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裁判與教諭之間:當代中國的司法建議制度
本文選題:司法建議 切入點:政法體制 出處:《法制與社會發(fā)展》2013年03期
【摘要】:司法建議是中國大陸一項具有地方特色的法律制度,有著傳統(tǒng)法律文化和當代意識形態(tài)的基礎。在中國社會的轉(zhuǎn)型時期,司法建議發(fā)揮了特殊的政治、法律、社會功能:一方面補充了司法裁判的局限和不足,另一方面參與了社會治理和法治啟蒙。經(jīng)由合理的設計,司法建議可以在中國社會法治化進程中發(fā)揮積極的作用。
[Abstract]:Judicial advice is a legal system with local characteristics in mainland China, which has the basis of traditional legal culture and contemporary ideology. In the transitional period of Chinese society, judicial advice has played a special role in politics and law. Social function: on the one hand, it complements the limitation and deficiency of judicial judgment, on the other hand, it participates in social governance and the enlightenment of rule by law. Through reasonable design, judicial advice can play an active role in the process of ruling by law in Chinese society.
【作者單位】: 外交學院法律系;
【分類號】:D926
【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方世榮;周偉;;論促成被告改變具體行政行為的司法建議[J];湖北社會科學;2010年04期
2 范愉;;訴前調(diào)解與法院的社會責任 從司法社會化到司法能動主義[J];法律適用;2007年11期
3 公丕祥;;堅持司法能動 依法服務大局 對江蘇法院金融危機司法應對工作的初步總結(jié)與思考[J];法律適用;2009年11期
4 楊紹彤;;蘇聯(lián)司法機關的結(jié)構(gòu)和職能[J];蘇聯(lián)問題參考資料;1987年02期
5 楊書文;檢察建議基本問題研究[J];人民檢察;2005年17期
6 黃學賢;丁鈺;;行政審判中司法建議制度的幾個基本問題[J];蘇州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0年01期
7 ;司法建議好[J];人民司法;1985年05期
8 楓云 ,希軍;司法建議透射崇高使命——記通過“嚴打”審判參與社會治安綜合治理的北京市第二中級人民法院[J];檢察風云;2003年02期
9 劉星;;司法日常話語的“文學化”源自中國基層司法經(jīng)驗[J];中外法學;2010年02期
10 譚兵;;論人民法院的司法建議權(quán)[J];現(xiàn)代法學;1986年01期
【共引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王亞明;杜萬松;;中國民事訴訟依“法”裁判辨正——從檔案統(tǒng)計的視角[J];阿壩師范高等?茖W校學報;2008年02期
2 張娟;;行政訴訟簡易程序研究[J];安徽大學法律評論;2004年02期
3 韓春暉;;論行政處分對象的范圍[J];安徽大學法律評論;2005年01期
4 徐衛(wèi);;羅馬遺產(chǎn)信托及其法學思考與啟示[J];安徽大學法律評論;2005年01期
5 劉光華;;論跨國競爭關系的多元化法律調(diào)控機制——關于中國溫州煙具協(xié)會應對歐盟CR法案和歐盟打火機反傾銷案的經(jīng)驗實證研究[J];安徽大學法律評論;2006年01期
6 王亞明;;多元糾紛解決機制的法文化探析[J];安徽大學法律評論;2006年02期
7 李相森;;包公斷案中的個性因素探析[J];安徽大學法律評論;2009年01期
8 任志強;;明清時期墳塋的紛爭[J];安徽大學法律評論;2009年01期
9 劉國慶;;關于刑訴中法官調(diào)查權(quán)若干問題研究[J];安徽大學法律評論;2010年01期
10 雷安軍;;美國司法審查制度的合法性問題初探[J];安徽大學法律評論;2011年01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10條
1 桂萬先;;近代中國審檢關系探析[A];第三屆國家高級檢察官論壇論文集[C];2007年
2 金波;;具有檢察特色的教育培訓機制之構(gòu)建[A];第四屆國家高級檢察官論壇論文集[C];2008年
3 孟群;陶程;;檢察建議的實證分析與法律規(guī)制[A];第五屆國家高級檢察官論壇論文集[C];2009年
