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存的訴訟—判決結果的經(jīng)濟學分析
發(fā)布時間:2020-08-01 14:53
【摘要】:中國的法治建設,在以法院審判為核心的司法實踐方面,并不容樂觀。同時,關于司法實踐問題的國內社會科學研究,在方法和范圍上也有所局限。再者,學術研究上的局限性,又導致公眾乃至學界的司法認知囿于價值判斷。如果立基于系統(tǒng)的理論,采用實證研究判決結果的形成機制。一方面,可以作為理論參考,增進對中國司法的了解,處理司法實踐中的現(xiàn)實問題;另一方面,可以擴展經(jīng)濟學的研究范圍,探索更嚴謹?shù)难芯糠椒?為判決結果的理論提供中國證據(jù);更有可能揭示客觀存在的司法規(guī)律,使司法認知得以更新。從以上三個方面意義出發(fā),落腳到研究的核心問題,就是如何解釋判決結果。圍繞這個大問題,本文將采用經(jīng)濟學的分析框架,處理以下一系列問題:1.在研究司法判決的思想市場中最有競爭力的理論是什么?2.該理論在中國司法環(huán)境中的適用性如何?3.該理論的嚴格邏輯是什么?4.該理論是否存在于中國司法實踐中?5.中國司法判決的理論特性是什么?6.對于中國司法判決的研究,該理論的方法論含義是什么?從環(huán)環(huán)相扣的6個分解問題著手,對應層層遞進的6個步驟,實施具體研究:1.梳理法經(jīng)濟學對判決結果的研究。2.掌握中國司法判決的統(tǒng)計規(guī)律和宏觀因素。3.建構解釋判決結果的理論模型。4.基于民事判決數(shù)據(jù)檢驗判決結果的理論命題。5.放松理論假設,檢驗中國司法特殊因素的存在性。6.基于理論設計實證方法研究具體司法問題。通過這些研究,完成對中國司法判決的完整解釋,或可在以下5個方面實現(xiàn)智識上的增值或學術上的進展:1.從當事人訴訟決策的角度,揭示判決結果的一般性影響機制。2.設計新的實證方法,利用中國民事判決的數(shù)據(jù),證實選擇假說理論。3.發(fā)現(xiàn)中國司法判決的特殊因素——判決標準的兩重性,結合選擇假說理論的一般性因素,較完整地解釋了中國民事判決結果的現(xiàn)象。4.為避免司法訴訟中的“幸存者偏差”,基于選擇假說理論,設計新的經(jīng)驗研究方法,對于以判決結果為對象的具體問題研究,提供了方法論起點。5.延伸當事人選擇效應的理論內涵,提出正義的市場供需論和經(jīng)濟法律的共生演化論。一言以蔽之,本文的主旨就是,構建并驗證訴訟決定判決結果的理論,探索判決結果研究的方法論。
【學位授予單位】:浙江大學
【學位級別】:博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9
【分類號】:D926.2;D90-059
【圖文】:
訴訟率逡逑圖1-2訴訟率與原告勝訴率的關系圖逡逑圖1-2中的黑點表示各類案件的原告勝訴率和訴訟率的分布,其中訴訟逡逑率的定義是,立案后調解失敗而繼續(xù)起訴的案件比例。圖1-2的最優(yōu)擬合線,逡逑直觀地呈現(xiàn)出訴訟率和原告勝訴率之間的關系。這一推論背后的邏輯是,關逡逑于判決結果的信息,決定了當事人選擇和解或訴訟,因此,訴訟率體現(xiàn)了當逡逑事人對判決結果信息的掌握程度,這種程度越高,判決結果勝負明了,則訴逡逑訟率越低,只有結果崷于五五開(原告勝訴率50%)的糾紛才會訴訟;反之,逡逑這種程度越低,判決結果不清晰,則訴訟率越高,結果遠離五五開的糾紛也逡逑會訴訟。逡逑所以,當觀察到較高的原告勝訴率時,根據(jù)“選擇假設”理論,合乎邏逡逑輯的揣測是
探討正義的演化,及其對于社會經(jīng)濟的深遠含義。逡逑1.5.邐5研究整體框架逡逑圖1-3是本文研究的整體框架,在結構上分為問題、思路和方法三部分,逡逑思路為解答問題提供詳細步驟,方法為落實思路提供技術支撐。具體而言,逡逑本文主要有8個章節(jié),除了導論和總結討論部分,主體研究內容將分為6個逡逑步驟,分別對應6個章節(jié)。這6個步驟是:梳理法經(jīng)濟學對判決結果的研究,逡逑21逡逑
