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概念模糊性的分析——以漢語詞義為視角
發(fā)布時間:2024-04-12 18:44
概念和語詞分別是思維世界和語言世界內最基本的單位,思維世界與語言世界的聯(lián)系決定了概念是語詞的內容,語詞是概念的表達。因人類區(qū)分活動而產生的模糊性具有普遍性,是一種不完全性,也是概念和語詞的基本屬性。概念模糊性導致概念不能完全涵攝其所對應的事實,詞義模糊性導致其語詞不能完全表達其所對應的概念。法律概念屬于概念,因此具有一般概念的區(qū)分功能。法律概念所區(qū)分的事實是具有價值取向的法律事實,且法律概念受到法律規(guī)范的規(guī)范旨意影響,因此法律概念又具有價值儲藏功能。法律概念因具有雙重功能而有別于一般概念,具有兩種模糊性。法律語詞是語言化的法律概念,繼受了法律概念的兩種功能和兩種模糊性。詞義模糊性又導致法律語詞不能完全表達法律概念的所有內容。在一些特別情況下,幾個不同的法律概念往往由同一個法律語詞表達,這一事實更加劇了法律語詞的詞義模糊性。法律概念離不開法律語詞的表達,當人們通過疊加了“三重模糊性”的法律語詞了解法律概念的時候,所認識的法律概念總是不充分的。漢語中,法律語詞作為法律概念的外化形式,在現(xiàn)行法律文本中常見的模糊性有三種:概括型模糊性、計量型模糊性和程度型模糊性。如果不存在已有的語言用法和詞義...
【文章頁數(shù)】:55 頁
【學位級別】:碩士
【文章目錄】:
摘要
abstract
引言
一、概念、語詞與模糊性
(一)概念及其特征
1.概念隱于語詞
2.普遍又間接的概念
(二)語詞與詞義
1.語詞的定義
2.詞義的種類及含義
(三)模糊性
1.概念模糊性產生原因與特征
2.詞義模糊性與產生原因
3.詞義模糊性與概念模糊性的聯(lián)系
二、法律語詞的“三重模糊性”
(一)法律概念的性質
1.法律概念反映法律事實
2.法律事實是價值取向的產物
3.法律概念的雙重模糊性
(二)法律語詞的性質
1.語言化的法律概念
2.法律語詞的詞義模糊性
3.三重模糊性的疊加
三、現(xiàn)行法律文本的法律語詞
(一)現(xiàn)行法律文本中法律語詞模糊性的分類
1.基于法律模糊語詞的分類
2.另一種分類可能:基于法律語詞模糊性的分類
(二)概括型模糊性、計量型模糊性和程度型模糊性
1.概括型模糊性——以“母親”一詞為例
2.計量型模糊性——以“公共利益”為例
3.程度型模糊性——以“情節(jié)嚴重”為例
四、法律語詞的清晰化處理路徑
(一)法學方法論的處理路徑
1.法律解釋的標準
2.合意性的法律論證
(二)基于語言學的處理路徑
1.詞義確認
2.詞義確證
結語
參考文獻
致謝
本文編號:3951811
【文章頁數(shù)】:55 頁
【學位級別】:碩士
【文章目錄】:
摘要
abstract
引言
一、概念、語詞與模糊性
(一)概念及其特征
1.概念隱于語詞
2.普遍又間接的概念
(二)語詞與詞義
1.語詞的定義
2.詞義的種類及含義
(三)模糊性
1.概念模糊性產生原因與特征
2.詞義模糊性與產生原因
3.詞義模糊性與概念模糊性的聯(lián)系
二、法律語詞的“三重模糊性”
(一)法律概念的性質
1.法律概念反映法律事實
2.法律事實是價值取向的產物
3.法律概念的雙重模糊性
(二)法律語詞的性質
1.語言化的法律概念
2.法律語詞的詞義模糊性
3.三重模糊性的疊加
三、現(xiàn)行法律文本的法律語詞
(一)現(xiàn)行法律文本中法律語詞模糊性的分類
1.基于法律模糊語詞的分類
2.另一種分類可能:基于法律語詞模糊性的分類
(二)概括型模糊性、計量型模糊性和程度型模糊性
1.概括型模糊性——以“母親”一詞為例
2.計量型模糊性——以“公共利益”為例
3.程度型模糊性——以“情節(jié)嚴重”為例
四、法律語詞的清晰化處理路徑
(一)法學方法論的處理路徑
1.法律解釋的標準
2.合意性的法律論證
(二)基于語言學的處理路徑
1.詞義確認
2.詞義確證
結語
參考文獻
致謝
本文編號:3951811
本文鏈接:http://www.sikaile.net/falvlunwen/falilunwen/395181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