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文中詐騙案研究
發(fā)布時間:2017-08-20 21:39
本文關鍵詞:張文中詐騙案研究
【摘要】:張文中詐騙案是具有頗多爭議的案件,該案中所蘊含的理論價值和實踐意義值得我們深思。在對本案進行研究時,筆者先分析了張文中詐騙案的爭議焦點,,并結(jié)合詐騙罪的客觀特征,證明張文中涉案行為構(gòu)成單位詐騙;然后從對單位實施的非單位犯罪如何承擔刑事責任這一問題的探討中,得出了張文中作為單位詐騙案中的直接主管人員應當承擔刑事責任這一結(jié)論。最后,從刑事政策的層面,圍繞本案突出的司法問題進行立體化分析,力求為我國司法制度的完善提供參考性的建議。
【關鍵詞】:詐騙罪 單位犯罪 刑事責任 犯罪主體
【學位授予單位】:黑龍江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4
【分類號】:D920.5;D924.35
【目錄】:
- 中文摘要3-4
- Abstract4-7
- 緒論7-9
- 一、 案情概述及爭議焦點9-12
- (一) 案情簡介及法院判決9-10
- 1.案情簡介9-10
- 2.法院判決10
- (二) 案件的爭議焦點10-12
- 1.本案是否存在欺詐行為的認定11
- 2.本案是否為單位犯罪的認定11
- 3.單位實施非單位犯罪問題的認定11-12
- 二、 張文中行為是否具備詐騙罪的構(gòu)成要件12-19
- (一) 張文中的行為是否屬于詐騙行為12-15
- 1.如何認定張文中在申報國債貼息資金過程中的欺詐行為12-14
- 2.張文中的欺詐行為是否使相關工作人員陷入認識錯誤14-15
- 3.負責國債貼息資金的相關工作人員是否基于錯誤認識處分了財產(chǎn)15
- (二) 張文中主觀上是否具有“非法占有目的”15-19
- 1.關于“以非法占有為目的”是否為詐騙罪構(gòu)成要件的理論爭議15-17
- 2.如何正確理解“以非法占有為目的”的內(nèi)涵17
- 3.如何認定張文中的“非法占有為目的”17-19
- 三、 張文中的涉案行為是否為單位行為19-22
- (一) 我國關于單位犯罪認定的理論紛爭及相關規(guī)定19-20
- (二) 張文中的涉案行為是否屬于單位行為20-22
- 四、 單位實施詐騙行為的刑事責任問題22-27
- (一) 單位實施非單位犯罪在司法解釋上的分歧22-23
- (二) 單位實施純正自然人犯罪的理論紛爭23-25
- 1.肯定說與否定說的對立23-24
- 2.對否定說的批判24-25
- (三) 張文中應當對詐騙行為承擔刑事責任25-27
- 結(jié)語27-30
- 參考文獻30-32
- 致謝32
【參考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8條
1 劉明祥;論詐騙罪中的交付財產(chǎn)行為[J];法學評論;2001年02期
2 趙秉志,于志剛;刑法基本原則的法條設置與現(xiàn)實差距——基于立法與司法的現(xiàn)狀分析[J];法學;1999年10期
3 張明楷;論詐騙罪的欺騙行為[J];甘肅政法學院學報;2005年03期
4 盧勇;單位成員行為的雙重性與單位犯罪[J];華東政法學院學報;1999年04期
5 于逸生,劉彥輝;論金融詐騙罪的非法占有目的[J];黑龍江省政法管理干部學院學報;2004年03期
6 董玉庭;;論單位實施非單位犯罪問題[J];環(huán)球法律評論;2006年06期
7 劉明祥;論詐騙罪中的財產(chǎn)損害[J];湘潭工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01年01期
8 王延祥;如何認定詐騙罪中的“以非法占有為目的”[J];政治與法律;2003年03期
本文編號:709048
本文鏈接:http://www.sikaile.net/falvlunwen/fashilw/70904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