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堂国产午夜亚洲专区-少妇人妻综合久久蜜臀-国产成人户外露出视频在线-国产91传媒一区二区三区

當前位置:主頁 > 法律論文 > 治安法論文 >

組織中三甲胺-氮濃度變化與晚期PMI關系初探

發(fā)布時間:2018-06-12 18:34

  本文選題:法醫(yī)病理學 + 死亡時間 ; 參考:《中國法醫(yī)學雜志》2009年04期


【摘要】:目的探索死后尸體組織中三甲胺-氮(TMA-N)濃度變化規(guī)律及其與晚期死亡時間的關系。方法健康SD大鼠66只,頸椎脫臼法處死,隨機分成11組,分別于死后即刻、1、2、3、4、5、6、7、8、9、10d取大鼠肌肉、肝臟和腎臟組織,用分光光度法檢測TMA-N濃度,所得數(shù)據(jù)用方差分析比較組間差異性,并進行回歸方程擬合。結(jié)果3種組織中TMA-N含量隨死后時間延長而增加,肌肉于死后7d、肝臟和腎臟于死后8d達到高峰,之后有所下降,并均于死后10d再次升高,肝、腎組織之間TMA-N含量比較無統(tǒng)計學差異性。死后2~7d內(nèi),PM I與肌肉TMA-N濃度變化擬合度最高(R2=0.969);死后3~8d內(nèi),與肝腎中TMA-N濃度變化擬合度最高(R2=0.953)。結(jié)論死后組織中TMA-N含量變化與PM I有相關性,可望為晚期PM I推斷提供參考,但肌肉與肝腎TMA-N含量變化規(guī)律存在一定差異,需選擇最適時段以提高PM I推斷的準確性。
[Abstract]: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changes of TMA-N concentration in postmortem cadavers and its relationship with late death time. Methods 66 healthy Sprague-Dawley rats were killed by cervical dislocated method, and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11 groups. The muscle, liver and kidney tissues of the rats were collected at 10 days after death. The concentration of TMA-N was detected by spectrophotometry. The data were compared by ANOVA between the two groups. The regression equation was fitted. Results the content of TMA-N in the three tissues increased with the prolongation of postmortem time. The liver and kidney reached a peak at 7 days after death, and then decreased, and then increased again at 10 days after death, liver. There wa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TMA-N content between renal tissues. Within 2 days after death, the best fit between PM I and TMA-N concentration in muscle was 0.969G, and the highest fit between PM I and TMA-N concentration in liver and kidney was 0.953% within 3 days after death. Conclusion the changes of TMA-N content in postmortem tissues are correlated with PM I, which is expected to provide a reference for the late stage of PM I inference, but there are some differences between the muscle and liver and kidney TMA-N contents, so it is necessary to select the best time to improve the accuracy of PM I inference.
【作者單位】: 華中科技大學同濟醫(yī)學院法醫(yī)學系;安陽市公安局;中國政法大學證據(jù)科學教育部重點實驗室;
【基金】:湖北省衛(wèi)生廳科研基金資助項目(JX2B02)
【分類號】:D919

【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6條

1 汪嵐,劉良;人工神經(jīng)網(wǎng)絡的法醫(yī)學應用[J];中國法醫(yī)學雜志;2005年03期

2 劉茜;武盛國;汪嵐;劉良;;雙眼交替微量取樣檢測兔玻璃體液鉀鎂離子濃度推測死亡時間[J];中國法醫(yī)學雜志;2007年01期

3 劉茜;沙瀅濤;劉艷;楊帆;周蘭;劉良;;大鼠尸體組織中三甲胺-氮的檢測[J];中國法醫(yī)學雜志;2009年02期

4 龔志強,曾憲斌,孫躍剛,王登文,許小明,趙曉東,凌思群;家兔眼玻璃體液21種元素含量與PMI關系的研究[J];法醫(yī)學雜志;2002年02期

5 朱錦田;;死亡時間推斷的研究與進展[J];河北公安警察職業(yè)學院學報;2007年01期

6 鄧后勤;夏延斌;鄧友光;危小湘;;三甲胺測定方法的研究進展[J];食品與發(fā)酵工業(yè);2005年12期

【共引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吳建賢;徐梅;;軟組織擠壓傷的康復[J];安徽醫(yī)學;2008年05期

