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藥材黃蜀葵子質量標準研究
發(fā)布時間:2021-10-13 18:07
目的對黃蜀葵子的性狀、鑒別、檢查項、浸出物和含量測定項進行研究,并對其進行結構鑒定、成分分析和系統(tǒng)的方法學研究,建立黃蜀葵子中脂肪酸的含量測定方法,擬定黃蜀葵子藥材的質量標準草案及起草說明,為其質量標準的建立提供依據(jù)。方法通過眼觀、手摸和鼻聞等方法對黃蜀葵子藥材的性狀進行總結與歸納,運用光學顯微鏡和掃描電子顯微鏡對其進行顯微鑒別,采用薄層色譜法對其進行薄層色譜鑒別,運用傅立葉變換紅外光譜儀對其進行紅外光譜分析。參照《中國藥典》2015版中水分、總灰分、酸不溶性灰分、浸出物及重金屬等測定方法對其進行檢查項研究,采用GC-MS聯(lián)用技術對黃蜀葵子藥材進行結構鑒定及成分分析,采用GC法對其脂肪酸類成分進行系統(tǒng)的方法學研究,建立黃蜀葵子中棕櫚酸、油酸和亞油酸的含量測定方法。結果通過對黃蜀葵子的觀察與測量,結合相關文獻的支撐,對其性狀進行了客觀實際的描述。顯微鑒別和薄層色譜鑒別顯示其顯微特征明顯,樣品的分離度好,斑點清晰;紅外光譜分析得藥材中存在大量的長鏈脂肪酸。10批黃蜀葵子藥材的水分含量在9.99%12.14%范圍內,平均值為10.78%;總灰分含量在4.75%...
【文章來源】:貴州師范大學貴州省
【文章頁數(shù)】:88 頁
【學位級別】:碩士
【部分圖文】:
植物標本圖
植物采集與樣品圖
圖 3-1 黃蜀葵子顯微圖Fig.3-1 Micrograph of the seeds of Abelmoschus manihot (L.) Medic.種子的形態(tài)特征:腎形,直徑為 3.45~3.86 mm,成熟時呈褐色、黃褐色或淺褐色。表皮細胞徑向壁略呈連珠狀增厚,表面有角質線紋,表皮中散有油細胞,淀粉粒存于中果皮的皺縮細胞中,并含暗棕色物。種子表面為網(wǎng)狀紋飾,網(wǎng)格形狀多為長方形、五邊形或不規(guī)則多邊形,但大小不統(tǒng)一,網(wǎng)脊粗細不統(tǒng)一,多數(shù)脊頂比較粗糙;脂肪及脂肪油通常呈小滴狀分散存在植物種子的細胞質里,不溶于水,易溶于有機溶劑,比重較小,折光性強。脂肪遇蘇丹 III 溶液顯橙紅色。顯微圖見圖 3-1。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湘西產黃蜀葵籽油化學成分的GC-MS法分析[J]. 朱滿香,鄭杰,王建霞,劉一涵,田云剛,郭洪偉,魏華. 吉首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 2018(03)
[2]貴州不同產地黃蜀葵莖葉指紋圖譜及黃酮類成分含量測定[J]. 林婧,梁茜,江帆,李明,安崇惠. 中藥材. 2018(02)
[3]黃蜀葵花總黃酮含量測定方法研究[J]. 尚立霞,況成裕,袁振海,郭小藤,劉玲玲,張清華. 食品與藥品. 2018(01)
[4]黃蜀葵種子中資源性化學成分分析與利用價值探討[J]. 劉杰,郭盛,朱振華,嚴輝,錢大瑋,段金廒. 食品工業(yè)科技. 2017(14)
[5]從中藥資源-質量-質量標志物認識中藥產業(yè)的健康發(fā)展[J]. 劉昌孝. 中草藥. 2016(18)
[6]黃葵膠囊在慢性腎炎治療中的研究新進展[J]. 徐麗云. 醫(yī)學理論與實踐. 2015(19)
[7]響應面分析法優(yōu)化黃蜀葵花中金絲桃苷、異槲皮苷、槲皮素提取工藝的研究[J]. 陳海龍,江帆,丁小艷,劉丹,李明. 食品工業(yè)科技. 2015(24)
