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訴”源流通說辨正
本文關鍵詞:“直訴”源流通說辨正
【摘要】:"直訴"一詞系近代以來的法史學研究術(shù)語。目前,"直訴"源流之通說認為,"直訴"源于西周的"路鼓"、"肺石",成型于南北朝的登聞鼓制。通過考辨可知,《周禮》所載"路鼓"與"肺石"、秦漢至南北朝以前的上書、登聞鼓,均非司法意義上的"直訴",通說關于"直訴"源流的認識不確。此通說形成的原因在于:《周禮》立于官學后,時人多奉《周禮》為理想制度,將"登聞鼓"、"八議"等制比附《周禮》,出現(xiàn)了"法律《周禮》化",歷代注家也層累地將"《周禮》化"的各種制度源頭定為西周。但是,考諸傳世文獻并驗之以出土法律文獻可見,西周至春秋時期尚無明確的審級制度,自然就沒有超越審級的"直訴"存在。當時的訴訟或均可視為單級審理的"直訴"。包山楚司法簡的記載說明,在戰(zhàn)國以降逐步確立多級審制的情形下,超越審級的"直訴"在當時已經(jīng)出現(xiàn)。
【作者單位】: 華東政法大學法律古籍研究所;
【基金】:國家社科基金青年項目“楚系司法文書簡新探”(13CFX014) 中國博士后科學基金第八批特別資助項目(2015T80179)的成果
【分類號】:D929
【正文快照】: 一、“直訴”源流通說的形成及其問題“直訴”作為表述中國古代訴訟程序的詞匯,是就審級制度而言的,〔i〕在先秦可指單級審理,戰(zhàn)國以降出現(xiàn)多審級制度后,則指直接訴于君王(朝廷)的特別訴訟程序!爸痹V”一詞,在古代多是作為動詞,表“直接訴告”之義,未見其用于表達“訴訟程序
【參考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6條
1 羅運環(huán);論包山簡中的楚國州制[J];江漢考古;1991年03期
2 孫展;上書與秦漢法制[J];人文雜志;2002年03期
3 付子堂;胡仁智;;傳統(tǒng)中國的社會沖突法律調(diào)處機制探微[J];社會科學戰(zhàn)線;2011年05期
4 柏樺;;清代的上控、直訴與京控[J];史學集刊;2013年02期
5 李玉華;我國古代的直訴制度及其對當今社會的影響[J];政治與法律;2001年01期
6 魯鑫;;包山楚簡州、里問題研究綴述[J];中原文物;2008年02期
【共引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余文兵;;試論清代民族政策法制化的特點及其意義[J];阿壩師范高等?茖W校學報;2011年01期
2 張群;;中國古代法上的“義絕”:基于學術(shù)史的考察與反思[J];安徽大學法律評論;2011年01期
3 孔令梅;;道教承負說淺析[J];安徽電氣工程職業(yè)技術(shù)學院學報;2006年04期
4 瞿林東;論魏晉至隋唐的歷史文獻學思想[J];安徽大學學報;2004年02期
5 劉克;;漢代畫像石中的佛教環(huán)境生存智慧[J];安徽大學學報;2005年06期
6 曹潔;;宋跋本王仁f+《刊謬補缺切韻》音注補苴[J];安徽大學學報;2005年06期
7 段偉;;西漢黃河水患與防治制度的變遷[J];安徽大學學報;2006年04期
8 王謀寅;;對中國成文法起源問題的思考[J];安徽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8年02期
9 段偉;;救災方式對中國古代司法制度的影響——因災錄囚及其對司法制度的破壞[J];安徽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8年02期
10 劉洋;;漢代“不道”罪考論[J];安徽教育學院學報;2006年04期
中國重要會議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張碩;;以《唐律疏議》為例淺談儒家思想對中國古代法律的影響[A];安徽省管子研究會2011年年會暨全國第六屆管子學術(shù)研討會交流論文集[C];2011年
2 郭洪伯;;秦漢“稗官”考 秦漢基層機構(gòu)的組織方式(其一)[A];述往而通古今,,知史以明大道——第七屆北京大學史學論壇論文集[C];2011年
3 郭洪伯;;“郡守為廷”——秦漢時期的司法體系[A];第八屆北京大學史學論壇論文集[C];2012年
4 牛天秀;;首問問責:內(nèi)涵、困境與對策[A];中國行政管理學會2011年年會暨“加強行政管理研究,推動政府體制改革”研討會論文集[C];2011年
5 陳立柱;;說“國必依山川"[A];中國東方文化研究會學術(shù)研究年會論文集[C];2005年
6 陸離;;俄、法所藏敦煌文獻中一件歸義軍時期土地糾紛案卷殘卷淺識——對Дх.02264、Дх.08786與P.4974號文書的綴合研究[A];敦煌歸義軍史專題研究四編[C];2009年
7 姜建紅;;《漢語大詞典》釋義以今律古現(xiàn)象札記二則[A];江西省語言學會2006年年會論文集[C];2006年
8 萬明;;明代詔令文書研究——以洪武朝為中心的初步考察[A];明史研究論叢(第八輯)——明代詔令文書研究專輯[C];2010年
9 萬明;;明初政治新探——以詔令為中心[A];明史研究論叢(第九輯)[C];2011年
10 何柏生;;理性的數(shù)學化與法律的理性化[A];全國外國法制史研究會學術(shù)叢書——20世紀外國刑事法律的理論與實踐[C];2005年
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陳玉忠;宋代刑事審判權(quán)制約機制研究[D];河北大學;2009年
2 趙一霖;唐五代人的精怪想象[D];哈爾濱師范大學;2010年
