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法判決證立的理由
本文選題:司法判決證立 切入點:積極理由 出處:《廣東社會科學》2012年04期 論文類型:期刊論文
【摘要】:司法判決證立的積極理由是人們接受司法判決正當性的有效根據(jù),其在簡易案件和疑難案件裁判中有多種表現(xiàn)形式。司法判決證立的消極理由是導致法律論證本身和司法判決不具有正當性的論據(jù),是法官應(yīng)該避免適用的理由。消極理由有多種類型,批判性檢驗是其識別方法。應(yīng)當建構(gòu)全面的司法判決理由評判體系。
[Abstract]:The positive reason for judicial decision proof is the valid basis for people to accept the legitimacy of judicial decision. It has many forms of expression in summary cases and difficult cases. The negative reason for judicial decision evidence is the argument leading to the legal argument itself and the illegitimacy of the judicial judgment. There are many types of negative reasons, and the critical test is its identification method.
【作者單位】: 浙江財經(jīng)學院法學院;
【分類號】:D926
【參考文獻】
相關(guān)期刊論文 前3條
1 蔡琳;;法律論證中的融貫論[J];法制與社會發(fā)展;2006年02期
2 鄭永流;法律判斷形成的模式[J];法學研究;2004年01期
3 張繼成;從案件事實之“是”到當事人之“應(yīng)當”——法律推理機制及其正當理由的邏輯研究[J];法學研究;2003年01期
【共引文獻】
相關(guān)期刊論文 前10條
1 梁曉儉;實踐理性:一種法學方法論意義上的探究[J];比較法研究;2004年02期
2 劉德良;民法學基本理論在網(wǎng)絡(luò)時代所面臨的問題[J];比較法研究;2004年04期
3 焦寶乾;;法律論證的幾個基本理論問題[J];比較法研究;2005年06期
4 孟凡哲,王姝;判例制度的哲學之維——一個經(jīng)驗主義的視角[J];長春工程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03年04期
5 謝維雁;自主的憲法與憲法的自主性發(fā)展[J];重慶社會科學;2005年03期
6 馬俊玉,郭振杰;電子商務(wù)立法應(yīng)注意的若干問題[J];重慶郵電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05年05期
7 盧小山,馬新梅;論制定法對法官自由裁量權(quán)的約束——從體系和方法上看[J];當代法學;2003年06期
8 陳勁陽;新康德主義與新古典犯罪論體系[J];當代法學;2004年06期
9 胡緒雨;;國際商事慣例的作用空間與效力基礎(chǔ)[J];當代法學;2006年02期
10 謝暉;科學與詮釋:法哲學研究的兩種理路[J];法律科學-西北政法學院學報;2003年01期
相關(guān)會議論文 前2條
1 周茂銘;;換個角度,看律師法律服務(wù)市場——用法律經(jīng)濟學的方法觀察、思考律師服務(wù)市場[A];第四屆中國律師論壇百篇優(yōu)秀論文集[C];2004年
2 吳洪淇;;自治與他治:律師服務(wù)收費管理主體定位的多重要素——從Goldfarb v.Virginia State Bar談起[A];規(guī)劃·規(guī)范·規(guī)則——第六屆中國律師論壇優(yōu)秀論文集[C];2006年
相關(guān)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吳丹梅;法治的文化解析[D];黑龍江大學;2003年
2 葉明;經(jīng)濟法實質(zhì)化研究[D];西南政法大學;2003年
3 周麗;論近代自然法的產(chǎn)生[D];中國政法大學;2004年
4 蔣嘯;判例法研究[D];中國政法大學;2004年
5 蔣堯明;上市公司會計信息虛假陳述民事責任研究[D];江西財經(jīng)大學;2004年
6 孟凡哲;普通法系的判例制度——一個源與流的解讀[D];吉林大學;2004年
7 王洪偉;證券犯罪論[D];吉林大學;2004年
8 鄭軍男;不能未遂犯研究[D];吉林大學;2004年
9 金星;論誘惑偵查[D];吉林大學;2004年
10 童兆洪;民事執(zhí)行權(quán)的理論構(gòu)建[D];吉林大學;2004年
相關(guān)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韓德明;合法化、合理性與正義程序[D];南京師范大學;2003年
2 廖懷高;論法律推理的客觀性[D];西南師范大學;2003年
3 譚全萬;自在與自為:刑事訴訟目的研究[D];四川大學;2003年
4 唐志容;法官如何判決[D];蘇州大學;2003年
5 張青波;裁判中抽象與具體之難題及其解決途徑[D];中國政法大學;2004年
6 侯利陽;舉證責任分配理論之重構(gòu)[D];中國政法大學;2004年
7 毛德兵;民法解釋學的哲學反思[D];中國政法大學;2004年
8 劉岸;私法上的法律關(guān)系概念[D];中國政法大學;2004年
9 肖妤;論刑事訴訟中的經(jīng)驗法則[D];華東政法學院;2003年
10 劉延東;法學院的風格[D];華東政法學院;2004年
【二級參考文獻】
相關(guān)期刊論文 前2條
1 邱昭繼;法律中的可辯駁推理[J];法律科學-西北政法學院學報;2005年04期
2 張繼成;從案件事實之“是”到當事人之“應(yīng)當”——法律推理機制及其正當理由的邏輯研究[J];法學研究;2003年01期
【相似文獻】
相關(guān)會議論文 前1條
1 楊知文;;論司法判決證立的基本方法[A];法律邏輯與法學教育——第十五屆全國法律邏輯學術(shù)討論會論文集[C];2007年
,本文編號:1625611
本文鏈接:http://www.sikaile.net/falvlunwen/gongjianfalunwen/162561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