直白而言,這個問題的前提在于,和解和訴訟的成本不一樣,因此,逡逑值得仔細地預計判決的成本效益,權衡利弊,做出理性的訴訟決策。逡逑不妨先由圖2-1邋—覽“訴訟經(jīng)濟學”的知識圖譜。從圖2-1大概可以得到逡逑三點的認識,其一是這個領域的研究已延續(xù)40余年,至今方興未艾;其二是逡逑這個領域的研究大概可以分為四個階段:早期鋪墊、核心理論建構、理論的逡逑實證和應用性研究,當然,這四個階段在時間上并非涇渭分明,而是有重疊逡逑的;其三是這個領域有兩個基礎性理論:“選擇假說”和“不對稱信息”,逡逑后續(xù)的理論發(fā)展和應用性研究幾乎都源于兩大理論。下文的綜述評論將依據(jù)逡逑圖2-1的譜系,展示訴訟經(jīng)濟學領域的主要研究。逡逑25逡逑
本文編號:2777610
【學位授予單位】:浙江大學
【學位級別】:博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9
【分類號】:D926.2;D90-059
【圖文】:
訴訟率逡逑圖1-2訴訟率與原告勝訴率的關系圖逡逑圖1-2中的黑點表示各類案件的原告勝訴率和訴訟率的分布,其中訴訟逡逑率的定義是,立案后調解失敗而繼續(xù)起訴的案件比例。圖1-2的最優(yōu)擬合線,逡逑直觀地呈現(xiàn)出訴訟率和原告勝訴率之間的關系。這一推論背后的邏輯是,關逡逑于判決結果的信息,決定了當事人選擇和解或訴訟,因此,訴訟率體現(xiàn)了當逡逑事人對判決結果信息的掌握程度,這種程度越高,判決結果勝負明了,則訴逡逑訟率越低,只有結果崷于五五開(原告勝訴率50%)的糾紛才會訴訟;反之,逡逑這種程度越低,判決結果不清晰,則訴訟率越高,結果遠離五五開的糾紛也逡逑會訴訟。逡逑所以,當觀察到較高的原告勝訴率時,根據(jù)“選擇假設”理論,合乎邏逡逑輯的揣測是
探討正義的演化,及其對于社會經(jīng)濟的深遠含義。逡逑1.5.邐5研究整體框架逡逑圖1-3是本文研究的整體框架,在結構上分為問題、思路和方法三部分,逡逑思路為解答問題提供詳細步驟,方法為落實思路提供技術支撐。具體而言,逡逑本文主要有8個章節(jié),除了導論和總結討論部分,主體研究內容將分為6個逡逑步驟,分別對應6個章節(jié)。這6個步驟是:梳理法經(jīng)濟學對判決結果的研究,逡逑21逡逑
直白而言,這個問題的前提在于,和解和訴訟的成本不一樣,因此,逡逑值得仔細地預計判決的成本效益,權衡利弊,做出理性的訴訟決策。逡逑不妨先由圖2-1邋—覽“訴訟經(jīng)濟學”的知識圖譜。從圖2-1大概可以得到逡逑三點的認識,其一是這個領域的研究已延續(xù)40余年,至今方興未艾;其二是逡逑這個領域的研究大概可以分為四個階段:早期鋪墊、核心理論建構、理論的逡逑實證和應用性研究,當然,這四個階段在時間上并非涇渭分明,而是有重疊逡逑的;其三是這個領域有兩個基礎性理論:“選擇假說”和“不對稱信息”,逡逑后續(xù)的理論發(fā)展和應用性研究幾乎都源于兩大理論。下文的綜述評論將依據(jù)逡逑圖2-1的譜系,展示訴訟經(jīng)濟學領域的主要研究。逡逑25逡逑
【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張洋洋;;試論誘惑偵查在販毒案件偵查中的適用[J];法制與社會;2015年13期
2 段文波;;我國民事庭審階段化構造再認識[J];中國法學;2015年02期
3 龍小寧;王俊;;中國司法地方保護主義:基于知識產(chǎn)權案例的研究[J];中國經(jīng)濟問題;2014年03期
4 陳默;;從“豪車之殤”談路權的實質平等[J];長江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3年12期
5 黃輝;;法學實證研究方法及其在中國的運用[J];法學研究;2013年06期
6 楊穎;;豪車肇事案件的責任承擔與保險完善[J];法制與社會;2013年01期
7 張千帆;;司法地方保護主義的防治機制[J];華東政法大學學報;2012年06期
8 王祿生;;地位與策略:“大調解”中的人民法院[J];法制與社會發(fā)展;2011年06期
9 張旭東;;破解“同命不同價”難題的理論路徑[J];現(xiàn)代法學;2008年06期
10 唐應茂;;一個關于判決、調解和執(zhí)行關系的實證研究[J];中外法學;2006年06期
本文編號:2777610
本文鏈接:http://www.sikaile.net/falvlunwen/falilunwen/2777610.html
教材專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