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正法律思想研究
發(fā)布時間:2021-07-09 18:49
以法治國是居正法律思想的核心。居正認為中國要成為現(xiàn)代民主國家,必須實行法治。中國的法治必須以三民主義為最高指導原則。這是因為三民主義是古今中外政治法律思想的結晶,是中國憲政運動的唯一目的,體現(xiàn)了中國法律的中心原則和根本原理。在法律生活中,要使三民主義得到貫徹,司法必須黨化。 鑒于憲法在實現(xiàn)法治過程中的根本作用,居正對憲法的實施持極審慎的態(tài)度,并認為憲法的實施必須具備三個最起碼的條件:人民健全的心理、國民經(jīng)濟的發(fā)展和國民教育的發(fā)展。 要實現(xiàn)法治,必須樹立起法治的權威。其途徑為:制定良法,澄清法治,嚴格執(zhí)法,加強五院之間的合作。 中國法治狀況的不理想,原因在在于:法律制度本身缺陷頗多;政府沒有擔負起行法的責任;中國過去偏重禮治忽視法治歷史傳統(tǒng)的影響。這是居正對中國法治現(xiàn)狀的反思。 改良司法是居正法律思想的重要組成部分,減刑和廢除死刑、減輕訟累和改良獄政是其三大舉措。 法律教育是居正法律思想的另一重要組成部分。居正的大教育觀包括昌明法學、司法工作者的進德修業(yè)和普及法律知識三個方面。 居正的法律思想及其法律實踐在近代法律思想史上占有很重要的地位。
【文章來源】:華中師范大學湖北省 211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屬院校
【文章頁數(shù)】:53 頁
【學位級別】:碩士
【文章目錄】:
摘要
Abstract
緒論
第一章 背景
第二章 “以法治國”
一 法治的建構
二 “樹立法治的權威”
三 對法治現(xiàn)狀的反思
第三章 “改良司法”
一 減刑與廢除死刑
二 司法最主要的目標為減輕訟累
三 改良獄政
第四章 法律教育
一 昌明法學
二 司法工作者“進德修業(yè)”
三 普及法律知識
第五章 評價
參考文獻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情·理·法:禮治秩序[J]. 陳亞平. 讀書. 2002(01)
[2]中國憲法學世紀回眸[J]. 周葉中,胡弘弘. 法學評論. 2001(06)
[3]中國法制史研究世紀回眸[J]. 陳曉楓,柳正權. 法學評論. 2001(02)
[4]當代中國法哲學研究范式的轉換——從階級斗爭范式到權利本位范式[J]. 張文顯,于寧. 中國法學. 2001(01)
[5]超越東西方:法學家吳經(jīng)熊[J]. 王健. 比較法研究. 1998(02)
[6]居正追隨孫中山先生的革命活動[J]. 羅;. 湖北文史資料. 1996(01)
[7]論二十世紀中國的民族主義[J]. 姜義華. 復旦學報(社會科學版). 1993(03)
[8]中國法文化的考察——以訴訟的形態(tài)為素材[J]. 滋賀秀三. 比較法研究. 1988(03)
本文編號:3274294
【文章來源】:華中師范大學湖北省 211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屬院校
【文章頁數(shù)】:53 頁
【學位級別】:碩士
【文章目錄】:
摘要
Abstract
緒論
第一章 背景
第二章 “以法治國”
一 法治的建構
二 “樹立法治的權威”
三 對法治現(xiàn)狀的反思
第三章 “改良司法”
一 減刑與廢除死刑
二 司法最主要的目標為減輕訟累
三 改良獄政
第四章 法律教育
一 昌明法學
二 司法工作者“進德修業(yè)”
三 普及法律知識
第五章 評價
參考文獻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情·理·法:禮治秩序[J]. 陳亞平. 讀書. 2002(01)
[2]中國憲法學世紀回眸[J]. 周葉中,胡弘弘. 法學評論. 2001(06)
[3]中國法制史研究世紀回眸[J]. 陳曉楓,柳正權. 法學評論. 2001(02)
[4]當代中國法哲學研究范式的轉換——從階級斗爭范式到權利本位范式[J]. 張文顯,于寧. 中國法學. 2001(01)
[5]超越東西方:法學家吳經(jīng)熊[J]. 王健. 比較法研究. 1998(02)
[6]居正追隨孫中山先生的革命活動[J]. 羅;. 湖北文史資料. 1996(01)
[7]論二十世紀中國的民族主義[J]. 姜義華. 復旦學報(社會科學版). 1993(03)
[8]中國法文化的考察——以訴訟的形態(tài)為素材[J]. 滋賀秀三. 比較法研究. 1988(03)
本文編號:3274294
本文鏈接:http://www.sikaile.net/falvlunwen/fashilw/327429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