危難救助制度與道德入法問題研究
發(fā)布時間:2017-08-23 22:29
本文關鍵詞:危難救助制度與道德入法問題研究
更多相關文章: 道德的法律保障 危難救助 發(fā)展路徑模式
【摘要】:2011年發(fā)生在廣東的小悅悅事件引發(fā)了國內對見危不救的行為是否應予法律懲罰的激烈討論,道德立法的呼聲越來越高。這觸及到法理學上爭論已久有關于法律與道德的關系問題。法律與道德的關系可以分為兩個方面:道德的法律強制,即法律禁止人們去做道德所譴責的行為;道德的法律保障,即法律要求人們去做道德所鼓勵的行為。本文所關注的也是第二個方面。本文以危難救助問題作為分析中心,切入這一方面,旨在探討法律是否可以,以及如何可以的話,應在多大范圍和多大程度要求人們去救助處于危難之中的人們。全文主體內容分為三章,分述如下。第一章是對國外有關危難救助問題相關制度研究,對其進行制度沿革的歷史規(guī)律和社會條件進行梳理和分析。在總結立法的歷史和現(xiàn)狀的基礎上歸納出危難救助法律保障發(fā)展路徑的基本模式,并在此歸納的框架下分析了典型的代表國家。第二章是通過對中國古代和當今相關制度的研究,通過對相關法律制度的梳理和分析,以期找尋未來制度構建的歷史和現(xiàn)實基礎。第三章是對道德的法律保障的相關理論問題的研究,試圖探索制度建設的理論基礎,同時提出將道德納入法律保障領域的可行標準。本文寫作的目的,主要是希望通過對國內外危難救助制度進行比較分析和研究,尋求對道德進行法律保障的理論基礎和可行標準,以期對中國以后此領域的制度建設提供理論上的借鑒。
【關鍵詞】:道德的法律保障 危難救助 發(fā)展路徑模式
【學位授予單位】:復旦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4
【分類號】:D90-052
【目錄】:
- 中文摘要4-5
- ABSTRACT5-7
- 引言7-8
- 第一章 外國危難救助法律制度的比較分析8-20
- 第一節(jié) 危難救助制度的早期淵源8-9
- 第二節(jié) 外國危難救助制度的基本模式與發(fā)展路徑9-18
- 一、綜合性模式:漸進式的發(fā)展路徑9-13
- 二、綜合性模式:跨越式的發(fā)展路徑13-16
- 三、危難救助制度的非典型形態(tài)16-18
- 第三節(jié) 比較與啟示18-20
- 第二章 中國危難救助制度的演變與當代爭議20-31
- 第一節(jié) 中國古代危難救助制度梳理20-24
- 一、危難救助制度理念及模式20-21
- 二、對見危不救的法律懲罰21
- 三、對見義勇為的法律促進21-24
- 第二節(jié) 當代中國危難救助制度梳理24-28
- 一、危難救助制度概況24
- 二、見義勇為的地方性保障24-26
- 三、見義勇為的社會團體保障26-27
- 四、簡要的評價27-28
- 第三節(jié) 關于懲罰見危不救的當代爭議28-31
- 一、呼吁懲罰的觀點28-29
- 二、反對懲罰的觀點29-31
- 第三章 道德入法與危難救助制度的理論基礎31-48
- 第一節(jié) 道德入法問題的若干學說31-37
- 一、龐德的道德與法律共治理論31-32
- 二、德富林與哈特有關道德的法律強制的爭論32-36
- 三、富勒的法律之道德性理論36-37
- 第二節(jié) 道德入法的依據37-42
- 一、道德作為一般法律之立法依據的合理性37-39
- 二、危難救助立法的合理性39-42
- 第三節(jié) 道德入法的范圍42-46
- 一、從道德類別的角度來看42-44
- 二、從行為類別的角度來看44-45
- 三、從救助主體類別的角度來看45-46
- 第四節(jié) 危難救助的適當制度模式46-48
- 結語48-49
- 后記49-50
- 注釋50-55
- 參考文獻55-58
【參考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庫 前2條
1 于瀚鵬;;道德義務的刑事法律化——關于見危不救罪入刑的討論[J];法制與經濟(中旬);2013年06期
2 徐國棟;;見義勇為立法比較研究[J];河北法學;2006年07期
,本文編號:727667
本文鏈接:http://www.sikaile.net/falvlunwen/fashilw/72766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