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以載道——荻生徂徠的中國法研究及其影響
發(fā)布時間:2022-11-01 17:48
日本江戶時代(1603-1867),隨著儒學在日本的復興及以《大明律》為代表的中國法及相關律學作品大量傳入日本,引發(fā)了日本儒者研究中國法的熱潮,荻生徂徠的《明律國字解》就是其中最為卓越的釋律作品之一。徂徠的中國法研究,與同時期明清律學家注律側重司法運用不同,其主要著力于字詞名物的訓詁和典章制度的譯介,并力求對中國法進行"本土化"詮釋,以便讓更多的日本士庶領會到中國法的精髓。徂徠的中國法研究,隨著其蘐園學派的學說擴散,而得以風行于世。這進一步促進了中國法在日本的傳播,且因中國法以儒家學說為指導思想,故而徂徠此類研究,同樣是儒學傳播的一環(huán),且在很大程度上影響了后來日本對中國法的繼受,對司法活動,亦有一定程度的影響。
【文章頁數(shù)】:24 頁
【文章目錄】:
一、徂徠所處的時代、生平和思想梗概
(一)徂徠所處的時代
(二)徂徠生平略述
1.少時顛沛(1666—1690)
2.教授芝浦(1690—1696)
3.入仕柳侯(1696—1709)
4.講學蘐園(1709—1728)
(三)徂徠的治學方法和學說要旨
1.回到經(jīng)典本身(古義)
2.通經(jīng)須先識字(古文辭)
3.由辭入道
1.效法圣人,學貴自得
2.先王之道,在事不在理
3.儒者進取,經(jīng)世致用
二、徂徠《明律國字解》的創(chuàng)作背景與思想特色
(一)《國字解》的創(chuàng)作背景
(二)《國字解》的思想特色
1.側重于名物制度的訓詁
2.注意對律文的歷史及制度源流進行梳理
3.強調(diào)在特定的語境下解釋字詞,并且注意詳略得當
4.帶有強烈的比較法色彩
5.注意以官制為脈絡來解讀律例
三、徂徠中國法研究的影響
(一)知識上的影響——作為中國文化的載體和法律解釋的參考
(二)立法上的影響:提供部分制度的借鑒
(三)司法上的影響:儒家法思想的部分體現(xiàn)
四、結 論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日本近世幕藩體制的矛盾與困境——以赤穗事件為中心的考察[J]. 楊立影. 世界歷史. 2019(03)
[2]明清律例在日本明治維新前后的遭際及其啟示[J]. 陳煜. 華東政法大學學報. 2018(02)
本文編號:3699826
【文章頁數(shù)】:24 頁
【文章目錄】:
一、徂徠所處的時代、生平和思想梗概
(一)徂徠所處的時代
(二)徂徠生平略述
1.少時顛沛(1666—1690)
2.教授芝浦(1690—1696)
3.入仕柳侯(1696—1709)
4.講學蘐園(1709—1728)
(三)徂徠的治學方法和學說要旨
1.回到經(jīng)典本身(古義)
2.通經(jīng)須先識字(古文辭)
3.由辭入道
1.效法圣人,學貴自得
2.先王之道,在事不在理
3.儒者進取,經(jīng)世致用
二、徂徠《明律國字解》的創(chuàng)作背景與思想特色
(一)《國字解》的創(chuàng)作背景
(二)《國字解》的思想特色
1.側重于名物制度的訓詁
2.注意對律文的歷史及制度源流進行梳理
3.強調(diào)在特定的語境下解釋字詞,并且注意詳略得當
4.帶有強烈的比較法色彩
5.注意以官制為脈絡來解讀律例
三、徂徠中國法研究的影響
(一)知識上的影響——作為中國文化的載體和法律解釋的參考
(二)立法上的影響:提供部分制度的借鑒
(三)司法上的影響:儒家法思想的部分體現(xiàn)
四、結 論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日本近世幕藩體制的矛盾與困境——以赤穗事件為中心的考察[J]. 楊立影. 世界歷史. 2019(03)
[2]明清律例在日本明治維新前后的遭際及其啟示[J]. 陳煜. 華東政法大學學報. 2018(02)
本文編號:3699826
本文鏈接:http://www.sikaile.net/falvlunwen/falilunwen/369982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