4 張黎明;楊國章;;從法秩序利益看檢察權(quán)的正當性[A];第五屆國家高級檢察官論壇論文集[C];2009年
5 李亞凝;;“嵌入性”不足與本土化司法模式之建構(gòu)[A];2011年(第九屆)“中國法經(jīng)濟學論壇”論文集[C];2011年
6 李擁軍;劉雪斌;韋霏;;中國法理學三十年(1978—2008)[A];中國法學三十年(1978-2008)[C];2008年
7 劉書燃;;中國行政法學三十年(1978—2008)[A];中國法學三十年(1978-2008)[C];2008年
8 卞建林;高家偉;譚秋桂;孫銳;;中國訴訟法學三十年(1978—2008)[A];中國法學三十年(1978-2008)[C];2008年
9 孔志國;;制度規(guī)避[A];2005中國制度經(jīng)濟學年會精選論文(第二部分)[C];2005年
10 強世功;;法律移植的終結(jié)——對當代中國法理學的反思[A];北京論壇(2004)文明的和諧與共同繁榮:“法治文明的承繼與融合”法律分論壇論文或提要集[C];2004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李長坤;刑事涉案財物處理制度研究[D];華東政法大學;2010年
2 吳一鳴;英美物權(quán)法之大陸法解讀[D];華東政法大學;2010年
3 張駿;論美國縱向限制法律規(guī)范及其對我國的啟示[D];華東政法大學;2010年
4 王紅梅;商會與中國法制近代化[D];華東政法大學;2010年
5 張海斌;轉(zhuǎn)型社會中的鄉(xiāng)村自治與法治[D];華東政法大學;2010年
6 袁日新;經(jīng)營者集中救濟研究[D];遼寧大學;2010年
7 付曄;中國高校專利產(chǎn)出機制研究[D];華南理工大學;2010年
8 王忠春;清代無訟思想研究[D];南開大學;2010年
9 劉建勛;我國農(nóng)村社會信用理念的生成及其法律保障[D];山東大學;2010年
10 呂濤;檢察建議法制化研究[D];山東大學;2010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廉靖;基于社區(qū)發(fā)展的我國農(nóng)村矛盾化解機制研究[D];華中農(nóng)業(yè)大學;2010年
2 卞曉偉;新時期我國農(nóng)村糾紛的多元化解決機制研究[D];華中農(nóng)業(yè)大學;2010年
3 陳志科;我國農(nóng)村集體土地征收法律制度研究[D];華中農(nóng)業(yè)大學;2010年
4 朱漢明;基于農(nóng)民權(quán)益的植物新品種保護法律問題研究[D];華中農(nóng)業(yè)大學;2010年
5 張念明;形式法治下的實質(zhì)課稅主義[D];山東科技大學;2010年
6 王國濤;納稅人權(quán)利保護司法論[D];山東科技大學;2010年
7 王沖;司法賠償制度要論[D];長春理工大學;2010年
8 徐曉影;論行政訴訟簡易程序[D];長春理工大學;2010年
9 周曉郁;論我國服務型政府的建構(gòu)[D];長春理工大學;2010年
10 劉暢;行政外罰程序中的秘密調(diào)查與誘惑調(diào)查之辨析[D];華東政法大學;2010年
【二級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郭殊;;行政行為存續(xù)力理論之評析與思考[J];重慶社會科學;2005年12期
2 何家弘;試論司法公正觀念的相對性[J];中國司法;2000年04期
3 喻中;;也說“立法與法學的當代使命”[J];讀書;2009年02期
4 龐凌;法院如何尋求司法能動主義與克制主義的平衡[J];法律適用;2004年01期
5 孔祥俊;論法律效果與社會效果的統(tǒng)一 一項基本司法政策的法理分析[J];法律適用;2005年01期
6 范愉;;訴前調(diào)解與法院的社會責任 從司法社會化到司法能動主義[J];法律適用;2007年11期
7 許宏波;;對我國司法建議制度的反思與重構(gòu) 以構(gòu)建和諧社會為視角[J];法律適用;2008年Z1期
8 譚世貴;李建波;;論司法和諧及其實現(xiàn)[J];時代法學;2007年04期
9 孫笑俠;法律家的技能與倫理[J];法學研究;2001年04期
10 姚莉;司法公正要素分析[J];法學研究;2003年05期
相關重要報紙文章 前1條
1 記者 楊金志;[N];新華每日電訊;2010年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最高人民法院關于進一步加強司法建議工作為構(gòu)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提供司法服務的通知[J];司法業(yè)務文選;2007年34期
2 譚兵;;論人民法院的司法建議權(quán)[J];現(xiàn)代法學;1986年01期
3 雷霆;;當前司法建議工作的主要問題及對策[J];法治論叢;2010年04期
4 戴慧霞,張書;行政審判社會效果初探[J];蘭州工業(yè)高等?茖W校學報;2000年04期
5 李美芳;;規(guī)則之治與自由裁量權(quán)[J];沿海企業(yè)與科技;2007年04期
