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犯奸案件的審理依據(jù)及原則——基于司法判例的考察
[Abstract]:The crime of rape in the Qing Dynasty mainly refers to rape and rape, which can be divided into relatives rape, homosexual rape, rape of young girls, monks and Taoists rape, official rape and other special circumstances. This article combines the relevant provisions of the Qing Dynasty Law and the specific cases in the Criminal Cases Survey, mainly from the Qing Dynasty on the legislative and judicial aspects of rape. Starting from this point of view, this paper makes a detailed analysis of several important issues involved in the trial of rape cases: first, the impact of the victim's age on the conviction and sentencing of the crime of rape; second, the aggravated circumstances identified in the crime of rape; third, the treatment of homosexual rape; fourth, the impact of the victim's own moral integrity on the judgment; fifth, the legal status of the relationship of submission in the trial of relatives'rape cases. Six, the ways and principles of handling special identities.
【作者單位】: 南京大學法學院;
【基金】:南京大學985工程三期建設項目“社會變遷與司法裁判互動視野中的司法案例庫建設和案例研究”系列成果之一 2011年國家社科基金項目“中國司法傳統(tǒng)中的理性與經驗研究”(11BFX016)支持
【分類號】:D929
【共引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王亞明;杜萬松;;中國民事訴訟依“法”裁判辨正——從檔案統(tǒng)計的視角[J];阿壩師范高等?茖W校學報;2008年02期
2 沈瑋瑋;;從甘結到具結悔過:傳統(tǒng)民事司法信任的轉變[J];安徽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0年03期
3 吳正茂;趙永偉;;法律儒家化新論[J];安徽教育學院學報;2006年02期
4 陳兆肆;;清代法律:實踐超越表達——以衙役群體運作班房為視角[J];安徽史學;2008年04期
5 王菠;;晚清工商立法與華商權利救濟探析[J];安徽廣播電視大學學報;2012年02期
6 丁國峰;魏春明;;試論中國古代調處制度[J];安徽農業(yè)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7年04期
7 陳利;鄧建鵬;宋思妮;;法律、帝國與近代中西關系的歷史學:1784年“休斯女士號”沖突的個案研究[J];北大法律評論;2011年02期
8 楊曉輝;;明清刑事審判制度及實踐一瞥——以《聊齋·胭脂》為視角[J];保定師范?茖W校學報;2007年01期
9 任強;中國古典文本中的法律形式[J];北京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5年04期
10 蘇亦工;;有我無我之際:漫說法律與道德的語境差別[J];北方法學;2009年03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6條
1 孔志國;;制度規(guī)避[A];2005中國制度經濟學年會精選論文(第二部分)[C];2005年
2 張銳智;;試論黃遵憲《日本國志》對中國近代刑法改革的影響[A];繁榮·和諧·振興——遼寧省哲學社會科學首屆學術年會獲獎成果文集[C];2007年
3 王立;;董必武對中國法制的兩大貢獻解析——中國5000年法律文明的成功轉型與依法治國基本方略思想搖籃[A];董必武法學思想研究文集(第八輯)[C];2008年
4 王立;;董必武:破舊成功與立新失敗[A];董必武法學思想研究文集(第九輯)[C];2009年
5 王立;;只有人民才能提供法制建設的根本動力——由董必武法制拓荒及中頹引發(fā)的思考[A];董必武法學思想研究文集(第十輯)[C];2010年
6 王平;;刑罰輕重的根據(jù)——兼論“嚴打”[A];中國犯罪學研究會第三屆會員代表會議——暨第十一屆學術研討會會議論文[C];2002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尹偉琴;民國祭田法律制度研究[D];華東政法大學;2010年
2 錢泳宏;清代夫妻相犯研究[D];華東政法大學;2010年
3 劉志松;清“冒破物料”律與工程管理制度[D];南開大學;2010年
4 王忠春;清代無訟思想研究[D];南開大學;2010年
5 尹佳濤;歷史與現(xiàn)實之間的政治思考[D];南開大學;2010年
6 方靖;近代西方警政的東漸及其在廣州的實踐[D];暨南大學;2010年
7 劉忠;《聯(lián)合國反腐敗公約》視域下私營部門利益沖突問題研究[D];大連海事大學;2011年
8 馬婷婷;漢代情論研究[D];華中師范大學;2011年
9 孟萬忠;歷史時期汾河中游河湖變遷研究[D];陜西師范大學;2011年
10 劉泓呈;中國法:走在想象與真實之間[D];中央民族大學;2011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彭斌;清代情理審判研究[D];湘潭大學;2010年
2 錢蘇青;清前期思想控制之法律問題論析[D];蘇州大學;2010年
3 陳偉奇;中國古代刑法親屬容隱制探析[D];西南政法大學;2010年