2 侯震;楊建華;唐忠林;陳立偉;;可視嗅覺電子鼻設計及其對三甲胺的定量檢測[J];傳感技術(shù)學報;2011年01期

3 劉雁軍;張?zhí)炝?王英元;;無明顯電流斑電損傷鑒定的研究進展[J];法律與醫(yī)學雜志;2006年04期

4 劉良;楊天潼;任亮;朱少華;陳曉瑞;劉茜;易少華;;死亡時間——當今中國法醫(yī)病理學研究的熱點及難點[J];證據(jù)科學;2008年02期

5 張益鵠,鄧國宏,張晶;少量礦物油燃燒所致燒傷特點[J];中國法醫(yī)學雜志;2005年03期

6 劉興本,徐曉明,鄭傳斐,李吉元;廣泛軟組織挫傷致擠壓綜合征1例[J];中國法醫(yī)學雜志;2005年03期

7 何遠;閆平;胡家偉;孟曉萍;;單細胞凝膠電泳檢測大鼠死后肝細胞核DNA降解[J];中國法醫(yī)學雜志;2005年06期

8 伍徐嫻;王磊;黃映康;汪元河;王杰;王恩壽;;支氣管哮喘猝死1例[J];中國法醫(yī)學雜志;2006年04期

9 賴小平;于曉軍;劉福其;汪家文;呂俊耀;;電擊傷最佳病理取材部位的初步研究[J];中國法醫(yī)學雜志;2006年06期

10 費青;范哲;康明龍;崔志剛;;手掌砍擊頸項部致脊髓損傷死亡1例[J];中國法醫(yī)學雜志;2006年06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1條

1 許杰;陸維昌;陳邦林;;低阻低溫的ZrO_2基底三甲胺氣敏傳感器的研究和制作[A];中國化學會第十一屆膠體與界面化學會議論文摘要集[C];2007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7條

1 潘洪富;人死后玻璃體液化學成分含量改變與死亡時間關系的研究[D];四川大學;2005年

2 汪嵐;玻璃體液取樣方法及死亡時間推斷的研究[D];華中科技大學;2006年

3 申杰;汽車—行人碰撞事故再現(xiàn)研究與應用[D];上海交通大學;2007年

4 劉楊;肌動蛋白降解規(guī)律與死亡時間推斷的相關性研究[D];山西醫(yī)科大學;2009年

5 劉茜;腐敗微生物及腐敗產(chǎn)物檢測推斷死亡時間的研究[D];華中科技大學;2009年

6 陳蓉;顱腦減速傷CT影像及生物力學致傷機制研究[D];第三軍醫(yī)大學;2009年

7 周蘭;基于角膜圖像的死亡時間推斷研究和中毒死亡案件的調(diào)查研究[D];華中科技大學;2010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宋麗娟;家兔死后不同溫度下眼玻璃體液鉀、鎂、錳含量與PMI關系的研究[D];山西醫(yī)科大學;2011年

2 孫進廣;人體死后血液相關生化值改變的研究[D];昆明醫(yī)學院;2011年

3 任磊;運用液相色譜/質(zhì)譜檢測乳化炸藥爆炸殘留物的研究[D];重慶醫(yī)科大學;2010年

4 徐升橋;用于推斷死亡時間的便攜式玻璃體液鉀鈉離子濃度檢測系統(tǒng)設計[D];中南大學;2011年

5 黃雄風;典型大城市大氣中有機胺的特性、來源及其對二次氣溶膠的可能影響[D];復旦大學;2011年

6 李立;微束X線熒光(μ-XRF)光譜儀檢測電流損傷皮膚中金屬元素[D];復旦大學;2011年

7 郭修娟;氧化三甲胺代謝相關菌的研究[D];中國海洋大學;2011年

8 孫許朋;586例醫(yī)療糾紛案例的法醫(yī)病理學研究[D];華中科技大學;2010年

9 馬祥濤;法醫(yī)病理學案例研究報告及綜述[D];華中科技大學;2010年

10 姜興為;大黃魚冷卻鏈工藝優(yōu)化與貨架期延長[D];上海海洋大學;2010年

【二級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孫海波,王強,裴素華,孫振翠;響應三甲胺氣體低阻TiO_2基氣體傳感器研制(英文)[J];微納電子技術(shù);2003年12期

2 管玉國,戴國瑞,南金,朱勇;薄膜型TMA氣體傳感器的研制[J];傳感技術(shù)學報;1997年04期

3 童茂松,戴國瑞,何秀麗,吳遠大,高鼎三;TiO_2/V_2O_5雙層薄膜的TMA氣敏特性研究[J];傳感器技術(shù);2000年04期

4 施寧,馬靈芝,趙常志;魚鮮度檢測儀的設計[J];傳感器技術(shù);2003年05期

5 孫良彥;氣體傳感器研究的新動態(tài)[J];傳感器技術(shù);1995年01期

6 張忠孝,孟阿蘭,李厚福,張艷臣;測量魚鮮度的三甲胺[N(CH_3)_3]半導體金屬氧化物傳感元件的研制[J];傳感器技術(shù);1995年03期

7 李秋小,侯素珍,邢英站,魏海威,李明;二甲胺中三甲胺含量的分析[J];日用化學工業(yè);2000年05期

8 宋國林,史吉海,喬洪濤,孫衛(wèi)平;利用尸體角膜內(nèi)皮細胞活性率判定死后經(jīng)過時間的研究[J];中國法醫(yī)學雜志;1995年02期