6 張中劍;鐘淑敏;;判后司法建議:少年刑事審判銜接社區(qū)矯正的橋梁——未成年人社區(qū)矯正司法建議制度若干問題探討[J];法治論壇;2010年03期
7 鄭玉龍;;中國能動司法的現(xiàn)實必要性及重要意義——暨司法的功能分析[J];法制與社會;2010年33期
8 王保建;;能動司法哲學觀的解讀[J];湖南公安高等?茖W校學報;2010年06期
9 張航;趙鳳強;;司法能動與能動司法的多維思辨[J];山東審判;2010年03期
10 陳金釗;;司法意識形態(tài):能動與克制的反思[J];現(xiàn)代法學;2010年05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10條
1 董昆;;淺析制約審判獨立的非理性社會輿論——從“胡斌飆車案”切入[A];全國法院系統(tǒng)第二十二屆學術(shù)討論會論文集[C];2011年
2 陳柏新;陳云光;;論辦案的社會效果[A];當代法學論壇(二○○九年第2輯)[C];2009年
3 張存;;行政審判司法建議的現(xiàn)狀與規(guī)范——以W市兩級人民法院的實踐為實證樣本[A];全國法院系統(tǒng)第二十二屆學術(shù)討論會論文集[C];2011年
4 王振清;;司法審判應堅持“法律效果與社會效果的有機統(tǒng)一”——重溫董老關于批評有些法官“孤立辦案”論述的一點啟示[A];董必武法學思想研究文集(第六輯)[C];2007年
5 劉思萱;;論功能變遷中的司法建議——中國特色司法制度的個案剖析[A];全國法院系統(tǒng)第二十二屆學術(shù)討論會論文集[C];2011年
6 王慶豐;謝銳勤;;互動與博弈:民事調(diào)解與能動司法——以城鄉(xiāng)二元社會為背景[A];全國法院系統(tǒng)第二十二屆學術(shù)討論會論文集[C];2011年
7 毛煜煥;;和諧社會的法官責任——論“人民司法”的時代落腳點[A];董必武法學思想研究文集(第七輯)[C];2008年
8 吳伶俐;;智慧的召喚與不可或缺的自知——“能動司法”語境下的法院裁判[A];全國法院系統(tǒng)第二十二屆學術(shù)討論會論文集[C];2011年
9 陳樹森;;調(diào)解率的功能回歸與機制重構(gòu)——由案件調(diào)解后申請執(zhí)行情況引發(fā)的追問、慎思與求解[A];全國法院系統(tǒng)第二十二屆學術(shù)討論會論文集[C];2011年
10 錢斌;;董必武的人民司法觀與衡平司法過程中的法理沖突[A];董必武法學思想研究文集(第六輯)[C];2007年
相關重要報紙文章 前10條
1 通訊員 張曉敏;抉速解決金融糾紛 拓展司法建議功效[N];天津政法報;2009年
2 周文元;司法建議力促依法行政[N];連云港日報;2010年
3 江陽;淮安楚州20余份司法建議均被采納[N];人民法院報;2007年
4 記者 何曉慧;福安處理行政糾紛司法建議先行[N];人民法院報;2009年
5 江西省泰和縣人民法院 肖承池;對司法建議制度化的構(gòu)想[N];法制生活報;2005年
6 ;延伸審判職能 構(gòu)建和諧社會[N];江蘇法制報;2007年
7 李占軍;市中級人民法院司法建議發(fā)揮巨大作用[N];開封日報;2007年
8 陳笑塵 周剛;佛山司法建議促進行政規(guī)范[N];人民法院報;2006年
9 婁銀生;司法建議離我們很近[N];人民法院報;2007年
10 盛茂邋王建剛;打造“企業(yè)平安通道”[N];江蘇法制報;2007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6條
1 王一;我國“能動司法”的本義與反思[D];上海交通大學;2012年
2 李輝;論司法能動主義[D];山東大學;2010年
3 武紅羽;司法調(diào)解的生產(chǎn)過程[D];吉林大學;2008年
4 劉濤;當代中國政法委員會研究[D];吉林大學;2012年
5 崔軍;論司法裁判[D];吉林大學;2008年
6 呂濤;檢察建議法制化研究[D];山東大學;2010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程新斌;司法建議初探[D];南京師范大學;2011年
2 陳輝;行政訴訟司法建議探析[D];安徽大學;2012年
3 崔規(guī)定;中國語境下“能動司法”的理論分析[D];吉林大學;2012年
4 吳丹;論中國法院能動司法的利與弊[D];吉林大學;2012年
5 丁鈺;行政審判中的司法建議制度研究[D];蘇州大學;2010年
6 石麗芝;司法社會效果實現(xiàn)的探索[D];中國政法大學;2011年
7 曾慧;論司法的社會效果[D];南京大學;2011年
8 任洪孜;我國行政訴訟中的司法建議制度研究[D];華東政法大學;2012年
9 劉錦輝;論檢察機關的刑事抗訴權(quán)[D];清華大學;2005年
10 張曉亮;刑事證據(jù)證明力強度研究[D];山西大學;2007年
,本文編號:1660366
本文鏈接:http://www.sikaile.net/falvlunwen/gongjianfalunwen/166036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