[8]黃蜀葵化學成分與藥理活性研究進展[J]. 溫銳,謝國勇,李旭森,秦民堅. 中國野生植物資源. 2015(02)
[9]黃葵膠囊治療糖尿病腎病療效和安全性的系統(tǒng)評價[J]. 吳欣莉,李靖,劉美奇,秦靈靈,李林憶,呂翠巖,劉銅華. 中國中西醫(yī)結合腎病雜志. 2014(12)
[10]黃葵子的鑒別及其亞油酸的測定[J]. 張朝陽,歐洋,馬靜,李卒,張力,王曙. 華西藥學雜志. 2014(05)
博士論文
[1]黃蜀葵花的化學成分和降糖活性研究[D]. 陳剛.中國人民解放軍軍事醫(yī)學科學院 2006
本文編號:3435158
【文章來源】:貴州師范大學貴州省
【文章頁數(shù)】:88 頁
【學位級別】:碩士
【部分圖文】:
植物標本圖
植物采集與樣品圖
圖 3-1 黃蜀葵子顯微圖Fig.3-1 Micrograph of the seeds of Abelmoschus manihot (L.) Medic.種子的形態(tài)特征:腎形,直徑為 3.45~3.86 mm,成熟時呈褐色、黃褐色或淺褐色。表皮細胞徑向壁略呈連珠狀增厚,表面有角質線紋,表皮中散有油細胞,淀粉粒存于中果皮的皺縮細胞中,并含暗棕色物。種子表面為網(wǎng)狀紋飾,網(wǎng)格形狀多為長方形、五邊形或不規(guī)則多邊形,但大小不統(tǒng)一,網(wǎng)脊粗細不統(tǒng)一,多數(shù)脊頂比較粗糙;脂肪及脂肪油通常呈小滴狀分散存在植物種子的細胞質里,不溶于水,易溶于有機溶劑,比重較小,折光性強。脂肪遇蘇丹 III 溶液顯橙紅色。顯微圖見圖 3-1。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湘西產黃蜀葵籽油化學成分的GC-MS法分析[J]. 朱滿香,鄭杰,王建霞,劉一涵,田云剛,郭洪偉,魏華. 吉首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 2018(03)
[2]貴州不同產地黃蜀葵莖葉指紋圖譜及黃酮類成分含量測定[J]. 林婧,梁茜,江帆,李明,安崇惠. 中藥材. 2018(02)
[3]黃蜀葵花總黃酮含量測定方法研究[J]. 尚立霞,況成裕,袁振海,郭小藤,劉玲玲,張清華. 食品與藥品. 2018(01)
[4]黃蜀葵種子中資源性化學成分分析與利用價值探討[J]. 劉杰,郭盛,朱振華,嚴輝,錢大瑋,段金廒. 食品工業(yè)科技. 2017(14)
[5]從中藥資源-質量-質量標志物認識中藥產業(yè)的健康發(fā)展[J]. 劉昌孝. 中草藥. 2016(18)
[6]黃葵膠囊在慢性腎炎治療中的研究新進展[J]. 徐麗云. 醫(yī)學理論與實踐. 2015(19)
[7]響應面分析法優(yōu)化黃蜀葵花中金絲桃苷、異槲皮苷、槲皮素提取工藝的研究[J]. 陳海龍,江帆,丁小艷,劉丹,李明. 食品工業(yè)科技. 2015(24)
[8]黃蜀葵化學成分與藥理活性研究進展[J]. 溫銳,謝國勇,李旭森,秦民堅. 中國野生植物資源. 2015(02)
[9]黃葵膠囊治療糖尿病腎病療效和安全性的系統(tǒng)評價[J]. 吳欣莉,李靖,劉美奇,秦靈靈,李林憶,呂翠巖,劉銅華. 中國中西醫(yī)結合腎病雜志. 2014(12)
[10]黃葵子的鑒別及其亞油酸的測定[J]. 張朝陽,歐洋,馬靜,李卒,張力,王曙. 華西藥學雜志. 2014(05)
博士論文
[1]黃蜀葵花的化學成分和降糖活性研究[D]. 陳剛.中國人民解放軍軍事醫(yī)學科學院 2006
本文編號:3435158
本文鏈接:http://www.sikaile.net/zhongyixuelunwen/3435158.html
最近更新
教材專著