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識產權司法鑒定”欄目征稿啟事
[Abstract]:In order to promote the theoretical and practical development of intellectual property judicial expertise, the Journal, together with the Judicial Appraisal Administration of the Ministry of Justice and the intellectual property trial Division of the Supreme people's Court, jointly launched a column entitled "intellectual property Forensic expertise." The purpose of this paper is to provide a platform for academic and practical communication on intellectual property judicial expertise.
【分類號】:D918.9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司法鑒定換規(guī)矩了[J];法律與生活;2005年12期
2 杜春;司法鑒定應實行統一管理[J];中國司法鑒定;2003年04期
3 李柏勤;建立和完善司法鑒定管理制度初探[J];法治論叢;2003年06期
4 張銳;司法鑒定的基本問題研究[J];西南政法大學學報;2004年05期
5 ;《中國司法鑒定》2005年征稿、征訂啟事[J];中國司法鑒定;2005年02期
6 鄒榮;試論司法鑒定的權威性[J];中國司法鑒定;2005年03期
7 朱淳良;;全國第六次司法鑒定高評會在滬召開[J];中國司法鑒定;2005年06期
8 林友,陳名校,黃曉輝;司法鑒定概念芻議[J];中國法醫(yī)學雜志;2002年S1期
9 ;省、市領導談司法鑒定[J];中國司法鑒定;2002年02期
10 孫業(yè)群;司法鑒定管理體制的探究[J];當代法學;2003年02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10條
1 李景民;楊海云;劉玉芬;黨官效;;有關司法鑒定問題的意見[A];中國法醫(yī)學會法醫(yī)臨床學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03年
2 趙雪非;;“司法鑒定”不宜實行行業(yè)管理[A];中國法醫(yī)學會法醫(yī)臨床學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03年
3 田建華;陳亞平;陶曉嵐;;論司法鑒定歸口管理的重要性和意義[A];中國法醫(yī)學會法醫(yī)臨床學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03年
4 王弄潮;劉雪梅;;司法鑒定體制改革的幾點思考[A];江蘇省法院系統第七屆法庭科學學術交流會論文集[C];2003年
5 ;江蘇省高級人民法院司法鑒定工作規(guī)則[A];2003’華東植物病理學術研討會暨江蘇省植物病理學會第十次會員代表大會紀要[C];2003年
6 鄒多旭;;司法鑒定歸口管理的重要性[A];中國法醫(yī)學會法醫(yī)臨床學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02年
7 屈建業(yè);;司法鑒定歸口管理工作中必須強化的幾個方面[A];江蘇省法院系統第七屆法庭科學學術交流會論文集[C];2003年
8 范之聽;;建立新型的司法鑒定制度——論人民法院主導下的司法鑒定制度[A];江蘇省法院系統第七屆法庭科學學術交流會論文集[C];2003年
9 黃茂樹;;司法鑒定制度研究[A];全國第七次法醫(yī)學術交流會論文摘要集[C];2004年
10 鮑克鋒;;談談對外委托司法鑒定歸口管理[A];江蘇省法院系統第七屆法庭科學學術交流會論文集[C];2003年
相關重要報紙文章 前10條
1 趙鴻飛;市司法鑒定專家委員會再次“擴容”[N];深圳商報;2006年
2 本報記者 蔣安杰 見習記者 張學鋒;司法鑒定體制改革任重而道遠[N];法制日報;2005年
3 吳學安;司法鑒定有規(guī)矩才有公平[N];國際商報;2005年
4 肖瑋;做好過渡期司法鑒定工作[N];檢察日報;2005年
5 王露紅;甘孜州家庭暴力傷情司法鑒定中心掛牌成立[N];甘孜日報(漢文);2008年
6 記者 胡銳;開封市房屋安全鑒定站榮獲全省優(yōu)秀司法鑒定機構稱號[N];開封日報;2008年
7 盛茂 江波;司法鑒定隨機選擇運行良好[N];江蘇法制報;2008年
8 記者 趙鴻飛;充分認識司法鑒定重要作用[N];深圳商報;2008年
9 陳景秋;無錫出具首份涉外司法鑒定書[N];無錫日報;2008年
10 曉暇;武進多措并舉力推司法鑒定工作新發(fā)展[N];江蘇法制報;2008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黃真?zhèn)?論經濟全球化進程中的國際行為準則新變化與中國“入世”后知識產權法律制度建設[D];華東師范大學;2005年
2 田志康;生命形式的知識產權及國家政策[D];華中農業(yè)大學;2001年
3 凌金鑄;知識產權因素與中美關系:1989-1996[D];蘇州大學;2005年
4 黃臺英;知識產權對現代民法帶來的省思[D];中國政法大學;2005年
5 張術麟;企業(yè)商業(yè)標記權法律保護問題研究[D];中央民族大學;2006年
6 李保紅;基于標準生命周期的信息通信技術標準化策略研究[D];北京郵電大學;2006年
7 朱江村;半導體技術專利保護研究[D];西南政法大學;2006年
8 羅曼;天然抗菌香精油篩選及主要抗菌成分研究[D];武漢大學;2004年
9 魏梅;中國制造企業(yè)技術創(chuàng)新及其路徑研究[D];西北農林科技大學;2006年
10 姜軍;企業(yè)專利戰(zhàn)略與核心競爭力的關聯研究[D];武漢理工大學;2005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潘法律;司法鑒定責任論[D];安徽大學;2003年
2 郝曉s,
本文編號:2142715
本文鏈接:http://www.sikaile.net/falvlunwen/fanzuizhian/214271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