4 黃環(huán)宇;清代“贅婚”制度及其相關法律問題分析[D];南昌大學;2010年
5 萬鈞;論“親情犯罪”刑罰裁量制度的確立[D];南昌大學;2010年
6 劉義哲;清代“慎刑”制度表現(xiàn)與思想傳承[D];煙臺大學;2010年
7 戴晉玲;論我國個人律師事務所法律制度的完善[D];安徽大學;2010年
8 顧頎;司法公正的倫理沖突及其調適[D];福建師范大學;2010年
9 劉成鎮(zhèn);南京國民政府刑事訴訟立法研究[D];中國青年政治學院;2011年
10 曹淑麗;清代對苗疆地區(qū)的法律治理[D];吉林大學;2011年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楊傳書;精心審理強奸案件[J];人民司法;1985年01期
2 沈大明;;清代地主階層的法律特權[J];華東政法學院學報;2006年06期
3 張世明;清代宗藩關系的歷史法學多維透視分析[J];清史研究;2004年01期
4 鄧建鵬;訟師秘本與清代訴狀的風格——以“黃巖訴訟檔案”為考察中心[J];浙江社會科學;2005年04期
5 夏紅永;;清代的律、例、令初考[J];池州師專學報;2006年06期
6 呂寬慶;;清代民間異姓繼承問題研究[J];云夢學刊;2007年04期
7 劉高勇;;論清代國家法干預“先買權”的失敗[J];湖北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8年05期
8 黃延廷;;清代比附的法理探討[J];廣西社會科學;2009年11期
9 王小丹;;淺析清代子孫違犯教令罪——以《刑案匯覽》為中心[J];經濟師;2011年04期
10 寧致遠;;淺談清代判詞的說理[J];法律適用;1988年11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10條
1 張雪梅;;關注兒童性侵犯[A];推動律師參與未成年人保護工作會議暨未成年人保護專業(yè)委員會2004年年會論文集[C];2004年
2 徐曉光;;改土歸流中的一場典型訴訟事件——從清末四川茂州羌民控告土司案件看民族地區(qū)的訴訟與司法[A];民族法學評論(第6卷·2008年)[C];2008年
3 劉吉祥;;關于“告訴才處理”的邏輯思考[A];1998年邏輯研究專輯[C];1998年
4 鄭劍;周德金;;刑事法官對司法環(huán)境的態(tài)度和策略——重溫董必武依法辦事思想的啟示[A];董必武法學思想研究文集(第九輯)[C];2009年
5 劉莉芬;;中國借鑒辯訴交易制度的必要性和可行性研究[A];中國犯罪學學會第十七屆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08年
6 魏汝久;;浙江東陽事件辯護案[A];環(huán)境公益訴訟開展與律師的作用——2005年全國律協(xié)環(huán)境與資源法專業(yè)委員會年會論文集[C];2005年
7 李敏;;寬恕與司法:以心理學視角切入的研究綜述[A];中國社會心理學會2008年全國學術大會論文摘要集[C];2008年
8 陳歡水;;簡析我國現(xiàn)行法制體系對人權保障的不足[A];貴州省科學社會主義暨政治學學會2003年年會論文集[C];2003年
9 王志亮;代成英;;加拿大的《青少年刑事司法法》[A];中國犯罪學研究會第十四屆學術研討會論文集(上冊)[C];2005年
10 王佐龍;;民間社會的“私了”——以西部民族地區(qū)為視域[A];民族法學評論(第6卷·2008年)[C];2008年
相關重要報紙文章 前10條
1 省檢察院政策研究室 金石;致他人被錯捕如何定性[N];甘肅法制報;2006年
2 本報記者 趙剛;專家稱尚爾琦案事實和證據(jù)有待進一步推敲[N];人民法院報;2006年
3 宋薇薇;定罪量刑可以“討價還價”嗎[N];北京日報;2002年
4 劉曉安 周錦雄;非法行醫(yī)致人死亡如何定罪量刑[N];深圳特區(qū)報;2004年
5 張烈;在暴力環(huán)境下掏走他人錢財?shù)男袨槿绾味ㄐ訹N];人民法院報;2005年
6 樊逸峰;內外勾結應以入戶搶劫定罪量刑[N];江蘇經濟報;2004年
7 ;設騙局“取財” 盜竊還是詐騙[N];檢察日報;2004年
8 李艷紅 王會;被窩藏人在逃 法院能否對窩藏人定罪量刑[N];人民法院報;2004年
9 北京市朝陽區(qū)人民法院 崔光同;情法并重[N];人民法院報;2010年
10 本報記者 馬岳君 陳東升;80后考試“專家”網上虛假叫賣“真題”[N];法制日報;2010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尚春霞;清代賦稅法律制度研究(1644年——1840年)[D];中國政法大學;2006年
2 李鳳鳴;清代州縣官吏的司法責任[D];中國政法大學;2006年
3 胡謙;清代民事糾紛的民間調處研究[D];中國政法大學;2007年
4 黃延廷;清代刑事司法中的緣法斷罪與權宜裁判[D];中國政法大學;2009年
5 焦利;清代監(jiān)察法研究[D];中國政法大學;2006年
6 李文生;清代職務犯罪問題研究[D];中國政法大學;2006年
7 袁家超;清代契約法制研究[D];中國政法大學;2009年
8 周執(zhí)前;國家與社會:清代城市管理機構與法律制度變遷研究[D];四川大學;2007年
9 王忠春;清代無訟思想研究[D];南開大學;2010年
10 錢泳宏;清代夫妻相犯研究[D];華東政法大學;2010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李方明;清代司法實踐中的情理初探[D];吉林大學;2006年
2 趙丞煜;清代鄉(xiāng)村的社會控制[D];山東大學;2009年
3 郭潔;試論清代妾在家族中的民事法律地位[D];蘇州大學;2008年
4 包翠珍;清代蒙古地區(qū)經濟法律制度研究[D];內蒙古大學;2008年
5 支強;“西洋人傳教治罪”條例論考[D];中國政法大學;2005年
6 馬飛躍;清代工商業(yè)會館公所規(guī)章制度探析[D];上海師范大學;2008年
7 鄭廬;清代災荒救濟法制研究[D];中國政法大學;2009年
8 李泉欽;論清代自首制度[D];西南政法大學;2009年
9 周進;清代土地絕賣契約研究[D];武漢大學;2005年
10 石淼;清代商人對地方官吏違法榨取行為的傳統(tǒng)訴訟[D];東北師范大學;2009年
,本文編號:2237055
本文鏈接:http://www.sikaile.net/falvlunwen/fashilw/223705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