3 許青松;間接正犯研究[D];華東政法大學;2010年
4 史兵;唐代長安城軍事防御體系研究[D];陜西師范大學;2010年
5 劉志松;清“冒破物料”律與工程管理制度[D];南開大學;2010年
6 鄖在廷;西漢思想政治教育模式研究[D];首都師范大學;2011年
7 賈文麗;漢代河西軍事地理研究[D];首都師范大學;2011年
8 孫瑜;唐代代北軍人群體研究[D];首都師范大學;2011年
9 劉曉林;唐律“七殺”研究[D];吉林大學;2011年
10 朱曉雪;包山楚墓文書簡、卜筮祭壽簡集釋及相關問題研究[D];吉林大學;2011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孫紅連;荀子禮法思想淵源考論[D];遼寧師范大學;2010年
2 史蘭芳;被脅迫行為之比較研究[D];華東政法大學;2010年
3 宋守義;唐代復仇問題研究[D];青海師范大學;2010年
4 趙文斌;論唐律中的不孝罪[D];青海師范大學;2010年
5 余德芹;元明時期法醫(yī)學文獻整理研究[D];貴陽中醫(yī)學院;2010年
6 潘曉凡;唐宋福建佛教發(fā)展演變初探[D];福建師范大學;2010年
7 栗志亮;唐代女子教育研究[D];福建師范大學;2010年
8 王麗麗;宋代商人經(jīng)濟犯罪研究[D];福建師范大學;2010年
9 姚翔萍;武則天時期洛陽都市旅游研究[D];浙江工商大學;2011年
10 李迪;我國取保候?qū)徶贫妊芯縖D];沈陽師范大學;2010年
【二級參考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5條
1 ;武漢市收集的幾件重要的東周青銅器[J];江漢考古;1983年02期
2 羅運環(huán);論包山簡中的楚國州制[J];江漢考古;1991年03期
3 徐少華;包山楚簡釋地五則[J];江漢考古;1996年04期
4 陳偉;包山楚簡所見邑、里、州的初步研究[J];武漢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1995年01期
5 何浩;魯陽君、魯陽公及魯陽設縣的問題[J];中原文物;1994年04期
【相似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李玉華;我國古代的直訴制度及其對當今社會的影響[J];政治與法律;2001年01期
2 張全民;中國古代直訴中的自殘現(xiàn)象探析[J];法學研究;2002年01期
3 況臘生;;淺析中國古代直訴制度[J];法律文化研究;2008年00期
4 張穎;周靜;;古代直訴制度淺議[J];法制與社會;2008年11期
5 李勝渝;;漢唐時期直訴制度探析[J];求索;2008年04期
6 徐升;;古代直訴制度的意蘊解讀[J];河南社會科學;2009年01期
7 張琳婧;;中國古代的直訴制度——兼論當代中國信訪制度[J];法制與社會;2009年08期
8 孟令戰(zhàn);;中國古代直訴制度之法理分析[J];電子科技大學學報(社科版);2011年03期
9 林光;陳茜;;論中國古代直訴制度[J];知識經(jīng)濟;2011年20期
10 盧艷紅;;刑事直訴程序概述[J];法制與社會;2012年35期
中國重要報紙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張紅旗邋齊歌;驛城區(qū)檢察院積極探索輕刑案件直訴工作機制[N];駐馬店日報;2007年
2 陳偉;古代直訴制度的現(xiàn)實意義[N];江蘇法制報;2007年
3 記者 盧志堅 通訊員 唐慧玲;江蘇昆山探索建成“直訴”辦案區(qū)[N];檢察日報;2013年
4 記者 盧志堅 通訊員 李艷;江蘇推進“直訴”辦案區(qū)建設[N];檢察日報;2013年
5 葉燕培邋魏世珍;福建:輕罪案件可不捕直訴[N];檢察日報;2007年
6 張仁平 張康安;福建晉江推行輕刑案件不捕直訴[N];檢察日報;2005年
7 本報記者 索寒雪;全總修法“直訴權(quán)”[N];中國經(jīng)營報;2010年
8 王宏宇;中國古代的直訴制度[N];人民法院報;2003年
9 鄭勛邋張仁平 吳美滿;不捕直訴,帶來“三贏”結(jié)果[N];檢察日報;2007年
10 記者 閆瑾;銀行消費糾紛可直訴至行業(yè)協(xié)會[N];北京商報;2012年
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條
1 王捷;包山楚司法簡考論[D];華東政法大學;2012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王彤;中國古代直訴制度研究[D];黑龍江大學;2009年
2 靳靜;清朝直訴制度研究[D];鄭州大學;2011年
3 楊苗苗;論中國古代直訴制度及其對當代的借鑒[D];蘇州大學;2015年
4 彭祖女;清代直訴制度研究[D];上海師范大學;2010年
5 王茂娟;中國古代直訴制度研究[D];山東大學;2010年
6 陳麗紅;中國古代直訴制度研究[D];安徽大學;2006年
7 陳曉慶;宋代直訴制度研究[D];內(nèi)蒙古大學;2011年
8 于毅;洪武時期直訴制度研究[D];西北師范大學;2012年
9 周登珊;唐代直訴制度研究[D];天津商業(yè)大學;2013年
10 文姬;論中國古代直訴傳統(tǒng)對現(xiàn)代民眾信訪救濟模式的影響[D];貴州大學;2009年
本文編號:1200623
本文鏈接:http://www.sikaile.net/falvlunwen/fashilw/120062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