9 競花蘭,陳玉川,程海鷹,孫彬;尸體肝細胞AgNOR不同時間形態(tài)改變與死亡時間的關系[J];中國法醫(yī)學雜志;1996年04期

10 張艷苓,鄧小軍,盧延旭,孫雙龍,王慶豐,惠軍成,宋春陽;人離體肝組織胺類產(chǎn)生與死亡時間和環(huán)境溫度的關系[J];中國法醫(yī)學雜志;2002年06期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劉茜;沙瀅濤;劉艷;楊帆;周蘭;劉良;;大鼠尸體組織中三甲胺-氮的檢測[J];中國法醫(yī)學雜志;2009年02期

2 陳英峻;王清永;張志國;王自強;;同一案件尸體腐敗程度不同的法醫(yī)學分析1例[J];中國法醫(yī)學雜志;2008年06期

3 劉柏松;楊利軍;郭中華;;分析潮汐規(guī)律推斷死亡時間1例[J];中國法醫(yī)學雜志;2007年04期

4 何方剛;劉亞玲;舒細記;任亮;朱方成;王琦瑋;王樹發(fā);黃知軍;劉良;;不同溫度下離體人脾細胞DNA降解的差異性研究[J];中國法醫(yī)學雜志;2005年06期

5 范哲;李丹;秦海翔;楊牧;費青;;家兔死后的角膜厚度變化及其與死亡時間的關系[J];中國法醫(yī)學雜志;2010年02期

6 譚明海;;尸體角膜特異現(xiàn)象1例[J];中國法醫(yī)學雜志;2009年04期

7 何遠;閆平;胡家偉;孟曉萍;;單細胞凝膠電泳檢測大鼠死后肝細胞核DNA降解[J];中國法醫(yī)學雜志;2005年06期

8 楊天潼;李振偉;劉良;鄭娜;;利用多體素氫質(zhì)子磁共振波譜推測死亡時間[J];法醫(yī)學雜志;2007年06期

9 郭曉沖;何冠英;吳旭;張維東;李如波;王昌亮;于天水;張國華;;大鼠死后腎上腺突觸素含量變化與死亡時間關系的研究[J];實驗動物與比較醫(yī)學;2008年06期

10 舒細記,劉麗江,胡家偉,任亮,庹新蘭,劉良;人脾細胞核幾何參數(shù)變化與早期死亡時間的相關性研究[J];法醫(yī)學雜志;2004年03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10條

1 谷黨恩;施華戈;蔣佳棟;謝濤;;借霉菌推斷死亡時間1例[A];廣東省法醫(yī)學會成立兩周年暨學術(shù)交流會論文集(2)[C];2004年

2 周斌;張新申;蔣小萍;茍航;徐永春;張林;;低壓離子色譜法分析玻璃體液離子濃度推斷死亡時間的初步研究[A];中國法醫(yī)學最新科研與實踐(二)——全國第七次法醫(yī)學術(shù)交流會論文精選[C];2004年

3 競花蘭;陳玉川;程海鷹;孫斌;;圖像分析處理肝細胞核仁組成區(qū)嗜銀蛋白死后不同時間形態(tài)改變——推斷死亡時間的研究[A];第五次全國法醫(yī)學術(shù)交流會論文集[C];1996年

4 張磊;鄒志虹;;藥物顆粒溶液吸入窒息死亡1例報道[A];中國法醫(yī)學最新科研與實踐(二)——全國第七次法醫(yī)學術(shù)交流會論文精選[C];2004年

5 王江峰;陳玉川;競花蘭;李朝暉;劉小山;;法醫(yī)昆蟲學的發(fā)展及應用[A];廣東省法醫(yī)學會成立兩周年暨學術(shù)交流會論文集(2)[C];2004年

6 劉福其;于曉軍;;惡性嗜鉻細胞瘤猝死1例[A];中國法醫(yī)學最新科研與實踐(二)——全國第七次法醫(yī)學術(shù)交流會論文精選[C];2004年

