳;法律、管制與聲譽約束[D];復旦大學;2007年
4 施嵩;美國憲法解釋的原意主義研究[D];山東大學;2010年
5 楊積訊;穿越歷史[D];華東政法學院;2006年
6 黃先雄;司法謙抑論[D];湘潭大學;2007年
7 朱福勇;論民事法官能動性[D];西南政法大學;2009年
8 蔡東麗;羅斯福新政時期的聯(lián)邦最高法院(1933-1939)[D];華東政法大學;2007年
9 范春瑩;法律思維研究[D];山東大學;2008年
10 姜世波;習慣國際法的司法確定[D];山東大學;2009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許鳳偉;司法能動主義比較研究[D];天津商業(yè)大學;2011年
2 林感;司法能動主義探析[D];北方工業(yè)大學;2010年
3 冉綱瑞;論司法能動注意在我國的適用[D];西北大學;2011年
4 郭俊偉;對中國司法能動主義的思考[D];寧波大學;2011年
5 蔡麗敏;司法能動主義及其在中國的發(fā)展[D];西北師范大學;2011年
6 房東升;能動司法及其在新中國的實踐[D];南京師范大學;2008年
7 吳寶林;論能動司法的界限及實現(xiàn)[D];南京大學;2011年
8 何亞婷;世貿組織爭端解決中的司法能動主義研究[D];鄭州大學;2011年
9 周超;當代中國語境下能動司法的合理性研究[D];南京師范大學;2011年
10 鐘月輝;WTO司法能動主義研究[D];湖南師范大學;2006年
本文編號:2729529
本文鏈接:http://www.sikaile.net/falvlunwen/gongjianfalunwen/272952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