7 汪冠三;羅質(zhì)人;婁國民;;1例燒傷致死的病理學分析[A];廣東省法醫(yī)學會成立兩周年暨學術(shù)交流會論文集(1)[C];2004年

8 許象成;周雪良;;試從6例失誤案件談法醫(yī)病理學之尸檢定性[A];第五次全國法醫(yī)學術(shù)交流會論文集[C];1996年

9 ;法醫(yī)病理學[A];全國第七次法醫(yī)學術(shù)交流會論文摘要集[C];2004年

10 夏勝海;李清;余延和;;大體形態(tài)學無顯著改變的致命性損傷鑒定3例[A];中國法醫(yī)學最新科研與實踐(二)——全國第七次法醫(yī)學術(shù)交流會論文精選[C];2004年

相關重要報紙文章 前10條

1 ;智利開發(fā)出新軟件可判斷確切死亡時間[N];新華每日電訊;2008年

2 周素梅;三甲胺中毒事故分析[N];健康報;2004年

3 通訊員 曾勇 賈建長;教書育人卅二載 桃李神州譽自來[N];組織人事報;2008年

4 編譯 江鑫;身高縮水可能是張死亡時間表[N];北京科技報;2007年

5 時光;蒼蠅的妙用[N];醫(yī)藥養(yǎng)生保健報;2004年

6 徐建華 李智勇;“死亡網(wǎng)站”到底能不能預測生命終點?[N];科技日報;2005年

7 林偉;大活人戶口被“死亡注銷”[N];海南日報;2006年

8 尹萸;秋季蟹飄香 食用要健康[N];家庭醫(yī)生報;2005年

9 劉莎莎;G恒升凈利潤增長47%[N];證券時報;2006年

10 記者 章苒 王菁婧;天臺:一家族5童失蹤,謎團初解[N];新華每日電訊;2010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歐杰;江蘇省中醫(yī)院2008~2010年住院死亡病人1539例臨床資料分析[D];南京中醫(yī)藥大學;2012年

2 劉茜;腐敗微生物及腐敗產(chǎn)物檢測推斷死亡時間的研究[D];華中科技大學;2009年

3 黃玉燕;《黃帝內(nèi)經(jīng)》預測死亡時間的理論研究[D];北京中醫(yī)藥大學;2010年

4 肖堅;基于虛擬尸檢技術(shù)推斷死亡時間的實驗研究[D];華中科技大學;2006年

5 殷峻;生物濾塔處理惡臭氣體及微生物學機理[D];浙江大學;2004年

6 百茹峰;法醫(yī)損傷工具和損傷時間推斷的研究[D];重慶醫(yī)科大學;2005年

7 高彩榮;過敏性休克和猝死的法醫(yī)病理學診斷研究[D];山西醫(yī)科大學;2008年

8 趙喜亭;失水脅迫對月季切花花瓣內(nèi)肽酶種類及其活性的影響[D];中國農(nóng)業(yè)大學;2005年

9 王照麗;流動注射分光光度法及低壓離子色譜法測定金屬元素的方法研究[D];四川大學;2005年

10 申金山;基于人工神經(jīng)網(wǎng)絡的化學發(fā)光法及光度法在多組分同時測定中的應用研究[D];四川大學;2005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任文濤;大鼠離體心肌骨骼肌中肌紅蛋白降解與死亡時間的相關性研究[D];山西醫(yī)科大學;2011年

2 王全芳;大鼠死后心肌肌紅蛋白mRNA的含量變化與死亡時間的相關性研究[D];重慶醫(yī)科大學;2010年

3 葛延昌;不同死因心肌收縮帶壞死的形態(tài)學對比觀察[D];華中科技大學;2009年

4 葛延昌;不同死因心肌收縮帶壞死的形態(tài)學對比觀察[D];華中科技大學;2009年

5 何遠;單細胞凝膠電泳檢測大鼠死后肝、脾細胞核DNA降解與死亡時間關系的研究[D];武漢大學;2005年

6 劉嘉;小鼠胃和闌尾組織中h-CD降解規(guī)律與死亡時間的相關性研究[D];山西醫(yī)科大學;2011年

7 趙紀強;殼聚糖改性及其對重金屬離子吸附性能研究[D];青島科技大學;2005年

8 陳玉鋒;油田水中溴、碘離子分析方法的改進和研究[D];中國科學院研究生院(青海鹽湖研究所);2007年

9 于偉偉;高鐵酸鹽的制備及其Fe(Ⅵ)向Fe(Ⅳ)轉(zhuǎn)化的研究[D];鄭州大學;2005年

10 郝榮輝;動物營養(yǎng)液中維生素的分析方法研究[D];首都師范大學;2006年

,

本文編號:2010672

資料下載
論文發(fā)表

本文鏈接:http://www.sikaile.net/falvlunwen/fanzuizhian/2010672.html


Copyright(c)文論論文網(wǎng)All Rights Reserved | 網(wǎng)站地圖 |

版權(quán)申明:資料由用戶7c32f***提供,本站僅收錄摘要或目錄,作者需要刪除請E-mail郵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